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Ferryman
译者: 付强
出版年: 2015-6-1
页数: 280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013247
内容简介 · · · · · ·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兰感到无比痛苦。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 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此时,迪兰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
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兰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
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
作者简介 · · · · · ·
克莱儿•麦克福尔居住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南部,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作家。
她的作品往往在出其不意的情节架构中饱含感人至深的真情,贯穿着人生思索和人性独白。
《摆渡人》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等着盼着,心却累极了。 既无半分兴奋,也提不起丝毫兴趣,他的好奇心早已用尽。 现在唯一要紧的是把差事完成。他冰冷漠然的眼睛没有一点生气。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十分钟带你读完《摆渡人》 -
要迟到了。她在小屋里忙得团团转,想赶紧把校服穿戴整齐。棕色的齐肩长发中有一缕头发又照例卷成了了一团。迪伦根本顾不上看镜中的自己,伸手便去够皮筋,这东西能把她可怜巴巴的头发藏在不起眼的发髻当中。其他女孩子到底是怎么理出那么精巧、完美的发型的呢?这对她来说仍是个谜。不管她如何用吹风机吹、用手压,那一头乱发总能在她出门的瞬间故态萌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十分钟带你读完《摆渡人》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摆渡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摆渡人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摆渡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37 条 )
-
桃夭 (在这里,我只是桃夭)
媲美《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的心灵治愈小说,在书店的我一下子产生了疑惑,到底是何方圣书,能够与曾经感动我的这两本书相提并论,爱屋及乌,也是好奇,使我进入了摆渡人的世界。 寻得一处安静的角落,地板上微微有点凉意,在这盛夏里,却恰到好处,只是地板终究比不上软垫,坐久了屁股上的两根骨头就该抗议了,就这样,不断更换着姿势,加上中途的解决生理需要,短短两个小时,我便把这本书看完了,用时短,却是迫切,... (20回应)2017-01-03 18:41 109人喜欢
媲美《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的心灵治愈小说,在书店的我一下子产生了疑惑,到底是何方圣书,能够与曾经感动我的这两本书相提并论,爱屋及乌,也是好奇,使我进入了摆渡人的世界。 寻得一处安静的角落,地板上微微有点凉意,在这盛夏里,却恰到好处,只是地板终究比不上软垫,坐久了屁股上的两根骨头就该抗议了,就这样,不断更换着姿势,加上中途的解决生理需要,短短两个小时,我便把这本书看完了,用时短,却是迫切,书里的世界让我讶然和感慨。 书的开头是单亲女孩迪伦的日常,以及在那寻常的生活里透露出的不寻常,她联系上失联已久的爸爸,并即将坐上火车前往寻亲之路,慰藉多年来分离的相思之苦。在极度的喜悦与惴惴不安中,踏上了那一辆即将带她探索一段新旅程的火车。然而火车失事了,而巧的是,只有她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中失去了生命了,从此便遇上了带她前往另一个世界的摆渡人。作者很高明地设置了火车上的人物情景,其邻座是一个胖胖的女人加上一大堆的东西,这便为她的死亡奠定了可能的基础,或许她的唯一死亡与这脱不了关系。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想而已。我觉得小说就是应该不断地设置可能的剧情,让读者能够凭借自己的猜想参与建构那显而未显的剧情,这才是看小说的魅力。 摆渡人即将带她穿越生命的荒原,荒原的样子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映射,而我(摆渡人)的存在也只是因为你的需要,似乎是我(摆渡人)来帮助你脱离苦海,走向一个宁静的永恒的世界,而小说的最后,我们才了然,他们之间是互相摆渡的关系,而成就他们的,是爱。 刚开始穿越荒原的几天,荒原上是层层叠叠的山峰,迪伦看不到别人,身边只有这个少年,他幻化的样子是吸引迪伦的样子,于他而言,这场旅途是任务,是他漫长的生命里一次平常的任务。在漫长的生涯中,他已经不记得当初的自己是怎样走上这一条路的,见过了太多各种各样的灵魂,也知道了太多关于每个灵魂的故事,他只想要安安静静、平平安安地完成任务。密密麻麻的本子上,记录的是他所摆渡过的灵魂,但本子上还有许多空白,不知何年才能到尽头。 而刚开始的迪伦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了,她以为少年只是带着她去逃生的。然而,在不断地荒原穿越后,她终于在荒原上的安全屋里知道了真相,也知道这荒原上隐藏着吸入魂魄的魔鬼。路漫漫长,与她相依为命的却只有这个少年,两人的心扉慢慢地打开了。在一次险些落入魔鬼之手的逃荒中,少年帮助了她逃离,而自己却被魔鬼抓入地下。在安全屋里她无助地哭泣,如果没有了少年,自己如何能穿越这个荒原,也是在离开了摆渡人后,她第一次看清了自己所处的这个荒原的秘密,人们在广袤的荒原里蠕动,生前的形体已经模糊不清了,而唯一光亮的是头上那一盏灯,那就是每个人的摆渡人。如果没有这一盏灯,自己的荒原将是黑暗一片,迪伦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荒原的景象不仅震惊了迪伦,也让我有所触动。是否我们的人生也如这荒原一般,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躲避着一个又一个的危险,从本质上讲,我们并非自己想的那么光鲜华丽,我总是想着,离开了所谓的人类社会的装饰,灵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篇文章很好地给了我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的回答。
20回应 2017-01-03 18:41 -
《摆渡人》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设置,简单的情节,简洁的语言。 在小说中,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构建出一个介于人世与地狱(或者天堂)之间的过渡地带——荒原,而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主人公迪伦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十多岁的少女,叛逆、渴望理解与自由,在日常生活中,虽与母亲相依为命,亦对母亲的期许与管教不胜烦扰。在与母亲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迪伦踏上了探望父亲的列车。一个花季少女,第一次远行,难免对旅途充满... (5回应)
2016-01-25 17:19 67人喜欢
《摆渡人》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设置,简单的情节,简洁的语言。 在小说中,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构建出一个介于人世与地狱(或者天堂)之间的过渡地带——荒原,而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主人公迪伦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十多岁的少女,叛逆、渴望理解与自由,在日常生活中,虽与母亲相依为命,亦对母亲的期许与管教不胜烦扰。在与母亲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迪伦踏上了探望父亲的列车。一个花季少女,第一次远行,难免对旅途充满期许与担忧,就像我第一次踏上列车远行,从东北到上海,虽然那时我已经二十岁了,但心里还是很空、很虚,对这个世界充满敬畏。而我们的小迪伦正是在这样忐忑的心情中遇到了严重的交通事故,迪伦在黑暗中摸索出隧道,却发现只有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她孤苦无助之时,崔斯坦出现了,作为她的摆渡人。迪伦开始还为获救而欣喜,但当她发现崔斯坦带她奔向未知的远方时,她产生了怀疑。 崔斯坦道出了真相,迪伦已经在事故中死亡,而他是她的摆渡人,带她去她该去的地方——天堂或者地狱。得知真相后,迪伦竟然出乎崔斯坦意外地没有大哭,而是欣然的接受。并同崔斯坦一起跋山涉水,勇斗恶魔,互相帮助、扶持,可以说经历了重重磨难。感觉有点像《西游记》的取经情节,在重重磨难中,主人公之间也结成了深厚的友情、亲情、或者爱情。在《摆渡人》中,两个花季少男少女经历重重磨难,经历生离死别,终于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顺利相爱了。然而另外一个世界只属于迪伦,不属于崔斯坦。他们在两个世界交界处深情拥吻后痛苦别离。 来到另一个世界后,迪伦没有见逝去的亲人,她只想着崔斯坦。她在最老的居住民的指导下重返荒原世界,踏上寻找崔斯坦的旅程,历尽千辛万苦,有情人终于见面。而也正是在此处,二人进行了角色的变幻,迪伦变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带着他奔向人类世界。尽管有波澜,他们最终还是成功了,并在最后走到了一起。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关于信任与爱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不断盘旋着迪伦那清纯的少女形象。十几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但是什么让岁月过早的在孩子心中镌刻上了痕迹?在《摆渡人》里显而易见,是家庭,破碎的家庭。家,本该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是孩子灵魂的栖息地,是爱的天堂,好的家庭环境带来的是快乐的、健康成长的孩子。但在当今世界,离婚率越来越高,许多人家庭意识淡薄,对子女并未负担起应有的义务,不但不能提供好的环境,还往往给孩子输入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成长。 作为未成年人,心智、世界观尚不成熟。可以说白纸一张,你怎样涂画,便会成为怎样的作品。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引导,都需要引路人,去带领他们克服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战胜挫折。这也正是小说中崔斯坦一直在做的,而当孩子成年,到达目的地后。当他们发现了世界的真谛,又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反哺给引路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与不爱都是相互的,正如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没人是天生的恶魔,也没人是天生的善人。你想要怎样的子女,就用怎样的耐心来对待他们。
5回应 2016-01-25 17:19 -
人的成长过程非一人之力可行,我们总是需要一些人,一些事来刺激我们,换言之,能使我们成长,完成心灵的一次升华,就如文中的女主人与他的摆渡者一样,从怀疑,不信任到打开心扉,从接受残酷的死亡事实到战胜可怕孤寂阴深的荒原再到最后仅凭一人之力重回荒原勇敢地寻找自己的摆渡人,所幸作者是宽容的,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看这本书时我的心也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而变得紧张起来,当我得知迪伦要去找多年未见的父亲时... (1回应)
2016-08-25 20:26 33人喜欢
人的成长过程非一人之力可行,我们总是需要一些人,一些事来刺激我们,换言之,能使我们成长,完成心灵的一次升华,就如文中的女主人与他的摆渡者一样,从怀疑,不信任到打开心扉,从接受残酷的死亡事实到战胜可怕孤寂阴深的荒原再到最后仅凭一人之力重回荒原勇敢地寻找自己的摆渡人,所幸作者是宽容的,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看这本书时我的心也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而变得紧张起来,当我得知迪伦要去找多年未见的父亲时,我在心里暗暗的为她感到开心,并衷心祝福她能与父亲愉快的生活,当我得知迪伦的火车失事时,在还未得知只有迪伦一人永远地留在了那个时刻时,我仍抱着崔斯坦一定会安全地送她回家,心里起了一丝丝的悸动,但当读到崔斯坦告诉迪伦真相时,原来他是一个灵魂摆渡者,而迪伦已经死了,读到这时我并没有迪伦的平静接受事实,我的心像沉沦在汪洋大海中,无法呼吸,只有窒息之感尚能知道,又觉的如遭受烈火炙烤般的疼痛,这两种感觉相互交杂,但恰恰是这痛觉让我清晰明了地知道迪伦已死去,我只能接受。在崔斯坦的陪伴下迪伦变的勇敢,善良,坚韧,富有同情心,最后两人合力成功的穿越了荒原,那个曾经有无数纯洁,干净的灵魂被恶魔撕咬,折磨,讥笑的必经之路。看到她们成功了,我难忍内心的欢快重重地拍了大腿,看着腿上的红红的五个指头,我才感到有一阵疼,真是后知后觉。由于崔斯坦背叛了迪伦,没有与她一起穿过荒原,穿过荒原之后的迪伦纵然是面对和谐幸福的生活也不为所动决心重返荒原寻找摆渡人崔斯坦,因为没有崔斯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看到这里尽管不知道结局如何,我的心已经为她有这般的勇气和果敢而深深地折服,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使知道了一看到前路茫茫,布满荆棘,又有几人能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呢?决定重返荒原的道路是曲折的,没有崔斯坦的陪伴,旅途更是孤独,就连恶魔的恐怖的嘶吼声仿佛也被无限的扩大了,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历经千辛万苦她们终于相遇了,迪伦变的更加坚强,并富有勇气,说服了不敢违反规定的摆渡人,两人携手共同走完了接下来的路,并最后获得了祝福。这本小说最温暖,最打动我的是在迪伦活过来时到处寻找崔斯坦时,大声呼喊着崔斯坦,崔斯坦抬起头,对迪伦温柔地说,我在这里,听到这句话时我整个人都要酥掉了,浑身起满了鸡皮疙瘩,情话听过不少,但这句话无疑是最令我感动的,最后我想说这场灵异之旅不仅给迪伦带来了崔斯坦,更让她的心灵,灵魂完成了这世界上最美妙的一次悸动,一次绝妙之旅,我们不妨将它称之为成长!
1回应 2016-08-25 20:26 -
尘夫 (只醉芳容不醉名)
17-4-6 《摆渡人》读后感(书,非电影……) 昨晚看完了《摆渡人》这本书,由于是翻译作品,所以觉得纯文笔而论,其实是一般般,故事情节也是相当的简单:女中学生迪伦在一次火车交通意外中死亡,然后遇上摆渡人崔斯坦,穿越荒原中由于相处燃起微妙的火花,及后在共历生死中升华至不算激烈的爱,到了“家”后的迪伦不顾危险重回荒原找崔斯坦,然后一同返回火车事故现场.... (1)少女:迪伦16岁,父母离异,而甚至她自有记忆后没... (2回应)2017-04-13 14:55 29人喜欢
17-4-6 《摆渡人》读后感(书,非电影……)
昨晚看完了《摆渡人》这本书,由于是翻译作品,所以觉得纯文笔而论,其实是一般般,故事情节也是相当的简单:女中学生迪伦在一次火车交通意外中死亡,然后遇上摆渡人崔斯坦,穿越荒原中由于相处燃起微妙的火花,及后在共历生死中升华至不算激烈的爱,到了“家”后的迪伦不顾危险重回荒原找崔斯坦,然后一同返回火车事故现场....
(1)少女:迪伦16岁,父母离异,而甚至她自有记忆后没有关于父亲的印象,而母亲对她也算不上什么疼爱,所以生活是乏味的,如没经历交通事故和荒原的事,她长大后会是平凡的一人...,可是,在荒原时她偏偏不知不觉中生了微妙的情愫,这种情愫和身体内的声音指引她重回爱人身边,完成自我和爱人的救赎,穿越回现实世界...
(2)崔斯坦:摆渡人。年龄不详,书中没有交代他的经历,应该是从没有经历过人生或记忆已褪色的摆渡人,摆渡过的灵魂已成千上万,情感已麻木。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改变现状的冲动和勇气,也是按部就班的摆渡,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带路人,因他的职责和意愿都不愿意同灵魂有太深入的交流。直到遇到她...,往往,老成的人都是被小年轻打动的,不是因为她的青春,而是她的活力和执着,以及勇气,各种爱怜与感动交织,最终他也融解了冰心,并同意为深爱的人一试...,不试又怎知道不行呢?
(3)荒原:心相的反映,其实荒原也好,现实世界也好,在同一时空客观上的景物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我们自己的心情,而我们的心情会直接影响我们看到的东西。而荒原的障碍,高山、炎热的道路、黑水湖、沼泽。。。,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某种阴暗角落和恐惧的东西。
(4)恶魔:人内心的万恶之源,如自私、贪婪、怨恨、沉迷(贪嗔痴)、愚昧,这些恶魔会洞穿人的身体,把脆弱的灵魂拉入无尽黑暗的深渊,而万劫不复。
(5)日光: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就会安全,可是,日落的时间比我们想像中快得多,做什么也好,抓紧时间很重要。
(6)安全屋:暂时的安全场所,通常都是经历了恶战或筋疲力尽后的休息所,在这里,我们可以不受打扰,静下来,总结人生每一个转折点后的经验,来指导我们前行的方向,你有定期去的安全屋么?
(7)交流:有些事情,自己肯定都不知,若不借助乔纳斯和那老女人的帮助,你觉得迪伦能找到回去荒原的路么,所以,光有勇气是不行的,与人交流人家会把经验告诉你,而决定是否进行则是你的勇气话事了。
结语: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摆渡人,同时也是自己的摆渡人。摆渡的技术取决于自己的智慧,而智慧的材料来源于阅读、生活的经验、与人的交流,然后通过思想的感悟来提炼,最终提炼出来的就是“智慧”。
一书一世界……
2回应 2017-04-13 14:55
-
冲着好评来的,有点失望。全文写了小女孩迪伦和摆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一起经历的相识到相爱的过程,最终圆满结局,小女孩复活,崔斯坦也成为了真正的人。觉得作者比较天马行空,不知道是不是看的是中文译本,总觉得没有那么优美,书本中对景色地貌描写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看的时候并不是很想看,只想跳读。本身就很不喜欢看这种类似穿越的故事,觉得超自然,尤其是这么个摆渡人,看完说给老公听,老公说这个摆渡人就是中国的黑白无... (1回应)
2015-11-17 18:58 2人喜欢
冲着好评来的,有点失望。全文写了小女孩迪伦和摆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一起经历的相识到相爱的过程,最终圆满结局,小女孩复活,崔斯坦也成为了真正的人。觉得作者比较天马行空,不知道是不是看的是中文译本,总觉得没有那么优美,书本中对景色地貌描写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看的时候并不是很想看,只想跳读。本身就很不喜欢看这种类似穿越的故事,觉得超自然,尤其是这么个摆渡人,看完说给老公听,老公说这个摆渡人就是中国的黑白无常啊,一想真是,世界通用。作者的用意也许很深,小姑娘和摆渡人,因为彼此的坚持和不顾一切的付出,最终改变了现实,也给很多启示,似乎就是强大的内心可以战胜一切。故事真的很简单,很简单,其中那么多的穿越和行走看的人很困很困,觉得没有必要。原以为是小姑娘在通往天堂的中间,会反思自己的人生,会重拾亲情,没想到她最后只想着这个摆渡人,很失望。好吧,爱情是自私的,只想到自己也想不到家人了。就写这么多吧,第一次写,很懒,终于决定每周看点书了,希望自己能坚持。
1回应 2015-11-17 18:58 -
抛砖引玉,写写,共同讨论。 优点: 1. 文章的对称美。小说总体是对称的,荒原的一来一回;前期男主带着女主,女主是被动的,后期女主带着男主,男主是被动的;前期女主胆小的,总被男主保护,后期男主变得懦弱,女主引领男主。小说结构是一种对称,反对称的关系。 2. 寂静美。这种美是出现在女主人公迪伦走出荒原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迪伦在崔斯坦眼里消失的那一瞬间,就在那一瞬间,感觉这个世界寂静了,异常的安静,所有元素在...
2015-12-13 21:39 2人喜欢
抛砖引玉,写写,共同讨论。 优点: 1. 文章的对称美。小说总体是对称的,荒原的一来一回;前期男主带着女主,女主是被动的,后期女主带着男主,男主是被动的;前期女主胆小的,总被男主保护,后期男主变得懦弱,女主引领男主。小说结构是一种对称,反对称的关系。 2. 寂静美。这种美是出现在女主人公迪伦走出荒原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迪伦在崔斯坦眼里消失的那一瞬间,就在那一瞬间,感觉这个世界寂静了,异常的安静,所有元素在那一瞬间被定格了。 3. 结局很美。“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短短的两句话就写出的结局,就能让人联想到更多。 缺点: 1.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你的身体是你的投射,这片荒原也是一样的。”,女主角迪伦的心情决定了荒原的环境,那作者就更应该通过描写荒原环境的变化来说明女主角的心理变化,然而描述荒原文段在文中是很少的。 2. 文章的后半段用的墨水不够。就是迪伦回到荒原后找到崔斯坦,和迪伦带着崔斯坦走出荒原这一段,感觉女主并没有经历困难重重,反而很容易达到自己的梦想。作者在这里下的功夫不够多啊。
回应 2015-12-13 21:39
-
-
在荒原相遇的你我,互相陪伴走了一程,当你穿过荒原,不再需要我,那我也将”不复存在”,终也不会再相遇。 倘若在这片荒原中,与属于我的那个“迪伦”相遇。无所谓这是否是刻意的缘份,到那时,我会毫不掩饰、毫无保留;到那时,我会更加勇敢而笃定,温柔而包容;到那时,我便不会接受缘份刻意安排我们分开…… 我要我们一起走出荒原,在现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种幸福。缘份绝非经常,它属于偶尔。
2021-02-04 09:04 1人喜欢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Templar Fiction (2013)6.4分 107人读过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6)5.8分 232人读过
-
每满100-5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摆渡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386 有用 大大大白菜 2015-11-08
这是琼瑶阿姨的魔幻类玛丽苏吗?
318 有用 陈小二 2016-02-14
故事情节并不新颖,完全配不上书封的介绍,可见如今的书商也是费尽心思地吹捧,然而这本书有三个点还是真切打动我了。其一,你的荒原是你心境的呈现。当迪伦在抱怨为什么她的荒原凹凸不平充满红色时,崔斯坦告诉她所遇到的皆是她思绪的反映。一个人打开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他看到世界的模样,我们先入为主的情绪和思维的偏执构成了我们所需要面对的考验等级。其二,迪伦独身返回荒原的行为完成了“自渡”。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 故事情节并不新颖,完全配不上书封的介绍,可见如今的书商也是费尽心思地吹捧,然而这本书有三个点还是真切打动我了。其一,你的荒原是你心境的呈现。当迪伦在抱怨为什么她的荒原凹凸不平充满红色时,崔斯坦告诉她所遇到的皆是她思绪的反映。一个人打开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他看到世界的模样,我们先入为主的情绪和思维的偏执构成了我们所需要面对的考验等级。其二,迪伦独身返回荒原的行为完成了“自渡”。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我们禁不住都想问谁是我们灵魂的摆渡人。然而在大多时候,我们都要自己“渡”过。其三,“他能够这样做,但却不愿这样做。”就像当崔斯坦发现自己无法拒绝迪伦一样,他放弃了掌控局面的能力。只有潜意识里不去计较的人才爱得自在,两个彼此独立的人能够做的有很多,但爱情里的进进退退彼此付出不才是最可贵的吗? (展开)
277 有用 暮婉流苏 2015-12-29
好构思,差文风。无曲线,玛丽苏。
154 有用 查明的小喵 2016-01-12
我就是来看看有哪些人说这本书好以及如何好的。我看完它在我的读书笔记上写了满满四页吐槽它。我真的没看出来它哪里“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就是一个背景是生死隧道的烂俗言情小说,充其量语言较为优美。比起国内的网文更别提正经出版的小说,差了不知道几个数量级啊。就这还能翻译过来在中国大卖,我也是纳了闷了,外国人写成这样都能出书,果真是因为地大人少啊。总结成一句话... 我就是来看看有哪些人说这本书好以及如何好的。我看完它在我的读书笔记上写了满满四页吐槽它。我真的没看出来它哪里“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就是一个背景是生死隧道的烂俗言情小说,充其量语言较为优美。比起国内的网文更别提正经出版的小说,差了不知道几个数量级啊。就这还能翻译过来在中国大卖,我也是纳了闷了,外国人写成这样都能出书,果真是因为地大人少啊。总结成一句话:他妈的信谁也不能信书封文案! (展开)
138 有用 Wayfarer 2015-07-09
现在豆瓣推荐真的完全不可信哎 花钱买这样的书真的也是不值得…
0 有用 兔小妹 2021-04-12
我之所以相信你说的话,是因为你说了我爱听的话……迪伦……
0 有用 水蜜桃啵啵橙 2021-04-12
真的要被迪伦的恋爱脑给气死!!!
0 有用 fake 2021-04-12
关于死之后的世界蛮有趣,love让人勇敢
0 有用 前期陆风的小夏 2021-04-11
后半部分很有意思
0 有用 Latte 2021-04-11
巧的是在读这本书时我也十五岁。但是还是要说,就是一个通俗小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