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十六天 短评

热门 最新
  • 8 hatesleep 2015-03-21 23:12:31

    第一次听说“二二八”,看过了白先生带来的纪录片才知这是台湾每年都要揭一次的伤疤。白先勇在大陆长到十四岁,其实在台湾也算是个外省人,他要在台湾讲这本书,收到的阻力和批评恐怕要比在北大多得多。当我们回过头看这段历史,不仅仅是谁做了什么,看到更多的是一个庞大民族的多元与相通,我们看岛上的人都是台湾人,但他们之间竟然还有这样的隔阂,白先生这一代心里恐怕还是跟大陆更近,并怀着深深的撕裂的痛楚,所以不要因为海峡而将他们推远了。这本书是一个好的尝试,不管白先勇的出发点是不是有为父亲正名的成分,至少他和廖彦博一起作出了努力,伤口捂着会化脓,遮掩和惧怕只能让误会加深,说出历史所看见的,我们并不是要让持不同观点的大家马上达成一致,但第一步先试着对话和相处吧。

  • 4 舞池里的塔西佗 2015-05-06 15:37:23

    史料文献价值还是有一点的,至于立论叙事云云,读之如嚼秕糠,委实痛苦。关键在于白崇禧演的不过是历代王朝中”招抚使“的老角色,唱的也不过是先剿再抚的老戏码,即使没有白某人,也会有别人充当此角。况且书中所记,不过是这位大员的行程(中央大员的风度,书中所附照片颇传神),以及贴了金的访谈,何以这十六天如此”关键“,令人困惑。想通过本书了解二二八对台湾历史进程的意义,完全付之阙如,更谈不上对当代台湾问题的启发。不读也罢。

  • 3 睢园绿竹 2016-05-05 22:50:30

    主观性太强,重复太多,就讲一个事:好多好多人因为白崇禧而活命而重生,大有“我”爸爸是白崇禧,超帅,老厉害了,你没有吧?知道作者是白先勇,能不能谦虚点。书内容真是流水账,先是将近两百页的行程记录,跟工作日记一样。然后口述访谈和史料选辑——这才是抄档后遗症!

  • 2 換得東家種樹書 2015-05-25 22:35:32

    這種帶有嚴重預設的研究不可取。白先生晚年這麼吹爹令人遺憾。

  • 0 柏林苍穹下 2015-04-17 18:39:19

    回望历史之殇,正视当下之痛。

  • 1 Elika 2019-10-24 18:05:08

    要说真实还原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也不一定,白先勇为白崇禧正名呢也不全部都是,我倒是对最后出版说明感兴趣:“不可否认,白崇禧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二二八善后上起到了疗伤的作用,但他出于维护国民党统治的基本立场,对二二八的判断,评价和处理,也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今天的读者当以清醒的眼光视之。”微妙而诚恳。另外口述部分值得一读。

  • 0 丧心病狂刘老湿 2016-06-07 15:35:01

    作为史料意义很大,但是作为一本书来讲的水平实在太差……一个同性恋儿子对父亲的吹嘘让人觉得真是呵呵,呵呵,呵呵

  • 0 魏大條 2016-01-12 11:58:18

    少了客观公允,可能更多地只是白先勇对父亲的个人情结吧。很多内容翻来覆去重复讲,说服度太低。

  • 0 沈砚之 2015-04-14 19:48:05

    另一种角度看二二八。

  • 0 赫尔西 2015-04-24 16:51:49

    全书重新梳理了台湾“二二八事件”始末,又详述了白崇禧将军对台宣慰的整个过程。廖先生考核全面,论述严谨,第二部分对亲历者(家属)的采访亦是重要补充。史料选辑录有当时相关函电,演讲,文告,现在读来另有一番受益。白先生为父著书立名,孝心可鉴,虽不免有其立场的局限,但也提供了一种视角。

  • 0 弃好烦烦烦烦烦 2016-03-10 16:15:46

    基本上廖彦博的第一章就已经把白崇禧二二八宣慰的全过程写清楚了 白先勇的访问跟第一章有重复 第三章普通读者也没必要看 啊 这本书太浪费纸了

  • 0 烟斗客甲 2015-05-11 09:20:51

    台湾1947年发生的二二八事件,影响延绵至今,在动荡发生后,陈仪请兵入台进行镇压,白崇禧以国防部长和蒋特使的身份赴台宣慰,他的态度决定了事件后续走向。白先勇和廖彦博博士联合写出本书,廖主笔叙述白崇禧16天宣慰的过程,白先勇采访相关人士,全书最后附录相关报告、报道和信函等史料。采访中,白崇禧义子粟明德的内容最为精彩,他有很多机会当面与白崇禧谈及此次事件并介绍白的为人和轶事。主张杀错无妨的柯远芬在汇报时即被白崇禧拍桌呵斥,传达出白以安抚为策的思路,停止枪杀恢复审讯,救下了很多人的生命,也为不扩散血腥和互相和解创造了条件,原书名:《疗伤止痛》便是此意。白崇禧再返台湾后逐渐被排挤,有情报人员跟踪行迹,与宣慰建立的威信也有关系。但全书内容互相重复处颇多,重文史存留缺乏透彻的分析。

  • 0 夜阑Vic 2016-05-15 00:28:57

    不客气地讲,这本书是我所读过的“理想国”系列中内容最乏味、水准最低的一本。若不是因为手中拿的是白先勇先生亲笔签名题字的版本,我真觉得印这样一本书是在浪费资源。

  • 0 panyl 2015-07-16 07:59:42

    对历史的了解。但通篇都是说一个人有多好多好,且同样的内容翻来倒去地说,看得有点烦了。

  • 0 某小伙 2016-06-28 15:42:18

    可能视角意义大于史实意义,虚无的历史,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啊。

  • 0 摸鱼居士 2019-03-13 11:45:06

    白先勇你又何必呢_(:з」∠)_

  • 1 Charlotte 2015-06-12 22:50:54

    台湾的二二八事件,简单来说就是被当时的国民党给逼的。 1945年后日本战败,从台湾撤军,国民党又立刻派了大量人管理台湾,却与日本人大同小异。台湾的当地人被外族人侵略的历史好不容易结束了,居然还被自己人欺负。国民党派了一大批没远见低智商心胸狭隘的人去管理台湾管理得也如日本殖民专制一般,台湾人自然反抗。之后又派人安抚,虽然事情结束,却始终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抹去的伤痕。

  • 0 舒寒 2020-09-27 21:06:24

    对二二八事件的前因后果做了最大程度的还原,以大量的史料和访谈记录作为直接证据大大增加了本书的说服力。于曾经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而言,这部书是他们的精神慰藉;于后人而言,这也是以史为鉴的窗口。不过该书毕竟是面向大众读者的,并非学术论文,辑录了海量的史料原文并大篇幅地做注释,实在令人读来相当乏味。并且史料选辑部分相当篇幅的内容是前文的反复重复,图书排版也相当稀松,实在难逃凑字卖书的嫌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