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另一种角度看长征,竟然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吸引力。一周读完这本厚厚的书,而且完全没有看累,完全意犹未尽。也算这段时间的最佳状态了吧
更多了解,对历史中的这些人一边是钦佩,一边是唏嘘不已。但无论如何,感谢他们带来了新中国,文中一段写贵州一片鸦片贫穷无知懒惰的村落,特别苍凉无奈。庆幸这样的篇章在我的国家上已被翻过。
红军从前方部队的屎中寻找谷粒,活下去就代表一切。毛泽东可能从未想过一次大撤退能成为一场伟大的征途,自己也在黑暗中走向权利中心。所有问题辩证去思考,不绝望
索尔兹伯里的案头工作相当好,采访了当时他能采访到的一切亲历者,查阅了大量报纸、回忆录、日记等第一手资料,虽然难免还是有讹误错漏,但叙述条理清晰,努力排除各种资料中过于带个人感情和自相矛盾的地方,已经做得很好了,在讲述长征的同时试图去理解太祖也十分有趣,可能所有观点加起来就是真相?
长征对于我而言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从小到大关于关于长征的课文、诗歌、文艺作品不绝于耳不可谓不熟悉;而正是在这种熟悉的感觉中缺乏了对它系统仔细的研究和认识,所谓的熟悉也只是一个笼统的大约的轮廓。所以一直以来都想对长征进行一次思想上的探访。 而最近经朋友推荐阅读了这本《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让我对长征从开始到结束有了一个彻底的了解,以前那些笼统的、分散的认知也能够被串起来,对长征也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外国记者,是原纽约时报的副总编辑,这就增强了本书的客观性和专业性。作者1984年重走了一遍长征路,对沿途的地理人文进行了仔细的探访,同时对当时尚在的参加过长征的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对已有的关于长征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印证,可以说是一本关于长征极富亲临感的叙述。
《红星照耀中国》后补充阅读了这本书,对这一段历史又有了教材外更多的了解和思考。我们都需要长征播撒下的团结与勇气,去继续面对未来的危机与挑战。
就像译者所说,这本书不是讴歌红军长征的艰难万苦,而更多的是呈现长征中的各个人物。感觉像读了一本长征人物外传。 ps:译者文笔可真好啊!!!
长征是革命文化的魂。是意志的胜利,是对人的极限和潜能的一次次考验,是被动转化主动的生动实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不错不错,能成书就很赞。从注释就能看出作者的认真勤恳,令人敬佩。全书感觉流畅翔实。最后两章对毛和邓的描述,值得一看:)
老人说,这个写得太富有想象力了,史实未必准确。不过,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让我耐着性子读完。
关于长征的纪实作品,不算是严格的史学研究。文中主要以当事人的口述、回忆录等资料为主,生动性、可读性挺强。当然作者也引用了一些档案,史学研究方面的资料,而且对所有的资料都进行了鉴别、分析,拿出较为真实的,展现出来。给读者们提供了可以形成画面感的长征回忆。作者虽然是以时间先后来叙述,但主要是以大的事件为主叙述,中间对相关人物、事件进行介绍,连贯性不是很强。而且对于具体的细节没有深入描述,也可能是以回忆为主叙述的缘故,没必要分析解说。所以,看之前还是需要对长征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可能会更容易读进去。
奇迹
国民党的围剿,红军的内斗一样都不少。
最后两章有种前面上了满汉全席最后给你来了碗“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一看85年出版的,哦那没事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重温长征路,一名外国作者经特批撰写本书,通过实地探访,大量多角度的材料研读,若干位早已过世的开国元勋的访谈,尽可能摒除政治因素,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这段路上发生的事,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属难得。这段长征路上结下的各种梁子也成了后续那场十年浩劫中被打击的由头。
对照苦难辉煌一起读,效果更佳
三分不是针对这本书的写作水平,而是我很难评价所见的“历史”应该是怎样,怎么剥离自己的主观意识,怎么更客观
对作者能够细致地收集这么多史料表示敬佩。我与最后几章观点有所不同。我非常赞同毛主席不破不立观点,要塑造新世界,就要把旧秩序彻底打破。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些影响国家安全的叛国卖国行径。现在上海依然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故意念歪经情况。何以见得在法制不健全、权力缺乏制衡、反动势力暗流涌动、政坛风云诡谲的五六十年代,能够直接发展经济,改革开放?要当真开放了,那可真是窃取革命果实的最好机遇呢!比推动苏联解体可容易多了。
作者确实很努力,重走了长征路并考据了很多细节,有非常多可爱的细节。如果不是最后两章的岁月史书cliche,我会给五星。而这两章,有生之年应该能看到大众的重新认知。
> 长征
20 有用 木宁木蒙 2017-05-31 20:47:38
另一种角度看长征,竟然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吸引力。一周读完这本厚厚的书,而且完全没有看累,完全意犹未尽。也算这段时间的最佳状态了吧
14 有用 霉狮♛ 2019-11-27 14:17:04
更多了解,对历史中的这些人一边是钦佩,一边是唏嘘不已。但无论如何,感谢他们带来了新中国,文中一段写贵州一片鸦片贫穷无知懒惰的村落,特别苍凉无奈。庆幸这样的篇章在我的国家上已被翻过。
7 有用 颜汝聚焦进步 2021-01-05 15:43:13
红军从前方部队的屎中寻找谷粒,活下去就代表一切。毛泽东可能从未想过一次大撤退能成为一场伟大的征途,自己也在黑暗中走向权利中心。所有问题辩证去思考,不绝望
9 有用 Agilulf 2017-09-04 10:02:54
索尔兹伯里的案头工作相当好,采访了当时他能采访到的一切亲历者,查阅了大量报纸、回忆录、日记等第一手资料,虽然难免还是有讹误错漏,但叙述条理清晰,努力排除各种资料中过于带个人感情和自相矛盾的地方,已经做得很好了,在讲述长征的同时试图去理解太祖也十分有趣,可能所有观点加起来就是真相?
5 有用 异乡异客 2019-04-16 09:47:17
长征对于我而言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从小到大关于关于长征的课文、诗歌、文艺作品不绝于耳不可谓不熟悉;而正是在这种熟悉的感觉中缺乏了对它系统仔细的研究和认识,所谓的熟悉也只是一个笼统的大约的轮廓。所以一直以来都想对长征进行一次思想上的探访。 而最近经朋友推荐阅读了这本《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让我对长征从开始到结束有了一个彻底的了解,以前那些笼统的、分散的认知也能够被串起来,对长征也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外国记者,是原纽约时报的副总编辑,这就增强了本书的客观性和专业性。作者1984年重走了一遍长征路,对沿途的地理人文进行了仔细的探访,同时对当时尚在的参加过长征的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对已有的关于长征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印证,可以说是一本关于长征极富亲临感的叙述。
1 有用 某猫|一路向北 2024-12-28 12:33:14 福建
《红星照耀中国》后补充阅读了这本书,对这一段历史又有了教材外更多的了解和思考。我们都需要长征播撒下的团结与勇气,去继续面对未来的危机与挑战。
1 有用 巴巴巴巴斯光年 2025-01-19 16:07:04 河南
就像译者所说,这本书不是讴歌红军长征的艰难万苦,而更多的是呈现长征中的各个人物。感觉像读了一本长征人物外传。 ps:译者文笔可真好啊!!!
2 有用 一夕鱼 2020-11-03 06:20:31
长征是革命文化的魂。是意志的胜利,是对人的极限和潜能的一次次考验,是被动转化主动的生动实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 有用 天啊! 2018-09-13 23:58:42
不错不错,能成书就很赞。从注释就能看出作者的认真勤恳,令人敬佩。全书感觉流畅翔实。最后两章对毛和邓的描述,值得一看:)
4 有用 时间之间 2017-02-03 10:06:43
老人说,这个写得太富有想象力了,史实未必准确。不过,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让我耐着性子读完。
0 有用 木头人 2022-03-26 11:47:49
关于长征的纪实作品,不算是严格的史学研究。文中主要以当事人的口述、回忆录等资料为主,生动性、可读性挺强。当然作者也引用了一些档案,史学研究方面的资料,而且对所有的资料都进行了鉴别、分析,拿出较为真实的,展现出来。给读者们提供了可以形成画面感的长征回忆。作者虽然是以时间先后来叙述,但主要是以大的事件为主叙述,中间对相关人物、事件进行介绍,连贯性不是很强。而且对于具体的细节没有深入描述,也可能是以回忆为主叙述的缘故,没必要分析解说。所以,看之前还是需要对长征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可能会更容易读进去。
0 有用 feelwinds 2022-01-02 16:22:45
奇迹
1 有用 madeonearth 2021-10-12 12:43:38
国民党的围剿,红军的内斗一样都不少。
4 有用 渔仔__ 2022-05-17 16:07:48
最后两章有种前面上了满汉全席最后给你来了碗“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一看85年出版的,哦那没事了。
2 有用 0100阁 2022-09-18 23:57:30 北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0 有用 megan 2022-10-01 23:25:21 广东
重温长征路,一名外国作者经特批撰写本书,通过实地探访,大量多角度的材料研读,若干位早已过世的开国元勋的访谈,尽可能摒除政治因素,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这段路上发生的事,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属难得。这段长征路上结下的各种梁子也成了后续那场十年浩劫中被打击的由头。
0 有用 道阻且长 2022-10-02 20:31:59 北京
对照苦难辉煌一起读,效果更佳
0 有用 我叫长颈是只璐 2022-04-09 16:07:59
三分不是针对这本书的写作水平,而是我很难评价所见的“历史”应该是怎样,怎么剥离自己的主观意识,怎么更客观
4 有用 咚咚咚次打次 2022-04-16 23:42:15
对作者能够细致地收集这么多史料表示敬佩。我与最后几章观点有所不同。我非常赞同毛主席不破不立观点,要塑造新世界,就要把旧秩序彻底打破。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些影响国家安全的叛国卖国行径。现在上海依然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故意念歪经情况。何以见得在法制不健全、权力缺乏制衡、反动势力暗流涌动、政坛风云诡谲的五六十年代,能够直接发展经济,改革开放?要当真开放了,那可真是窃取革命果实的最好机遇呢!比推动苏联解体可容易多了。
0 有用 毛毛 2022-12-17 13:01:28 北京
作者确实很努力,重走了长征路并考据了很多细节,有非常多可爱的细节。如果不是最后两章的岁月史书cliche,我会给五星。而这两章,有生之年应该能看到大众的重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