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与文化政治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tomoko 2018-01-06 15:31:49

    该书为论文集,有两大主题,一为教科书研究,一为新知识的生产,其实内容亦不限于此二者,应为工作坊同仁同时所撰主题式研究汇编。个人最喜欢的是高哲一所撰《为普通的读者群体创造“知识世界”》一篇,视野开阔。上篇有围绕地理教科书、汉译日本英语教科书、医学史教科书、社会学教科书、日本历史教科书展开,有“启蒙运动”、“古学复兴”概念史爬梳,以及无法归类的种种一并纳入下篇。近代教科书研究的一大无趣之处在于教科书往往内容浅显、直白少味,这部论文集大多数作者还是较好地规避了这一风险,在凸显理论内涵的同时兼及趣味的发掘,尤其黄东兰、潘光哲等大家文字,呈现了历史学撰著的较高境界。

  • 2 shichalo 2017-09-22 23:37:17

    主题策划不错,但是具体到每一篇总感觉有些跳跃。不过在体例和大方向上是比较一致的。另外,序言篇幅不长,但是写得挺好。

  • 3 圣手书生 2021-01-02 10:57:04

    知识生产是一个不错的研究角度,这本论文集里私以为章可和潘光哲写得最好。

  • 3 点萤 2020-10-22 15:55:35

    喜欢黄东兰与章可的两篇。

  • 0 马上到站 2015-05-06 09:57:25

    水平参差,部分很扯的感觉。。。。我不懂近代史,瞎说的。

  • 0 呼呼 2022-03-23 20:17:36

    文化企业家这个概念,真的没有阐释力。

  • 2 小布 2022-08-03 21:45:02

    前言讲教科书以一种“权威性”的面目出现,从而对于读者营造一种知识——权力的运作,从而进行隐秘的“规训”,很明显受到福柯的影响,可注意。 正文质量参差不齐,晚清地理教科书变“环球一家”为“亚洲一体”,表现士大夫对于西方地理体系“欲拒还迎”的态度。中国一开始是经由移译日本英文词典学习英文。考察瑞安学堂改制问题,主张以国家——社会的责任划分和理念冲突来取代传统的国家权力与士绅权力的对立问题(可商榷,因为分析到最后其实本质都是争夺话语权)等观点可参。

  • 1 zvjbxbm 2023-07-11 18:41:01 广东

    质量不一。前言甚佳。

  • 0 Douglas 2023-01-06 10:49:10 江苏

    不错的一本论文集,特别是第一部分的几篇论文受益匪浅。

  • 0 大清国的猫托邦 2016-11-15 00:00:43

    陈建守《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翻译、书写与挪用》,研究启蒙运动的概念史,值得关注 @2016-11-15 00:00:43

  • 0 said 2015-02-04 10:27:10

    以教科书为主要对象,探讨知识生产的问题,切意切题,至于其他论者的其他主题,就用文化政治来概括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