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取代人文成了新神祇
二十世紀西方的文化風景成了天際最後一抹壯闊瑰麗的虹彩
李劼以酣暢淋漓的華麗篇章相映於百年風雨的恢弘奇想
引領讀者尋訪遺落的人文精神
令人擊節讚嘆
大氣磅礡 隆重問世
二十世紀的西方世界,經歷過歐美的經濟大蕭條、兩次世界大戰,以及長達近五十年以美、蘇為首的「冷戰」對峙,彷彿應驗了史賓格勒「西方文明正處於衰落之中」的預言。然而在這看似幽暗的谷底,卻在許多不經意的角落開出令人驚豔的花朵。本書即由《西方的沒落》一書揭開序幕,從史賓格勒革命性的史學觀點出發,帶領讀者一路欣賞二十世紀西方的文化景觀,諸如:愛因斯坦的物理學、佛洛伊德的心理學、索緒爾的語言學,還有繪畫、文學、哲學……等其他領域的突破性發展。
作者以有別於學院派的觀點,以橫空出世的雄傑奇想,馳騁於古今交錯的時空之中,呈現出西方文化深厚的底蘊與歷史傳承,並時以傳神的妙喻,重新為歷史人物定位,像是將佛洛伊德喩為最後一個快樂主義者;將切‧格瓦拉喻為蒙面俠蘇洛。同時,作者也在自身豐富的學識基礎上,以獨特的領悟力,重新詮釋西方文化的各種面向,並以敏銳的觀察力,在看似不相干的主題中找到彼此的共通性,進一步挖掘隱藏在事物表相下的歷史淵源與文化意義,而其對西方繪畫從林布蘭到達利的論述更是獨樹一格。全書精彩絕倫,一氣呵成,雖不以史為名,卻揭示了二十世紀的西方更具有人文意味的歷史面貌。
5 有用 momo 2019-11-10 03:23:50
才气逼人,就阅读体验而言,值得5星。但读完冷静下来想想,是大有可言的。李劼的文章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很大原因在于一种符号化的运用。和木心一样,将历史直觉化,为我所用,成为建构自我话语体系的一个符号。如此书中以各维度的文化符号构建了一幅静态的「文化风景」。用李劼自己的话说,他的文章已经是一种「文明」了。但不同于木心的支言片语,李劼更能用恢弘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观点的连缀,使得文章一泻千里。故而他的文... 才气逼人,就阅读体验而言,值得5星。但读完冷静下来想想,是大有可言的。李劼的文章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很大原因在于一种符号化的运用。和木心一样,将历史直觉化,为我所用,成为建构自我话语体系的一个符号。如此书中以各维度的文化符号构建了一幅静态的「文化风景」。用李劼自己的话说,他的文章已经是一种「文明」了。但不同于木心的支言片语,李劼更能用恢弘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观点的连缀,使得文章一泻千里。故而他的文章像一道强光,瞬间让读者失去定位与认知,被他的观点所笼罩,目无所见,震撼无比。但强光只是一瞬间,合上书便只记得那冲击而忘记了光的颜色与微粒。而私以为《风景》是他最好的文化评论,既有《论红楼梦》里广阔的视野与才气,但也没有《冷风景》里近乎偏执的疯狂。态度温和,新见迭出,人文之光强烈而富色彩 (展开)
1 有用 hotshotdebut 2019-12-27 15:03:44
看评论说是民哲,但作者至少也是象牙塔里的。作者应该是个牛人,也应该读过不少书,但他的作品就是让人看不懂,全书了充满了A是B,但却从来不说A为什么是B。文字极度晦涩难懂,特别是哲学章节。文学部分还OK。整本书都有另外一本书贯穿其中,《西方的没落》,你可以去查查这本书,也算玄学,推崇此书的作品也和这本书差不多。不够观点也还一针见血,但作为书,是不推荐的。但愿他的小说不是这个样子。另外,如果你想通过这本... 看评论说是民哲,但作者至少也是象牙塔里的。作者应该是个牛人,也应该读过不少书,但他的作品就是让人看不懂,全书了充满了A是B,但却从来不说A为什么是B。文字极度晦涩难懂,特别是哲学章节。文学部分还OK。整本书都有另外一本书贯穿其中,《西方的没落》,你可以去查查这本书,也算玄学,推崇此书的作品也和这本书差不多。不够观点也还一针见血,但作为书,是不推荐的。但愿他的小说不是这个样子。另外,如果你想通过这本书了解20世纪西方文化,那我觉得你会失望。作者可能对文化有极度的误解,或者是他狭隘的眼界。 (展开)
1 有用 少女标本 2016-12-27 20:53:55
凝视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甚至最残酷的心灵,解读西方人文精神与诗意栖居的历史景象,是绝无仅有批评正典,也是虚构文化命运的神话手稿。
0 有用 浅笑温柔 2024-03-20 22:14:38 湖北
广阔的历史视野,极端的人文激情,不羁的理论想象力。 我读的简体版:《作为历史哲学和文化命运的二十世纪风景》。
0 有用 觉今非又昨非 2019-01-11 08:44:32
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