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人伦中心和超自然中心的论调很中肯 但是在最后一章草草几笔中还是可以见得对西方文明的偏见 说资本主义的核心是 “六亲不认” 对中西关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观点也恕我不能苟同 根源还是和“冲击反应模式”犯了一样的错——把“西方”的概念模糊化了 但是书的主体还是中印文化传统比较研究 所以无伤大雅拉
浅显易读的中印对比:宗教笃信,佛重平等,精神理想,梵学审美,抽象思维,缺失科学,松散亲属,种姓婚姻,性仍愚昧,道德从神,有限凝聚,民主领先,分裂时长,殖民学习,自由度高——十四章的印度部分归纳如上
相似却又完全不同😂好神奇😂
图书馆
对印度文明特质的理解抓住了一些核心点第1、2、3、5、7、10、12章都是比较有启发性的。
第一次读中印文化比较的书,很不错
马一下 社会文化传统部分
帮大忙
看别人的时候也能了解自己
尚老师认为,印度独立后在相较中国矛盾更加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如果采取中国的革命路径,造成的流血冲突会比印巴分治更严重。当下不能夸大MZ制度对印度经济的制约作用,从而将印度视为中国发展路径的反例。
中国与印度有着诸多相似,但也有这更本的不同。这种比较,让我们更好,更深刻的认识自己的缺点。不得不承认,过去若干年经济取得的经济成就,以及对印度偏见造成了我们完全忽视了印度的诸多优点。我们总是批评西方国家对我们偏见,可我们看待印度等经济国力落后的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唯愿我们睁开眼、敞开心、敢于面对自己
《中国人与印度人: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中国的宗族制源于孔家的人伦理学,承于先秦的公卿,成于汉代的门阀。因当政者的不安,禁止大门阀之间通婚,以强制的手段扼制婚姻为媒介的联合。中国的门户意识存在于世代人的脑海深处,谈出身必上溯及古,以论资排辈,只不过市场经济大潮下,开始以资本代替资历,用经济实力判定其社会地位。“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勤俭的美德,一度被质朴化、苛责式的贫苦忽略了物质富有与精神充实的平衡。这就必须谈及文化的力量,文明不灭就是因为文化长存。印度的种姓制度说实在是一种令人难以理解的存在,中国在社会化进程中,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和城镇化的实现,传统的宗族制度余温尚在,但确实土壤有所流失,反观印度虽然众人平等有法律,民间对于种姓出身依旧看得很重,毕竟权力阶层没有大的改变。
只觉得自己在印度看的还是太肤浅了。
本人对印度文化很感兴趣。和《人类简史》一起读的,经常把这两本书的内容搞混。发现尚会鹏在观点和论据的提出方面做的比《人类简史》的作者要好,他自己也曾在印度生活过一段时间,只不过《人类简史》更畅销而已。姜还是老的辣啊。
> 中国人与印度人
1 有用 寻找nameking 2019-11-11 17:19:43
人伦中心和超自然中心的论调很中肯 但是在最后一章草草几笔中还是可以见得对西方文明的偏见 说资本主义的核心是 “六亲不认” 对中西关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观点也恕我不能苟同 根源还是和“冲击反应模式”犯了一样的错——把“西方”的概念模糊化了 但是书的主体还是中印文化传统比较研究 所以无伤大雅拉
1 有用 逆风飞扬 2024-01-22 22:16:30 广东
浅显易读的中印对比:宗教笃信,佛重平等,精神理想,梵学审美,抽象思维,缺失科学,松散亲属,种姓婚姻,性仍愚昧,道德从神,有限凝聚,民主领先,分裂时长,殖民学习,自由度高——十四章的印度部分归纳如上
1 有用 熊咖喱饭 2019-11-11 21:50:28
相似却又完全不同😂好神奇😂
0 有用 漫游 2025-01-05 10:44:02 广东
图书馆
0 有用 喀喇昆仑 2018-02-11 18:06:29
对印度文明特质的理解抓住了一些核心点第1、2、3、5、7、10、12章都是比较有启发性的。
0 有用 喜读奇书 2017-08-17 07:37:36
第一次读中印文化比较的书,很不错
0 有用 鱼某 2025-06-17 22:42:25 北京
马一下 社会文化传统部分
0 有用 sz幸运星 2024-05-30 12:06:32 广东
帮大忙
0 有用 豆友76468 2024-03-12 21:00:06 浙江
看别人的时候也能了解自己
0 有用 米来福 2020-02-05 20:19:17
尚老师认为,印度独立后在相较中国矛盾更加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如果采取中国的革命路径,造成的流血冲突会比印巴分治更严重。当下不能夸大MZ制度对印度经济的制约作用,从而将印度视为中国发展路径的反例。
1 有用 涛涛 2019-10-26 21:35:54
中国与印度有着诸多相似,但也有这更本的不同。这种比较,让我们更好,更深刻的认识自己的缺点。不得不承认,过去若干年经济取得的经济成就,以及对印度偏见造成了我们完全忽视了印度的诸多优点。我们总是批评西方国家对我们偏见,可我们看待印度等经济国力落后的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唯愿我们睁开眼、敞开心、敢于面对自己
0 有用 莫道荼蘼花事了 2022-05-27 20:45:41
《中国人与印度人: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中国的宗族制源于孔家的人伦理学,承于先秦的公卿,成于汉代的门阀。因当政者的不安,禁止大门阀之间通婚,以强制的手段扼制婚姻为媒介的联合。中国的门户意识存在于世代人的脑海深处,谈出身必上溯及古,以论资排辈,只不过市场经济大潮下,开始以资本代替资历,用经济实力判定其社会地位。“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勤俭的美德,一度被质朴化、苛责式的贫苦忽略了物质富有与精神充实的平衡。这就必须谈及文化的力量,文明不灭就是因为文化长存。印度的种姓制度说实在是一种令人难以理解的存在,中国在社会化进程中,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和城镇化的实现,传统的宗族制度余温尚在,但确实土壤有所流失,反观印度虽然众人平等有法律,民间对于种姓出身依旧看得很重,毕竟权力阶层没有大的改变。
0 有用 和自己厮杀 2016-02-13 13:38:16
只觉得自己在印度看的还是太肤浅了。
0 有用 小同 2018-02-02 18:08:31
本人对印度文化很感兴趣。和《人类简史》一起读的,经常把这两本书的内容搞混。发现尚会鹏在观点和论据的提出方面做的比《人类简史》的作者要好,他自己也曾在印度生活过一段时间,只不过《人类简史》更畅销而已。姜还是老的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