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中国的前途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防守型前锋 2016-05-28 00:52:07

    讲演集,很多话反复出现,另外,省略号是“技术处理”吧,好奇被删掉的部分

  • 9 lunar 2015-07-02 16:41:32

    黄仁宇再次让我失望了,难道他2000年以后就没有新东西了么?

  • 4 妮嗔 2015-07-06 22:43:16

    黄仁宇倒是情商高,两边都不得罪…社会矛盾始于经济问题,旺盛于意识形态,终于经济问题…

  • 1 江海一蓑翁 2015-07-29 23:28:05

    黄仁宇先生早先论文和演讲的合集,虽然各篇之间内容有不少重复,但基本上囊括了黄对于中国历史的主要观点,诸如大历史观、两分法看现代中国,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与前景等。如果之前没有读过黄的作品,那这本书是很好的入门性导论著作。

  • 3 静深 2015-12-20 15:02:42

    初读黄先生文章,略微生涩,一是对于民国期间历史不熟悉,二是更不熟悉历史上的经济尤其是税收政策,而且文中内容重复较多,读起来不太爽快,但是积极的历史观和几近中立的立场还算有价值。仅有的观点倒是有趣,倒是可以引发一些问题再读读其他家。

  • 1 天人五衰 2015-07-30 14:54:55

    就算是一家之言,人家也是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之余还有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 1 曼天Ch'ao 2015-07-10 22:12:46

    这本书已说明是早前论文或演讲稿合集。可窥见“大历史观”大概。

  • 3 行吾 2016-08-10 16:59:33

    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什么大历史、数目字管理、道德代替法律、15寸降水线一类,较《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无甚新意,如果看过了这2本,此书可不读。

  • 1 Sabrina 2018-06-24 09:56:34

    估计他遭到了很多历史学家的反对吧!我倒是非常喜欢他这种大的历史观。明天就是黄先生100岁冥诞了!

  • 3 [已注销] 2017-02-14 10:22:18

    再过二十几年,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就要200年了。从19世纪,20世纪,走到了21世纪,横跨三个世纪,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没有过时,只是挨打变成了受欺负。可不管有多少的曲折,走了多少的弯路,我们毕竟是个上进的民族,总是会向前走的。

  • 2 阅湖 2020-07-02 23:35:24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鲜活的文笔颠覆了四九以降的左翼阶级分析史学,却也因此多少遮蔽了其深刻的“工业党”色彩。其实黄氏的基本立场,此书开篇第一句就交代得很清楚——“我们学历史的人不当注重历史应当如何的展开,最好先注重历史何以如是展开”。这是一种包装成方法论的冷峻。

  • 3 王二又在乱扫弦 2018-12-08 09:29:32

    那就继续信吧... ... 全书图文并茂得应用了艾宾浩一遗忘曲线,把同样的内容重复了多次。黄先生口口声声说要建「大历史」,要具有宏观的视野,实则自身视野,学科观察及其受限,且少有自知之感。只分析明代税务系统多好,非要觉得自己摸到了历史的暗线。感觉良好以后,一路狂奔。其所说的中国与国际形势发展,在今天看来只能让人暗暗发笑。(寄希望于香港97年向大陆输出法制精神,中国的危机不在美日而在印度、南亚)。反倒是其多次引用的「继绝世 举废国 柔远人 来百工」多少有些唐风在。 知识的幻觉真是可怕!我这样评论的狂妄也吓了自己一跳啊!有些书真的是...不用看完...

  • 0 冬季风 2016-03-03 21:56:27

    还行吧,看过他的系列书籍,这本是早期作品,看过后期成熟作品的话可以忽略。

  • 1 ryan 2015-10-07 13:43:58

    黄老师一脉相承的“大历史”观,恼怒书中不少省略号代替的删节部分

  • 0 理性 2016-05-31 17:25:24

    历史大视野,但这生年不满百的人们,估计是没那么久的心情去看着。

  • 0 烟斗客甲 2015-11-02 13:36:43

    演讲稿结集,台版《近代中国的出路》和《新时代的历史观》两书的合集。大历史需要放宽视野,不拘泥不狭窄不纠结,中国的历史由开放性财政走向压缩内敛,稳固了统治但丢失了脚步,当世界群雄蜂起时便土崩瓦解,于是需要再造结构,这个结构骨架亦中亦西不断演变甚至翻转。财政制度的数字化管理从无到有成为以后发展的必然,中国的道路没有可完成参照复制的文本,需要探索前行。作者多次提到军旅生涯,他当连排长时,指挥几十个人都很累,上层需要迁就下层,士兵没有文化缺乏制度,而他战后指挥一万多日军俘虏时如臂使手,全赖制度化之功用。资本主义的结构使得各种资源和社会力量有机整合运转起来,在不断创新和修复后持续前行,当世界走向全球化之后,无法脱离这个系统,需要用大历史的前瞻眼光来拓展着前行。

  • 0 June 2016-06-27 20:55:10

    写得很中立,很多观点确实是我们内地要学习的,但是水平有限很多看着还有些吃力

  • 0 知闲 2016-10-27 23:57:55

    当时真是年轻,只道黄仁宇文笔好。使黄仁宇无法抗拒的,其实是一整套现代社会科学的训练,对当时国内的历史学简直是碾压性的优势。而且黄仁宇的社会史经济史的路向对国内可能都新到到无法称呼。此外,黄仁宇的视角贴近国内实践者的视角,让他把知识上的优势和积累让国内读者能理解一部分。

  • 0 经济人读书会 2020-10-14 15:03:16

    这是一本演讲合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专著。作者强调了一个理念是数字化经营模式的发展将不会导致中国回到老路。从结果看,需要时间进一步的验证。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希望黄仁宇判断成真。

  • 0 亲爱的Cobain 2016-05-20 08:23:04

    黄是真正怀有中国历史情结的史家,所以在美国一直不太得志。美国的中国史,一向是美国史的意识所引导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