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Political Philosophy
译者: 贺晴川
出版年: 2015-1
页数: 312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耶鲁大学公开课
ISBN: 9787550238954
内容简介 · · · · · ·
◎名家推荐
耶鲁学生是有福的,有学术大家以如此流畅、易懂的生动语言,道尽两千年来西方哲学中的政治智慧。这个福分今天轮到了中国的读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极为难得的政治哲学入门读物。作者兼具教师与学者的卓越品质,循循善诱地引领读者,深入到伟大思想家们的问题与论述的核心地带。他的讲解格外清晰生动,但不失深刻与丰富;他呈现个人的独到见解,却保持着中肯开放的对话气质。毫无疑问,这是政治哲学课程最为理想的读本之一,是深入浅出的典范之作。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一本短小精悍但又博大精深的政治哲学导论,读完此书,你会明白,为什么通过阅读伟大哲人的伟大著作会有助于理解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编辑推荐
短小精悍,内容丰富 本书重点选取了十位左右的政治哲人及其经典著作进行讲解,重点突出,要言不...
◎名家推荐
耶鲁学生是有福的,有学术大家以如此流畅、易懂的生动语言,道尽两千年来西方哲学中的政治智慧。这个福分今天轮到了中国的读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极为难得的政治哲学入门读物。作者兼具教师与学者的卓越品质,循循善诱地引领读者,深入到伟大思想家们的问题与论述的核心地带。他的讲解格外清晰生动,但不失深刻与丰富;他呈现个人的独到见解,却保持着中肯开放的对话气质。毫无疑问,这是政治哲学课程最为理想的读本之一,是深入浅出的典范之作。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一本短小精悍但又博大精深的政治哲学导论,读完此书,你会明白,为什么通过阅读伟大哲人的伟大著作会有助于理解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编辑推荐
短小精悍,内容丰富 本书重点选取了十位左右的政治哲人及其经典著作进行讲解,重点突出,要言不烦,基本上涉及了政治哲学全部重要主题。
落脚现实,生动幽默 作者非常善于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阐述深奥的政治哲学原理,并且以美国作为民主社会的典型,具体而微地分析了民主政 体的利弊。
◎内容简介
应该由谁进行统治?为什么我应该遵守法律?应该如何控制冲突?公民和政治家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自由与权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每一个人类社会都曾提出过这些问题,它们是所有社会都曾面临的永恒难题。今天,我们仍然对法律、权威、公正和自由这样发问,而在过去的2500年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和托克维尔在自己的著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这些著作就构成了政治哲学的伟大传统。
在这部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书中,斯密什教授通过细致讲解这门学科的伟大经典,向读者介绍了政治哲学的广阔领域。伟大思想家的经典著作刻画了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永恒难题,斯密什教授将向我们展示,尽管我们不会通盘接受他们的答案,但他们总是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清晰和洞察力提出问题。只有透过昔日最严肃的思想家的视角,我们自己对当下的关切才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简介 · · · · · ·
史蒂芬•B•斯密什(Steven B. Smith),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科学阿尔弗雷德•科尔斯(Alfred Cowles)教授及布兰福特学院前院长。他于1981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服务于耶鲁期间,曾任政治科学研究所主任、人文课程大学部主任及犹太研究代理主席。他的研究重点是古今之争、宗教与政治、代议制政府理论等政治哲学史专题。曾出版《斯宾诺沙、自由主义及犹太人身份》(Spinoza, Liberalism, and Jewish Identity,1997)、《斯宾诺沙的生命之书》(Spinoza’s Book of Life,2003)、《阅读列奥‧史特劳斯》(Reading Leo Strauss,2006)及《剑桥列奥•施特劳斯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Leo Strauss,2009)等专著。他曾经获得...
史蒂芬•B•斯密什(Steven B. Smith),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科学阿尔弗雷德•科尔斯(Alfred Cowles)教授及布兰福特学院前院长。他于1981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服务于耶鲁期间,曾任政治科学研究所主任、人文课程大学部主任及犹太研究代理主席。他的研究重点是古今之争、宗教与政治、代议制政府理论等政治哲学史专题。曾出版《斯宾诺沙、自由主义及犹太人身份》(Spinoza, Liberalism, and Jewish Identity,1997)、《斯宾诺沙的生命之书》(Spinoza’s Book of Life,2003)、《阅读列奥‧史特劳斯》(Reading Leo Strauss,2006)及《剑桥列奥•施特劳斯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Leo Strauss,2009)等专著。他曾经获得包括爱默生奖在内的多项学术奖项,2009年荣获莱克斯•希克森(Lex Hixon)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
贺晴川,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硕士。
目录 · · · · · ·
文献说明
第1章 为什么是政治哲学
第2章 安提戈涅与冲突的政治
第3章 苏格拉底与经过省察的生活
第4章 柏拉图论正义与人的善好
第5章 亚里士多德关于政制的政治科学
第6章 圣经中的政治
第7章 马基雅维利与建国的技艺
第8章 霍布斯的新政治科学
第9章 洛克与宪政的技艺
第10章 卢梭论文明及其不满
第11章 托克维尔与民主的困境
第12章 捍卫爱国主义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试读 · · · · · ·
这本书源自我在耶鲁讲授多年的一门政治哲学导论课程。我很高兴能将这些讲稿加以编辑和修订,使它列入耶鲁大学出版社的一套丛书。我写作此书,是要使它成为一本政治哲学导论,而不是更为常见的政治思想史。我所理解的政治哲学在第一章里已有论述,这里只需要提及一点:政治哲学是一种相当罕见也相当独特的思考,决不能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语言研究混淆在一起,也不能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一种看法认为,生活就是无休无止地追逐幸福,而且总是事与愿违。托克维尔字里行间都对此表鄙视。渴望幸福成了民主人的权利,但个人越是想要,就越是得不到。因此,紧接着上述段落,托克维尔说道:乍一看到如此幸福的人们在如此富裕的环境中竟表现得如此好动不安,实在使人觉得奇怪。 满世界的社评几乎都可以浓缩在这些话里。托克维尔将“好动不安和“富裕”结合在同一段话里,表明了他的意思:追求幸福带来的更多是沮丧和焦虑,而非满足和安宁。就在同一章里,他猜测说法国的自杀者比美国多,而美国的精神病患者比法国多。他把这种永无止息的躁动不安归因于他们已经把幸福当成了义务。托克维尔注意到“民主国家居民在富裕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奇异的忧郁感”。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已经变成了一次又一次毫无愉悦地求愉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11章 托克维尔与民主的困境 -
悲剧家并不是非理性主义者,他们并不为理性的限度而欢庆。相反,理性具有将食物的多样性还原成某种潜在的统一性与秩序的倾向,他们从中看到了深刻的危险。这种不单是追求,更是强加统一性的倾向,正是僭政的预兆。说到底,对理性的批判就是一种政治批判。在追求化多为一,化多样性为某种潜在的统一性的过程中,我们终将扭曲事物本来的意义。一种只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政治学,将成为一种漠视差异的政治学:漠视男人和女人的自然差异,漠视家庭与城邦的差异,漠视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差异。在追求一种单一的、普适的标准来“使事情变直”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忽视经验的复杂性。悲剧的作用,就是要表现和揭示出深藏于理性所臆想的潜能与创造力背后的危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 更多书评 29篇
-
第2章 索福克勒斯 《安提戈涅》 第3章 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 第4章 柏拉图 《理想国》 第5章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第6章 《圣经》 第7章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李维史论》 第8章 霍布斯 《利维坦》 第9章 洛克 《政府论》(下篇) 第10章 卢梭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与基础》、《社会契约论》 第11章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
2015-04-18 19:38:46 5人喜欢
-
索福克勒斯努力揭示出一种内在的张力,一端是某种智术师所主张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纯粹的理性政治,另一端则是在理性力有未逮的事物面前保持宗教敬畏和虔敬的态度。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讲的是人的理性的限度。理性天生就具有某种敉平与还原的倾向:它是一种信念,相信理性就是评价和判断各种善好之间的冲突的手段,而且是唯一手段; 它是一种观念, 认为相互竞争的善好之间的一切冲突必定都有某种理性的解决办法,或有着...
2020-10-26 00:07:01 4人喜欢
索福克勒斯努力揭示出一种内在的张力,一端是某种智术师所主张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纯粹的理性政治,另一端则是在理性力有未逮的事物面前保持宗教敬畏和虔敬的态度。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讲的是人的理性的限度。理性天生就具有某种敉平与还原的倾向:它是一种信念,相信理性就是评价和判断各种善好之间的冲突的手段,而且是唯一手段; 它是一种观念, 认为相互竞争的善好之间的一切冲突必定都有某种理性的解决办法,或有着某种高于一切的善好,一切较为次要的目标都从属于它。悲剧家并不是非理性主义者,他们并不为理性的限度而欢庆。相反,理性具有将事物的多样性还原成某种潜在的统一性与秩序的倾向,他们从中看到了深刻的危险。这种不单是追求,更是强加统性的倾向,正是僭政的预兆。说到底,对理性的批判就是一种政治批判。 在追求化多为一,化多样性为某种潜在的统一性的过程中, 我们终将扭曲事物本来的意义。种只建立在理性基础之 上的政治学,将成为一种漠视差异的政治学:漠视男人和女人的自然差异,漠视家庭与城邦的差异,漠视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差异。在追求一种单一的、普适的标准来“使事情变直”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忽视经验的复杂性。悲剧的作用,就是要表现和揭示出深献于理性所隐想的潜能与创造力背后的危险。
回应 2020-10-26 00:07:01 -
H (欲用其利,先挫其锋。)
有一种看法认为,生活就是无休无止地追逐幸福,而且总是事与愿违。托克维尔字里行间都对此表鄙视。渴望幸福成了民主人的权利,但个人越是想要,就越是得不到。因此,紧接着上述段落,托克维尔说道:乍一看到如此幸福的人们在如此富裕的环境中竟表现得如此好动不安,实在使人觉得奇怪。 满世界的社评几乎都可以浓缩在这些话里。托克维尔将“好动不安和“富裕”结合在同一段话里,表明了他的意思:追求幸福带来的更多是沮丧和焦虑...2021-04-07 02:02:04 2人喜欢
有一种看法认为,生活就是无休无止地追逐幸福,而且总是事与愿违。托克维尔字里行间都对此表鄙视。渴望幸福成了民主人的权利,但个人越是想要,就越是得不到。因此,紧接着上述段落,托克维尔说道:乍一看到如此幸福的人们在如此富裕的环境中竟表现得如此好动不安,实在使人觉得奇怪。 满世界的社评几乎都可以浓缩在这些话里。托克维尔将“好动不安和“富裕”结合在同一段话里,表明了他的意思:追求幸福带来的更多是沮丧和焦虑,而非满足和安宁。就在同一章里,他猜测说法国的自杀者比美国多,而美国的精神病患者比法国多。他把这种永无止息的躁动不安归因于他们已经把幸福当成了义务。托克维尔注意到“民主国家居民在富裕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奇异的忧郁感”。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已经变成了一次又一次毫无愉悦地求愉悦。 引自 第11章 托克维尔与民主的困境 唯有对欲望的欲望。但这大概不是民主人的特性,而是人类天性中关于幸福的核心议题——追求这个概念就永远包含着“想要”但还没有“得到”,以及由此产生的痛苦。
所以,幸福的法门不在于得到的结果,而在于追求的过程。越是能领会到“人是桥梁而不是目的”的人越幸福。
以上是关于自我心灵的幸福箴言。而社会的幸福,就是去扫清阻碍人们延伸的所有障碍——有这样的分别,知足常乐才会成为体恤他人的奋发和勇敢,而不是岁月静好的消极冷淡。
回应 2021-04-07 02:02:04
-
第2章 索福克勒斯 《安提戈涅》 第3章 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 第4章 柏拉图 《理想国》 第5章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第6章 《圣经》 第7章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李维史论》 第8章 霍布斯 《利维坦》 第9章 洛克 《政府论》(下篇) 第10章 卢梭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与基础》、《社会契约论》 第11章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
2015-04-18 19:38:46 5人喜欢
-
政治哲学是一种相当罕见也相当独特的思考,绝不能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语言研究混淆在一起,也不能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枯燥乏味的“概念分析”混为一谈。政治哲学就是对政治生活的永恒问题的探究,一切社会都必定会遇到这些问题,它们包括“谁应当统治”、“应当如何处理冲突”、“应当怎样教育公民和政治家”等等。
2016-08-24 17:24:23
-
1,聪明人之间往往相互不同意。 2 广义的说,政制就是政府的形式政府是有一个人,少数人,多数人统治的。还是有以上三种不同的要素混合在一起的。 3 一种政治制度不单单是政府的形式,还包括宗教道德,思想文化。就是这些东西让一个民族成其所是。 4 政制天生带有党派性。 5 政治制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6 政府的存在可以更好的协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以及稳定社会秩序 7 普罗泰戈拉的观点认为人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控制和主宰自...
2019-05-08 22:31:24
1,聪明人之间往往相互不同意。 2 广义的说,政制就是政府的形式政府是有一个人,少数人,多数人统治的。还是有以上三种不同的要素混合在一起的。 3 一种政治制度不单单是政府的形式,还包括宗教道德,思想文化。就是这些东西让一个民族成其所是。 4 政制天生带有党派性。 5 政治制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6 政府的存在可以更好的协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以及稳定社会秩序 7 普罗泰戈拉的观点认为人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控制和主宰自然。 8 人究竟是能够自主的决定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还是由之前发生的事情决定的。 9 人的悲剧在于把理性置于自然之上而放弃了自然宗教家庭对我们的要求,这阐明了人的理性具有限度。 10人类的智慧在自然面前不值一提 11 苏格拉底认为人不要只是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是要追求精神境界的增长。 12 苏格拉底之于雅典民众或许就是今天我们之于一些有异见的人,我们批判雅典民众对苏格拉底的不宽容但是在今天如果异议分子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做出严肃的批评。或许他的观点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但是我们能否做到对这些异议分子予以宽容,不步雅典民众的后尘。 13 对错其实只是立场的问题,透过对错这种二元对立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14 政制的建立是为了区分统治与被统治者,所谓正义只是统治者维护利益的工具。 15政治就是一场零和博弈,所谓正义就是赢家制定出来保护自己利益的工具。 16无论是财产还是孩子,集体所有会带来集体漠视,人仅仅只关心自己的东西。 17理想国中的各司其职就是认为治理国家需要专业的人才而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这与民主政治的主张相互排斥。 18 民主制度是个糟糕的制度,但是他确实人们所使用过的最好的制度。 19 自由并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用道德对其进行一种约束 20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自然的所以他推论出奴隶制也是自然的。 21 精英认为有必要让一些民众享有参政的权力,但是因为民众受教育水平的限制,权力会受到滥用。不管多数人的意见是对是错民主制度都要通过。 22 好公民不等于好人,好公民也不是最佳类型的人 23好公民是相对于政制而言的,公民的德性是对于政制的。 24 实践理性既不是抽象的理论知识,也不是具体的创制知识 25 如果人感受不到羞耻那么人和动物的差别又在哪里 26 一个未经省查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如果人过的生活也像动物那样浑浑噩噩的,像动物是依循本能生活的这种生活就不值得过。 27 有些人明明就是人何必把他当成神来崇拜,所谓神其实只是善于伪装的人类。 28 马基雅维利认为武装的先知都成功了,非武装的先知都失败了,他所阐述的是权力政治的道理也就是所谓的枪杆子下出政权。 29.贵族离君主的位置很近,贵族对君主的权力报有野心,君主以人民为基础可以更自信的实施统治 30 君主能够预料到的最坏的人民所做的是无非是抛弃自己,而贵族不当当会抛弃自己还是反对自己 31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一切的政治都是党派的政治,政治天生带有党派性,就是不同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集结在一起。 32 政治上的共识只是为了统治而施展的障眼法而已,政治上的共识不是理性辩论的结果而是分赃的结果。 33 所有人所拥有的共同善的理念只是幻象而已。 34 马基雅维利认为民众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有明智和判断力,但是民众的理性程度,受教育水平能够做到明智和判断力吗 35 指控制度只会造成权力的滥用 36马基雅维利的共和国是战争机器 37马基雅维利认为为了让帝国更伟大那么就要进行征服,武装整个国家。 38 马基雅维利认为 为了生存只能选择变强,要么征服别人,要么被别人毁灭 39 让政治的革新披上神圣的外衣,可以争强革新的合法性也可以减少革新的阻力 40 卢梭认为基督教带来了教会和政府之间的权力纷争,基督教并没有带来统一。 41 无论是目标怎样高贵,一种公民宗教绝不是宗教的表达而是宗教的替代品 42 霍布斯的观点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是趋利避害的 43 霍布斯认为理性不像感觉和记忆一样与生俱来也不像审慎一样由经验得来而是通过勤奋得到 44 霍布斯坚信理性和科学可以为改造人类的处境发挥因果作用 45 霍布斯认为好坏这些词语并不能反映物品的本质属性而只是我们的心理状态 46 自然法不是神圣的诫命和神定法,而是由我们决定的实践理性和准则 47 生存是最高的道德 48 一切的存在对自己的生命都有根本权利 49 人的生命存在一切的善好才有意义 50 有时候勇敢是一种虚荣和骄傲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强大 51 只有手握绝对权力的主权者才有指挥国民打胜仗的可能 52 霍布斯认为正义是由强者制定的 53 主权者必须依靠法律进行统治,法律的目的与其说为了控制倒不如是为了起到促进作用 54 恶法是控制与限制主权者的心血来潮,良法是促进人的行动 55年轻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读了一些有害的书,受到毒害之后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56 政府供养穷人的福利政策可能会拖垮政府的财政 57 古人的自由是成为自治共和国的公民,霍布斯所说的自由是行动不受到限制和妨碍。 58 政治的自由是在法律沉默之处享有自由这是否体现了法无禁止皆可为这一道理 59 当文明遇到毫无道德的野蛮人时,这些德性能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吗。文明在暴力面前不值一提 60 洛克的自然法更像是传统的道德,捍卫人的自由,生命,财产 61 如洛克所言根本的自然法是保卫自己生命的权力,即为保卫自己生命所做的力所能及的行为 62 洛克的人性观念是把人视为占领财产的动物 63 我们在某件事物上花费了劳力,我们就拥有了这件事物的所有权,劳动创造了价值 64 洛克认为自然法赋予了人们私有财产的权利,建立政府就是要保护这种权利 65 对于政府的需要源于对解决财产纠纷权的需要。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 66 洛克所说的财产并不是现实财产而是指人的自由,生命,财产 67 一切的政府都是收到了多数人的准许才获得了权力和合法性 68 政府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避免退化到自然状态,不如说是为了防止独裁和专制政府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运用专制权力 69 政府扩大的权力边界在哪,由谁来制定。谁来监督这些权力。由谁来监督权力,谁来保证权力不被滥用。 70 我认为法律更多的是应该起到调节的作用,罗尔斯所认为的对集体财产的再分配过于理想化了 71 卢梭认为政府应该对追求私有财产进行督导, 减轻经济不平等所带来的危害。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阶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政府对富人阶级进行一定的限制可以减少社会矛盾。 72 政府的建立并不想霍布斯和洛克所说的带来了平等,而是对这些不平等表示认可。 73 正如卢梭所言社会的契约是富人为了控制穷人和被压迫者使用的狡计,不是要树立正义,而是要让过去的篡夺行径合法 74 个人完全将自己转让给了集体意志,公意是不是一种集权方案 民众容易情绪化,容易受到煽动,集体暴力的破坏性是巨大的 75 法律真正的作用是要能深入人心,得到公正的应用,而不是大众意志的直接表达。这种看法是对大众的普遍不信任感,同时也关系到政府的活力和效率,将人民聚集起来处理公共事务未免太过麻烦 76 卢梭否定了代议制政府的正当性,他认为如同主权不可被转让一样,公意只能被表达不能被代表。代议制政府的议员未必能代表民众的利益,在各种政治势力中民众作为弱势群体的利益常常被忽略掉。 77 事实上美国政府之所以要设立一系列的复杂代议制度就是要避免大众直接统治的麻烦。毕竟让全民参政这一设想不太现实 78 从历史的趋势来看社会会变得越来越民主,民主究竟是能和自由融合还是变成专制的新形式,这个问题只能有未来的政治学家回答。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政府的权力正越来越大 79 民主在别的什么地方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这是无法预测的。民主不是一种处境,而是一种进程。它具有卢梭所说的可完善性特点,即一种几近无限的弹性和顺应变化开放性,一起说是确定的制度不如说是未完成的事业 80 托克维尔看到了美国的社团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 81 多数的霸权在思想和意见领域展现的淋漓尽致 82 柔性专制运用意识形态武器给民众洗脑,让民众变成没有灵魂的躯壳 意识形态是统治者强而有力的武器可以将民众驯化成温顺的绵羊,而自己成为牧人 83 同情心是一种德性但也有滥用的形式,它被作为一个标准,体现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84 滥用同情心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种新形等级制度,在这种等级制度人的优越感是对别人的高度敏感和同情。对他人保持高度的敏感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回应 2019-05-08 22:31:24 -
……伟大思想家之间的不一致,使我们能够走进他们的对话:首先是倾听,思考他们的差异,然后为自己作出判断。我承认我不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但我还得补充一句,你在耶鲁或其他大学碰到的某些教授也绝对不是。那些自诩为哲学家的人,实际上大多数只不过是哲学教授罢了。差别何在? 真正的哲人凤毛麟角,一个人一生能碰到一个实属万幸,有可能一个世纪才出现一位。但这就是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一个人可以是个平庸的历史学家...
2015-04-30 21:45:11
……伟大思想家之间的不一致,使我们能够走进他们的对话:首先是倾听,思考他们的差异,然后为自己作出判断。我承认我不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但我还得补充一句,你在耶鲁或其他大学碰到的某些教授也绝对不是。那些自诩为哲学家的人,实际上大多数只不过是哲学教授罢了。差别何在? 真正的哲人凤毛麟角,一个人一生能碰到一个实属万幸,有可能一个世纪才出现一位。但这就是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一个人可以是个平庸的历史学家或化学家,但他仍然能发挥相当有效的作用。但是,一个平庸的哲人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一个平庸的哲人根本就不是哲人。然而,不是伟大思想家的我们至少还能努力成为称职的学者。相比于被训练得小心谨慎、有板有眼的学者,伟大的哲人无所畏惧,用《星际迷航》的话来讲,他们“勇敢地航向前人未至的宇宙洪荒”。学者始终依赖伟大思想家们的著作,无法达到这些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学者之所以可能,就在于倾听伟大思想家们的对话,并对他们的差异保持敏感。与过去的伟大思想家相比,我至少还有一样优势。亚里士多德和霍布斯过去都是伟大的思想家,但他们如今早已不在人世。你们像我一样,也具有这种优势,那就是“我还活着”。 引自第4页 回应 2015-04-30 21:45:11
-
托克维尔认为,要颁布所有人都平等适用的日常法律,就必然需要一个集权的主权者。为了确保一切公民享有平等的正义,政治集权是必要的。行政集权是另一个问题:行政科学并不关心日常法律的建立,而是对公民日常事务中的行为细节和方向进行监督。它代表着官僚政治正在缓慢地、阴险地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对于立法和国防而言政治集权必不可少,行政集权主要却是预防性的,它只能造就没精打采和无动于衷的冷淡的公民,这...
2022-06-27 20:17:10
托克维尔认为,要颁布所有人都平等适用的日常法律,就必然需要一个集权的主权者。为了确保一切公民享有平等的正义,政治集权是必要的。行政集权是另一个问题:行政科学并不关心日常法律的建立,而是对公民日常事务中的行为细节和方向进行监督。它代表着官僚政治正在缓慢地、阴险地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对于立法和国防而言政治集权必不可少,行政集权主要却是预防性的,它只能造就没精打采和无动于衷的冷淡的公民,这样的公民根本无力照看自己。 行政集权包含了今日所谓“规管国家”(regulatory state)的萌芽。托克维尔认为,这种规管的习气会使公民为了自己而行动的主动性变得孱弱。他写道,这种规管可以“赋予国家的日常事务以秩序严明的外貌,详尽地订出全国公安条例的细则……让整个社会永远处于被官员们称之为良好秩序和社会安宁的那种昏昏欲睡的循规蹈矩的状态”。很显然,托克维尔在此预言了我们所谓的“行政国家”(administrative state)的诞生。
回应 2022-06-27 20:17:10 -
我们若要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行动主体,而非纯粹受盲目偶然的命运所支配的玩物,信仰就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托克维尔称:“这样的状态(无信仰状态)只能使人的精神颓靡不振,松弛意志的弹力,培养准备接受奴役的公民。”我们对自由和个体尊严的信念,与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若是没有宗教的支持,这些信念绝不可能存活下来。托克维尔写道:“我一向认为,人要是没有信仰,就必然受人奴役;而若他是自由的,他就一定有信仰。”这是启...
2022-06-27 19:57:10
我们若要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行动主体,而非纯粹受盲目偶然的命运所支配的玩物,信仰就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托克维尔称:“这样的状态(无信仰状态)只能使人的精神颓靡不振,松弛意志的弹力,培养准备接受奴役的公民。”我们对自由和个体尊严的信念,与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若是没有宗教的支持,这些信念绝不可能存活下来。托克维尔写道:“我一向认为,人要是没有信仰,就必然受人奴役;而若他是自由的,他就一定有信仰。”这是启蒙运动迄今遇到过的最强有力的挑战之一。 托克维尔从帕斯卡尔那里发现了某种生存的空虚和生命的不完整性,单靠理性的范畴是无法解释的。他的恐惧,是一个身陷于悠悠天地的飘浮无定和宇宙洪荒的无垠空间中的个体的恐惧。不止如此,条件的平等培育起某种不祥的人性孤独:它既与恩典隔绝,又完全断绝了与他人的真正交流。托克维尔寻求理性的限度,目的是给信仰留下地盘。
唯有信仰才能满足我们所欲求的某种超越此时此地的对象。灵魂展现出某种对永恒的追求和渴望,以及某种对物理实存的限制的厌恶:“宗教只是希望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宗教的自然合乎人心,正同希望本身的自然合乎人心一样。只有人的理智迷乱,或精神的暴力对人的天性施加影响,才会使人放弃宗教信仰。但是,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在使人恢复宗教信仰。没有信仰只是偶然的现象,有信仰才是人类的常态。”
回应 2022-06-27 19:57:10 -
洛克:“每人对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有权,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V/27) 罗尔斯:“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 两位作者都展现了正义的理论,也都通过诉诸自由与平等的自由主义原则来证成各自的理论。他们都认为政府的目的就是保卫正义的条件,正义源于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且...
2022-06-25 21:41:17
洛克:“每人对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有权,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V/27) 罗尔斯:“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
两位作者都展现了正义的理论,也都通过诉诸自由与平等的自由主义原则来证成各自的理论。他们都认为政府的目的就是保卫正义的条件,正义源于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且是“知情后同意”。但是,他们在权利的来源问题,从而也在保卫正义之条件的政府角色问题上产生了深刻分歧。
在洛克看来,权利源于一种自我所有权的理论。据此,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有权,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对我们的身体或自我享有任何权利。洛克在自我所有权的基础上建立起他的自然权利、正义和有限政府的理论大厦。我们之所以拥有一个身份(可称之为“道德人格”),是因为世界上只有我们能塑造自己。严格说来,我们是自我塑造的产物。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创造自己、而我们最独一无二的活动就是工作(“他身体的劳动和他双手的工作、我们可以说,是正当地属于他的”)。洛克的学说就是:世界是我们的自我塑造和自由行动的产物;一切价值的来源不是自然、而是自我;这个“自我”就是权利的唯一来源;政府的任务,就是保卫我们的财产的条件、而广义上的“财产”也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现在,让我们对比一下洛克和罗尔斯的权利来源的理论。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观念上附加了他所谓的“差别原则”。这项原则宣称,从一种道德视角来看,我们的自然禀赋(天才、能力、家庭背景、历史和社会等级地位)完完全全是任意的。在任何意义上,它们都不是“我们的”、它们不属于我们,而是一种任意的基因博彩的结果,我们完全是意外的受益者。结果,我再也不能被视做我的资产的唯一所有者,也不能被视做随之而来的优势或缺陷的唯一接受者。命运——马基雅维利的fortana——完全是任意的,因此我不应当被视做我可能拥有的禀赋、才干和能力的占有者,而只是接受者而已。 罗尔斯的原理所带来的结果,以及它与洛克的私有权之间的差异,其引人注目的程度怎么说都不为过。洛克的正义理论支持一种贤能制(meritocracy),有时也称为“机会的平等”;换言之,一个人凭其自然资产而做的事情,都只属于那个人而已。谁都没有道德权利来干预我们的劳动产物,无论是“身体的劳动和双手的工作”,还是我们的智力与自然禀赋。另一方面,在罗尔斯看来,我们的禀赋从来就不是我们真正的起点。辛勤工作的能力、智力、野心和纯粹的好运气,正确说来压根儿不属于你自己。它们是由社会整体所分享的集体所有物的一部分。罗尔斯写道:“差别原则实际上代表这样一种安排,即把自然才能的分配看作一种共同的资产,一种共享的分配的利益(无论这一分配摊到每个人身上的结果是什么)。”
“共同资产” 的思想为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和福利国家理论作了担保,正如洛克的自我所有权理论为其私有财产和有限政府理论作了证明一样。在罗尔斯看来,正义需要为了“最少获益者”的利益而组织好社会安排,这些人也就是基因博彩中的输家。在罗尔斯看来,当且仅当一个社会致力于矫正社会不平等,并使那些最少获益者受益,这个社会才是正义的。对我们的共同资产进行再分配并不侵害个体的神圣性,因为我们的劳动果实从一开始就绝不“属于自己”。洛克的自我所有权理论为自我和道德个体性提供了一种道德证明,罗尔斯则不然;他的差别原则认为,我们并不只属于自己,而总是社会集体的“大我”的一分子,因而社会集体的共同资产是可以为了整体的好处而受到再分配的。
洛克与罗尔斯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由主义国家观点:一方是广义的古典自由主义者,另一方是广义的平等主义者,一方强调自由,另一方强调平等。两种观念都起源于某些共同的假设,但它们的方向十分不同。洛克的私有权理论认为,政治共同体更多具有消极含义,它应当保卫我们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所享有的自然权利;罗尔斯的共同资产理论认为,政治共同体更多具有积极含义,政治共同体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共同利益而对通过个人努力而得的产品进行再分配。
回应 2022-06-25 21:41:17 -
我所说的霍布斯的个人主义是由他的道德怀疑论所支撑,甚至可以说是由它保障的。就像蒙田、笛卡尔、斯宾诺莎等近代早期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一样,霍布斯迷恋一个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或者,“我应该相信什么”?《利维坦》的许多章节证明,霍布斯根本上对知识持有一种怀疑观点。我们的信念是否具有超验的或非人的根基,对此,霍布斯是一位怀疑主义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认为名称和赋予事物以正确定义是那么地重要。霍布斯写道:...
2022-06-22 22:13:24
我所说的霍布斯的个人主义是由他的道德怀疑论所支撑,甚至可以说是由它保障的。就像蒙田、笛卡尔、斯宾诺莎等近代早期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一样,霍布斯迷恋一个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或者,“我应该相信什么”?《利维坦》的许多章节证明,霍布斯根本上对知识持有一种怀疑观点。我们的信念是否具有超验的或非人的根基,对此,霍布斯是一位怀疑主义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认为名称和赋予事物以正确定义是那么地重要。霍布斯写道:“理性就是一种计算,也就是将公认为标示或表明思想的普通名称所构成的序列相加减。”(V,2)简单说来,知识是一种人的建构,而且总是服从于能让我们一致公认的事物。如果一切知识最终就取决于我们在某些共同语词上取得的一致同意(一个典型的哲学例子就是唯名论),后果就是:人的理性绝不可能与神圣有什么关系,就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相信那样。它也意味着人的知识之中并没有什么神性火花。同样,它也无法证明内在的良知呼声,以及任何能为之提供确凿基础的东西的存在。我们拥有的确定性,至多只是暂时的。它是基于一致同意而被发现的,并且会遭到不断的修订。
这种怀疑主义深刻地暗示了霍布斯的宗教观。对于宗教信仰,霍布斯给出了一种彻底的自然主义解释。他写道:“除开人类以外便没有任何宗教的迹象或其成果。”(XII,1)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心灵的焦虑不安,追溯到它对原因的探求。因为我们生来对事物的起源毫无所知,所以我们才会踏上追寻开端的道路,这就使我们最终假设了一个上帝的存在,上帝是一切起源的原因。霍布斯并不否认启示的可能性,也不否认我们当中任何人有可能与上帝直接交流。他否认的是:这种启示能使任何人有权利将自己眼中的上帝强加给他人,因为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证明这种交流的正确性。这一点是否说明霍布斯是一个无神论者?非也,但说明了他是一个怀疑主义者。
霍布斯的激进怀疑论认为,生活就是意愿和选择,其中没有任何标准能调节各种冲突。这种激进的怀疑论就引发了《利维坦》的核心政治问题:什么使权威得以可能?既然人民是由分散的个人组建起来的,那么他们怎样才能遵守共同的准则,怎样才能对彼此负有道德义务?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一下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论述。自然状态首先是由个人组成的,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自然状态是一种孤立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彼此间或许经常会有交往,但他们的关系毫无秩序可言。这是一种不安全感达到极致的处境。对个人的强调只是一种方式,以便表明没有人能对他人拥有自然的权威。权威的关系只是因为同意而存在。
自然状态中的关系毫无秩序,这一事实使它成为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 的战争状态。你可能会说,战争状态只是例外,而非常态,因此霍布斯是把他对人类本性的解释建立在例外状态之上。然而,霍布斯并不是说战争状态就是永恒的战斗,而是一种永远充斥着恐惧和不信任的状态。 自然状态甚至存在于公民社会之中,只要权威不够强大,或者我们有理由担心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恐惧,无论是对死亡、羞辱还是失败的恐惧,就是最为普遍的自然激情。霍布斯的政治科学是在迎合我们的恐惧,因为只有恐惧能使我们走出自然状态,而进入到公民状态之中。唯有创造出一个主权者并授予它绝对的权威,我们才能减轻永远存在于自然状态当中的恐惧和不安。
回应 2022-06-22 22:13:24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耶鲁大学部分公开课教科书与参考书目录 (抵抵)
- 生而有涯 书海无涯 (佾云)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2015年购书目录 (思郁)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史太 2016-03-14 00:10:01
施特勞斯的,太施的。施與史蒂芬,正如施瓦辛格與史泰龍,正如我與另外的施,其中的關係不言而喻。在史看來,政治哲學乃政治科學的根本和基石,政治科學非自然科學式進步,而必須重視歷史理解,即研習公認的政治哲學宗師的作品。我穿過他的研習,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馬基雅維利霍佈斯洛克到盧梭,眾多政治哲人一一羅列等於為我日後讀經典提供了不錯的導讀和前理解。政治哲學總是圍繞政治生活中最根本的問題諸如最佳政治秩序、誰統治... 施特勞斯的,太施的。施與史蒂芬,正如施瓦辛格與史泰龍,正如我與另外的施,其中的關係不言而喻。在史看來,政治哲學乃政治科學的根本和基石,政治科學非自然科學式進步,而必須重視歷史理解,即研習公認的政治哲學宗師的作品。我穿過他的研習,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馬基雅維利霍佈斯洛克到盧梭,眾多政治哲人一一羅列等於為我日後讀經典提供了不錯的導讀和前理解。政治哲學總是圍繞政治生活中最根本的問題諸如最佳政治秩序、誰統治等。就此,我想起多年前一位老師的話政治、政制、政策即個人命運,正如施特勞斯將政治哲學納入公民技藝。政哲的話語是近日常的,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何當今政哲成為一門徹底的顯學。翻譯大可,部分譯名前後不一致。終章我們知道,史是愛美國的,愛耶魯的,就寫法而言這或許是種Birth of the Cool?哈 (展开)
0 有用 Mar在烧玻璃 2018-12-27 22:32:18
读了五分之三,马一下
1 有用 伊卡洛斯 2015-03-07 23:41:26
通过阅读伟大哲人的伟大著作,有助于理解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
20 有用 東郷柏 2015-07-09 13:21:17
政治哲学归根结底是基于人性的科学 不要偏离人性谈政治 绝不要;关于马基雅维利 卢梭 托克维尔三章几乎每一句都要背下来
2 有用 elisabbit 2014-12-09 18:01:48
大学时代最受启发的公开课之一
0 有用 查理苏 2022-08-04 18:47:26
深入浅出的入门材料
0 有用 这个网友不在线 2022-08-02 16:27:05
看了卢梭节 之后补一下
0 有用 曹心吾 2022-07-28 17:12:54
全本背诵。
1 有用 fishbird 2022-07-27 22:13:58
前面的古希腊哲人和圣经等知识接触的比较少,读完了还是记不住,后面的霍布斯洛克托克维尔等理论听的比较多,读起来比较顺畅。现代的理论都是有一个出发点,原始社会善或者恶,为了达成某些目的才形成政治,但越到后面的理论越有人为的痕迹,越像是为了符合现代的情况而去刻意的提出的理论。
0 有用 丁字裤 2022-07-26 19:27:59
是比较好的科普,启蒙书,有很多议题,可以结合公开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