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觀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i-Kuma 2015-08-19 22:19:41

    三星半。怎麼說呢,其實我應該是喜歡這種大跨度、大腦洞的project的,但是也許因為我對心理分析因愛成懼的關係,有時會感到一些惶恐。還是要贊想象力。

  • 3 春雪 2016-03-29 10:58:45

    重读。作者根底不浅,视野疏阔,在精神分析的脉络中讨论到视觉现代性最精微的层面,当为这一类著作中的佼佼。然无关的枝蔓多了一些,作者可能想增加可读性,却反而淡化淹没了一些章节的主题明晰性,让人有不知所云之感。现代文学部分的讨论还是单薄了,鲁迅作为大好的材料被忽视,反而从无名氏入手,吃力不讨好。

  • 1 世界爆炸 2016-02-13 09:13:56

    比较喜欢作者对海德格尔的理解。 有所疑处:1.前现代与现代的性别身分 2.展演(performative)与虚构本质与真实性的联系 3.双重的预期回返与回返预期 4. Looking-glass phase & Mirror stage

  • 2 扎学家施耐庵 2021-01-25 10:16:12

    想打7/10,無奈豆瓣沒有三星半。 學術想象力過於膨脹的結果,就是大多數時候只剩想象力而無學術。 這種類型的書,我總想問一個問題,就是你為什麼要用這些材料,而不用另一些材料?因為說實話,這種大跨度的“大作”,理論框架下的材料總是滑動而沒有歷史感的。 大跨度的材料用奇怪的理論來牽強地扯到一起,最後還是在寫理論,跟那些材料又有什麼關係呢? 換句話說,我把書中所有的材料全部換一遍,完全能得出相同的理論結論,你信不信?

  • 0 亮星 2022-09-23 20:48:15 日本

    很有趣的視角,但⋯⋯敘述和論說真的很一般

  • 0 溪山 2022-12-19 15:56:31 广东

    #文化研究#罗鹏老师老熟人了,这本书也写得挺不错,酣畅淋漓

  • 0 南池子 2023-02-26 14:08:27 山东

    越往后越飘

  • 0 一只充眠宝 2018-06-23 16:47:03

    真的是过度诠释了,用镜像期理论和心理分析虽然角度新颖但是非常令人恐惧……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弃

  • 0 塵世小雜工 2017-12-07 10:36:12

    導論對拉岡、慈禧、海德格的討論跟分析值得一看,其餘部分明顯是過度詮釋了。

  • 0 sai2002 2017-03-24 11:11:54

    太多的酷儿、女性、视像理论,不大读的懂

  • 0 2019-11-05 00:41:55

    导语部分将拉康理论的拉康式历史化相当精彩,取径精神分析进入中国(视觉)现代性的方法并不鲜见,但作者尤重媒介的在场,整个论述便开阔起来。翻译很加分。

  • 0 Sotang 2019-12-14 23:30:38

    閱於2019年12月11日

  • 0 揽仁阁主人 2021-07-05 13:33:55

    言過其實,題文常不符。

  • 0 沉默之岛 2021-07-26 20:17:00

    太好看了!想再读一遍英文版,虽然语言密度真的蛮大。绝佳的视觉艺术/文学文本分析,从慈禧宫闱照片以及仕女照镜图出发,借用拉康理论,讨论主体视角的抽离与画面本身的反主体,再从镜花缘、品花宝鉴里的镜子观看走笔到现代文学,认为金庸小说打造的中国形象乃是多民族去中心化融合的结果(与田晓菲论点近似);后面写张爱玲、李永平、高行健的部分都串联起罗兰巴特的“老照片”回忆,最后写王朔和朱天文的“蝇眼”,剧本文本到屏幕镜像的过渡(看得出作者对台湾文学的偏爱和功底。虽然缺点确实是材料过于庞大杂糅,但是分析又细密到让人觉得各种逻辑自洽,总之是关于中国现代性很好的批评。

  • 0 握紧小笔杆 2024-05-11 23:17:56 北京

    视角很新,理论也用了很多。但绕来绕去,也没把事情说明白。

  • 2 kikikiki 2021-07-10 00:16:07

    導論的部分把精神分析理論和慈禧的照片放在一起玩得很漂亮,三個部分開頭的畫作分析也很精彩。然而在文本分析時理論用得太力了,有時候甚至是為了用理論而用理論。如果從視覺性的角度看待中國現代性,那麼選取這麼幾本文學文本就能讓我們看到視覺文化的面貌嗎(在這個方面我更推崇彭麗君的著作)?如果要反思中國現代性,那麼把後戒嚴時期的台灣放進來做什麼?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