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工作中的一切磨砺,都是你修行的助缘。
◆一行禅师:当今世上最有影响力的僧人,《佛陀传》(原名《故道白云》)作者。
很多人常常抱怨工作辛苦、事业不顺,甚至讨厌上班。其实,工作中的压力和挫折,恰好是自我修行的最好机会。
办公室就是修行的最好场所,工作中事事都是修行。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遇见什么样的人,一切都是在训练你的心性。哪怕是面对一场无缘故的非议,或者填一份繁琐的报表,你都要在这样的事情面前,学会调适自己的内心。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自省;少一份烦躁,多一份从容。一切磨砺都是你修行的助缘。
在本书中,一行禅师将指引你在工作的重压下磨炼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人格,最终使自己的工作、事业在平和喜乐中获得成功。
翻开本书,跟随一行禅师的脚步,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的创作者
· · · · · ·
-
一行禅师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一行禅师
当今世上最有影响力的禅宗僧人,被誉为当世第一大德。
1926年生于越南,16岁出家。
1960年代,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支持,赴美国学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法。一生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1967年,一行禅师被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护照,拒绝让他回到越南,一行禅师流亡到法国。
1982年,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近30年来,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其著作也已被翻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目录 · · · · · ·
将工作当作正念的修行 /5
爱生活,也爱工作 /9
第二章–一天的开始 /13
苏醒/15 立愿/17 着衣/20 刷牙/22
早餐/24 五观/27 出门/28 路上/31
· · · · · · (更多)
将工作当作正念的修行 /5
爱生活,也爱工作 /9
第二章–一天的开始 /13
苏醒/15 立愿/17 着衣/20 刷牙/22
早餐/24 五观/27 出门/28 路上/31
第三章 在工作中修习正念 /35
观呼吸 /40
找到一处呼吸的空间 /44
放松的正念之铃 /45
享受坐着的感觉 /47
安坐在当下 /49
正念行走 /52
行禅的修习 /55
正念饮食 /59
洗手间静修 /62
电话禅修 /63
如何释放工作压力 /65
以正念拥抱身体的每个部位 /67
在工作中寻得归依 /73
回归自我岛屿 /75
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78
让行禅化解愤怒 /80
如何应对工作中的争端 /82
抚平愤怒的三句话 /85
实践和平条约 /88
和平条约 /90
不被情绪所左右 /94
思想、言语和行为是人生的作品 /97
爱语:以理解之心去沟通 /99
谛听:以慈悲之心去聆听 /102
正念会议 /104
会议前的静修 /106
第四章 回家之后的放松 /109
我已到了,我到家了 /111
回归我们自己 /113
活在当下 /115
给呼吸一个空间 /118
共修打坐,能生发我们的快乐 /119
做家务也是喜乐 /121
第五章 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 /125
职场的三种权力 /130
三种权力在工作中的运用 /135
追求快乐,也追求利益 /138
管理者应以慈悲之心待人 /140
五正念修习 /142
五正念修习的详释 /144
知足常乐 /152
滋养快乐的三种方法 /154
正命的修习 /157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把它当作一场修行 /160
共责:我们的工作也影响着他人 /163
共醒:众生皆是佛陀 /166
与同事一起修行 /168
寻找一个共同修行的团体 /170
第六章 工作减压二十八法 /17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职场的三种权力 我们很多人以为如果自己手握大权,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那会让我们感到非常快乐。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掌握某些权力,却因为不懂运用而滥用它们,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痛苦。金钱是一种权力,名声是一种权力,武器是一种权力,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一种权力。人们因为滥用他们的权力而给世间造成诸多痛苦。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没有权力成为自己。 在佛教传统中,我们讲三种权力。这三种权力与名声、财富与竞争的权力完全不同。这三种权力能够让人们快乐。如果你拥有这三种权力,那么其他权力诸如金钱、名声、军队或武器便永远不具有破坏性。 第一种权力:理解 第一种权力是理解。我们应该培育这一权力来理解我们自己以及他人的痛苦。这种理解将带来能够消减自我痛苦的慈悲。当你理解的时候,你就不再愤怒,不再想要惩罚任何人。理解是大力量,它生起人心中的慈悲 当获得足够的理解,你就能释放所有的恐俱、愤怒和绝望。理解意味着你明白了自我、他人以及世间痛苦的根源。我们运用正念与专注的能量,洞察我们痛苦的本质,从而获得理解。在佛教当中,我门不说上帝恩得以解脱。我们说获得理解而后解脱。理解犹如一把利剑斩断愤怒、恐惧与绝望等诸多烦恼。 第二种权力:爱 如果你在一碗水里放一把盐,这碗水就没法喝了。但如果你把同样的一把盐撒进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水并不会受多大的影响。爱的权力就像这条河流。如果你的心増长,它就能容下所有人。当心中充满爱,小小的不快就像扔进河流的那一把盐。它们不会让你恼怒,你也不再感到痛苦。 爱的能量可以解脱你,也帮助你身边痛苦的人获得解脱。有两种方式来应对与他人的矛盾。在第一种方式中,你想要惩罚对方,因为你相信是对方让你痛苦。你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而对方竞敢伤害你,所以心中产生了报复他人的倾向。你想报复与惩罚他们。然而被惩罚者自然也会感到痛著,所以要一报还一报。如此轮回,最终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职场的三种权力 /130 -
苏醒后,我看见蓝天。 双手合十,心怀感思。 清晨醒来,微笑。 又是全新的二十四小时。 我发愿全然活在每一秒, 并以慈悲之眼观一切有情。 静坐,微笑。 新的一天破晓。 我立愿深入正念地生活。 披上僧袍, 我心安逸。 过着自由的生活, 生发世间的喜悦。 身着衣服,心怀感思。 感谢制作这些衣服的工人。 感谢制作这些衣服的材料, 愿人人有衣可穿。 刷牙漱口 誓以纯净爱意言语。 满口馥正语芳香。 心田盛开一朵鲜花。 启动车子前, 我知道我的方向。 车子与我融融一体。 车开得快,我行得快。 入息,我觉知我的入息。 出息,我觉知我的出息。 入息,我觉知我的身体。 出息,我释放身体的紧张。 言语传万里。 愿我的言语能够产生互爱与理解 愿它们美如宝石, 丽如花朵。 入息,释放身体的不安。 出息,微笑。 入息,觉知我的双眼。 出息,我为我的双眼微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的人也喜欢 · · · · · ·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 条 )

这一刻和另一刻没有什么不同
> 更多书评 5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Parallax Press (200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橡樹林 (2016)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樊登读书会经典解读书单 (papi)
- 【慈 悲 喜 舍】 (CuRry_常喜舍;)
- 樊登读书(2014年至2022年1月22日) (七)
- 逆境下的生活(极限生存/苦难人生) (葡萄)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竹竹 2022-01-24 01:02:58
朋友送的书,翻起来很快。总而言之没啥高深的:正念,专注觉知当下,学会理解、爱和放下,修正命。但身处尘世间不计未来,要么是有钱闲,要么是零欲望。自我安慰修行可以,向善是必须,面对生活的艰难那就说得太轻巧了。
1 有用 银混 2023-08-04 13:34:06 广东
写这个书的估计没体验过真正的超繁重工作,个人断言没什么用,至少对我修炼繁重工作抗压心态没有什么用。
14 有用 两只老虎 2016-03-23 08:04:18
正念地吃、喝、行走,乃至呼吸,以慈悲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世界。
8 有用 Hhhang 2015-12-08 21:09:32
读起来很平静。很感恩工作。
32 有用 蔡进炮 2020-04-08 00:43:25
现阶段我还不能认可这样的书,觉得这不是佛,这是左,这是管理者向下的一种麻醉剂。事情本身得不到解决,只是悬置起来了,事情还在吗?在。事情解决了吗?没有。下一次遇到了你怎么办?跟上次一样。我更愿意相信生气的原因是——他本应该XXX。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亦或者与自己习惯不同的情况出现,就会生气。若是真的覆盖了解了一个群体,那么你就不会让这个群体气到,因为你太了解了。举个例子,同事阴阳怪气。三种可能性:1.... 现阶段我还不能认可这样的书,觉得这不是佛,这是左,这是管理者向下的一种麻醉剂。事情本身得不到解决,只是悬置起来了,事情还在吗?在。事情解决了吗?没有。下一次遇到了你怎么办?跟上次一样。我更愿意相信生气的原因是——他本应该XXX。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亦或者与自己习惯不同的情况出现,就会生气。若是真的覆盖了解了一个群体,那么你就不会让这个群体气到,因为你太了解了。举个例子,同事阴阳怪气。三种可能性:1.他嫉妒你,他本身就是心小的人。2.他所站的队跟你不一样,恶心你是他的立场。3.这个人情绪本身就不稳定,喜欢从别人的不适中获取快感。反思后发现是其中的一种情况,自己就明了了,也不生气,愿意的话还可以有相应的方法反击让自己舒服。 多数人头脑空空,答案都写在世俗上。哪有什么哲学亦或思想,都是被动的承受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