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前面几章还是有点意思,有讲到做个案的经验与心得,到了后面几章都是个人的读书与电影观感,实在无趣得很,其弊大于利,观后感仅代表个人观点,而随人经历不同,观点不一样,这即把自己思想强加于读者身上又没意义,读者买这书更多希望看你的思想而不是要份拼字数出来的作品,首次对武氏作品感到失望。还好只是读电子书,否则还嫌占我书柜地方。 仅代表个人观点!
后面的书评影评简直醉,出书多不见得是好事,注意质量啊
真心觉得这本书就是为了圈钱。第一部分,说了一大堆小我让人云里雾里,真要是上升的哲学的层面,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真正完全理解另一个人。但是我们能通过改善沟通理解能力来改善这个问题。具体怎么办?书中没有说,书中所写更像是在吐槽。第二部分,跟《为何爱会伤人》里面相关部分重复,直接复制粘贴;第三部分,中国父母教育孩子,要挟确实是普遍的现象,某具体例子中作者说家长可以有其他选择,是什么,又没说,接着开始大道理;后面就都是举例,然后用客体关系分析,然后,没有结论或建议性观点,比如说,怎么给孩子爱而不至于溺爱。第四部分,凑字数的书评影评吧。
21/100拼凑成的内容 好看是还挺好看的 只是不如前几本质量高
武志红应该是目前国内心理学畅销书领域最值得推荐的达人,实践经验特别丰富,理论基础还扎实,不灌鸡汤,不说空话,剖析人性一针见血,观点宛如醍醐灌顶。但这本书有些章节与他之前的著作内容出现重复,后半段的大段心理分析影评文章质量相对一般,令人稍感失望(武先生也许名气大了就没时间安静写作了,像过去那样)。PS:武志红作品是我过去一位挚友推荐的,遗憾的是到今天才读全3本(在图书馆太抢手了),而这位挚友也由于岁月流逝失去联系,不知Ta现在幸福吗?祝Ta在远方一切安好万事如意!
“内心的小孩”和“内心的大人”这一套有点交互分析理论的影子,但是更直观更易懂。
几本书的拼凑,新的写书思路!
小我:内心越矛盾就越自恋 二元对立 投射
和之前的《为何越爱越孤独》大部分重复
内容上和他别的书比略水
有启发 前面写得不错 但是虎头蛇尾
补。(扔)怎么说呢,基本上武志红的书都有一个家庭问题的先入为主观念在,这问题就比较大了,毕竟精神分析、家庭治疗也只是学派一部分,何况他思考力也就这样了
对“控制、自恋”有了更高的认识,尤其是自恋,改变了片面的自我陶醉的理解,这种自恋心理远超出了涉及范围,比如,家庭的一方在努力付出之后,会要求索取回报,或者某种认同,而这种回报还要以自动自愿、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没给到位就大动肝火。这种自恋,一方面强行将自己的意愿压迫给别人,降低别人的存在感,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内心孤独不被理解。破解之道的关键就是做事情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家人,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作者还提到了不少教育理念,感受最深的就是“坏苹果”影响了“好苹果”的理论,具体来说就是家长经常跟孩子说,要是a没做好你就会失去了b,以此威胁孩子,本来希望鼓励孩子,结果导致因为孩子极度害怕失去b,而对a的挫败可能性产生恐惧,害怕失败,抗挫折能力不足。真的是很有道理,不禁鼓掌叫好,看得透彻。准备再读几本
是吗
“恨是爱而不能。”最近和远道而来的老同学喝酒,他质疑我每天嚷着不高兴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因此有点脸红,持续在某种寂灭的丧气中,而看生活的表面不该如此。心理学和哲学都有抚慰这种低落的效力,努力去表达纯粹的感觉而非某种结论,去认识所爱的人的真实而并非自己想象的投射,不要对付出的感情标注加码而去掌控和强迫,善待自己心中的小孩和大人,不要向外投射童年糟糕的亲子关系,无论是我行你不行还是相反,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不能强赖在他人身上要求其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自恋。
久病成医,自愈·自我沟通指南书。
人们都害怕孤独,渴望与爱人建立亲密关系。渴望爱,而往往不当的爱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对别人,也是对自己。
抱歉之前误认为是鸡汤了,非常高明的心理解析。总是对心理学没有抵抗力。作者确实让我心服口服。
Part1-3不错,而Part4放在这本书中与context并不符,有凑字数之嫌。
>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19 有用 爆仔 2015-03-23 15:57:14
前面几章还是有点意思,有讲到做个案的经验与心得,到了后面几章都是个人的读书与电影观感,实在无趣得很,其弊大于利,观后感仅代表个人观点,而随人经历不同,观点不一样,这即把自己思想强加于读者身上又没意义,读者买这书更多希望看你的思想而不是要份拼字数出来的作品,首次对武氏作品感到失望。还好只是读电子书,否则还嫌占我书柜地方。 仅代表个人观点!
9 有用 ♢Triticum†L. 2016-03-15 19:47:42
后面的书评影评简直醉,出书多不见得是好事,注意质量啊
11 有用 all-is-well 2016-03-12 21:38:35
真心觉得这本书就是为了圈钱。第一部分,说了一大堆小我让人云里雾里,真要是上升的哲学的层面,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真正完全理解另一个人。但是我们能通过改善沟通理解能力来改善这个问题。具体怎么办?书中没有说,书中所写更像是在吐槽。第二部分,跟《为何爱会伤人》里面相关部分重复,直接复制粘贴;第三部分,中国父母教育孩子,要挟确实是普遍的现象,某具体例子中作者说家长可以有其他选择,是什么,又没说,接着开始大道理;后面就都是举例,然后用客体关系分析,然后,没有结论或建议性观点,比如说,怎么给孩子爱而不至于溺爱。第四部分,凑字数的书评影评吧。
6 有用 螃蟹蟹 2016-01-29 09:44:57
21/100拼凑成的内容 好看是还挺好看的 只是不如前几本质量高
8 有用 笑望江湖 2018-06-25 20:08:01
武志红应该是目前国内心理学畅销书领域最值得推荐的达人,实践经验特别丰富,理论基础还扎实,不灌鸡汤,不说空话,剖析人性一针见血,观点宛如醍醐灌顶。但这本书有些章节与他之前的著作内容出现重复,后半段的大段心理分析影评文章质量相对一般,令人稍感失望(武先生也许名气大了就没时间安静写作了,像过去那样)。PS:武志红作品是我过去一位挚友推荐的,遗憾的是到今天才读全3本(在图书馆太抢手了),而这位挚友也由于岁月流逝失去联系,不知Ta现在幸福吗?祝Ta在远方一切安好万事如意!
3 有用 你就叫我蕉大吧 2015-05-31 12:00:26
“内心的小孩”和“内心的大人”这一套有点交互分析理论的影子,但是更直观更易懂。
1 有用 大云 2018-02-24 19:32:39
几本书的拼凑,新的写书思路!
2 有用 fzfd 2015-03-09 11:51:36
小我:内心越矛盾就越自恋 二元对立 投射
1 有用 帅云 2016-06-13 14:20:02
和之前的《为何越爱越孤独》大部分重复
1 有用 C!n 2015-07-21 18:42:34
内容上和他别的书比略水
2 有用 我的进化论 2015-11-08 23:26:04
有启发 前面写得不错 但是虎头蛇尾
0 有用 sheep 2018-03-21 10:21:40
2 有用 Payphone 2019-08-20 15:07:09
补。(扔)怎么说呢,基本上武志红的书都有一个家庭问题的先入为主观念在,这问题就比较大了,毕竟精神分析、家庭治疗也只是学派一部分,何况他思考力也就这样了
1 有用 大脸 2019-08-02 23:42:41
对“控制、自恋”有了更高的认识,尤其是自恋,改变了片面的自我陶醉的理解,这种自恋心理远超出了涉及范围,比如,家庭的一方在努力付出之后,会要求索取回报,或者某种认同,而这种回报还要以自动自愿、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没给到位就大动肝火。这种自恋,一方面强行将自己的意愿压迫给别人,降低别人的存在感,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内心孤独不被理解。破解之道的关键就是做事情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家人,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作者还提到了不少教育理念,感受最深的就是“坏苹果”影响了“好苹果”的理论,具体来说就是家长经常跟孩子说,要是a没做好你就会失去了b,以此威胁孩子,本来希望鼓励孩子,结果导致因为孩子极度害怕失去b,而对a的挫败可能性产生恐惧,害怕失败,抗挫折能力不足。真的是很有道理,不禁鼓掌叫好,看得透彻。准备再读几本
0 有用 乘风追月毛小呆 2016-05-04 18:05:23
是吗
1 有用 koala 2018-06-04 00:01:55
“恨是爱而不能。”最近和远道而来的老同学喝酒,他质疑我每天嚷着不高兴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因此有点脸红,持续在某种寂灭的丧气中,而看生活的表面不该如此。心理学和哲学都有抚慰这种低落的效力,努力去表达纯粹的感觉而非某种结论,去认识所爱的人的真实而并非自己想象的投射,不要对付出的感情标注加码而去掌控和强迫,善待自己心中的小孩和大人,不要向外投射童年糟糕的亲子关系,无论是我行你不行还是相反,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不能强赖在他人身上要求其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自恋。
0 有用 黑手套 红手套 2016-05-22 12:14:31
久病成医,自愈·自我沟通指南书。
0 有用 小羊皮 2015-03-31 18:19:05
人们都害怕孤独,渴望与爱人建立亲密关系。渴望爱,而往往不当的爱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对别人,也是对自己。
0 有用 红皇后 2015-03-23 21:34:06
抱歉之前误认为是鸡汤了,非常高明的心理解析。总是对心理学没有抵抗力。作者确实让我心服口服。
0 有用 W 2016-02-19 19:44:20
Part1-3不错,而Part4放在这本书中与context并不符,有凑字数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