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读《捡拾岁月》二

张家华 2015-03-23 16:24:14

《捡拾岁月》这两本书都提到了新疆的一些老朋友、老领导、老同事、老邻居。这许多人也是我熟悉的,读到这些文字,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唏嘘。如叶老师的《刁家二老》等。
小黎的《老秦》是《童趣声声慢》这一篇章里的一节。老秦曾与我是两年邻居。我爱人生了儿子后,刚从卫生队回到家。老秦的爱人就捧了一大碗醪糟加了红糖,还有好几个荷包蛋。她一进门就说:“快喝快喝,娃儿等奶吃。”要知道她家子女多,只靠老秦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真难为她了。所幸四川的女子真能吃苦。她和《牧马人》里的秀芝有许多共同点就是比秀芝更泼辣。小黎写她骂人“龟儿子,鹅脑子劈了你。”如果用四川话来说,真是绘声绘色。小黎把“鹅脑子”解释成“老子——我”也对也不对。意思是对的,发音对照错了。四川话念“我”接近普通话的“鹅”,但这个“鹅”的发音和西北人说“我‘的那个“鹅”还是有区别的。我对小黎的观察力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教学生写作是常讲“要培养观察力,才能有素材,才能写好文章。”讲理论头头是道。到具体又另当别论了。一天忙于工作、家庭,就在家——办公室——教室三点转悠。让我讲老秦,只能粗枝大叶的讲什么,冬天他帮我上房顶扫雪等等具体的事,因为没仔细观察,哪怕是近在咫尺的邻居,也写不出细节。而小黎当时才十几岁,竟然看得如此真切,而且记得牢牢的。我不知这文章是“朝花夕拾”呢,还是当时就写了观察日记?但她有写日记的好习惯。我一算,吓了一跳小黎马上也到了“知天命”了。难得保持一颗童心。看封二的照片,她还是那样的漂亮,洋溢着青春活力。前些年,我也曾带过几个小学生,辅导他们作文,参加竞赛。也曾批改过竞赛作文。发现大都是拿着大人腔,很多是背的作文在来削足适履。其实何止作文,当今小孩唱大人歌,作大人事是司空见惯的了。我小孙女才两岁,摆弄手机里的游戏,小指头划得比我还老练。这些学生和我说老师要求起码写8百字,要有比喻、夸张、排比等等,难怪孩子们抄什么“作文大全”等等。很少见老师要求孩子要观察等等,那恐怕是笨办法。还是走捷径快。但是最终是高分低能。总之我读了小黎的文章是又惊讶又佩服,感到真是青出于蓝。
小黎的《莺啼树杪弦》共三个篇章,除了刚才提到的《童趣声声慢》,还有两章,借用左思的诗句作标题,《濯足万里流》《振衣千仭岗》,这绝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恰如其分。不曾想当初被父母百般呵护的小女儿,现今竟写出《把美丽的世界送给你》(讲分娩儿子的事),《宝宝谢谢你》等大谈特谈母子情的好文章,令人拍案叫绝。不过这两篇放在《童趣声声慢》中似不妥,放在后面为好。实如其母木易在代序所言,是“上好的作品”,毫不为过。
她们母女有许多篇是游记。这是我比较喜爱的一种文体。读到好的游记,就是一次神游。古代柳宗元、徐霞客等都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游记。中学语文课本就选过几篇。旅游不但可长学识,更加热爱如此多娇的大好河山,还如苏辙所云,可增“气”。
司马迁的志向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也曾去过许多地方。但都是借探亲之际顺道旅游,先后 西和山东。因时间紧加上囊中羞涩,往往是走马观花,甚至是跑马观花。说句不怕丢人的话小黎去过的开封铁塔,我也到了下面。为了几元钱,最终没登塔。你说能写出她那登高塔的战战兢兢的心情?要写也只有瞎掰。同样到了应县木塔,也只是浮光掠影到此一游而已,没舍得花钱。83年登大雁塔时则不同,回想64年我刚赴新疆时,就曾在西安转车时抽空去了大雁塔,但来去匆匆,感受不深。这是第二次了,那天我们带着四岁的儿子登塔,他也争气,没让抱,休息了几次,最终登上近70米高的7层宝塔。极目远眺四方,岑参的诗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马上就回响在耳畔。(补注,写了两天后,《人民日报》副刊发表一篇文章,写到大雁塔,也引用了岑参的这几句,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写大雁塔的唐诗,最著名的还有高适和杜甫等人的。古人评价杜甫的为冠。窃以为岑参是压卷之作。)那时周围还没有高大的建筑物。这时你才更深透的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了。
我非常羡慕小黎,去了这么多地方。东到日照、连云港、厦门,西到青城山、昆明。及他们一家分散居住的江苏的南京、徐州等地都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特别是那次她自驾游带着双亲去西南,度金婚蜜月,看老友陈。为此写了长达两万字的游记《万里路云和月》。“万里”,恐怕是为了准确,但念起来,不如换成“八千里”凑成七个字,更朗朗上口,且是岳飞名句,不必躲避。更何况这都是约数,没有人计较。由于她观察敏锐。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勤于笔耕。这才给我们留下这些赏心悦目的好文章让我来一次卧游。人们说触景生情,但“眼前有景道不得”却是常事。胸无点墨怎能写文章?看得出小黎不但行万里路,更读万卷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涌,那是自然不过的了。厚积才能薄发。她不但读古代诗词,也读徐志摩、戴望舒还有三毛等近现代作家的书。从摇滚到张震岳、邓丽君;从饮茶到品咖啡、吃巧克力从麻雀到玫瑰、百合、三角梅、牵牛花。这些风雅趣事,她随意拈来,娓娓道出。读她的文章,需要调动一切感官,但也享受着饕餮大餐。
我将叶老师母女的两本书,分别比为书法中的欧阳、柳派的楷书与王、赵派的行、草。前者,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讲究字斟句酌,像叶老师身为语文老师的做派。后者秀丽、妩媚、潇洒,像小黎的青春、自由、奔放。各有千秋。或许中老年人喜爱前者,中青年喜爱后者。我却是合二为一,平等兼爱。
现今名不见经传但是优秀的作者,多得很,如叶家母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中华大地藏龙卧虎。我十分欣赏佩服南京出版社的魄力。但是还有许多出版社却把眼光只盯着名家。什么赚钱出什么,跟风潮。有些名家随意之笔,编辑看也不看大笔一挥出版。金钱滚滚而来。甚至不顾社会责任。前不久,一本《癸酉本石头记》,堂而皇之的公开出版了。这书在网上发布时,已有不少争议。一本伪书,打着《石头记》的招牌,是对曹雪芹的亵渎,是对广大读者的欺骗。更不可思议的是竟有人为之写序,加以吹嘘。这其实是当今某些出版界的陋习。也不认真阅读原著,就提笔胡捧乱吹。我多次买书,尤其是网上,只看到吹捧的多好多好,买了一看大上其当。而小黎的书是叶老师写的序言,却评价公允。我佩服叶老师内举不避亲,不避嫌,也许是无奈之举。因为就是花钱,能请来名家作序?我郑重的向读者推荐这两本书。读了一定觉得物有所值。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柔依
2015-03-23 18:41:03 柔依

谢谢张叔叔,如此细致地阅读我们母女的文字,又写下真挚灼见的书评,对我和母亲都是巨大的鼓励。
  
   文如其人,字如其神,张叔叔的篇章,字里行间透出的依然是您一贯秉行的认真、严谨、博学,透露出您重视友情、博爱友人的情怀。
  
   记得,第一次面对扬琴和手风琴的刹那,敬畏和未知让我颤抖和眩晕,您的耐心和细致,从简入繁的传授琴艺,让我在感受琴音之美的同时,也感到学习的快乐,以后的几十年,逐渐学了小提琴、古筝、钢琴,全部源于小时候,您给我打下的基础。有了音乐,生活真的丰富多彩起来,似乎从未有枯燥之感,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有作有为。感谢您-----张叔叔,我的音乐启蒙师。
  
   峥嵘岁月稠,留下的记忆都是美好,谢谢张叔叔,百忙中关注我和母亲的《捡拾岁月》,感谢张叔叔,将自己撰写的《二月二》、《沸沸扬扬6年的伪本》文墨送我珍藏。
  
   到今年的9月,张叔叔就要迈入古来稀之岁,在此,我代表家人祝张叔叔身体健硕,心情愉悦,生活永远艳阳天。

赞
>

> 我来回应

> 去捡拾岁月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戍边岁月稠一(纳兰)

柔依谈《莺啼书杪弦》(柔依)

读者对《捡拾岁月》的点评(高山流水)

请教,如何才能读到这本书?(名山无路)

戍边岁月稠二(纳兰)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