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来》的原文摘录

  • 孔子说:“要盟也,神不听。”——被逼迫做出的盟誓,神灵并不认同。 (查看原文)
    个十百千我 2019-07-11 23:54:16
    —— 引自第26页
  • 这个世界有多种价值,它们都有各自的界限从而可以并行并立。把一种价值推到绝对,使其无限扩张或畅通无阻,则必然碰伤甚至践踏其他价值。 (查看原文)
    个十百千我 2019-07-11 23:54:16
    —— 引自第26页
  • 荀子说有些知识“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 有人赞叹孔子:“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时,孔子表现出来的,不是自豪,反而是有些自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显然不以多能为贵,他显然认为一些专业知识和才能是只要学习就会拥有的,长期浸淫一个专业,就自然会成为专家,所以,“专家”并不难得也并不该被膜拜。君子不器,就是君子并非仅仅是一个专业人士,或者反过来说,仅仅专业人士,不足以称之为君子。君子之道,在于修身养性,在于仁义道德,在于具备价值上的判断力,而不只是对于事实的认知。 (查看原文)
    个十百千我 2019-07-13 19:16:09
    —— 引自第136页
  •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孔子73岁,卒。弟子为孔子服丧三年,子贡为其守墓六年。 (查看原文)
    个十百千我 2019-07-13 19:24:57
    —— 引自第150页
  • 人的缺点,就如同人的伤口,需要的是我们呵护,而不是攻击。 (查看原文)
    出桃 2022-01-28 14:48:12
    —— 引自章节:艰难人生慈悲心
  •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既无“政绩”,也无“志向”,但是,多么优美的生活啊! 意译: “二月过,三月三, 穿上新缝的大布衫。 大的大,小的小, 一同到南河洗个澡。 洗罢澡,乘晚凉, 回来唱个《山坡羊》。” (查看原文)
    出桃 2022-01-28 14:48:12
    —— 引自章节:诗言志
  • 孔子到周去求教于老子,一见面,老子就给了他当头一棒。这事对孔子而言,似乎不够体面,所以,司马迁没有把它记录在《孔子世家》里而是记录在《老子韩非列传》里。 记录在《史记·孔子世家》里的,是老子送给孔子的临别赠言。老子说:“送别么,有钱的人送财物,仁德的人送教导。我没钱,就冒充一下仁德的人,送你几句话吧。” 第一句话是: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一个人聪明,明察秋毫,很好。可是这样的人,往往比那些笨人更容易招来杀身之祸。为什么?因为他好议人。 一个人知识广博,能言善辩,很好。可是他却因此时时处在危险之中。为什么?喜欢揭发别人的隐私呗。 聪明会使人对别人的缺点一目了然,善辩会使人对别人的毛病一针见血。 笨人倒并不一定不好议人,不好揭人隐私,而是眼拙,嘴笨,没看出来别人的毛病,无从议起。即使议论别人,也不得要领,不至于戳在痛处。 老子在告诉孔子什么?单纯的智力如同没有柄的刀片,让握住它的人自己受伤,且越是锋利,握得越紧,伤得越深。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到此时,三十而立。就是一个聪明深察、博辩广大的人。 老子提醒了孔子,人生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让自己聪明起来;第二个过程是要善于把聪明藏起来。 (查看原文)
    出桃 2022-01-28 14:48:12
    —— 引自章节:智慧之巅是德行损之又损之道
  • 孔子说:你记住四句话——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聪明要用愚来守。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功劳要用让来守。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勇敢要用怯来守。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富有要用谦来守。 ——“这就是损之又损之道。”(《荀子·宥坐》《孔子家语·三恕》) 损,就是减损。孔子是在告诉我们:人生要学会做减法。我们总是想着往我们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务求填满,做加法;但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一个完满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么,更多的是看你没有了什么。 有了什么不一定幸福。有了钱就幸福吗?有了权就幸福吗?还真的找不出一个东西,可以保障我们的幸福完满。但是,假如我们没有了一些东西,我们还真的就会幸福。比如,浮躁、焦虑、贪欲、嗔怪,蝇头小利的竞争之念,种种人生的得失之忧,这些东西没有了,心灵平静,那可能真是幸福。 这就是损之又损之道。 人人都知道损人利己,却不知道损已才是利己。 (查看原文)
    出桃 2022-01-28 14:48:12
    —— 引自章节:子曰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 对于“鬼神”这类无稽之物,孔子到底信不信?我的回答是:孔子信其价值,不信其事实。 谓予不信,请看下面的记载: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 祭如在,应该是“祭鬼如鬼在”的简略式。鬼者,归也,祖宗所归往,子孙所归敬也。全句意为:孔子祭祀祖先时,好像真有祖先在受祭;祭神时,好像真有神在受祭。孔子说:“我若不真心诚意地去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一样。” 祭祀之时,既然并非祖宗、神灵真实“在场”并受祭,只是在祭祀时,为了保持虔诚,心中默念祖宗、神灵“如(同)在”,那么,孔子这句话,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告诉我们:他不信鬼神真实物理性的存在,他只把它们作为一种价值存在。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 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既“敬”鬼神,为何又“远之”?因为“敬鬼神”,是为了敬一种价值,而“远之”,是因为不相信鬼神实有,不必也不能沉迷。不知敬畏神秘力量,是没有信仰;迷信鬼神实有,是缺少理性精神。既有信仰,又有理性,这就叫智慧。 智慧与知识有别。简言之,知识是“对于事实的认知”,其对象仅仅是事实;而智慧则不仅能够认知事实,更重在考量和认同价值。孔子说“君子不器”,为什么君子不是器?因为君子拥有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艺,而且能够考量、商榷、估定和认知价值,认知到人类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存在,而且还是价值的存在;人类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和肉体的生活,还是精神和道德的生活;人类的生命不同于禽兽的生命,他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所以叫“性 命”,不同于“牲口”-盖“性”者,心之生也,“牲”者,物之生也。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这珍贵而易失的异于禽兽之处,就是“心”,所以,孟子再三呼吁人们:“求 其放心。”(《孟子·告子上》) 其实,鬼神这种无稽之物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某种价值,对此... (查看原文)
    出桃 2022-01-28 14:48:12
    —— 引自章节:鬼神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