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很难找到比阿伦特更适合引导我们理解21世纪困境的20世纪思想家。”
——《纽约客》
“这是一部出色的关于阿伦特政治思想的论文集。……本卷中的很多作者超越了标准的解释路径,提出了有趣的问题,拓展了阿伦特评论的边界。”
——《美国政治学评论》
*
阿伦特是20世纪首屈一指的政治思想家。《剑桥阿伦特指南》考察了阿伦特著作中各个主要议题:从她关于极权主义的理论、关于“恶的平庸”的颇具争议性的理念,到她对政治行动的经典研究、对判断和精神生活的反思。书中15篇精彩文章,从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等角度,探讨了阿伦特思想的方方面面,并展现出阿伦特在西方思想史上的核心地位。
不了解阿伦特的读者会发现,本书是初步接触阿伦特思想的简单便捷的读本。而专业的学者亦可从本书中看到近些年阿伦特研究的动态与发展。
*
作者简介 · · · · · ·
本书编者是达纳·维拉,圣母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国际知名的阿伦特政治思想研究学者。主要著作有《人民的老师:卢梭、黑格尔、托克维尔、密尔的政治教育》(2017)、《公共自由》(2008)、《政治、哲学、恐怖:汉娜·阿伦特思想论文集》(1999)、《阿伦特和海德格尔:政治的命运》(1996)等。
*
本书作者有理查德·J.伯恩斯坦(《根本恶》)、玛格丽特·卡诺凡(《阿伦特政治思想再释》)、罗纳德·拜纳(阿伦特《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的编者)、杰尔姆·科恩(阿伦特《理解论集》的编者)等专业学者,代表了国际阿伦特研究的较高水准。
*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极权主义与民族主义
1 阿伦特关于极权主义的理论:新的评价——玛格丽特·卡诺凡
2 阿伦特与民族主义——罗纳德·拜纳
第二部分 政治之恶及大屠杀
3 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塞拉·本哈碧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 极权主义与民族主义
1 阿伦特关于极权主义的理论:新的评价——玛格丽特·卡诺凡
2 阿伦特与民族主义——罗纳德·拜纳
第二部分 政治之恶及大屠杀
3 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塞拉·本哈碧
4 阿伦特与大屠杀 玛丽·G——迪茨
第三部分 自由及政治行动
5 自由:政治的优先性——杰尔姆·科恩
6 政治行动:其性质与益处——乔治·卡提卜
第四部分 阿伦特与古代人
7 阿伦特的希腊情怀——J.彼得·尤本
8 雅典与罗马——雅克·塔米尼奥
9 阿伦特思想中的平等与精英主义——豪克·布伦克霍斯特
第五部分 革命与立宪
10 阿伦特的立宪政治学——杰里米·沃尔德伦
11 阿伦特论革命——阿尔布雷希特·韦尔默
第六部分 判断、哲学与思考
12 阿伦特的判断理论——毛里齐奥·帕塞林·邓特莱文斯
13 阿伦特论哲学与政治——弗雷德里克·M.多兰
14 阿伦特论思考——理查德·J.伯恩斯坦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剑桥阿伦特指南"试读 · · · · · ·
导论:阿伦特政治思想的发展 达纳•R.维拉 汉娜•阿伦特被广泛视为20世纪最具原创性、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也素来是一位难以把握的人物。她从来没有以托马斯•霍布斯或约翰•罗尔斯的方式创作一种有体系的政治哲学,她的书所关注的话题极其多样:极权主义、政治行动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阿道夫•艾希曼审判、现代革命传统的意义、政治自由与权威的性质以及...
原文摘录 · · · · · ·
-
The better-know depicts a totally coherent socio-political system: a state built in the image of an ideology, presides over by a single party legitimized by the ideology, employing unlimited powers of coercion an indoctrination to prevent any deviation form othodoxy.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a polity is a ssociated by some theorists with the attempt to build Utopia; others intepret its perpetuation in a state of frozen immobility as a quasi-religious retreat from the anxieties of modernity. Despite the regular inclusion of Nazism under the 'totalitarian' heading, the clearest examples have been found among communist regumes, and appropriate diagnoses and prescriptions have followed. Diagnostically, totalitarianism has bee nseen as an affliction caused by over-ambitious political ideas and ...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丛书信息
喜欢读"剑桥阿伦特指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剑桥阿伦特指南"的人也喜欢 · · · · · ·
剑桥阿伦特指南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剑桥阿伦特指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 更多书评 3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p7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范畴抹杀了最基本的政治经验的现象基础 P8阿伦特对于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这一系列的正统思想家进行了一种批判的或者说解构性的解读,目的在于揭示传统中对多样性。意见以及平等公民间的辩论与商讨的方面的敌意的渊源。她试图将人类的政治性言行与受必然性所需求所驱使的活动或者为了特定需求而进行了制作活动区分开来。西方政治学传统使得实践生活中的不同内容日趋混淆,由此产生了一种概念之网。 P10...
2020-12-15 18:40
p7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范畴抹杀了最基本的政治经验的现象基础 P8阿伦特对于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这一系列的正统思想家进行了一种批判的或者说解构性的解读,目的在于揭示传统中对多样性。意见以及平等公民间的辩论与商讨的方面的敌意的渊源。她试图将人类的政治性言行与受必然性所需求所驱使的活动或者为了特定需求而进行了制作活动区分开来。西方政治学传统使得实践生活中的不同内容日趋混淆,由此产生了一种概念之网。 P10我们越是把政治领域是做处理生存问题和物质在生产的领域,我们就越倾向于接受等级制,而非公民平等。阿伦特的重点在于统治与真正的政治毫无关系,因为他摧毁了公民间的平等。即权利和参与的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正是政治关系与一个民主的公共领域的标志。 P12柏拉图就是看待制作过程的方式去看待行动的,通过把政治体想象成一种制作的成品。他能够断言政治智慧不需要平等,这样的人之间意见的交流就像一种专家的知识。就像雕刻家或医生的知识。因此道德专家应当控制人类事务,而没有这种知识的人就只能服从。
回应 2020-12-15 18:40 -
“全面权力只有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才能被实现和维护:这个世界是一个只有条件反射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哪怕是一丝自发性的世界,它只是一个木偶的世界。确切地说,正因为人类的禀赋是如此伟大,除非他成为一个只有动物属性的人,成为一个标本,否则他不可能完全被支配。”跟通常的暴君所采用的暴力和压迫不同,它(极权主义)采用这些手段并无功利性的目的,譬如镇压反对者之类,实际上,当它真正的反对者已经被镇压之后,极权主义...
2019-04-27 00:08
“全面权力只有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才能被实现和维护:这个世界是一个只有条件反射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哪怕是一丝自发性的世界,它只是一个木偶的世界。确切地说,正因为人类的禀赋是如此伟大,除非他成为一个只有动物属性的人,成为一个标本,否则他不可能完全被支配。”跟通常的暴君所采用的暴力和压迫不同,它(极权主义)采用这些手段并无功利性的目的,譬如镇压反对者之类,实际上,当它真正的反对者已经被镇压之后,极权主义才达到其顶峰;它的唯一功能就是通过消除一切人类的独特个性来推动全面支配。“人们依据常识认为,既然大众柔顺如羔羊,那么这个恐怖的巨大机器就应该是多余的;如果极权主义统治者能说实话,那么他们会回答说:这个机器在你们看来是多余的,只是因为它用于将人们变成多余人。”—— 达纳·维拉 编《剑桥阿伦特指南》
回应 2019-04-27 00:08
-
“全面权力只有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才能被实现和维护:这个世界是一个只有条件反射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哪怕是一丝自发性的世界,它只是一个木偶的世界。确切地说,正因为人类的禀赋是如此伟大,除非他成为一个只有动物属性的人,成为一个标本,否则他不可能完全被支配。”跟通常的暴君所采用的暴力和压迫不同,它(极权主义)采用这些手段并无功利性的目的,譬如镇压反对者之类,实际上,当它真正的反对者已经被镇压之后,极权主义...
2019-04-27 00:08
“全面权力只有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才能被实现和维护:这个世界是一个只有条件反射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哪怕是一丝自发性的世界,它只是一个木偶的世界。确切地说,正因为人类的禀赋是如此伟大,除非他成为一个只有动物属性的人,成为一个标本,否则他不可能完全被支配。”跟通常的暴君所采用的暴力和压迫不同,它(极权主义)采用这些手段并无功利性的目的,譬如镇压反对者之类,实际上,当它真正的反对者已经被镇压之后,极权主义才达到其顶峰;它的唯一功能就是通过消除一切人类的独特个性来推动全面支配。“人们依据常识认为,既然大众柔顺如羔羊,那么这个恐怖的巨大机器就应该是多余的;如果极权主义统治者能说实话,那么他们会回答说:这个机器在你们看来是多余的,只是因为它用于将人们变成多余人。”—— 达纳·维拉 编《剑桥阿伦特指南》
回应 2019-04-27 00:08 -
p7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范畴抹杀了最基本的政治经验的现象基础 P8阿伦特对于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这一系列的正统思想家进行了一种批判的或者说解构性的解读,目的在于揭示传统中对多样性。意见以及平等公民间的辩论与商讨的方面的敌意的渊源。她试图将人类的政治性言行与受必然性所需求所驱使的活动或者为了特定需求而进行了制作活动区分开来。西方政治学传统使得实践生活中的不同内容日趋混淆,由此产生了一种概念之网。 P10...
2020-12-15 18:40
p7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范畴抹杀了最基本的政治经验的现象基础 P8阿伦特对于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这一系列的正统思想家进行了一种批判的或者说解构性的解读,目的在于揭示传统中对多样性。意见以及平等公民间的辩论与商讨的方面的敌意的渊源。她试图将人类的政治性言行与受必然性所需求所驱使的活动或者为了特定需求而进行了制作活动区分开来。西方政治学传统使得实践生活中的不同内容日趋混淆,由此产生了一种概念之网。 P10我们越是把政治领域是做处理生存问题和物质在生产的领域,我们就越倾向于接受等级制,而非公民平等。阿伦特的重点在于统治与真正的政治毫无关系,因为他摧毁了公民间的平等。即权利和参与的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正是政治关系与一个民主的公共领域的标志。 P12柏拉图就是看待制作过程的方式去看待行动的,通过把政治体想象成一种制作的成品。他能够断言政治智慧不需要平等,这样的人之间意见的交流就像一种专家的知识。就像雕刻家或医生的知识。因此道德专家应当控制人类事务,而没有这种知识的人就只能服从。
回应 2020-12-15 18:40
-
p7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范畴抹杀了最基本的政治经验的现象基础 P8阿伦特对于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这一系列的正统思想家进行了一种批判的或者说解构性的解读,目的在于揭示传统中对多样性。意见以及平等公民间的辩论与商讨的方面的敌意的渊源。她试图将人类的政治性言行与受必然性所需求所驱使的活动或者为了特定需求而进行了制作活动区分开来。西方政治学传统使得实践生活中的不同内容日趋混淆,由此产生了一种概念之网。 P10...
2020-12-15 18:40
p7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范畴抹杀了最基本的政治经验的现象基础 P8阿伦特对于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这一系列的正统思想家进行了一种批判的或者说解构性的解读,目的在于揭示传统中对多样性。意见以及平等公民间的辩论与商讨的方面的敌意的渊源。她试图将人类的政治性言行与受必然性所需求所驱使的活动或者为了特定需求而进行了制作活动区分开来。西方政治学传统使得实践生活中的不同内容日趋混淆,由此产生了一种概念之网。 P10我们越是把政治领域是做处理生存问题和物质在生产的领域,我们就越倾向于接受等级制,而非公民平等。阿伦特的重点在于统治与真正的政治毫无关系,因为他摧毁了公民间的平等。即权利和参与的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正是政治关系与一个民主的公共领域的标志。 P12柏拉图就是看待制作过程的方式去看待行动的,通过把政治体想象成一种制作的成品。他能够断言政治智慧不需要平等,这样的人之间意见的交流就像一种专家的知识。就像雕刻家或医生的知识。因此道德专家应当控制人类事务,而没有这种知识的人就只能服从。
回应 2020-12-15 18:40 -
“全面权力只有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才能被实现和维护:这个世界是一个只有条件反射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哪怕是一丝自发性的世界,它只是一个木偶的世界。确切地说,正因为人类的禀赋是如此伟大,除非他成为一个只有动物属性的人,成为一个标本,否则他不可能完全被支配。”跟通常的暴君所采用的暴力和压迫不同,它(极权主义)采用这些手段并无功利性的目的,譬如镇压反对者之类,实际上,当它真正的反对者已经被镇压之后,极权主义...
2019-04-27 00:08
“全面权力只有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才能被实现和维护:这个世界是一个只有条件反射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哪怕是一丝自发性的世界,它只是一个木偶的世界。确切地说,正因为人类的禀赋是如此伟大,除非他成为一个只有动物属性的人,成为一个标本,否则他不可能完全被支配。”跟通常的暴君所采用的暴力和压迫不同,它(极权主义)采用这些手段并无功利性的目的,譬如镇压反对者之类,实际上,当它真正的反对者已经被镇压之后,极权主义才达到其顶峰;它的唯一功能就是通过消除一切人类的独特个性来推动全面支配。“人们依据常识认为,既然大众柔顺如羔羊,那么这个恐怖的巨大机器就应该是多余的;如果极权主义统治者能说实话,那么他们会回答说:这个机器在你们看来是多余的,只是因为它用于将人们变成多余人。”—— 达纳·维拉 编《剑桥阿伦特指南》
回应 2019-04-27 00:0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剑桥阿伦特指南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丽贝卡 2020-01-19
配书读完,面面俱到。
3 有用 liekkas 2019-10-25
这本指南已经算有深度了,其中不少学者批判阿伦特对一些问题没有做出解释,具体化或者没有具体化(依旧没全部理解);相反也有学者从那些阿伦特没有论述的议题中重新论述回去。本书不仅论述阿伦特思想的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来论述,颇精彩。我又更了解阿伦特一点了。
11 有用 魏公村永顺炸鸡 2019-04-30
看二手文献一时爽
0 有用 Lincredible#0 2019-06-01
还是有一些启发,讨论中觉得阿伦特思想中“思考”和“判断”与行动之间相对的重要性对于个人而言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也果真是排在最后的Bernstein的文章最精彩--为什么海德格尔和艾希曼一个因为试图行动而走向危险,另一个则错在不该放弃思考,这里的对立应当使得我们迈向更加精致的思考理论,而不是阿伦特式的、过度强调内容多样而沦为形式化的思考定义。另外,对阿伦特的制度化思考和雅典与罗马的平衡的研... 还是有一些启发,讨论中觉得阿伦特思想中“思考”和“判断”与行动之间相对的重要性对于个人而言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也果真是排在最后的Bernstein的文章最精彩--为什么海德格尔和艾希曼一个因为试图行动而走向危险,另一个则错在不该放弃思考,这里的对立应当使得我们迈向更加精致的思考理论,而不是阿伦特式的、过度强调内容多样而沦为形式化的思考定义。另外,对阿伦特的制度化思考和雅典与罗马的平衡的研究也打开了新的、走出阿伦特的视野,因此更值得一读。不能用阿伦特做圣经,不仅因为她的思考确实是局限的(比如她完全放弃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可能),也是因为理解阿伦特必须去哲学化,这也是她自己的期待。 (展开)
2 有用 镜中 2019-04-18
编的有点乱,每篇文章本各有侧重,但大多文章还是试图从全体来审视所侧重的部分,就显得篇篇在做概论。不适合入门,读过一些原典再来整理会稍好些。塔米尼奥、弗雷德里克几篇写得较好
0 有用 盛夏 2021-03-30
Chap.3, 12, 14
0 有用 清暉 2021-02-03
很好。
0 有用 苏霍壹 2021-01-31
作为德国犹太人,阿伦特在反极q主义和反”狭隘民族主义”(战后反犹太复国主义的不理性部分)有所建树。极q主义的起源(包括恶的平庸等,还在)。思路是对的,不过不上马列确实说不清楚。以色列把阿伦特说的问题都犯了一遍吧。
0 有用 マボロシ 2020-10-14
开始二刷阿伦特。喜欢第四篇《阿伦特与大屠杀》,迪茨提出了一种抵御性的理想化语境来阅读《人的境况》,也就是为阿伦特实现主体性与自由的行动概念以及其行动实现的政治展演空间中所蕴含的乌托邦式理想性正名。我们不应该只针对于其行动概念面对现实所体现的贫乏的理想形式性,而更要看到阿伦特正是通过把这种理想的主体自由政治空间化作光亮而抵御其时大屠杀所产生的人性之将死未死的至暗时刻,从这一视角来看《人的境况》确实是... 开始二刷阿伦特。喜欢第四篇《阿伦特与大屠杀》,迪茨提出了一种抵御性的理想化语境来阅读《人的境况》,也就是为阿伦特实现主体性与自由的行动概念以及其行动实现的政治展演空间中所蕴含的乌托邦式理想性正名。我们不应该只针对于其行动概念面对现实所体现的贫乏的理想形式性,而更要看到阿伦特正是通过把这种理想的主体自由政治空间化作光亮而抵御其时大屠杀所产生的人性之将死未死的至暗时刻,从这一视角来看《人的境况》确实是很棒的想法。 其注54十分动人:“如果我们考虑到Joanne Jacobson的评论,“大屠杀之后我们当缄默不语,一切关于秩序与美的语言都是残忍的",那么,《人的境况》中对这一创伤(它的在场显而易见,但不可言说)的刻意排除就是阿伦特写作技巧中最令人心碎的有力部分。” (展开)
0 有用 游离我身 2020-07-19
作为导读著作确实很可以了,不过看完了《极权主义的起源》《论革命》等书以后再看这个就有些不够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