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胡适之 (季米)
- ❸·❸书单:让阅读成为习惯(豆评≤7.9) (无心恋战)
- 已译成中文的外文中国近现代史书目 (豆友007)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去寺里看满月啊 2020-12-06 15:30:11
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胡适一生的思想变化,大致包括其对基督教,婚姻,政治(世界主义与中国),文化(文化革命,中国文化,国学)的态度。多用心理分析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剖析胡适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更注重社会及历史对人的压抑与异化,对知识分子群体在社会历史的压力下产生的“疏离感”,“无力感”以及中西文化双重体系下的“矛盾感”进行了强化,更强调时间与空间对人的影响及人的反应,没有一以贯之地把握胡适思... 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胡适一生的思想变化,大致包括其对基督教,婚姻,政治(世界主义与中国),文化(文化革命,中国文化,国学)的态度。多用心理分析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剖析胡适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更注重社会及历史对人的压抑与异化,对知识分子群体在社会历史的压力下产生的“疏离感”,“无力感”以及中西文化双重体系下的“矛盾感”进行了强化,更强调时间与空间对人的影响及人的反应,没有一以贯之地把握胡适思想。观点可能失之偏颇与主观。 (展开)
0 有用 重生的吴研 2020-03-03 00:32:30
本书分析了胡适在各个方面的心态,并试图以此对“五四”一代进行历史透视。在我看来,作者分析胡适的心态,具体展示他的疏离感,应该是想进一步利用疏离感理解他的种种选择。这是标题的“选择”。然后,胡适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之一,其心态、选择也具备一定的普适性,他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若干这一代人的选择。标题中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大致上应是此意。另外,除了标题直接点明的内容之外,我觉得这本书还含有一个重... 本书分析了胡适在各个方面的心态,并试图以此对“五四”一代进行历史透视。在我看来,作者分析胡适的心态,具体展示他的疏离感,应该是想进一步利用疏离感理解他的种种选择。这是标题的“选择”。然后,胡适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之一,其心态、选择也具备一定的普适性,他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若干这一代人的选择。标题中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大致上应是此意。另外,除了标题直接点明的内容之外,我觉得这本书还含有一个重要的角度,那就是作者非常强调他们与“维新”一代知识分子相比,多出来的那种个人的、“内心深处的需要”。书的问题,感觉一是在于对“一代人”的论述没能展开;二是作者心目中的“维新”一代介绍不足,缺乏一个轮廓地勾画,导致他强调了好几次的个人因素没有凸显出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