脱腔 短评

热门
  • 17 愚公∞ 2017-05-25 13:52:27

    阿城的小说,八十年代是对于前三十年的爆发,所以两部小说集都很精彩,无论是《遍地风流》还是《三王》,都是精彩的作品,他用小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表达无疑是文学式的。在此之后的散文,无论日记还是访谈对话,都是很直白畅谈自己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看法,这时候他的语言不再是文学式的,不再讲求修辞和表达,而是一种立场的表态,文学变成了诉说的对象,这时候文章虽然更加直接,但是缺乏了文学式的表述,或许他自己更喜欢谈是文化随笔,但是这种随笔并不是一种让人满意的文章。当然,还是有人会因为立场喜欢他的文章,但是我个人角度要强调这些表达因为越来越接近于他的想法,所以重复的地方越来越多,相反修辞越来越少,他越来越懒于用修辞进行表达。还是认为,八十年代是他的巅峰,而之后就是不断的重复和衰败了。

  • 16 思郁 2016-06-11 22:08:13

    跨界式的废话集,毫无营养。

  • 10 维以不永伤 2016-06-30 08:06:16

    我觉得这是一套七本里最好的,阿城一直讨厌各种腔调,偏爱常识,这本的名字干脆取做“脱腔”,诚然,他做到了

  • 7 没落的小资产者 2017-07-16 17:37:23

    与査建英的对谈尤其好。

  • 4 鱼小勺 2016-05-15 21:17:58

    阿城可是在二三十年前写文章就自带吐槽体的男人!

  • 2 那谁 2021-02-27 17:25:24

    最近收了一套阿城文集,这本叫《脱腔》,一时没明白意思。后来想起“脱腔落板”,比喻唱走了调,不合板眼,言行不合规矩。从文风上来说,阿城博览群书经历丰富,是有资格脱腔自成一派的,有资本恣意妄为豁达的。从书本身来说,是本实实在在的杂记,混合了給杂志书籍写的序言,采访对谈。就书论书:序,没什么可看的。想必也是杂志社或者朋友之托的“命题作文”,对谈,其中有些观点也是前后重复多次出现。其中其中对云南性观念、马帮的讲述,与孙良、查建英的对谈还是值得一读。其他内容感觉还是平凑感强,这应该不算是脱腔之作的理由吧。

  • 0 刀叢中的小詩 2017-06-21 22:39:16

    脱腔未必是一种姿态,最多是一种立场,意思是老衲不跟你玩了。意识形态,CCAV,论八股这些等等,就是当今最为盛行乃至于横行的腔调。该书有几篇访谈很有意思。

  • 2 葡萄柚 2016-05-25 12:05:54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对谈啦。看到云南对唱山歌那段,好想马上出发往山里去。

  • 1 门房大爷 2017-10-30 10:49:03

    有些好看有些也泛泛

  • 0 阿改 2016-04-18 22:12:02

    为其中两篇对谈加一星

  • 1 晴爷爷 2018-08-12 16:03:33

    原来是脱腔,一直看成是说腔了,理解也不同。

  • 1 砺剑阁主 2016-09-03 13:06:29

    写文章最怕文艺腔,或是掉入前辈作家的阴影里,阿城有自己的腔调。常有人喜欢拿阿城与王朔作对比,以为都很会聊,生长在北京,属于人精之类。我以为,阿城的腔调更节制,也比较雅,俗话雅说,那才是阿城。

  • 0 尼米兹 2016-05-17 22:17:53

    文章是好文章,书印的太次了,敏感些的词都被扣掉了

  • 1 向三峡 2017-12-05 22:42:03

    阅读是有惯性的,各人要知道自己的刹车力量,才好应付 的中止。

  • 0 徐若风 2017-03-10 10:20:50

    前面有一百五十多页的水文,还敢卖这么贵,扎心。

  • 0 任丘 2020-03-21 20:48:41

    草草翻完,没什么感兴趣的文章,唯一有意思的那篇和查建英的对谈,还在《八十年代访谈录》里看过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