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A World Restored
译者: 冯洁音 / 唐良铁 / 毛云
出版年: 2015-10
页数: 427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769308
内容简介 · · · · · ·
亨利•基辛格为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外交家、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本书为基辛格的处女作,部分为政治传记,部分为外交史,既有基于历史文献的严谨历史叙事,也有基于其理论的客观分析和评论,集中研究了俄国击败拿破仑后世界各国为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所做的努力,尤其关注外交的局限性和国际稳定的要素。
该书所阐发的“均势外交”思想奠定了基辛格战略思维的基础,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
《重建的世界》看似一部讲述欧洲历史的著作,但基辛格在书中亦描绘了均势外交的基本原则,而我们也不难在他日后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时采取的政策当中发现这些原则。
本书清晰地表明了基辛格的观点:国际和平最好不是由法律或者国际组织来确保,而是要依靠分散权力以克制强势者的野心来实现。
——弗朗西斯•福山
基辛格的第一本书回顾了拿破仑战争后期以及欧...
亨利•基辛格为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外交家、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本书为基辛格的处女作,部分为政治传记,部分为外交史,既有基于历史文献的严谨历史叙事,也有基于其理论的客观分析和评论,集中研究了俄国击败拿破仑后世界各国为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所做的努力,尤其关注外交的局限性和国际稳定的要素。
该书所阐发的“均势外交”思想奠定了基辛格战略思维的基础,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
《重建的世界》看似一部讲述欧洲历史的著作,但基辛格在书中亦描绘了均势外交的基本原则,而我们也不难在他日后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时采取的政策当中发现这些原则。
本书清晰地表明了基辛格的观点:国际和平最好不是由法律或者国际组织来确保,而是要依靠分散权力以克制强势者的野心来实现。
——弗朗西斯•福山
基辛格的第一本书回顾了拿破仑战争后期以及欧洲政治家们为取得长期和平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在一个大多数政治学家备受热核战争威胁困扰的时期,讨论十九世纪早期欧洲的宫廷外交看上去十分奇怪且缺乏时代性。但是基辛格暗示,即使战争的装备改变了,政治家的任务也不会变,仍旧是在强国中利用相互的恐惧心理构建一个权力均衡的格局,以维持国际体系的秩序。
——《大西洋月刊》
作者简介 · · · · · ·
亨利•基辛格(1923- ),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生于德国,1943年成为美国公民。1943年至1946年在美国陆军服役。1950年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195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54年至1969年在哈佛大学政府学系及国际关系中心任教。
1969年起在白宫工作,曾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美国国务卿、总统情报委员会委员、国防政策顾问等职位。1971年7月作为尼克松总统的先遣代表秘密访华,为中美建交作出卓越贡献。
著有多部作品,如外交和国际关系论著《重建的世界》《美国外交政策》《大外交》《论中国》《世界秩序》和回忆录《白宫岁月》《动乱年代》《复兴岁月》等。
目录 · · · · · ·
外交活动的有限性——稳定国际秩序的要素——政治家的挑战
第二章 欧洲大陆政治家9
梅特涅的性格——国际关系观——早期外交生涯——就任外交大臣——与敌合作的性质——拿破仑在俄国战败的涵义
第三章 不列颠岛国政治家35
卡斯尔雷的性格——国际关系观——卡斯尔雷与英国国内体制——卡斯尔雷对梅特涅提议调停的反应——皮特计划
· · · · · · (更多)
外交活动的有限性——稳定国际秩序的要素——政治家的挑战
第二章 欧洲大陆政治家9
梅特涅的性格——国际关系观——早期外交生涯——就任外交大臣——与敌合作的性质——拿破仑在俄国战败的涵义
第三章 不列颠岛国政治家35
卡斯尔雷的性格——国际关系观——卡斯尔雷与英国国内体制——卡斯尔雷对梅特涅提议调停的反应——皮特计划
第四章梅特涅与政治均势的定义51
梅特涅的调停政策——对奥地利策略的定义——克尼塞伯克备忘录——对赴伦敦和反法同盟总部使节的指示——与亚历山大一世谈判——梅特涅的政治均势观——对施瓦岑贝格的指示——战争的原因与和平的性质
第五章 同盟的形成77
梅特涅与奥地利的国内体制——合法秩序与革命秩序之间的关系——申明维护现状国家的政策——奥地利开始调停——合法秩序与革命秩序中协商的功能——德累斯顿会谈——布拉格会议——梅特涅外交的性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Talleyrand said that nobody who lived after the French Revolution would ever know how sweet and gentle life could be. He was a Rococo figure, complex, finely carved, all surface, like an intricately cut prism.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The Austrian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contraption whose wheels revolved with an infernal noise without advancing one inch.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重建的世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重建的世界"的人也喜欢 · · · · · ·
重建的世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重建的世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基辛格的哈佛博士论文
> 更多书评 6篇
-
越来越觉得翻译学术著作应该允许甚至强调必须附带各种重要专门术语的原文。外文专业术语之间往往有微妙的区别,中文却常常只有一个笼统的词,如果在括弧里附上原文,读者就比较容易区分概念和理解上下文。其实现在的学者多少都懂得一些外文,阅读中译本不过是为了方便而已,但是因为方便而丢掉了细致和微妙的思想概念区分,那就不好了。记得在翻译《重建的世界》时特地留了几个术语的原文,例如duty和obligation,administer和g...
2017-10-21 11:58 2人喜欢
越来越觉得翻译学术著作应该允许甚至强调必须附带各种重要专门术语的原文。外文专业术语之间往往有微妙的区别,中文却常常只有一个笼统的词,如果在括弧里附上原文,读者就比较容易区分概念和理解上下文。其实现在的学者多少都懂得一些外文,阅读中译本不过是为了方便而已,但是因为方便而丢掉了细致和微妙的思想概念区分,那就不好了。记得在翻译《重建的世界》时特地留了几个术语的原文,例如duty和obligation,administer和govern等,但似乎最后出书时就全部删除了。之所以留下原文,是因为基辛格着重讲解这几个概念的区别,而这样一些术语,即使在中文中有对应,但在翻译时也往往混用。如果附上原文,就不容易混淆了。 可是本书中文版甚至删除了原来翻译时附带的第一次出现的人名原文。其实不附原文,书后的英文索引甚至都失去了很多意义,因为这些索引本来就是要对应书中出现的原文,且以原文字母顺序排列的 举例来看看为何我认为在译文中附带有些专门术语的英文是非常必要的(页码为英文原著页码):
(P193)那么保守派怎么使自己的立场免受互相冲突的诉求之偶然性所影响呢?那么既成事实如何起到劝服作用,当它的不言自明已经消散?保守派典型的回答是,尽量匿名争斗,使得如果一定要给出答案时,答案将超越于意志之外,使得竞争至少在超越个人之外的层次上发生,使得责任(obligation)成为职责(duty),而非忠诚(loyalty)。
(P211)行政体系几乎就是延续了封建时期义务的等级形式。皇帝不仅在法律上是权威的唯一来源,而且还是政策和行政的实际中心。治理国家不是通过内阁各部委(ministries),而是通过帝国宫廷的各部门(departments),其首脑不是部长,而是“枢密官”(Hofräte),是各部门的终身长官。几乎有十年的时间,梅特涅是唯一拥有“部长”(minister )头衔的人,他后来为这种显赫的地位付出了代价,被罢黜了国内所有的权力。除了皇帝之外,至少还有三个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但这些实际上都是跨部门委员会,由各相关部门官员组成,这些部门的结构和功能如此混乱,以至于1884年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都无法确切地将其描述出来。
(P213)梅特涅再次为我们留下了最为精炼的描述:“我想要政府起到治理(govern)作用,我的同事却只想按照既定规则来管理行政(administer)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法令在下属各部门兜了一大圈之后,才会提请我的注意。各部门最后定稿,只有在急切需要作出决定时才会来找我,这其实使得我除了同意行政提议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奥地利帝国最大的错误……就是政府要去过问应该由行政上解决的问题,这彻底妨碍了治理机制,用琐碎小事淹没了最高层,却让最底层摆脱了责任。我是否应该强迫行政改变方向呢?但我并没有足够的权力。我是否应该摧毁这种机制呢?那只会导致瘫痪。我的任务既非治理也非行政管理,而是对外代表奥地利帝国。
请注意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原译文为“管理行政”,并在括弧里附带了英文原文,这样就同下面多次提到的“行政”一词产生联系。而删除括弧里的英文原文,甚至将中文改成“执行”这样语义宽泛的动词,整个一段的概念区分就失去了原来行文之间紧密的联系,变得混乱了。
回应 2017-10-21 11:58 -
-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革命不同,它产生了根本的社会分歧。团结一致的社会能够通过表明争议只是边缘性的的习俗来进行自我调节,包含根本分歧的社会则必须依赖法律这种对必要关系的定义。因此,是康德和卢梭,而非洛克,代表了欧洲大陆的自由观,即寻求将意志与普遍利益等同起来,认为政府在公正管辖,而非最少管辖时,是最自由的政府
2020-12-24 23:18
-
Brasidas (生阳无自,诚敬谦和)
在一个稳定德国及秩序中,只要提出了要求就可以进行协商,而在革命时期,要求一旦提出就会变成纲领。在稳定的秩序中,外交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萧条竞争过之间的差异,而在革命形式之下,会议的目的就是心理战术,市图确定一个行动动机,而且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尚未表态的国家。在稳定的秩序中提出最低要求,就是在谈判中放弃灵活性的优势,而向必然会拒绝的对手提出过高的要求,则是要解决变革时期的难题:说服未表态的国家相信革命...2018-11-11 11:23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Weidenfeld & Nicolson History (2000)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Weidenfeld & Nicolson (199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2015年购书目录 (思郁)
- 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腹黑社科 (boogie)
- 为他人作嫁衣裳 (一样的耳朵)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重建的世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boogie 2018-01-05
年度最佳。翻译的还是有提高空间,不过原著本身真是神作。梅特涅的职业巅峰期配合上基辛格年轻时候尖锐辛辣的解读,牛逼透了。
2 有用 谷子 2017-03-26
2016-10-13 標“我想读这本书”。今改標「讀過」。
0 有用 千朵万朵压枝低 2017-12-23
读得非常糙…
0 有用 Celia 2019-12-06
几乎奠定了后世外交基调的事件分析,作者认为政治家本身的作用不可忽视的。
2 有用 未央一梦 2019-10-05
基博士的博士论文,不太适合作为读物出版,读起来非常痛苦,一方面翻译的问题,一方面原本也不是写给普罗大众看的。后来的《论中国》和《世界秩序》读起来就非常流畅。 弱国无外交是站不住脚的,最弱的奥地利,梅特涅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把普皇和沙皇教训得一愣一愣的。21世纪前是明星外交家的舞台,李鸿章、顾维钧、周恩来虽然祖国羸弱,但都演出了各自的外交艺术。 梅特涅的目的是达成均势,手段是秘密外交。基博士在《世界... 基博士的博士论文,不太适合作为读物出版,读起来非常痛苦,一方面翻译的问题,一方面原本也不是写给普罗大众看的。后来的《论中国》和《世界秩序》读起来就非常流畅。 弱国无外交是站不住脚的,最弱的奥地利,梅特涅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把普皇和沙皇教训得一愣一愣的。21世纪前是明星外交家的舞台,李鸿章、顾维钧、周恩来虽然祖国羸弱,但都演出了各自的外交艺术。 梅特涅的目的是达成均势,手段是秘密外交。基博士在《世界秩序》里反复强调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启中美重新对话时坚持秘密访问中国。或许是在学生时代就建立了一生奉行的方法论,或许是历史的一个可爱巧合。 (展开)
0 有用 17号元素 2021-01-16
好多难以理解的句子,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自己的理解问题。
0 有用 南国拾遗 2021-01-08
内容充满对梅特涅的欣羡之词。梅特涅卓越的外交才能源自于其个人对俄国沙皇和英国政府政策心理的把握以及对合法性外交理念的灵活诠释;但特殊时期下低沉的革命浪潮、君主制回光返照的短暂时空以及同样支持欧洲协调的卡斯尔雷配合,才成全了这一外交空间。但是,梅氏维系欧洲协调的协调外交始终服务于帝国内政稳定的目标,也自知无法抵抗故而延缓民族主义浪潮,裱糊匠的角色为奥地利均势增添了一笔悲剧色彩。
0 有用 Kylie 胡 2020-10-12
外交并非面面俱到。
0 有用 那双爱笑的眼睛 2020-05-27
政治,权术,人心,信仰,宗教,道德…… 又有多少人走上了不归路。
0 有用 黄大锟 2020-04-26
“衡量一个政治家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有能力识别力量之间真正的关系,并且使这种知识为他的目的服务。” 一位老派政治家的初出茅庐之作(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