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大牌
副标题: 二戰投資啟示錄
原作名: Wealth, War and Wisdom
译者: 洪慧芳
出版年: 2015-3-25
页数: 374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5797362
内容简介 · · · · · ·
股市是否有预知黑天鹅事件的能力?
华尔街传奇投资家毕格斯挑战经济学家唯恐避之不及的领域,
揭示失序时代的理财法则!
英国股市在不列颠大战前已触底反弹;
美国股市在中途岛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前便翻盘上涨;
德国股市在希特勒横扫欧洲之际攻上市值之巅……
股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刻,都恰好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三个最伟大的转折点,
当时除了股市发现以外,没有任何人及工具发现。在这其中隐藏著怎样的规律?
时序回到当代,当评论家纷纷宣称失序时代已经来临──
你我身处大动盪时期,如何捍卫我们的财富,
过去经历的乱象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原本你所熟悉的人、企业、国家都因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陷入疯狂时,他们可能摧毁你的生活、掠取你的财富,甚至夺走你的性命,你如何保护自己?你该相信谁?你又应何去何从?本书说明「市场的智慧」如何凌驾一切,即使在最动盪的时代亦然。毕格斯在书中精彩地...
股市是否有预知黑天鹅事件的能力?
华尔街传奇投资家毕格斯挑战经济学家唯恐避之不及的领域,
揭示失序时代的理财法则!
英国股市在不列颠大战前已触底反弹;
美国股市在中途岛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前便翻盘上涨;
德国股市在希特勒横扫欧洲之际攻上市值之巅……
股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刻,都恰好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三个最伟大的转折点,
当时除了股市发现以外,没有任何人及工具发现。在这其中隐藏著怎样的规律?
时序回到当代,当评论家纷纷宣称失序时代已经来临──
你我身处大动盪时期,如何捍卫我们的财富,
过去经历的乱象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原本你所熟悉的人、企业、国家都因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陷入疯狂时,他们可能摧毁你的生活、掠取你的财富,甚至夺走你的性命,你如何保护自己?你该相信谁?你又应何去何从?本书说明「市场的智慧」如何凌驾一切,即使在最动盪的时代亦然。毕格斯在书中精彩地讨论二战时期战胜国和战败国的股市表现,透露投资人如何在战火肆虐下捍卫财富,并探讨公开上市的股票是否能增值,作为保留财富的工具。毕格斯同时也探讨房地产、黄金、艺术品等其他资产形式在动盪时期的表现,并提出宝贵的见解,指导大家如何为后代子孙保有资产。
毕格斯将揭露二次大战的转折点和市场绩效的交互关系,
并显示这些启示如何帮二十一世纪的投资人瞭解当代的危机,
以及挑选适合现代市场的最佳策略。
三分之二个世纪前,二次大战席卷全球时,当时大家甚至不确定西方文明能否存续下来。而如今那些黑暗岁月提供我们许多关于人生、政治、金融市场、财富和生存的重要启示,可以帮助大大小小的投资人因应逆境与难关。投资者不是商人或投机者,必须对经济和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做出长期的判断。本书为那样的判断提供一套全新的见解,这些浅显易懂又精彩的内容,是在预测不确定的年代,金融市场和经济将如何运作的重要资讯。
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骑马而来,带来巨大的财富破坏。本世纪同样无可倖免,这样的灾难终究会再度降临,而且可能是以截然不同的形式出现。面对灾难,我们的财富难道只能任其宰割?身为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策略分析师,毕格斯深入研究任何可能造成财富衝击的议题,其中包含二次世界大战,他注意到股市有辨识重大转折点的惊人能力,然而在此之前,大家都没有发现。他也检视不同资产类别的绩效,以及战争前后的财富状况。从书中可以学到,在最险恶的逆境中,应该遵循何种法则才能捍卫与增值你所拥有的财富。
名人推荐
「毕格斯在本书中以寓教于乐的创意写法,并列陈述战争史实和股市历史。他主张股市有惊人的预知能力,并教导我们,以股票为主、被动管理的稳健资产配置,可以提供优异的投资报酬。毕格斯一如既往,以优雅、唯美的文字,为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飨宴。」──耶鲁大学投资长 大卫・史云生
「毕格斯结合了对历史的热爱以及长达半世纪的投资经验,写下这本精彩好书。书中探讨二次大战期间财富的破坏以及市场的智慧,兼具学术性和人文性,可望成为后代金融研究者人手一本的藏书。」──毕卡瓦资本管理公司(Pequot Capital Management, Inc.)投资策略长 拜容・韦恩(Byron Wien)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巴顿.毕格斯 Barton Biggs
华尔街教父级分析师。出生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纽约,父亲曾为纽约银行投资总监。1950年代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随后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退伍后,于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求学,毕业后进入金融业。
1975年进入摩根士丹利,之后以合伙人身份在摩根士丹利任职超过三十年。多次在《机构投资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 杂志的调查中,获选为「最佳投资策略师」。2003年,七十岁的他离开摩根士丹利,与另外两位同事创立当年规模最大的特雷西避险基金 (Traxis Partners),管理资产超过十五...
----------------------------------------------------------------------------------------------------作者简介
巴顿.毕格斯 Barton Biggs
华尔街教父级分析师。出生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纽约,父亲曾为纽约银行投资总监。1950年代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随后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退伍后,于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求学,毕业后进入金融业。
1975年进入摩根士丹利,之后以合伙人身份在摩根士丹利任职超过三十年。多次在《机构投资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 杂志的调查中,获选为「最佳投资策略师」。2003年,七十岁的他离开摩根士丹利,与另外两位同事创立当年规模最大的特雷西避险基金 (Traxis Partners),管理资产超过十五亿美元,2009年特雷西避险基金的回报率为业界三倍。著有《华尔街刺蝟投资客: 贪婪是一种美德,避险基金教父的投资手记》、《华尔街刺蝟投资客之投资启示录》。
----------------------------------------------------------------------------------------------------译者简介
洪慧芳
国立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毕业,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管理硕士,曾任职于西门子电讯及花旗银行,现为专职译者,从事书籍、杂志、电脑与游戏软体的翻译工作。
Blog:cindytranslate.blogspot.tw/
目录 · · · · · ·
前 言 市场的智慧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专家的预测不可靠/金融市场对二战瞭若指掌/市场判断优于专家/证明群众智慧的实验/群体迷思vs.群众思考
第二章 失序的恐怖笼罩全世界
苏联的恐怖、酷刑和死亡集中营/德国以恶魔之爪攫夺欧陆/日本征服亚洲的风火疾行之姿/悲观的预言:黑暗时代即将到访/美国对混乱局势视而不见/难以驱离的「黑狗」:邱吉尔的悲鸣/投资人深陷绝望谷底
· · · · · · (更多)
前 言 市场的智慧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专家的预测不可靠/金融市场对二战瞭若指掌/市场判断优于专家/证明群众智慧的实验/群体迷思vs.群众思考
第二章 失序的恐怖笼罩全世界
苏联的恐怖、酷刑和死亡集中营/德国以恶魔之爪攫夺欧陆/日本征服亚洲的风火疾行之姿/悲观的预言:黑暗时代即将到访/美国对混乱局势视而不见/难以驱离的「黑狗」:邱吉尔的悲鸣/投资人深陷绝望谷底
第三章 股市挣扎——从经济大萧条到二战爆发
英国股市和英国经济/1929-1937年的美国经济/1934-1939年的美国经济/「全球股市创下新低」所带来的提示/美英股市对同盟建立的反应/股市预知战争转折
第四章 伦敦股市与战争
邱吉尔在最黑暗的时刻接任首相/英国首相的破产危机/邱吉尔的个性/希特勒的风格/英国向「凶残暴政」开战/德军五日轻取荷兰/比利时痴心妄想能置身事外/法国马其顿防线一无用处/敦克尔克大撤退/我们要奋战到底!/德军佔领法国/悲观的气氛使英国股市大崩盘/过于乐观而遭受质疑的德国股市/法国投降和不列颠空战/伦敦彻夜未眠/他们最辉煌的时光/大西洋战役/原本可能发生什麽
第五章 英国的黑暗岁月
德国潜艇对阵英国皇家海军/财富全都消失了/希特勒的副手想自己结束战争/隆美尔将军所领导的德军/德国发起巴巴罗萨行动/英国股市展现智慧/英军摧毁德国最大的战舰/美英联盟激起希望/英国股市成为战事风向球/英国的厄运
第六章 德国股市与巴巴罗萨行动
希特勒超乎常人的判断力/进攻苏联的计画:巴巴罗萨行动/绝无苏联战俘/俄罗斯空军和步兵团遭到歼灭/乌克兰因痛恨苏联而欢迎德军/严寒中德军持续挺进莫斯科/德军的无敌神话破灭了/德国军队硬撑到底/德国股市感应到希特勒的命运
第七章 珊瑚海与中途岛的奇迹
日本的侵略及其不满/避免与美国开战/日本占领东南亚的战略/日军的优势和实力/日本的军事胜利对全球股市的影响/美国轰炸机袭击东京/受惊吓的日本展开报复计画/珊瑚海海战:战力与运气的争斗/中途岛之战:隐密行动为致胜关键/日本军舰驶入埋伏圈/美军的鱼雷轰炸机失败,但促成俯衝轰炸机的成功攻击/美军出乎预料地逆转/日本中途岛海战失利引起的战争疑虑
第八章 股市对战争的精确判断
英美股市皆明瞭/股市大众意识战况好转/美国股市的战后低迷:1946-1949年/日本股市:1942年多头,接著幻起幻灭/麦克阿瑟将军的日本经济改革计画/日本的创造性破坏/日本的「所向无敌」观念/战后日本股市长期蓬勃
第九章 命运多舛的财富
二十世纪全球股市的比较/多角化投资永远是关键/德国的占领与剥削/荷兰经济:粮食是最好的流通媒介/丹麦和比利时股市渡过危机
第十章 衰败的法国经济
混乱中的法国欢迎德国的占领/没收法国犹太人的资产和财富/法国从德国军火合约中获利/1942年的法国为飢荒、贫穷、通膨所困/战后的法国经济/财富只能靠不动产和黄金保值
第十一章 随风而逝──义大利与德国的财富保值
墨索里尼对义大利股市的效应/德国的财富保值之道/德国的战前经济史/艺术品的风险大/家族财富的消失/犹太人的财富厄运/意外的援手:希特勒的经济学家/德国接管犹太公司/保存财富的最好出路是海外置产
第十二章 世纪之役——欧洲财富毁灭的转捩点
希特勒下令进攻史达林格勒/局势开始转向/二战转捩点:浴血史达林格勒/苏联的逆袭/希特勒身心渐衰,德国败退/史达林格勒战败下的德国经济/苏联入侵德国:摧毁人命、财产和经济
第十三章 亚洲和北非局势逆转
日军攻陷新加坡/日军对缅甸和印度的威胁/盟军在北非和北大西洋的败绩/邱吉尔的领导力受到质疑/史达林和邱吉尔的首度会晤/英军在北非的胜利划下转捩点/盟军大进攻/股市已经开始展望战后的世界
第十四章 韩国试炼──二次大战最后一役
日本股市嗅出投资时机/韩战背景/北韩进攻38度线/股市对北韩进攻的反应/准备不足的弱势美军/美国与南韩军队边打边退/北韩持续进攻/美国国内对韩战的支持转弱/麦克阿瑟击败北韩的危险策略/战争史上最戏剧性的逆转/美国提议歼灭北韩军队/股市裡没有永远的真理
第十五章 战乱中的财富保存之道
波兰的土地掠夺/匈牙利的地产掠夺/财产的窃取/红军的强暴与劫掠/战争期间财富保值的最佳方式/当心长期持股:没有什麽是永恒的!/黄金、艺术品、债券都不可靠/自满是致命的敌人
第十六章 门口的野蛮人
注意「黑天鹅」:它们证实是转捩点/英国股市/德国股市/日本股市/美国股市
后记 失序时代的投资智慧
· · · · · · (收起)
喜欢读"財富、戰爭與智慧"的人也喜欢 · · · · · ·
財富、戰爭與智慧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財富、戰爭與智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战争 ,股市与财富管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什么书?书如其名,通过二战期间股市走势来分析与讲述市场大底大顶这类拐点附近的历史。其讲述方式是以各个国家为视角,特别详述了各个国家元首的情况,比如人物性格。同时又将二战细分为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主要详述两个转折点,其中一个是敦刻尔克大撤退-... (展开)
我发现书中的几个历史错误

英明的股市 vs. 盲从的集体

团体决定和群体思维有天壤之别,这个概念非常有价值!
> 更多书评 9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小飞嘀.3ds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前言 市场的智慧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第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的吗?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2015-04-18 14:20 2人喜欢
前言 市场的智慧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第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的吗?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骑马而来,造成巨大的财富灾难。上次死亡骑著灰白色的马而来,后头紧跟著地狱,使全世界惊恐不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四位骑士大开杀戒时,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历史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股票可以帮我们增加财富,但是当一国战败,家园被外国势力占领时,股票真能帮我们保留财富吗?万一不行,拥有财富的人该怎麽办?考虑通膨调整后的实质购买力,上市股票的绩效究竟如何? 一种资产类别或投资工具,要想成为家庭或机构安放资本的地方,必须要有长期保值及增值的效果,而且不分和平时期或动盪时期皆是如此。要是无法保值,累积的财富价值就会消失。当你愈来愈富有时,保护财富不受衝击,至少和追求财富增值一样重要。 长期保护财富不受侵蚀并非学术课题,这个世界本来就容易发生大幅摧毁财富的灾难。在早年几个世纪,世界上充斥著战争、天灾、饥荒和瘟疫。后来,十八和十九世纪出现没收财富、令人家破人亡的革命。上个世纪,即二十世纪,或许是有史以来灾难最惨重的世纪,相继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大萧条,随后是在连串事件的交织下,酝酿出最惨烈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是一场真正的世界性战争,如今回顾过往,那也是我们熟知的西方文明能否存续下去的关键时刻。 长久以来,我对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切资讯始终相当著迷。它为生命、政治、金融市场、财富,以及最重要的生存,提供许多的启示。我研读二次大战多年了,不过只算业馀的喜好,不算专业的研究。二次大战无疑是世纪之战,或许也是千年之战,因为它几乎掌控、蹂躏、折磨了整个世界。它对被征服和随后被占领的国家,以及后来的战败国影响深远,是现代检验上市股票或任何资产在面临旷日持久又波及全国的灾难时,能否保有财富购买力的终极考验。那也是一场空前的战斗,先是轴心国占上风,随后同盟国才翻盘取得优势。 对整个世界来说,1930年代和40年代是相当黑暗的岁月。除非你深入了解事件的实际发展,否则你不会知道当时的情况有多恶劣,世界离新的黑暗年代有多麽近。所以,我在本书中,以大量的篇幅交代战争的起伏,以及交战双方领导人的特质和管理风格。我找到一些有关希特勒、邱吉尔、墨索里尼,以及其他人的罕见见解,并收录在书中。本书主要是关注1938年和1943年间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同盟国后来的胜利,因为真正的重点在于战争的转捩点。书中也收录了韩国的状况,因为韩国对日本市场很重要。 投资人(其实全民皆然)都必须因应逆境和艰困的时光。本书描述1930年代末期和1940年代初期的挫败和痛苦有多麽悲惨,以及领导者(尤其是邱吉尔、希特勒、史达林、麦克阿瑟、山本五十六等人)如何因应这些难关和人民。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必须学习及面对危机的掌控,这也是投资人需要读历史和传记的另一个原因。 如今以后见之明来回顾当时的情景,我们可以找出后来变成关键转捩点的胜利。不过,当时大家身陷在战争的迷雾中,很难看清局势已经翻盘了。股市有众人「透过朦胧玻璃」所衍生的特殊群众智慧,它能感觉到那些时刻吗?我觉得证据显示股市的确可以感受到,儘管媒体和所谓的专业评论家及策略家大多没有感觉到,所以我们应该敬重股市的群众智慧,亦即关注市场的行为,藉此倾听市场在说什麽(第一章会更深入探讨市场的智慧)。 我第一次对市场的智慧感到著迷,是因为我偶然发现,英国股市在不列颠空战爆发的前夕筑底(1940年的夏天);美国市场在中途岛战役的前后(1942年5月底)彻底反转;德国市场在德国进攻俄罗斯时站上高峰(就在1941年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看到莫斯科教堂的尖顶之前)。那些是二次大战的三大转折点,不过在当时,除了股市发现以外,没人注意到。对我来说,那证实了股市群众的确有超乎寻常(但未受肯定)的智慧。这也带出了另一个重点。如今,几乎每个投资人都是抱持著逆向思维,每个人都知道群体迷思的危险以及群体的狂热。但是,在投资群众毫无协调的波动中,难道没有特别的直觉智慧吗?我发现那种直觉智慧是存在的。「市场先生」这个老家伙精明得很,在二次大战期间,他常在鲜少精英发现下,感应到那些重要的转折点。股市的起伏,反映的是投资人的群体意见。在本书中,我主张市场拥有卓越的智慧,投资人忽略市场传递的讯息,等于是自讨苦吃。 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是,战争之前和战争期间的财富变化,以及富人应该採取什麽措施来保护财富,以避免财富受到「黑天鹅」之类重大灾难的衝击。我也研究了,在1930年到1945年的极度困顿期,以及整个二十世纪,股票和债券是否能让财富保值及增值。如果没有伦敦商学院的艾罗伊.迪姆森(Elroy Dimson)、保罗.马许(Paul Marsh)、麦克.史陶顿(Mike Staunton)等人的大量研究,我不可能得出这些结论。我发现股票的确可以帮财富保值—在整个二十世纪确实是如此,尤其如果你又选对国家、挑对股票,保值的效果更好(第九章和第十五章特别探讨这个主题)。不过,如果是战胜国的股票,投资报酬又更高了(债券也是)。但是如果是战败国又被占领,上市股票在战争及占领期间的表现均不佳,债券的报酬又比股票还要糟糕。此外,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法国和德国的股票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后,财富都是缩水的,持有政府债券更是悲惨。 资产多角化确实对财富的保值很有帮助。土地、房产、黄金或事业之类的实质资产,比股票好一些,但绝非完美。拥有农场可以同时保护财富和生活无虞。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把钱存到国外的避风港,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那当然无法帮你维持急难当下的生活。据我所知,多数的市场资料从来没以这种形式彙整或发表过。本书也探讨其他财富形式在那些年代的状况,例如债券、土地、黄金、珠宝、房产等等。拥有财富的人都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如果财产无法保值和增值,你竭尽所能累积财富就没意义了。本书将明确地告诉你,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裡,有钱人该如何把财富传给后代子孙,不过我也承认,下次的大灾难可能与过去的灾难截然不同。 我也发现,二次大战这场史诗般的战争,历史相当丰富,因为它涉及了如此众多的人物,充满了尔虞我诈以发戏剧张力等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有些人可能不认同我对转折点的判断,不同意我对一些领袖以及他们行为的解读,也质疑我对当时局势的看法。 投资人不是交易员或投机者,他们对于各国和全世界的事件演变,应该做出长远、日臻完善的判断。对历史知道与了解得愈多,就愈能做出更好的长远决策。投资人本来就应该了解一些历史,同时也应该是个统计学家、心理学家,以及优秀的直觉主义者。 不过,我绝对称不上是真正的历史学家,本书也绝对不是真正的历史书,这裡既不是讲股市的历史,也不是讲二次大战的历史。我没对二次大战做过第一手的研究,但我研读了很多书(列于参考书目中)。我厚颜地从那些撰写巨作的正港历史学家和战士那裡,借用他们的想法、见解和回忆。不过,儘管我广泛地阅读了大量的资讯,但我找不到任何资料探讨战争年代的金融市场和财富状况。确实有一些市场统计数据,但几乎没有背景资料。为了寻找我在本书中陈述的社会资讯,我读遍了老报纸,也访问了亲身经历那些年代的人。本书收录了许多市场图表及事件参考资料。我以印象派的诠释手法描述那些年代,希望能在今日引起共鸣。
回应 2015-04-18 14:20 -
小飞嘀.3ds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之路,我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要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我们明...2015-04-18 14:24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之路,我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要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我们明显发现,几个主要竞争者(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股市竟然精准地揭露了战争的转捩点。如今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一般大众,尤其是股市裡的群众,只会一窝蜂地行动。然而,当你研读历史和社会学时,会发现群众其实有卓越的智慧,股市就是典型的群众智慧,我们应该关注群众传达的讯息,尤其是在趋势反转的时候。 市面上有很多的文献贬抑「群众的疯狂」,事实上,那已经变成一种根深柢固的普遍看法。不过,詹姆斯.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在见解独到的著作《群众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中指出:我们应该尊重群众的集体判断以及大众直觉。 查尔斯. 麦凯(Charles Mackay) 的《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是一部经典名著,每位专业投资者都把这本书奉为圭臬,书中最有名的片段无疑是:「俗话说人类是集体思考的动物,他们总是群起疯狂,但是恢复理智时,则是一个一个慢慢来。」尼采也说:「疯狂对个人来说是例外,对群体来说是常态。」 另一本有关大众行为的经典,是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在1896年出版的《乌合之众》(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如果这世上有所谓的贵族独裁者,勒庞算是其一。他认为大众难免会胡乱决策,鲁莽行事,他写道:「群众永远无法完成需要高度智慧的事情,永远逊于独立个体。」勒庞对「群众」的定义很广,只要是能做决定的团体,都算是群众。 这种对群众的蔑视可说是根深柢固,有句来源不可考的俗话是这麽说的:「一个人脑袋清楚,一群人糊里糊涂。」以投资天才自居的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也引用德国诗人兼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话:「每个人单独来看都通达事理,但是一加入群众,就马上变成傻瓜。」苏格兰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也说:「我才不相信由个人无知凑成的集体智慧。」 大众一旦失序,变得暴力粗俗,就转变成暴民(mob)。mob一字源自于拉丁语的mobile vulgus。该字衍生的推论是:群众(尤其是暴民)很容易遭人利用,去做危险和邪恶的事。团体或群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恶名并非毫无根据,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当我们要求群众裡的人各自做出理性判断时,结果却相当惊人。换句话说,勒庞等人的轻蔑与嘲讽大多是错的。 在如今的投资界裡,光是提起「群众」一词,就带有明显的贬义。每个人都不想成为群众裡的一员,因为群众永远是错的。避险基金业裡有句格言:「交易绝对避免盲目跟风。」专业投资人、策略家、经济学家打从心裡就不相信群众智慧,有时媒体也是如此。 相反的,现在非常流行逆向思维,也就是说,大众做什麽,你就逆向操作,因为大众愚不可及,几乎永远都是错的。如果大家看多股市,逆向思维的人就看空,反之亦然。投资者孜孜不倦地追踪市场行情指标,以便反其道而行。策略家和经济家常在研究报告的前言中,标榜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彷彿那段见解比整份分析还要重要似的。对于逆向思维的日益流行,全球顶尖的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反应是:他一度形容自己是「反逆向思维者」。 人类的天性就爱模仿,容易受到喜怒哀乐的影响。投资者和投机者热情盲目地在股市中追价,有的人是因为贪财,有的是因为怕死。这种一窝蜂的现象有时会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产生泡沫。不过,我们随后会讨论,这种现象并未推翻本书的主张:投资大众对长期事件往往有超乎寻常的直觉,那些判断应该获得尊重与认同。 金融市场对二战瞭若指掌 预测时很需要直觉、本能和常识。但我们在后面会看到,你不该相信权威人士的预测,你该重视的是市场的智慧,亦即把许多个体独立表达的见解彙整起来的集体判断。在1940年的初夏,伦敦股市就已经推断英国不会被征服,当时甚至还没发生不列颠空战,全球和许多英国人都仍感到悲观绝望。6月初英国的股市筑底,不过直到10月形势才开始明朗,确定德国人1940年不会入侵。十八个月之后发生珍珠港事件,大家才相信英国最终会获胜。 同样的,德国股市即使在极权政体的严密监控下,还是知道1941年10月德国征服他国的气数已达顶点,那是相当惊人的洞察力。当时,德军看来所向无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也从未被迫撤退,当下谁也没料到他们进攻苏联竟然是由盛转衰的转捩点。事实上,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还瞥见了莫斯科的尖顶,当时德国掌控的欧洲领土比神圣罗马帝国还大,没人发现那是转捩点。 纽约股市发现,1942年5月和6月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捩点,从此股市一举走出了春季的低迷,不再回头。不过,我翻阅当时的报纸或军事专家的评论,都没发现那样的观点。当时关于失败与投降的连篇报导,引起大家对战争领导及战地指挥官的激烈批评。媒体人忙著抨击,根本没注意到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重要性,事实上,那是日本打造大日本帝国以及攻击美国计画由盛转衰的关键。 美国媒体从战争一开始就误判了局势。《纽约时报》根据美国作战部提供的资料,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那几週,大肆夸耀盟军一些微不足道的胜利,但是对太平洋舰队的损失避重就轻。例如,珍珠港事件发生五天后,亦即1941年12月12日,纽约时报的大标写道:「美国对日本全面开战,击沉三艘日船,重创第二艘战舰。」报导指出,击沉的三艘船中,有一艘也是战舰。那说法纯属虚构,其实只有一艘小型的日本驱逐舰被击沉。
回应 2015-04-18 14:24
-
小飞嘀.3ds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前言 市场的智慧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第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的吗?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2015-04-18 14:20 2人喜欢
前言 市场的智慧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第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的吗?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骑马而来,造成巨大的财富灾难。上次死亡骑著灰白色的马而来,后头紧跟著地狱,使全世界惊恐不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四位骑士大开杀戒时,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历史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股票可以帮我们增加财富,但是当一国战败,家园被外国势力占领时,股票真能帮我们保留财富吗?万一不行,拥有财富的人该怎麽办?考虑通膨调整后的实质购买力,上市股票的绩效究竟如何? 一种资产类别或投资工具,要想成为家庭或机构安放资本的地方,必须要有长期保值及增值的效果,而且不分和平时期或动盪时期皆是如此。要是无法保值,累积的财富价值就会消失。当你愈来愈富有时,保护财富不受衝击,至少和追求财富增值一样重要。 长期保护财富不受侵蚀并非学术课题,这个世界本来就容易发生大幅摧毁财富的灾难。在早年几个世纪,世界上充斥著战争、天灾、饥荒和瘟疫。后来,十八和十九世纪出现没收财富、令人家破人亡的革命。上个世纪,即二十世纪,或许是有史以来灾难最惨重的世纪,相继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大萧条,随后是在连串事件的交织下,酝酿出最惨烈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是一场真正的世界性战争,如今回顾过往,那也是我们熟知的西方文明能否存续下去的关键时刻。 长久以来,我对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切资讯始终相当著迷。它为生命、政治、金融市场、财富,以及最重要的生存,提供许多的启示。我研读二次大战多年了,不过只算业馀的喜好,不算专业的研究。二次大战无疑是世纪之战,或许也是千年之战,因为它几乎掌控、蹂躏、折磨了整个世界。它对被征服和随后被占领的国家,以及后来的战败国影响深远,是现代检验上市股票或任何资产在面临旷日持久又波及全国的灾难时,能否保有财富购买力的终极考验。那也是一场空前的战斗,先是轴心国占上风,随后同盟国才翻盘取得优势。 对整个世界来说,1930年代和40年代是相当黑暗的岁月。除非你深入了解事件的实际发展,否则你不会知道当时的情况有多恶劣,世界离新的黑暗年代有多麽近。所以,我在本书中,以大量的篇幅交代战争的起伏,以及交战双方领导人的特质和管理风格。我找到一些有关希特勒、邱吉尔、墨索里尼,以及其他人的罕见见解,并收录在书中。本书主要是关注1938年和1943年间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同盟国后来的胜利,因为真正的重点在于战争的转捩点。书中也收录了韩国的状况,因为韩国对日本市场很重要。 投资人(其实全民皆然)都必须因应逆境和艰困的时光。本书描述1930年代末期和1940年代初期的挫败和痛苦有多麽悲惨,以及领导者(尤其是邱吉尔、希特勒、史达林、麦克阿瑟、山本五十六等人)如何因应这些难关和人民。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必须学习及面对危机的掌控,这也是投资人需要读历史和传记的另一个原因。 如今以后见之明来回顾当时的情景,我们可以找出后来变成关键转捩点的胜利。不过,当时大家身陷在战争的迷雾中,很难看清局势已经翻盘了。股市有众人「透过朦胧玻璃」所衍生的特殊群众智慧,它能感觉到那些时刻吗?我觉得证据显示股市的确可以感受到,儘管媒体和所谓的专业评论家及策略家大多没有感觉到,所以我们应该敬重股市的群众智慧,亦即关注市场的行为,藉此倾听市场在说什麽(第一章会更深入探讨市场的智慧)。 我第一次对市场的智慧感到著迷,是因为我偶然发现,英国股市在不列颠空战爆发的前夕筑底(1940年的夏天);美国市场在中途岛战役的前后(1942年5月底)彻底反转;德国市场在德国进攻俄罗斯时站上高峰(就在1941年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看到莫斯科教堂的尖顶之前)。那些是二次大战的三大转折点,不过在当时,除了股市发现以外,没人注意到。对我来说,那证实了股市群众的确有超乎寻常(但未受肯定)的智慧。这也带出了另一个重点。如今,几乎每个投资人都是抱持著逆向思维,每个人都知道群体迷思的危险以及群体的狂热。但是,在投资群众毫无协调的波动中,难道没有特别的直觉智慧吗?我发现那种直觉智慧是存在的。「市场先生」这个老家伙精明得很,在二次大战期间,他常在鲜少精英发现下,感应到那些重要的转折点。股市的起伏,反映的是投资人的群体意见。在本书中,我主张市场拥有卓越的智慧,投资人忽略市场传递的讯息,等于是自讨苦吃。 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是,战争之前和战争期间的财富变化,以及富人应该採取什麽措施来保护财富,以避免财富受到「黑天鹅」之类重大灾难的衝击。我也研究了,在1930年到1945年的极度困顿期,以及整个二十世纪,股票和债券是否能让财富保值及增值。如果没有伦敦商学院的艾罗伊.迪姆森(Elroy Dimson)、保罗.马许(Paul Marsh)、麦克.史陶顿(Mike Staunton)等人的大量研究,我不可能得出这些结论。我发现股票的确可以帮财富保值—在整个二十世纪确实是如此,尤其如果你又选对国家、挑对股票,保值的效果更好(第九章和第十五章特别探讨这个主题)。不过,如果是战胜国的股票,投资报酬又更高了(债券也是)。但是如果是战败国又被占领,上市股票在战争及占领期间的表现均不佳,债券的报酬又比股票还要糟糕。此外,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法国和德国的股票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后,财富都是缩水的,持有政府债券更是悲惨。 资产多角化确实对财富的保值很有帮助。土地、房产、黄金或事业之类的实质资产,比股票好一些,但绝非完美。拥有农场可以同时保护财富和生活无虞。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把钱存到国外的避风港,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那当然无法帮你维持急难当下的生活。据我所知,多数的市场资料从来没以这种形式彙整或发表过。本书也探讨其他财富形式在那些年代的状况,例如债券、土地、黄金、珠宝、房产等等。拥有财富的人都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如果财产无法保值和增值,你竭尽所能累积财富就没意义了。本书将明确地告诉你,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裡,有钱人该如何把财富传给后代子孙,不过我也承认,下次的大灾难可能与过去的灾难截然不同。 我也发现,二次大战这场史诗般的战争,历史相当丰富,因为它涉及了如此众多的人物,充满了尔虞我诈以发戏剧张力等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有些人可能不认同我对转折点的判断,不同意我对一些领袖以及他们行为的解读,也质疑我对当时局势的看法。 投资人不是交易员或投机者,他们对于各国和全世界的事件演变,应该做出长远、日臻完善的判断。对历史知道与了解得愈多,就愈能做出更好的长远决策。投资人本来就应该了解一些历史,同时也应该是个统计学家、心理学家,以及优秀的直觉主义者。 不过,我绝对称不上是真正的历史学家,本书也绝对不是真正的历史书,这裡既不是讲股市的历史,也不是讲二次大战的历史。我没对二次大战做过第一手的研究,但我研读了很多书(列于参考书目中)。我厚颜地从那些撰写巨作的正港历史学家和战士那裡,借用他们的想法、见解和回忆。不过,儘管我广泛地阅读了大量的资讯,但我找不到任何资料探讨战争年代的金融市场和财富状况。确实有一些市场统计数据,但几乎没有背景资料。为了寻找我在本书中陈述的社会资讯,我读遍了老报纸,也访问了亲身经历那些年代的人。本书收录了许多市场图表及事件参考资料。我以印象派的诠释手法描述那些年代,希望能在今日引起共鸣。
回应 2015-04-18 14:20 -
小飞嘀.3ds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之路,我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要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我们明...2015-04-18 14:24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之路,我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要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我们明显发现,几个主要竞争者(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股市竟然精准地揭露了战争的转捩点。如今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一般大众,尤其是股市裡的群众,只会一窝蜂地行动。然而,当你研读历史和社会学时,会发现群众其实有卓越的智慧,股市就是典型的群众智慧,我们应该关注群众传达的讯息,尤其是在趋势反转的时候。 市面上有很多的文献贬抑「群众的疯狂」,事实上,那已经变成一种根深柢固的普遍看法。不过,詹姆斯.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在见解独到的著作《群众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中指出:我们应该尊重群众的集体判断以及大众直觉。 查尔斯. 麦凯(Charles Mackay) 的《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是一部经典名著,每位专业投资者都把这本书奉为圭臬,书中最有名的片段无疑是:「俗话说人类是集体思考的动物,他们总是群起疯狂,但是恢复理智时,则是一个一个慢慢来。」尼采也说:「疯狂对个人来说是例外,对群体来说是常态。」 另一本有关大众行为的经典,是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在1896年出版的《乌合之众》(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如果这世上有所谓的贵族独裁者,勒庞算是其一。他认为大众难免会胡乱决策,鲁莽行事,他写道:「群众永远无法完成需要高度智慧的事情,永远逊于独立个体。」勒庞对「群众」的定义很广,只要是能做决定的团体,都算是群众。 这种对群众的蔑视可说是根深柢固,有句来源不可考的俗话是这麽说的:「一个人脑袋清楚,一群人糊里糊涂。」以投资天才自居的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也引用德国诗人兼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话:「每个人单独来看都通达事理,但是一加入群众,就马上变成傻瓜。」苏格兰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也说:「我才不相信由个人无知凑成的集体智慧。」 大众一旦失序,变得暴力粗俗,就转变成暴民(mob)。mob一字源自于拉丁语的mobile vulgus。该字衍生的推论是:群众(尤其是暴民)很容易遭人利用,去做危险和邪恶的事。团体或群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恶名并非毫无根据,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当我们要求群众裡的人各自做出理性判断时,结果却相当惊人。换句话说,勒庞等人的轻蔑与嘲讽大多是错的。 在如今的投资界裡,光是提起「群众」一词,就带有明显的贬义。每个人都不想成为群众裡的一员,因为群众永远是错的。避险基金业裡有句格言:「交易绝对避免盲目跟风。」专业投资人、策略家、经济学家打从心裡就不相信群众智慧,有时媒体也是如此。 相反的,现在非常流行逆向思维,也就是说,大众做什麽,你就逆向操作,因为大众愚不可及,几乎永远都是错的。如果大家看多股市,逆向思维的人就看空,反之亦然。投资者孜孜不倦地追踪市场行情指标,以便反其道而行。策略家和经济家常在研究报告的前言中,标榜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彷彿那段见解比整份分析还要重要似的。对于逆向思维的日益流行,全球顶尖的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反应是:他一度形容自己是「反逆向思维者」。 人类的天性就爱模仿,容易受到喜怒哀乐的影响。投资者和投机者热情盲目地在股市中追价,有的人是因为贪财,有的是因为怕死。这种一窝蜂的现象有时会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产生泡沫。不过,我们随后会讨论,这种现象并未推翻本书的主张:投资大众对长期事件往往有超乎寻常的直觉,那些判断应该获得尊重与认同。 金融市场对二战瞭若指掌 预测时很需要直觉、本能和常识。但我们在后面会看到,你不该相信权威人士的预测,你该重视的是市场的智慧,亦即把许多个体独立表达的见解彙整起来的集体判断。在1940年的初夏,伦敦股市就已经推断英国不会被征服,当时甚至还没发生不列颠空战,全球和许多英国人都仍感到悲观绝望。6月初英国的股市筑底,不过直到10月形势才开始明朗,确定德国人1940年不会入侵。十八个月之后发生珍珠港事件,大家才相信英国最终会获胜。 同样的,德国股市即使在极权政体的严密监控下,还是知道1941年10月德国征服他国的气数已达顶点,那是相当惊人的洞察力。当时,德军看来所向无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也从未被迫撤退,当下谁也没料到他们进攻苏联竟然是由盛转衰的转捩点。事实上,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还瞥见了莫斯科的尖顶,当时德国掌控的欧洲领土比神圣罗马帝国还大,没人发现那是转捩点。 纽约股市发现,1942年5月和6月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捩点,从此股市一举走出了春季的低迷,不再回头。不过,我翻阅当时的报纸或军事专家的评论,都没发现那样的观点。当时关于失败与投降的连篇报导,引起大家对战争领导及战地指挥官的激烈批评。媒体人忙著抨击,根本没注意到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重要性,事实上,那是日本打造大日本帝国以及攻击美国计画由盛转衰的关键。 美国媒体从战争一开始就误判了局势。《纽约时报》根据美国作战部提供的资料,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那几週,大肆夸耀盟军一些微不足道的胜利,但是对太平洋舰队的损失避重就轻。例如,珍珠港事件发生五天后,亦即1941年12月12日,纽约时报的大标写道:「美国对日本全面开战,击沉三艘日船,重创第二艘战舰。」报导指出,击沉的三艘船中,有一艘也是战舰。那说法纯属虚构,其实只有一艘小型的日本驱逐舰被击沉。
回应 2015-04-18 14:24
-
小飞嘀.3ds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之路,我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要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我们明...2015-04-18 14:24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之路,我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要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我们明显发现,几个主要竞争者(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股市竟然精准地揭露了战争的转捩点。如今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一般大众,尤其是股市裡的群众,只会一窝蜂地行动。然而,当你研读历史和社会学时,会发现群众其实有卓越的智慧,股市就是典型的群众智慧,我们应该关注群众传达的讯息,尤其是在趋势反转的时候。 市面上有很多的文献贬抑「群众的疯狂」,事实上,那已经变成一种根深柢固的普遍看法。不过,詹姆斯.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在见解独到的著作《群众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中指出:我们应该尊重群众的集体判断以及大众直觉。 查尔斯. 麦凯(Charles Mackay) 的《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是一部经典名著,每位专业投资者都把这本书奉为圭臬,书中最有名的片段无疑是:「俗话说人类是集体思考的动物,他们总是群起疯狂,但是恢复理智时,则是一个一个慢慢来。」尼采也说:「疯狂对个人来说是例外,对群体来说是常态。」 另一本有关大众行为的经典,是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在1896年出版的《乌合之众》(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如果这世上有所谓的贵族独裁者,勒庞算是其一。他认为大众难免会胡乱决策,鲁莽行事,他写道:「群众永远无法完成需要高度智慧的事情,永远逊于独立个体。」勒庞对「群众」的定义很广,只要是能做决定的团体,都算是群众。 这种对群众的蔑视可说是根深柢固,有句来源不可考的俗话是这麽说的:「一个人脑袋清楚,一群人糊里糊涂。」以投资天才自居的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也引用德国诗人兼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话:「每个人单独来看都通达事理,但是一加入群众,就马上变成傻瓜。」苏格兰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也说:「我才不相信由个人无知凑成的集体智慧。」 大众一旦失序,变得暴力粗俗,就转变成暴民(mob)。mob一字源自于拉丁语的mobile vulgus。该字衍生的推论是:群众(尤其是暴民)很容易遭人利用,去做危险和邪恶的事。团体或群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恶名并非毫无根据,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当我们要求群众裡的人各自做出理性判断时,结果却相当惊人。换句话说,勒庞等人的轻蔑与嘲讽大多是错的。 在如今的投资界裡,光是提起「群众」一词,就带有明显的贬义。每个人都不想成为群众裡的一员,因为群众永远是错的。避险基金业裡有句格言:「交易绝对避免盲目跟风。」专业投资人、策略家、经济学家打从心裡就不相信群众智慧,有时媒体也是如此。 相反的,现在非常流行逆向思维,也就是说,大众做什麽,你就逆向操作,因为大众愚不可及,几乎永远都是错的。如果大家看多股市,逆向思维的人就看空,反之亦然。投资者孜孜不倦地追踪市场行情指标,以便反其道而行。策略家和经济家常在研究报告的前言中,标榜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彷彿那段见解比整份分析还要重要似的。对于逆向思维的日益流行,全球顶尖的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反应是:他一度形容自己是「反逆向思维者」。 人类的天性就爱模仿,容易受到喜怒哀乐的影响。投资者和投机者热情盲目地在股市中追价,有的人是因为贪财,有的是因为怕死。这种一窝蜂的现象有时会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产生泡沫。不过,我们随后会讨论,这种现象并未推翻本书的主张:投资大众对长期事件往往有超乎寻常的直觉,那些判断应该获得尊重与认同。 金融市场对二战瞭若指掌 预测时很需要直觉、本能和常识。但我们在后面会看到,你不该相信权威人士的预测,你该重视的是市场的智慧,亦即把许多个体独立表达的见解彙整起来的集体判断。在1940年的初夏,伦敦股市就已经推断英国不会被征服,当时甚至还没发生不列颠空战,全球和许多英国人都仍感到悲观绝望。6月初英国的股市筑底,不过直到10月形势才开始明朗,确定德国人1940年不会入侵。十八个月之后发生珍珠港事件,大家才相信英国最终会获胜。 同样的,德国股市即使在极权政体的严密监控下,还是知道1941年10月德国征服他国的气数已达顶点,那是相当惊人的洞察力。当时,德军看来所向无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也从未被迫撤退,当下谁也没料到他们进攻苏联竟然是由盛转衰的转捩点。事实上,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还瞥见了莫斯科的尖顶,当时德国掌控的欧洲领土比神圣罗马帝国还大,没人发现那是转捩点。 纽约股市发现,1942年5月和6月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捩点,从此股市一举走出了春季的低迷,不再回头。不过,我翻阅当时的报纸或军事专家的评论,都没发现那样的观点。当时关于失败与投降的连篇报导,引起大家对战争领导及战地指挥官的激烈批评。媒体人忙著抨击,根本没注意到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重要性,事实上,那是日本打造大日本帝国以及攻击美国计画由盛转衰的关键。 美国媒体从战争一开始就误判了局势。《纽约时报》根据美国作战部提供的资料,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那几週,大肆夸耀盟军一些微不足道的胜利,但是对太平洋舰队的损失避重就轻。例如,珍珠港事件发生五天后,亦即1941年12月12日,纽约时报的大标写道:「美国对日本全面开战,击沉三艘日船,重创第二艘战舰。」报导指出,击沉的三艘船中,有一艘也是战舰。那说法纯属虚构,其实只有一艘小型的日本驱逐舰被击沉。
回应 2015-04-18 14:24 -
小飞嘀.3ds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前言 市场的智慧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第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的吗?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2015-04-18 14:20 2人喜欢
前言 市场的智慧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第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的吗?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骑马而来,造成巨大的财富灾难。上次死亡骑著灰白色的马而来,后头紧跟著地狱,使全世界惊恐不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四位骑士大开杀戒时,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历史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股票可以帮我们增加财富,但是当一国战败,家园被外国势力占领时,股票真能帮我们保留财富吗?万一不行,拥有财富的人该怎麽办?考虑通膨调整后的实质购买力,上市股票的绩效究竟如何? 一种资产类别或投资工具,要想成为家庭或机构安放资本的地方,必须要有长期保值及增值的效果,而且不分和平时期或动盪时期皆是如此。要是无法保值,累积的财富价值就会消失。当你愈来愈富有时,保护财富不受衝击,至少和追求财富增值一样重要。 长期保护财富不受侵蚀并非学术课题,这个世界本来就容易发生大幅摧毁财富的灾难。在早年几个世纪,世界上充斥著战争、天灾、饥荒和瘟疫。后来,十八和十九世纪出现没收财富、令人家破人亡的革命。上个世纪,即二十世纪,或许是有史以来灾难最惨重的世纪,相继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大萧条,随后是在连串事件的交织下,酝酿出最惨烈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是一场真正的世界性战争,如今回顾过往,那也是我们熟知的西方文明能否存续下去的关键时刻。 长久以来,我对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切资讯始终相当著迷。它为生命、政治、金融市场、财富,以及最重要的生存,提供许多的启示。我研读二次大战多年了,不过只算业馀的喜好,不算专业的研究。二次大战无疑是世纪之战,或许也是千年之战,因为它几乎掌控、蹂躏、折磨了整个世界。它对被征服和随后被占领的国家,以及后来的战败国影响深远,是现代检验上市股票或任何资产在面临旷日持久又波及全国的灾难时,能否保有财富购买力的终极考验。那也是一场空前的战斗,先是轴心国占上风,随后同盟国才翻盘取得优势。 对整个世界来说,1930年代和40年代是相当黑暗的岁月。除非你深入了解事件的实际发展,否则你不会知道当时的情况有多恶劣,世界离新的黑暗年代有多麽近。所以,我在本书中,以大量的篇幅交代战争的起伏,以及交战双方领导人的特质和管理风格。我找到一些有关希特勒、邱吉尔、墨索里尼,以及其他人的罕见见解,并收录在书中。本书主要是关注1938年和1943年间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同盟国后来的胜利,因为真正的重点在于战争的转捩点。书中也收录了韩国的状况,因为韩国对日本市场很重要。 投资人(其实全民皆然)都必须因应逆境和艰困的时光。本书描述1930年代末期和1940年代初期的挫败和痛苦有多麽悲惨,以及领导者(尤其是邱吉尔、希特勒、史达林、麦克阿瑟、山本五十六等人)如何因应这些难关和人民。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必须学习及面对危机的掌控,这也是投资人需要读历史和传记的另一个原因。 如今以后见之明来回顾当时的情景,我们可以找出后来变成关键转捩点的胜利。不过,当时大家身陷在战争的迷雾中,很难看清局势已经翻盘了。股市有众人「透过朦胧玻璃」所衍生的特殊群众智慧,它能感觉到那些时刻吗?我觉得证据显示股市的确可以感受到,儘管媒体和所谓的专业评论家及策略家大多没有感觉到,所以我们应该敬重股市的群众智慧,亦即关注市场的行为,藉此倾听市场在说什麽(第一章会更深入探讨市场的智慧)。 我第一次对市场的智慧感到著迷,是因为我偶然发现,英国股市在不列颠空战爆发的前夕筑底(1940年的夏天);美国市场在中途岛战役的前后(1942年5月底)彻底反转;德国市场在德国进攻俄罗斯时站上高峰(就在1941年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看到莫斯科教堂的尖顶之前)。那些是二次大战的三大转折点,不过在当时,除了股市发现以外,没人注意到。对我来说,那证实了股市群众的确有超乎寻常(但未受肯定)的智慧。这也带出了另一个重点。如今,几乎每个投资人都是抱持著逆向思维,每个人都知道群体迷思的危险以及群体的狂热。但是,在投资群众毫无协调的波动中,难道没有特别的直觉智慧吗?我发现那种直觉智慧是存在的。「市场先生」这个老家伙精明得很,在二次大战期间,他常在鲜少精英发现下,感应到那些重要的转折点。股市的起伏,反映的是投资人的群体意见。在本书中,我主张市场拥有卓越的智慧,投资人忽略市场传递的讯息,等于是自讨苦吃。 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是,战争之前和战争期间的财富变化,以及富人应该採取什麽措施来保护财富,以避免财富受到「黑天鹅」之类重大灾难的衝击。我也研究了,在1930年到1945年的极度困顿期,以及整个二十世纪,股票和债券是否能让财富保值及增值。如果没有伦敦商学院的艾罗伊.迪姆森(Elroy Dimson)、保罗.马许(Paul Marsh)、麦克.史陶顿(Mike Staunton)等人的大量研究,我不可能得出这些结论。我发现股票的确可以帮财富保值—在整个二十世纪确实是如此,尤其如果你又选对国家、挑对股票,保值的效果更好(第九章和第十五章特别探讨这个主题)。不过,如果是战胜国的股票,投资报酬又更高了(债券也是)。但是如果是战败国又被占领,上市股票在战争及占领期间的表现均不佳,债券的报酬又比股票还要糟糕。此外,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法国和德国的股票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后,财富都是缩水的,持有政府债券更是悲惨。 资产多角化确实对财富的保值很有帮助。土地、房产、黄金或事业之类的实质资产,比股票好一些,但绝非完美。拥有农场可以同时保护财富和生活无虞。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把钱存到国外的避风港,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那当然无法帮你维持急难当下的生活。据我所知,多数的市场资料从来没以这种形式彙整或发表过。本书也探讨其他财富形式在那些年代的状况,例如债券、土地、黄金、珠宝、房产等等。拥有财富的人都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如果财产无法保值和增值,你竭尽所能累积财富就没意义了。本书将明确地告诉你,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裡,有钱人该如何把财富传给后代子孙,不过我也承认,下次的大灾难可能与过去的灾难截然不同。 我也发现,二次大战这场史诗般的战争,历史相当丰富,因为它涉及了如此众多的人物,充满了尔虞我诈以发戏剧张力等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有些人可能不认同我对转折点的判断,不同意我对一些领袖以及他们行为的解读,也质疑我对当时局势的看法。 投资人不是交易员或投机者,他们对于各国和全世界的事件演变,应该做出长远、日臻完善的判断。对历史知道与了解得愈多,就愈能做出更好的长远决策。投资人本来就应该了解一些历史,同时也应该是个统计学家、心理学家,以及优秀的直觉主义者。 不过,我绝对称不上是真正的历史学家,本书也绝对不是真正的历史书,这裡既不是讲股市的历史,也不是讲二次大战的历史。我没对二次大战做过第一手的研究,但我研读了很多书(列于参考书目中)。我厚颜地从那些撰写巨作的正港历史学家和战士那裡,借用他们的想法、见解和回忆。不过,儘管我广泛地阅读了大量的资讯,但我找不到任何资料探讨战争年代的金融市场和财富状况。确实有一些市场统计数据,但几乎没有背景资料。为了寻找我在本书中陈述的社会资讯,我读遍了老报纸,也访问了亲身经历那些年代的人。本书收录了许多市场图表及事件参考资料。我以印象派的诠释手法描述那些年代,希望能在今日引起共鸣。
回应 2015-04-18 14:2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信出版社 (2011)7.2分 92人读过
-
Wiley (2008)7.7分 1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財富、戰爭與智慧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宝宝TWO 2017-12-25
这样的深度,的确是发人深思的,但还是有个问题,从一次大战总结出的,是否是普适的?
0 有用 viivi 2021-02-17
巴顿比格斯很会写作。但几张表格就足以。
0 有用 海风 2020-06-08
2020年6月8日
0 有用 纯情小鸭鸭 2020-12-24
很好的书。这是一本教你如果规避战争来临财富风险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二战的幽默故事。比如杜鲁门写信骂人,丘吉尔各种毒舌,希特勒派间谍去翻首相官邸附近的垃圾桶有没有酒瓶,好证明希特勒一直认为丘吉尔是个酒鬼的论断…哈哈
0 有用 viivi 2021-02-17
巴顿比格斯很会写作。但几张表格就足以。
0 有用 纯情小鸭鸭 2020-12-24
很好的书。这是一本教你如果规避战争来临财富风险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二战的幽默故事。比如杜鲁门写信骂人,丘吉尔各种毒舌,希特勒派间谍去翻首相官邸附近的垃圾桶有没有酒瓶,好证明希特勒一直认为丘吉尔是个酒鬼的论断…哈哈
0 有用 海风 2020-06-08
2020年6月8日
1 有用 宝宝TWO 2017-12-25
这样的深度,的确是发人深思的,但还是有个问题,从一次大战总结出的,是否是普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