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摄影的存在意义
译者: 黄耀进
出版年: 2015-7-1
页数: 288
定价: 4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理想国·日本摄影家书系
ISBN: 9787549562756
内容简介 · · · · · ·
摄影是什么?摄影的意义在哪里?职业摄影和业余摄影的界限是否还清晰地存在?东松照明、柴田敏雄、荒木经惟、志贺理江子、畠田直哉等日本知名摄影师作品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深层的摄影意识?
日本最重要的摄影评论家饭泽耕太郎,通过自己30年来对摄影史的研究和对摄影大师工作和作 品的观察,为我们呈现了这些创作者们强大的赋予摄影生命的能力,也引导我们通过作品来理解职业摄影师的“摄影性思考”。他在我们与摄影师、摄影作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摄影师的思想和语言“翻译”给我们。
作者简介 · · · · · ·
饭泽耕太郎,1954年日本宫城县出生。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写真学科毕业,筑波大学大学院艺术学研究科博士。日本20 世纪前半叶摄影史研究第一人。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介绍并评论以荒木经惟为代表的知名摄影师作品,著述颇丰,并获得三得利学艺奖、日本写真协会学艺奖等。
现在在东京综合写真专门学校、大阪艺术大学等学校担任讲师,并运营着东京惠比寿的一家摄影食堂——“写真集食堂MEGUTAMA”。主要著作有《欢迎来到摄影美术馆》、《女子写真时代》、《与写真同欢》、《现代日本写真档案》等。
目录 · · · · · ·
046 断裂与再现
072 “写真震撼”的未来归趋
098 沉迷于静物的摄影师们
125 伊波利特·巴亚尔的诅咒
148 作为角色扮演的裸照
· · · · · · (更多)
046 断裂与再现
072 “写真震撼”的未来归趋
098 沉迷于静物的摄影师们
125 伊波利特·巴亚尔的诅咒
148 作为角色扮演的裸照
168 “中间性”的技法
200 另一种风景摄影——柴田敏雄
223 冲绳的地灵
256 摄影与死者
287 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所以,要如何判断作品是否为优秀快照的秘诀,便在于是否能够尽力保持不远也不近,以不断调整、接近及拉开与被摄体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看起来简单却意外的相当困难。如果与被摄体产生亲近与习惯的感觉,就容易染上主观的色彩,进而卷入说明式的脉络中,最后容易变成刻板印象式的量产产品。反之,如果与被摄体保持相当的距离而致力于调整整体构图,并过度专注于按下快门的时机的话,被摄体又会变成不过是画面构成的素材而已。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0页 -
每一位摄影师生长的环境、摄影的动机、拍摄的对象、作品制作或发表的时代等要素都大异其趣。即便如此,我认为摄影相关创作者们都具备一种能赋予摄影生命、使其具有独特性的能力一这种共有的能力便是本书中所称之的“摄影性的思考”。 “摄影性的思考”具有两种特性。其一,摄影师如何通过拍摄来思考、呈现“摄影是什么?”。他们手持相机踏遍现实世界,与被摄体互动,引导出对他们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像。此时,摄影便会超越摄影师的个人差异,展现影像自身拥有的可能性,闪耀出有生命力的光辉。 其二,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还能传达给观看者[更恰当的说法或许是影响观看者本身的情绪]。从摄影师手中取得照片的人们,得以通过照片审视自己的想法:这张照片拍出了什么?其中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摇撼观看者灵魂的力量到底从何而来?此时,“摄影性的思考”便会由摄影师转嫁到观看者身上,而那种敏锐的化学反应还会再回归到摄影师身上,就这样持续地产生微妙的变化,并继续成长、增殖下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05 序 摄影与神话的想象力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写真的思考"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写真的思考"的人也喜欢 · · · · · ·
写真的思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
TNT (追随大自然的指引。)
所以,要如何判断作品是否为优秀快照的秘诀,便在于是否能够尽力保持不远也不近,以不断调整、接近及拉开与被摄体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看起来简单却意外的相当困难。如果与被摄体产生亲近与习惯的感觉,就容易染上主观的色彩,进而卷入说明式的脉络中,最后容易变成刻板印象式的量产产品。反之,如果与被摄体保持相当的距离而致力于调整整体构图,并过度专注于按下快门的时机的话,被摄体又会变成不过是画面构成的素材而已。 持...2018-03-05 16:02:06 2人喜欢
所以,要如何判断作品是否为优秀快照的秘诀,便在于是否能够尽力保持不远也不近,以不断调整、接近及拉开与被摄体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看起来简单却意外的相当困难。如果与被摄体产生亲近与习惯的感觉,就容易染上主观的色彩,进而卷入说明式的脉络中,最后容易变成刻板印象式的量产产品。反之,如果与被摄体保持相当的距离而致力于调整整体构图,并过度专注于按下快门的时机的话,被摄体又会变成不过是画面构成的素材而已。 引自 “中间性”的存在 持续保持“中间性”的距离,不断重新审视并加以微调,对抓怕者而言是必要的眼力磨炼。甚至可以说,这与运动员一样,是必须要求自己持续进行的锻炼。
而这种锻炼别无他法,就只能每天在街上漫步并持续不断地拍摄,仅此而已。抓拍者即使手边带着相机,为了能够遇到画面而走上街头,并没有也不必预先在心里设定“要这么拍”的想法。目的意识会遮蔽双眼,记得要让自己成为透明人般的“中间性”存在,但还有对被摄体抱持一定的同理心,不要用眼与指尖,还要将全身当做天线来行走于人马杂沓的街道上努力感知,而这样子类似走钢索的行当,可以说是需要不断地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效果。关口正夫或三浦和人,从1960年代后半期起超过四十年以上不放松、不间断地持续着这样的训练,他们于“抓拍的时间”展览中所展出的照片,便可很明确地让众人看到这样的创作历程。
回应 2018-03-05 16:02:06 -
“写真”与“Photography 首先,我们有必要讨论“写真”这个名词。如果将“photography”这个词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以光绘图”,换句话说“光画”才是最自然的译法,但是“photography”最后却翻译为“写真”,亦即“摹写真实”之意。日本人认为,与其说摄影是以光来描绘一幅画,不如说是描写出与真实物品一模一样的图像,后来就习惯以这个名词来称呼摄影了。
2022-08-01 17:54:18
-
对摄影师而言,也是将相机作为神器,用来探索未知的世界,接触如漩涡般无法控制的力量源泉,而且通过“摄影性的思考”,把接收到的信息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并传达给我们。将四散远离的事物纠合,赋予特殊事物普遍性,将偶然必然化,通过这些我们即能够断言,那种可以感知却不可得见事物的神话性想象力,就是摄影师们最有力的武器。
2022-08-01 16:14:38
-
TNT (追随大自然的指引。)
所以,要如何判断作品是否为优秀快照的秘诀,便在于是否能够尽力保持不远也不近,以不断调整、接近及拉开与被摄体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看起来简单却意外的相当困难。如果与被摄体产生亲近与习惯的感觉,就容易染上主观的色彩,进而卷入说明式的脉络中,最后容易变成刻板印象式的量产产品。反之,如果与被摄体保持相当的距离而致力于调整整体构图,并过度专注于按下快门的时机的话,被摄体又会变成不过是画面构成的素材而已。 持...2018-03-05 16:02:06 2人喜欢
所以,要如何判断作品是否为优秀快照的秘诀,便在于是否能够尽力保持不远也不近,以不断调整、接近及拉开与被摄体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看起来简单却意外的相当困难。如果与被摄体产生亲近与习惯的感觉,就容易染上主观的色彩,进而卷入说明式的脉络中,最后容易变成刻板印象式的量产产品。反之,如果与被摄体保持相当的距离而致力于调整整体构图,并过度专注于按下快门的时机的话,被摄体又会变成不过是画面构成的素材而已。 引自 “中间性”的存在 持续保持“中间性”的距离,不断重新审视并加以微调,对抓怕者而言是必要的眼力磨炼。甚至可以说,这与运动员一样,是必须要求自己持续进行的锻炼。
而这种锻炼别无他法,就只能每天在街上漫步并持续不断地拍摄,仅此而已。抓拍者即使手边带着相机,为了能够遇到画面而走上街头,并没有也不必预先在心里设定“要这么拍”的想法。目的意识会遮蔽双眼,记得要让自己成为透明人般的“中间性”存在,但还有对被摄体抱持一定的同理心,不要用眼与指尖,还要将全身当做天线来行走于人马杂沓的街道上努力感知,而这样子类似走钢索的行当,可以说是需要不断地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效果。关口正夫或三浦和人,从1960年代后半期起超过四十年以上不放松、不间断地持续着这样的训练,他们于“抓拍的时间”展览中所展出的照片,便可很明确地让众人看到这样的创作历程。
回应 2018-03-05 16:02:06 -
猫饼干 (哈喽)
保持“中间性”的距离,不断重新审视并加以微调,对抓拍者而言是必要的眼力磨练。甚至可以说,这与运动员一样,是必须要求自己的持续进行的锻炼。 而这种锻炼别无他法,就只能在街上漫步并持续不断地拍摄,仅此而已。抓拍者即使手边带着相机,为了能够遇到画面而走在街头,并没有也不必预先在心里设定“要这么拍”的想法。目的意识会遮蔽双眼,记得要让自己成为透明人般的“中间性”存在。 关口正夫或三浦和人,从1960年代后半...2018-04-29 17:09:20
-
“写真”与“Photography 首先,我们有必要讨论“写真”这个名词。如果将“photography”这个词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以光绘图”,换句话说“光画”才是最自然的译法,但是“photography”最后却翻译为“写真”,亦即“摹写真实”之意。日本人认为,与其说摄影是以光来描绘一幅画,不如说是描写出与真实物品一模一样的图像,后来就习惯以这个名词来称呼摄影了。
2022-08-01 17:54:18
-
对摄影师而言,也是将相机作为神器,用来探索未知的世界,接触如漩涡般无法控制的力量源泉,而且通过“摄影性的思考”,把接收到的信息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并传达给我们。将四散远离的事物纠合,赋予特殊事物普遍性,将偶然必然化,通过这些我们即能够断言,那种可以感知却不可得见事物的神话性想象力,就是摄影师们最有力的武器。
2022-08-01 16:14:38
-
问题是摄影中持续飞行的这只“鸟”,究竟代表看何种意义?当然,我们可以认定这只是一只偶然飞入石灰岩采集现场的不知名海鸟而已,但是也能根据“摄影性的思考”来替换思绪,组合出动态性的意义。 “鸟”这个元素,诚如先前于荒木经惟《感伤之旅》摄影集中所见一般,是典型的神话世界象征。它具有各式各样的含意,诸如空气、风、火、死者灵魂、不死特性、创造性、女性、爱情、自由,等等。 看照片时,立即会让人注意到的是,这...
2022-08-01 13:54:20
问题是摄影中持续飞行的这只“鸟”,究竟代表看何种意义?当然,我们可以认定这只是一只偶然飞入石灰岩采集现场的不知名海鸟而已,但是也能根据“摄影性的思考”来替换思绪,组合出动态性的意义。 “鸟”这个元素,诚如先前于荒木经惟《感伤之旅》摄影集中所见一般,是典型的神话世界象征。它具有各式各样的含意,诸如空气、风、火、死者灵魂、不死特性、创造性、女性、爱情、自由,等等。 看照片时,立即会让人注意到的是,这只鸟从石灰岩采集场呈漩涡状的破坏能量中翻飞而出,并在四散岩块与缭绕烟雾中平静地持续飞升,充满混沌能量的地表与静谧安详的天空[鸟存在的世界]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昔日采矿这种行为与农业相同,都是凭借着人类取之不尽的生产力,在大地上努力付出来取得相对应的产量,可以说是相当慎重的一个作业过程。但随着矿业机械化及大规模的产业组织化,此产业便转变为如何有效率地从大地上榨取资源,主要考虑因素也变成以经济为优先。 使用炸药来爆破岩石,是夺取原本属于自然的能量,将之转化为可受人类控制的破坏力,可以说是一种野心的具体化。这种无以复加的无慈悲性与不可恢复性,正是“BLSAT”系列中以各式样貌所表现的概念。 虽然土地已被经济效益所支配并化身为赤裸暴力下破坏现场,但飞鸟的超然地在天空持续翻翔。这种存在不正是呈现出自然原本就具备的、能够恢复平衡的调节力量吗?即便洪水或山林大火等灾害不时侵害着大地与森林,自然依旧会以平衡一切的恢复力来治愈灾难所产生的不均衡。在此,飞鸟恐怕就是救赎与希望的象征吧。 在荒木的《感伤之旅》中,飞鸟是引导我们从生之世界渡往死之世界的使者;而在A BIRD里,鸟则成为相反的象征,由死之世界持续飞往生之世界,为荒废的大地带来些微救赎的希望无意间拍摄到的“一只飞鸟”,却能从BLAST中,以“摄影性的思考”引导我们归纳出和之前完全相反的结论。 引自 005 序 摄影与神话的想象力 回应 2022-08-01 13:54:20 -
《感伤之旅》经常被认为是“私写真”的先驱。所谓的“私写真”即是与“私小说”一样,以“作者=私人”为起点,从这样的视角来诉说、表达的摄影表现方法。自1960年代后半期至1970年代前半期为止,荒木经惟或深濑昌久等摄影师用“私人”古指作品的中心,并详细刻画自我与周遭人物的关系。《感伤之旅》与深满的《游戏》中央公论社出版,1971年1、《洋子》[朝日y)7?出版,1978年]等摄影集,都是最初呈现“私写真”表现手法的系列...
2022-08-01 13:07:32
《感伤之旅》经常被认为是“私写真”的先驱。所谓的“私写真”即是与“私小说”一样,以“作者=私人”为起点,从这样的视角来诉说、表达的摄影表现方法。自1960年代后半期至1970年代前半期为止,荒木经惟或深濑昌久等摄影师用“私人”古指作品的中心,并详细刻画自我与周遭人物的关系。《感伤之旅》与深满的《游戏》中央公论社出版,1971年1、《洋子》[朝日y)7?出版,1978年]等摄影集,都是最初呈现“私写真”表现手法的系列作品,或者也是因为他们,日本摄影环境才逐渐摸索出“私写真”的风格。 《感伤之旅》就如同荒木所写的序文,这确实“只是将新婚旅行的行程如实排列”的摄影集,所拍摄的只是“日常中单纯流逝而过”的连续事件。然而就像躺在舟中的阳子,我们得以从中瞧见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不可思议光线映照出的神秘场景,而这些照片不仅是荒木与阳子的个人新婚旅行记录,也像神话中的变故一般,转变出超越了个人的普遍性 引自 005 序 摄影与神话的想象力 回应 2022-08-01 13:07:32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流行風 (2013)8.0分 30人读过
-
河出書房新社 (2009)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读过和要读的摄影书 (杜扬Seatory)
- 理想国 书香2015 (理想国)
- 读书清单2011-2020 (杜扬Seatory)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推荐给学生们的摄影书单 (杜扬Seatory)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写真的思考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碧梧 2015-08-28 18:10:39
是写摄影评论的好范本
5 有用 柏拉不图 2015-09-29 11:11:26
慢慢思考,快点儿拍。
0 有用 遊 2018-01-12 20:31:14
有点水 但读起来很不错
1 有用 海带岛 2016-06-23 00:41:02
东松照明那章相当喜欢 对冲绳的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解读在写真中的对应
6 有用 大象 2015-11-24 09:15:03
论述清晰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相比于之前看过的一些堆叠了晦涩词语的摄影批评集,这一本易读得多,而且即使是看到一些以前接触过的观点,也觉得作者表达得更好。另外作者个人一些独特的角度也有启发性。
0 有用 花雨满天又逢君 2022-06-26 22:40:56
摄影评论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必须进行很多脑补和理论性阐释。序言写得非常好,其他似乎平平,但作者的文笔是非常优美的。
0 有用 抑之羊 2022-02-27 12:09:59
@2016-06-22 22:58:53
0 有用 透明 2022-02-03 17:32:49
时隔六年再读…从当年的不知所云到如今的泪流满面。或许和摄影史一样,很多的摄影玩家也免不了要经历画意—记录—特写乃至表达、去技术化的一系列尝试。可惜在网红经济泛滥的当今世界,最古老的画意摄影却占据着大众审美的主流,众看客奉500px为摄影之圭臬,不啻是时代的退步。
0 有用 L%_cicada 2021-11-20 08:53:44
①写真是再造神话。 ②明治初期的写真给人们带来的是“复制真物”的惊奇和愉悦。 ③决定性瞬间是,由此刻完美,可推知后面的动作。 —————— 终于看完,摄影是专注、便携、永恒、有机、广而真的存在。持续关注摄影。
0 有用 多喝水 2021-10-23 15:40:26
刘易斯卡罗尔那裸体幼女照片拍得我真心不适,只觉得他纠结恐怖,炼铜边缘试探,从他书信里的对“葛兰地夫人”的恐惧来看他自己内心也不是完全光明磊落,反正怎么看怎么难受。现代社会对这种事还是一点容忍都不要有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