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页开始的这篇文章,讲的内容与前面的不同。这是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文章。
从《优秀的绵羊》里看到这个天才作者,又从书架上找到这本买了很久却一直没有开封的书。我经历了本科毕业到研一的结束。
这篇文章里讲了很多,道出了作者所处时代学生们毕业时的很多想法。
耶鲁每年的毕业生中四分之一进入了咨询或金融业。而作者针对大一学生的调查中却没有一个人打算毕业后去咨询公司或银行上班。
作者了解到的很多人都让这个世界变更酷一点,有的朋友想成为导演或音乐制片人,有的朋友想导演音乐剧,有的朋友想领导非营利机构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作者自己也已经选好了自己编辑职业。
而朋友们很多人最后都向咨询公司或银行递交了简历,然后等着参加面试,入职。然后干个几年就来从事自己想干的事。虽然这些公司说,来我这工作可以积累经验,可以方便跳槽,可以领着优渥的薪水。但是这些事都不是很有价值的,最起码在书中提到的很多人看来是这样的。而在我看来,这些不正是现在很多毕业学子们期盼的吗?
后面提到了很多,讲到了耶鲁教育学生们投身公共服务事业,而我见到的大学又鼓励这一群群毕业生去干些什么事呢?
一年后,这群学生的四分之一及都在办公室里干着违背自己本心的工作,枯燥无聊,原本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耶鲁四年的教育被浪费被这些对世界无意义的事一点点消磨。
咨询公司和银行不是跳板,而我们的毕业生的跳板又在哪里?
语言杂论,段落潦草,思路不整
《咨询或金融行业的是与非》读后感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