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监控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pansin 2017-05-26 07:12:47

    所谓的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只是个噱头,本质是对英国以及美国等国家的情报内幕的挖掘与分析,未经证实的机构、系统和案例,引申出情报机器对合法公民隐私权的侵犯,电话、手机、摄像头、邮件大致在2000年前的技术发展情况。IOT、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目前的世界远比作者描述时代更为复杂,涉及到现在的中国,这个话题和领域更加不可描述,信息社会隐私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潜移默化。

  • 2 豆包哥 2015-11-03 03:55:09

    写得一般吧,主要是很多内容和监控手段已经过时

  • 0 会打字的跳舞机 2017-07-25 14:31:57

    中间关于情报部门的历史跟大数据时代就没啥关系了。以案例介绍为主,很杂乱。

  • 1 Heisenbloomer 2018-04-15 15:02:09

    确实过时……不过附录的建议和名词对照还挺实用。感觉就是各个国家都在恐慌地防境外势力入侵……在西方国家那里就是共产主义了。没想到列侬因为支持反战也被长期监视,唉……

  • 1 evanse 2017-07-22 09:22:48

    写的还是很全面的,但确实原版写的时间太早了,没有能够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感觉少了一块

  • 0 落落大方的黄豆 2022-03-04 22:09:50

    虽然过时但也还是开了些眼界,知道没有隐私可言但不知道原来这些技术发展得这么早。主要其实和大数据没太多关系,就是铺陈了一些政府/少量私主体是如何大规模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我认为这更多是一个宪法或政治问题。

  • 0 蓝道_RANDALL 2018-06-12 22:01:20

    太陈旧了,写书的年代数据还不是很大,人工分析

  • 0 (๑´ლ`๑) 2019-09-17 10:21:39

    大部分内容以案例形式讲述,读起来感觉已经过于陈旧,网络安全领域无论技术还是理论已经别有洞天。个体时刻暴露在“监控”之下,“噤若寒蝉”效应已经非常明显。

  • 0 正经人 2021-09-07 11:49:58

    这本书有它过激和偏颇的地方,但我们应该抓住议题讨论的核心点,即政府大规模监控是否必要,公民是否只能一味选择接受?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与公民权利如何平衡?以及如何通过制度手段加强对政府、商业机构实施常规监控的监管和规范,防止其出于非正当的目的侵犯公民权利?如今,中国政府收集个人信息日渐常态化,包括犯罪人员DNA数据库也如欧美国家一样不断充实和智能化,不可否认它们在保障社会稳定方面立下战功,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提前自觉地审视处理个人信息行为如何避免过度侵入私人领域,影响公民的正常生活,警惕泛滥,这需要公民和政府的沟通和协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