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婆罗门教哲学与佛教哲学比较研究 短评

热门
  • 3 子哉 2020-08-05 19:03:50

    怎么说呢,大佬已经出了好几本类似的书了,所以再出就有炒饭和兑水嫌疑。大佬还是很有实力的,但希望大佬适可而止,希望多出研究著作,而不是这种跟教材似的东西。

  • 0 蔚藍 2019-07-06 22:00:52

    人类的思想从来都不是平地高楼,而必然是建立在前贤基础上的。大体来说,除了缘起性空,佛教的理论概念几乎全部来源于婆罗门教,发展到密教后又归于母体。而婆罗门教在发展中,亦吸收借鉴了佛教的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斗争发展,二者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 1 曾经沧海 2022-02-10 14:04:57

    结构是不错的,但是内容让人一言难尽,一套东西重复说了差不多十遍

  • 0 再见达洛维 2022-01-02 17:01:27

    从不同角度和正反两面解读,很像入门教材,尤其梵我一如和缘起性空这两教的主流思想核心是说透了。比较研究就很好读。

  • 0 象饮 2017-05-31 22:58:27

    有些重复啰嗦哦

  • 0 撒迦利雅 2019-04-10 23:47:13

    我是跳着读的,有些些囫囵吞枣了

  • 0 人是天生的情种 2020-01-17 22:32:37

    当年我还是个高中生😂非常详细的好书,入门有点枯燥,但是也很棒了

  • 1 Irene🐰 2021-01-02 08:43:13

    還蠻好入門的,可以將對中國佛教的核心觀點釐清,而且作者對印度婆羅門教哲學有研究,所以整個概念的脈絡清晰流暢。看了幾本,這本我最愛!

  • 0 ZZ 2020-08-01 21:45:05

    因果观念 > 奥义书中的所谓“我”(阿特曼)通常是指人生命现象的主体。人有生命现象,如身体能活动、能思维、有情感活动等就是因为有一个作为“我”的主体。这种主体亦被称为“小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我,自己的小我对别人来说是外物,别人的小我对自己来说也是外物。因而这“我”及其相关的事物后来也被人们称为现象世界。所谓“梵我同一”中的“我”就是指小我或现象世界。奥义书中的主流思想认为,作为宇宙根本因的“梵”和作为人生命现象主体的“我”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我或阿特曼在奥义书中也常被用来替代梵,作为一切事物的根本。这种我也就是所谓“大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