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医改五年,刮骨未见疗毒,新伤覆满旧痕,无药?有药?医改之春,前路堪忧!
【编辑推荐】
2009年新医改,国家计划三年投入8500亿支持改革,时至今日,医改已经过去两个三年,“看病难、看病贵”痼疾依旧,毒胶囊、天价药、杀医闹医、飞刀走穴,持续成为热点民生话题。作者数十年身临医改决策最前线,大胆揭露常人看不到的医改黑幕,笔端深情,令人唏嘘,是一名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布道者。本书涉及医改讨论,既避免专业生僻的语言,也没有一味迎合揭露内幕真相的猎奇心理,客观真实地披露政府、医院、药企利益纠葛,是目前最全面把握医改脉络的时政评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大国医改》之后又一部揭露医改内幕的时论著作。作者亲临医改决策最前线,坦言2009年新医改起步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揭发医改“退二进一”、漏洞百出的窘状,化笔端为利剑,直指医改腐败的根基。
新医改实施至今...
医改五年,刮骨未见疗毒,新伤覆满旧痕,无药?有药?医改之春,前路堪忧!
【编辑推荐】
2009年新医改,国家计划三年投入8500亿支持改革,时至今日,医改已经过去两个三年,“看病难、看病贵”痼疾依旧,毒胶囊、天价药、杀医闹医、飞刀走穴,持续成为热点民生话题。作者数十年身临医改决策最前线,大胆揭露常人看不到的医改黑幕,笔端深情,令人唏嘘,是一名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布道者。本书涉及医改讨论,既避免专业生僻的语言,也没有一味迎合揭露内幕真相的猎奇心理,客观真实地披露政府、医院、药企利益纠葛,是目前最全面把握医改脉络的时政评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大国医改》之后又一部揭露医改内幕的时论著作。作者亲临医改决策最前线,坦言2009年新医改起步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揭发医改“退二进一”、漏洞百出的窘状,化笔端为利剑,直指医改腐败的根基。
新医改实施至今,飞刀走穴、多点执业,放开搞活医疗资源争论不休。药品招标、基药目录、廉价高效药等与就医群体紧密相关的环节,被医院、药企和政府暗中操控。毒胶囊、GSK商业贿赂案,医改道路满眼冰山,遍布疮痍。医患矛盾急速升温,濒临爆发边缘,一边是医生年均20万元的灰色收入,一边是穷人因无力支付天价药费,亲手锯断伤腿的无奈,医生抱怨没有“体面收入”,穷人却无法保存基本的做人尊严!
医改五年之痛,刮骨未见疗毒,新伤覆满旧痕。彻底改变“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前途漫漫,何以堪忧!
无药的创作者
· · · · · ·
-
朱幼棣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幼棣,学者、作家。曾为新华社著名记者、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生于浙江黄岩,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2年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首届地球奖、中国新闻荣誉奖获得者,国家软科学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已出版著作十余部,多次荣获各种奖项。《后望书》《大国医改》《怅望山河》《书法风雨》等。
目录 · · · · · ·
02 改革:放开搞活医疗资源
03 满眼冰山——也谈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商业贿赂案
04 守望大国医改
05 建立新机制比增加投入更重要
06 “基药”退出的 N个理由
· · · · · · (更多)
02 改革:放开搞活医疗资源
03 满眼冰山——也谈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商业贿赂案
04 守望大国医改
05 建立新机制比增加投入更重要
06 “基药”退出的 N个理由
07 《大国医改》改什么?
08 中国医改为何这么难
09 药品招标:行政“设租”与“寻租”
10 “以药补医”为何取而不消?
11 如何解决基药目录“断尾”问题
12 基药超低价中标:穷人的毒药?
13 谈药品采购的“二次议价”
14 比争论有无“全民免费医疗”更重要
15 流通之惑: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三公”吗?
16 “两票制”能清理流通环节吗?
17 朱幼棣、许戈辉:对话医改
18 用市场定价解决“廉价高效药消失”
19 中国公立医院能否全部回归公益?
20 公立医院改革:要不要分类?
21 谈穷人的尊严
22 也谈医生的“体面收入”
23 取消药品加成:利益链的断与续
24 谈医生的自由执业
25 有无必要设立“医强险”?
26 医患纠纷与医患对抗
27 毒胶囊——微缩的药业现状
28 疑似回扣时 ,为何整体失语?
29 如何面对医检分离的诉求
30 社会药店之路
31 中国有没有药物经济学?
32 免费医疗与医保的二元结构
33 《民营医院蓝皮书2013》前言
34 回归医疗服务的市场定价机制
35 专业的研究和文学的写作
36 如何厘清医改中政府、财政和市场的边界?
37 公立医院的改革不止一种模式和选择
38 中国医改的全球视角
后 记
· · · · · · (收起)
"无药"试读 · · · · · ·
我看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让好医生获得体面收入合情合理》。 作者是个医生,这个建议自然没错。在网上,这种要求就更强烈了。其实,中国的工人要有体面的收入,农民工要有体面的收入,教师要有体面的收入,农民要有体面的收入,甚至公务员都嫌自己的收入低,在其他国家里,作为中产阶级的医生更有体面的收入,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合情合理。 那么医生的“体面的收入”是多少..
喜欢读"无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无药"的人也喜欢 · · · · · ·
无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给中国医改开药方: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政事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后浪@2015」 (后浪)
- 「后浪·大学堂」 (后浪)
- Medical (.)
- 书 (海绵桃子)
- 每一本书都是一场修炼 (李嘚嘚)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无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而我忘记 2018-10-11 06:40:53
18-116公关费用占比35%,呵呵,怎么降药价?
5 有用 任丘 2015-04-18 09:22:21
朱幼棣作为我最尊敬的体制内学者,之前的作品带给我太多启迪和震撼。本书延续《大国医改》的话题,更多围绕医药体制的问题展开。很同意朱老的观点,以药养医的弊端,根本在于医药体制过于行政化,层层管理,最后造成了逐级的权力寻租。想要改变,就得从整个体制的顶层设计改革,绝不是打击一下商业贿赂,倡导一下医德医风就可以解决的。可惜的是,本书章节繁复,话题常有重复,立论也不够明晰,可以看出,这是一本由采访和专栏文章... 朱幼棣作为我最尊敬的体制内学者,之前的作品带给我太多启迪和震撼。本书延续《大国医改》的话题,更多围绕医药体制的问题展开。很同意朱老的观点,以药养医的弊端,根本在于医药体制过于行政化,层层管理,最后造成了逐级的权力寻租。想要改变,就得从整个体制的顶层设计改革,绝不是打击一下商业贿赂,倡导一下医德医风就可以解决的。可惜的是,本书章节繁复,话题常有重复,立论也不够明晰,可以看出,这是一本由采访和专栏文章拼凑而成的作品,和之前条理分明鞭辟入里的大国医改相比,实在逊色太多 (展开)
0 有用 Arty 2023-04-04 21:40:49 中国澳门
一般
4 有用 王一 2015-08-03 03:49:43
新华社记者出身。可惜这题材不对,局外人终究是隔靴搔痒
0 有用 赵水水 2019-06-12 13:27:45
无药,一面是低价基药因压价过低而被迫退出市场,一面是高价药老百姓买不起。灰暗需要直面,深层的社会学根源也需继续剖析。体制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