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熊猫 短评

热门 最新
  • 298 熊阿姨 2017-02-11 23:59:04

    把新版又读了一遍,看出来更多讽刺之处,最劲爆的是里面反复批评了两名年轻人,“满肚子小心思和谋算,臭水沟的研究工作几乎全毁”。然而张和民、王鹏彦这俩昔日“猴子称大王”的大学生,现在一个是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一个是副局长兼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怪不得夏勒再也回不了卧龙了。

  • 106 斯凯迪歪 2015-11-07 13:24:49

    这书据说让卧龙的官员们很不满,哈哈哈

  • 76 Water Notes 2016-02-04 16:17:59

    80年的熊猫保护纪实,作者作为动物专家来中国指导研究工作,种种遭遇都表明,熊猫的困境都是人祸,官员惟利是图,缺乏基本的知识,以驯养熊猫为乐,邀功和偷懒是常态,农民贫穷猎杀惩罚小,又大举侵略山地,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官僚主义,可惜受害者是无辜的熊猫……看的我都要掰断我的平板了OTZ

  • 66 三蝶纪 2018-02-22 18:14:23

    夏勒真是耿直,大实话一波一波的,中国人的毛病跃然纸上,还都是指名道姓的。可想而知一个热爱野生动物的外国人在中国各种复杂的关系人情下做研究,现状令他多么地失望,辛劳的野外工作和经验教训似乎在若干年后都回到了原点。大熊猫还是国宝级旗舰种,其他濒危动物在国内的保护情况就更加糟糕了。

  • 55 小城鱼太郎 2016-05-25 20:35:52

    外国人有一个好,就是不怕得罪人,敢于把手指点到那些无耻颟顸怯懦,屁都不懂还死要面子的人的脸上。

  • 23 成知默 2017-04-26 11:49:26

    2017年已读042:作者夏勒博士关于WWF与中国合作的熊猫项目的记录,与其说这本书是对大熊猫行为模式、饮食习惯、消化生理以及竹子生态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倒不如是对熊猫生存与保护困境的体认与揭露。在夏勒的笔下,保护项目更多的时候所要面对的反而是政治与科学的分歧以及官僚主义的低效与掣肘,他说自己是一个迷失在陌生文化中间的流浪者,急功近利、缺乏远见的地方官僚体系固然令人气恼,但更令人扼腕的是对林木滥伐与盗猎的放任,以及高举保护大旗、实则是商业投机与政治权术的熊猫租借行为,所有这些都背离了保护的初衷。夏勒写的虽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对今日的珍稀动物保护又何尝没有警戒的意义呢?

  • 21 樹上的女爵 2016-05-30 10:49:24

    这本书真的很值得读。也很惊讶,粗略对比英文原版后,居然中译本再版没有被删节。也很惊讶,某些不合资格的人居然依旧操纵着这可怜生物的命运。作者作为著名的动物学家,里里外外真的就是有良知的地球人。我觉得,他其实被这个项目失望了。

  • 18 #已退瓣#亲自 2018-02-28 23:44:51

    看得痛心极了,这是人祸啊...所谓“国宝”也不过被利用来粉饰国家形象和政绩,得不到实质的尊重和关怀。其他保护动物的境遇可想而知。昔日虐待熊猫并妨害熊猫研究的人,王鹏彦和张和民,如今在卧龙当了领导,而温柔又耿直的夏勒,不会回来了,暴风哭泣。||一手资料里的熊猫习性,尤其交配那一段,太好看了233333

  • 14 别的熊 2017-05-08 14:58:13

    这书其实没有什么线索比较明晰的大纲,就是对八十年代WWF与中国合作项目的笔记实录。写的是熊猫(夏勒笔下熊猫那股神秘和禅意表达得蛮好),也是那个年代的人祸。读完心中有三个问题:1.目前与大熊猫相关经济利益和科研项目所带来的诱惑,其实并不亚于当年盗猎捕杀。即使未来有一天野放技术成熟,人类是不是真的能放手?2.等到野放时机成熟的那一天,国内还有大面积适宜熊猫栖居的林地吗?3.这些年熊猫近亲繁殖的情况到底如何?被人类圈养的这些年是否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熊猫的生活习性,甚至是基因?作者的笔调多有苦涩:「这个项目的快乐往往都很短暂,悲伤和失望却流连不去」。也许我们找到想要付出一生的志业后,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刻。但这快乐即使短暂,大概也很值得付出一生。

  • 18 Caselnes 2017-06-02 10:31:49

    相较之熊猫保护,明显熊猫政治更有意思。1.想来中国保护熊猫?拿钱拿设备。2.政出多门与中央地方关系。3.文革遗风、疑惧外国人与基层工作的混日子。4.租借熊猫的经济利益。5.偷猎村民砍树建房骗取可能的拆迁款。“熊猫历经演化而生存在今天的世界,并不是为了取悦人类。”

  • 17 阿尔达的星空 2019-06-13 23:47:05

    两天前在中科院动物所参加了夏勒博士的分享会,86岁的老爷子依然精神矍铄。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你有多爱这些动物,就有人多么想置它于死地”。作为国宝的熊猫,在当时却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各种不必要的诱捕,美其名曰“救助”,租借熊猫获取商业利益……夏勒博士在书中发问:我们的行动,到底是保护了熊猫还是加速了它的灭绝?毫不关心的员工、只顾眼前利益和面子的官员,一步步把熊猫推向灭绝的边缘,也难怪本书中随处可见不满与讽刺。这本书是九十年代写成的,今天看来,熊猫保护情况有所改观,但是书里的观点仍然不过时,动物保护不是一厢情愿,需要面对政策、人事上的各种问题,有时甚至比保护本身还要劳心费神。 另外,亲眼见到夏勒博士,感觉他是一个温文尔雅又富有智慧的人。

  • 15 游佐中 2018-06-27 14:26:55

    这本书太沉重和令人揪心了,在几本侦探小说的间歇中才能一点一点完全读完。以为熊猫会被保护的很好,看完书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以竹子短缺熊猫要饿死为借口捕捉野外熊猫,盗猎行为惩处不够,栖息地受到破坏、碎片化,为了经济和政治目的把熊猫出租到国外……

  • 9 Feisy1923 2017-06-20 20:01:22

    2017已读13:每次读到这样的题材都让我想起14年在群里争论的话题。真正想要保护动物的人往往不求名利,与自然接触的本身就给予他们回报,可惜道德在利益面前总是败下阵来,在熊猫外交的背后,已经被当作商品的滚滚也并没有多大的境遇改善,甚至可以说更糟了。国宝尚且如此,何况别的动物呢?

  • 6 dormouse 2015-06-23 09:55:53

    与其说讲熊猫不如说在讲围绕着熊猫保护的一系列官僚主义弊病,了解到不少东西。因为熊猫的生存方式如此不实用所以反而令人怜爱这种观点也……满有说服力的←_←

  • 8 realmask77 2015-03-04 09:14:24

    一个有关政治的环保故事

  • 8 Freedom 2020-07-11 14:58:19

    乔治·夏勒的文笔真的超赞。不仅对研究全情投入,还有很好的大局观和国际视野。熊猫数量减少,竹子开花的影响并不大。保护区的竹子并非一种,同一座山,不同海拔的竹子一般也不会同时开花,真正饿死的熊猫只有少数。反倒是偷猎和伐木导致栖息地减少,这些人为因素才是让熊猫数量锐减的根本元凶。所谓的保护中心其目的不是保护熊猫,而是抓来圈养借此申请经费。林业部下属的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和中国动物园协会,这两大把持熊猫外租业务的垄断单位,只把熊猫当成商品谋利,并未把赚取的外汇真正用于熊猫保护事业。反倒是WWF和美国的两大机构不断呼吁全球动物园不要租借繁殖适龄期的熊猫,让它们留在中国用于人工繁殖。如此由外而内的倒逼才能推动一点点。国内相关单位的推诿掣肘、不作为令人痛心。熊猫这么独一无二的物种,不会就在我们这一代灭绝了吧。

  • 13 hsc1984 2020-02-02 12:54:08

    能出版也是个奇迹

  • 3 荒废灰 2019-05-20 12:25:09

    西方的民主放养与中式的集权圈养在拯救熊猫上的交锋。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熊猫能成为一桩只赚不赔的买卖,与世界人民的喜爱不无关系。最后跋算是给这本书一个能出版的机会,也希望我们的野生动物保护真的在不断推进。 PS:WWF找中国某些明星做环保代言人前可不可以做下调查呢?

  • 2 espionage 2023-11-25 01:48:44 北京

    夏勒先生对生灵观察之细致,对中国社会和人性之洞悉,对科学理性之坚定,批评之犀利;对熊猫憨态可掬的精妙描述,灼灼喜爱与克制,无不让人心生敬意。了解当代熊猫保护历史的必读书籍,八十年代以WWF特聘专家考察、工作记录于潘文石、吕植教授之前。翻译精湛。可谓佳作。

  • 4 听说 2018-03-18 06:09:05

    好朋友推荐必精品。 温柔勇敢的研究者 真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