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朱熹《曹立之墓表》言曹建“日用间自省,小有过差,即书之册。”忽然想到,这不就是功过簿么?原来南宋已有,而非明代才出现。所以王汎森言明末心学团体日谱标志“个人领域的政治化”,是不是有夸大明末特殊性之嫌?
朱子陆子差异本身不大,只是后人争执大。但也不是书中所说朱子晚年转向陆学了。书中多牵强附会。
作者雖云此書論旨非謂朱子不若陸子, 衹是說朱子晚年漸與陸子趨同,正所謂“符節相合”也,然書中多有牽強附會處,我實在不以為聰敏若朱子,直至晚年纔認識其學問之弊,纔知一個“莫向外求”,纔知本心之重,陸子發論本已太高,本不適合初學者入門,本已不免禪機意趣,似朱子博觀而約取後,發明本心也纔有一見地,知行纔能齊頭並進。陸子之論,不脫一感性善的秩序,亦難幸免於馬克思·舍勒與黑格爾譏諷康德倫理學之過失:從一原子... 作者雖云此書論旨非謂朱子不若陸子, 衹是說朱子晚年漸與陸子趨同,正所謂“符節相合”也,然書中多有牽強附會處,我實在不以為聰敏若朱子,直至晚年纔認識其學問之弊,纔知一個“莫向外求”,纔知本心之重,陸子發論本已太高,本不適合初學者入門,本已不免禪機意趣,似朱子博觀而約取後,發明本心也纔有一見地,知行纔能齊頭並進。陸子之論,不脫一感性善的秩序,亦難幸免於馬克思·舍勒與黑格爾譏諷康德倫理學之過失:從一原子論前提而妄圖為眾人立法。天理與人心的合一衹可從秩序高處理解,而不可從低處理解,否則與自由聖靈派有何區別,在依靠自力的生活哲學裡,“下學而上達”纔是聖人門徑。 (展开)
以朱子晚年之论穿凿附会象山,谓之朱陆相同,大谬...
> 更多短评 4 条
从曰曰亦聲 (我不学无术,请勿关注)
2016-05-18 16:02
或有一得:人言岂可忽哉? or 或有一得。人言岂可忽哉?
2016-05-18 16:00
朱子发谓…… 于“朱子”下标专名线,“发”下不标。 根据语言习惯,朱子发得是一个人。朱震字子发。
2016-05-16 12:01
马屁拍得山响。
2016-05-16 11:06
朱子《答项平甫书》 后文“朱子与项平甫书”,则不标书名号。 其实,书信标题亦后拟,用答、用与,皆当统一处理。
2016-05-16 11:02
朱子、陆子、席文襄公全标专名线,独“王阳明先生”,于“先生”二字不标专名线。可乎?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此四字一词,不可割裂。
> 更多读书笔记(共5篇)
> 8人在读
> 15人读过
> 60人想读
订阅关于朱子晚年全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白鹇 2015-10-19
朱熹《曹立之墓表》言曹建“日用间自省,小有过差,即书之册。”忽然想到,这不就是功过簿么?原来南宋已有,而非明代才出现。所以王汎森言明末心学团体日谱标志“个人领域的政治化”,是不是有夸大明末特殊性之嫌?
4 有用 [已注销] 2017-03-23
朱子陆子差异本身不大,只是后人争执大。但也不是书中所说朱子晚年转向陆学了。书中多牵强附会。
3 有用 [已注销] 2019-08-15
作者雖云此書論旨非謂朱子不若陸子, 衹是說朱子晚年漸與陸子趨同,正所謂“符節相合”也,然書中多有牽強附會處,我實在不以為聰敏若朱子,直至晚年纔認識其學問之弊,纔知一個“莫向外求”,纔知本心之重,陸子發論本已太高,本不適合初學者入門,本已不免禪機意趣,似朱子博觀而約取後,發明本心也纔有一見地,知行纔能齊頭並進。陸子之論,不脫一感性善的秩序,亦難幸免於馬克思·舍勒與黑格爾譏諷康德倫理學之過失:從一原子... 作者雖云此書論旨非謂朱子不若陸子, 衹是說朱子晚年漸與陸子趨同,正所謂“符節相合”也,然書中多有牽強附會處,我實在不以為聰敏若朱子,直至晚年纔認識其學問之弊,纔知一個“莫向外求”,纔知本心之重,陸子發論本已太高,本不適合初學者入門,本已不免禪機意趣,似朱子博觀而約取後,發明本心也纔有一見地,知行纔能齊頭並進。陸子之論,不脫一感性善的秩序,亦難幸免於馬克思·舍勒與黑格爾譏諷康德倫理學之過失:從一原子論前提而妄圖為眾人立法。天理與人心的合一衹可從秩序高處理解,而不可從低處理解,否則與自由聖靈派有何區別,在依靠自力的生活哲學裡,“下學而上達”纔是聖人門徑。 (展开)
0 有用 頤眞 2019-08-16
以朱子晚年之论穿凿附会象山,谓之朱陆相同,大谬...
0 有用 頤眞 2019-08-16
以朱子晚年之论穿凿附会象山,谓之朱陆相同,大谬...
3 有用 [已注销] 2019-08-15
作者雖云此書論旨非謂朱子不若陸子, 衹是說朱子晚年漸與陸子趨同,正所謂“符節相合”也,然書中多有牽強附會處,我實在不以為聰敏若朱子,直至晚年纔認識其學問之弊,纔知一個“莫向外求”,纔知本心之重,陸子發論本已太高,本不適合初學者入門,本已不免禪機意趣,似朱子博觀而約取後,發明本心也纔有一見地,知行纔能齊頭並進。陸子之論,不脫一感性善的秩序,亦難幸免於馬克思·舍勒與黑格爾譏諷康德倫理學之過失:從一原子... 作者雖云此書論旨非謂朱子不若陸子, 衹是說朱子晚年漸與陸子趨同,正所謂“符節相合”也,然書中多有牽強附會處,我實在不以為聰敏若朱子,直至晚年纔認識其學問之弊,纔知一個“莫向外求”,纔知本心之重,陸子發論本已太高,本不適合初學者入門,本已不免禪機意趣,似朱子博觀而約取後,發明本心也纔有一見地,知行纔能齊頭並進。陸子之論,不脫一感性善的秩序,亦難幸免於馬克思·舍勒與黑格爾譏諷康德倫理學之過失:從一原子論前提而妄圖為眾人立法。天理與人心的合一衹可從秩序高處理解,而不可從低處理解,否則與自由聖靈派有何區別,在依靠自力的生活哲學裡,“下學而上達”纔是聖人門徑。 (展开)
4 有用 [已注销] 2017-03-23
朱子陆子差异本身不大,只是后人争执大。但也不是书中所说朱子晚年转向陆学了。书中多牵强附会。
4 有用 白鹇 2015-10-19
朱熹《曹立之墓表》言曹建“日用间自省,小有过差,即书之册。”忽然想到,这不就是功过簿么?原来南宋已有,而非明代才出现。所以王汎森言明末心学团体日谱标志“个人领域的政治化”,是不是有夸大明末特殊性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