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种风格的散文翻译来就是自杀
书不错,可惜编译的内容太少。
太散文了,比不上萨克雷那本
文笔太华丽了,对女人身体的“描写”倒是非常精彩
文字富有色彩的质感,能感受到塞尚式的构图,雪茄和女士身上的香水之浓烈,犹如波德莱尔之通感,由文字传达给读者嗅觉感受。于斯曼,还行,翻译的一般。
对感官强烈敏感的捕捉,让人着迷。像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你看到那些现实的物质带有色彩和香气,中间被文字的细线串联起来。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开始观察生活里的人和建筑,可算是一种想当好的启发。
羡慕于斯曼的写作天赋,这为他赚取了嘲笑人类,臭骂家乡的权力。比起福楼拜那种对人的某种根性格外专注地终生痛恨,于斯曼仇视每个平凡的人,只要那人还活着于斯曼就能闻到他的凡人臭味。他巴不得用手杖敲死擦肩而过的每个阔佬、穷鬼、妓女和装腔作势的中产,再用他那难以超越的天赋为他们逝去的生命写出深情挽歌。
我的菜◉‿◉打算读一下《逆流》。
语言繁复,风格华丽,一幅幅细致入微、真实或幻想中的巴黎风情画面。很棒的小书~
词藻华丽得不行,且感觉华而有实,最后两篇简直像飞大了写得………于斯曼很有趣嘛
1880年的作品,写巴黎女神游乐厅和大众舞厅、以及底层人物的部分,极具自然主义风味。后半部写幻想、静物、雷东的画和歌剧,则有了象征主义的意蕴。于斯曼的确是感官主义作家,写气味和颜色出神入化。这一部里,对底层的人道主义同情溢于言表。而四年后的《逆天》,主人公十分冷漠乃至反社会。再以后,作家皈依天主教,预备隐身于修道院。一个在两极间不断游荡的人,与王尔德、纪德等人一样,法国对浪子回头的艺术家十分友好。又:本书封面橙色与蓝色的搭配,正是《逆天》主人公选来装饰室内的搭配,不知是不是编辑有意为之。
这笔写的给力用力
电影发明得太晚了 hh #平原孜孜不倦地伏卧在城市脚下
【2021013】日日是此日,巴黎街头平民的个人剧,声色感足。感受还在,今日也是昨日。
没有被描述对象的参考,又是翻译体,略磕绊
巴黎万像,彩色与灰色并存,流光与阴影交替。这里不仅是欲望天堂,也有关于残忍生活的全部真相。于斯曼笔触细致又繁丽。
亨利勋爵送给道连·格雷的那本“败坏道德”的书,影射的就是这位于斯曼的作品。作家使尽浑身解数描绘十九世纪末巴黎的“非玫瑰色生活”,可惜华丽堆砌的文字和情欲偾张的意象实在不是我的菜。
3.5星吧,自然主义的风格,巴黎生活的切片,想起之前住在大理古城漫无目的游荡的日子,很熟悉但却不恒定。于斯曼是那种需要按时交稿的专业专家吗,我想是的,从眼睛到文字,生活方式算是最浅显的表象了
于斯曼就是这样描写女性的吗?
好吧我真的什么也没看懂还有最后出现了几章法语的是什么意思,中法对照吗
> 巴黎速写
13 有用 有寂 2017-10-13 15:58:20
这种风格的散文翻译来就是自杀
5 有用 幻影刺客 2015-11-01 05:23:18
书不错,可惜编译的内容太少。
2 有用 白衣卿相 2016-02-17 15:37:58
太散文了,比不上萨克雷那本
3 有用 Pincent 2016-03-24 17:51:01
文笔太华丽了,对女人身体的“描写”倒是非常精彩
2 有用 小淘气 2020-05-10 20:36:08
文字富有色彩的质感,能感受到塞尚式的构图,雪茄和女士身上的香水之浓烈,犹如波德莱尔之通感,由文字传达给读者嗅觉感受。于斯曼,还行,翻译的一般。
2 有用 無可取代 2020-06-27 15:11:32
对感官强烈敏感的捕捉,让人着迷。像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你看到那些现实的物质带有色彩和香气,中间被文字的细线串联起来。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开始观察生活里的人和建筑,可算是一种想当好的启发。
1 有用 ⍨ 2020-07-25 15:18:56
羡慕于斯曼的写作天赋,这为他赚取了嘲笑人类,臭骂家乡的权力。比起福楼拜那种对人的某种根性格外专注地终生痛恨,于斯曼仇视每个平凡的人,只要那人还活着于斯曼就能闻到他的凡人臭味。他巴不得用手杖敲死擦肩而过的每个阔佬、穷鬼、妓女和装腔作势的中产,再用他那难以超越的天赋为他们逝去的生命写出深情挽歌。
1 有用 不是过去 2017-10-09 13:30:20
我的菜◉‿◉打算读一下《逆流》。
1 有用 风一中 2015-10-31 12:25:21
语言繁复,风格华丽,一幅幅细致入微、真实或幻想中的巴黎风情画面。很棒的小书~
0 有用 破折 2016-03-20 22:58:12
词藻华丽得不行,且感觉华而有实,最后两篇简直像飞大了写得………于斯曼很有趣嘛
0 有用 malingcat 2021-02-03 18:34:23
1880年的作品,写巴黎女神游乐厅和大众舞厅、以及底层人物的部分,极具自然主义风味。后半部写幻想、静物、雷东的画和歌剧,则有了象征主义的意蕴。于斯曼的确是感官主义作家,写气味和颜色出神入化。这一部里,对底层的人道主义同情溢于言表。而四年后的《逆天》,主人公十分冷漠乃至反社会。再以后,作家皈依天主教,预备隐身于修道院。一个在两极间不断游荡的人,与王尔德、纪德等人一样,法国对浪子回头的艺术家十分友好。又:本书封面橙色与蓝色的搭配,正是《逆天》主人公选来装饰室内的搭配,不知是不是编辑有意为之。
0 有用 無 2016-05-21 17:17:25
这笔写的给力用力
0 有用 小武 2021-04-08 13:09:17
电影发明得太晚了 hh #平原孜孜不倦地伏卧在城市脚下
0 有用 懋 2021-01-22 20:02:41
【2021013】日日是此日,巴黎街头平民的个人剧,声色感足。感受还在,今日也是昨日。
0 有用 Jennifer_r_r 2022-04-02 22:47:42
没有被描述对象的参考,又是翻译体,略磕绊
0 有用 Kryten 2021-12-29 18:36:00
巴黎万像,彩色与灰色并存,流光与阴影交替。这里不仅是欲望天堂,也有关于残忍生活的全部真相。于斯曼笔触细致又繁丽。
0 有用 小泽圈圈 2022-04-19 06:01:17
亨利勋爵送给道连·格雷的那本“败坏道德”的书,影射的就是这位于斯曼的作品。作家使尽浑身解数描绘十九世纪末巴黎的“非玫瑰色生活”,可惜华丽堆砌的文字和情欲偾张的意象实在不是我的菜。
0 有用 林夏Summer 2023-12-24 17:30:59 江苏
3.5星吧,自然主义的风格,巴黎生活的切片,想起之前住在大理古城漫无目的游荡的日子,很熟悉但却不恒定。于斯曼是那种需要按时交稿的专业专家吗,我想是的,从眼睛到文字,生活方式算是最浅显的表象了
0 有用 泉尘 2023-07-17 22:55:05 浙江
于斯曼就是这样描写女性的吗?
0 有用 約約 2023-09-05 09:30:32 云南
好吧我真的什么也没看懂还有最后出现了几章法语的是什么意思,中法对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