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桃夭 (在这里,我只是桃夭)
2017-01-03 18:41 109人喜欢
媲美《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的心灵治愈小说,在书店的我一下子产生了疑惑,到底是何方圣书,能够与曾经感动我的这两本书相提并论,爱屋及乌,也是好奇,使我进入了摆渡人的世界。 寻得一处安静的角落,地板上微微有点凉意,在这盛夏里,却恰到好处,只是地板终究比不上软垫,坐久了屁股上的两根骨头就该抗议了,就这样,不断更换着姿势,加上中途的解决生理需要,短短两个小时,我便把这本书看完了,用时短,却是迫切,书里的世界让我讶然和感慨。 书的开头是单亲女孩迪伦的日常,以及在那寻常的生活里透露出的不寻常,她联系上失联已久的爸爸,并即将坐上火车前往寻亲之路,慰藉多年来分离的相思之苦。在极度的喜悦与惴惴不安中,踏上了那一辆即将带她探索一段新旅程的火车。然而火车失事了,而巧的是,只有她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中失去了生命了,从此便遇上了带她前往另一个世界的摆渡人。作者很高明地设置了火车上的人物情景,其邻座是一个胖胖的女人加上一大堆的东西,这便为她的死亡奠定了可能的基础,或许她的唯一死亡与这脱不了关系。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想而已。我觉得小说就是应该不断地设置可能的剧情,让读者能够凭借自己的猜想参与建构那显而未显的剧情,这才是看小说的魅力。 摆渡人即将带她穿越生命的荒原,荒原的样子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映射,而我(摆渡人)的存在也只是因为你的需要,似乎是我(摆渡人)来帮助你脱离苦海,走向一个宁静的永恒的世界,而小说的最后,我们才了然,他们之间是互相摆渡的关系,而成就他们的,是爱。 刚开始穿越荒原的几天,荒原上是层层叠叠的山峰,迪伦看不到别人,身边只有这个少年,他幻化的样子是吸引迪伦的样子,于他而言,这场旅途是任务,是他漫长的生命里一次平常的任务。在漫长的生涯中,他已经不记得当初的自己是怎样走上这一条路的,见过了太多各种各样的灵魂,也知道了太多关于每个灵魂的故事,他只想要安安静静、平平安安地完成任务。密密麻麻的本子上,记录的是他所摆渡过的灵魂,但本子上还有许多空白,不知何年才能到尽头。 而刚开始的迪伦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了,她以为少年只是带着她去逃生的。然而,在不断地荒原穿越后,她终于在荒原上的安全屋里知道了真相,也知道这荒原上隐藏着吸入魂魄的魔鬼。路漫漫长,与她相依为命的却只有这个少年,两人的心扉慢慢地打开了。在一次险些落入魔鬼之手的逃荒中,少年帮助了她逃离,而自己却被魔鬼抓入地下。在安全屋里她无助地哭泣,如果没有了少年,自己如何能穿越这个荒原,也是在离开了摆渡人后,她第一次看清了自己所处的这个荒原的秘密,人们在广袤的荒原里蠕动,生前的形体已经模糊不清了,而唯一光亮的是头上那一盏灯,那就是每个人的摆渡人。如果没有这一盏灯,自己的荒原将是黑暗一片,迪伦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荒原的景象不仅震惊了迪伦,也让我有所触动。是否我们的人生也如这荒原一般,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躲避着一个又一个的危险,从本质上讲,我们并非自己想的那么光鲜华丽,我总是想着,离开了所谓的人类社会的装饰,灵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篇文章很好地给了我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的回答。
不惧来生
2016-01-25 17:19 67人喜欢
《摆渡人》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设置,简单的情节,简洁的语言。 在小说中,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构建出一个介于人世与地狱(或者天堂)之间的过渡地带——荒原,而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主人公迪伦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十多岁的少女,叛逆、渴望理解与自由,在日常生活中,虽与母亲相依为命,亦对母亲的期许与管教不胜烦扰。在与母亲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迪伦踏上了探望父亲的列车。一个花季少女,第一次远行,难免对旅途充满期许与担忧,就像我第一次踏上列车远行,从东北到上海,虽然那时我已经二十岁了,但心里还是很空、很虚,对这个世界充满敬畏。而我们的小迪伦正是在这样忐忑的心情中遇到了严重的交通事故,迪伦在黑暗中摸索出隧道,却发现只有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她孤苦无助之时,崔斯坦出现了,作为她的摆渡人。迪伦开始还为获救而欣喜,但当她发现崔斯坦带她奔向未知的远方时,她产生了怀疑。 崔斯坦道出了真相,迪伦已经在事故中死亡,而他是她的摆渡人,带她去她该去的地方——天堂或者地狱。得知真相后,迪伦竟然出乎崔斯坦意外地没有大哭,而是欣然的接受。并同崔斯坦一起跋山涉水,勇斗恶魔,互相帮助、扶持,可以说经历了重重磨难。感觉有点像《西游记》的取经情节,在重重磨难中,主人公之间也结成了深厚的友情、亲情、或者爱情。在《摆渡人》中,两个花季少男少女经历重重磨难,经历生离死别,终于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顺利相爱了。然而另外一个世界只属于迪伦,不属于崔斯坦。他们在两个世界交界处深情拥吻后痛苦别离。 来到另一个世界后,迪伦没有见逝去的亲人,她只想着崔斯坦。她在最老的居住民的指导下重返荒原世界,踏上寻找崔斯坦的旅程,历尽千辛万苦,有情人终于见面。而也正是在此处,二人进行了角色的变幻,迪伦变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带着他奔向人类世界。尽管有波澜,他们最终还是成功了,并在最后走到了一起。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关于信任与爱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不断盘旋着迪伦那清纯的少女形象。十几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但是什么让岁月过早的在孩子心中镌刻上了痕迹?在《摆渡人》里显而易见,是家庭,破碎的家庭。家,本该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是孩子灵魂的栖息地,是爱的天堂,好的家庭环境带来的是快乐的、健康成长的孩子。但在当今世界,离婚率越来越高,许多人家庭意识淡薄,对子女并未负担起应有的义务,不但不能提供好的环境,还往往给孩子输入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成长。 作为未成年人,心智、世界观尚不成熟。可以说白纸一张,你怎样涂画,便会成为怎样的作品。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引导,都需要引路人,去带领他们克服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战胜挫折。这也正是小说中崔斯坦一直在做的,而当孩子成年,到达目的地后。当他们发现了世界的真谛,又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反哺给引路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与不爱都是相互的,正如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没人是天生的恶魔,也没人是天生的善人。你想要怎样的子女,就用怎样的耐心来对待他们。
小憩,人生,书
2016-08-25 20:26 32人喜欢
人的成长过程非一人之力可行,我们总是需要一些人,一些事来刺激我们,换言之,能使我们成长,完成心灵的一次升华,就如文中的女主人与他的摆渡者一样,从怀疑,不信任到打开心扉,从接受残酷的死亡事实到战胜可怕孤寂阴深的荒原再到最后仅凭一人之力重回荒原勇敢地寻找自己的摆渡人,所幸作者是宽容的,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看这本书时我的心也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而变得紧张起来,当我得知迪伦要去找多年未见的父亲时,我在心里暗暗的为她感到开心,并衷心祝福她能与父亲愉快的生活,当我得知迪伦的火车失事时,在还未得知只有迪伦一人永远地留在了那个时刻时,我仍抱着崔斯坦一定会安全地送她回家,心里起了一丝丝的悸动,但当读到崔斯坦告诉迪伦真相时,原来他是一个灵魂摆渡者,而迪伦已经死了,读到这时我并没有迪伦的平静接受事实,我的心像沉沦在汪洋大海中,无法呼吸,只有窒息之感尚能知道,又觉的如遭受烈火炙烤般的疼痛,这两种感觉相互交杂,但恰恰是这痛觉让我清晰明了地知道迪伦已死去,我只能接受。在崔斯坦的陪伴下迪伦变的勇敢,善良,坚韧,富有同情心,最后两人合力成功的穿越了荒原,那个曾经有无数纯洁,干净的灵魂被恶魔撕咬,折磨,讥笑的必经之路。看到她们成功了,我难忍内心的欢快重重地拍了大腿,看着腿上的红红的五个指头,我才感到有一阵疼,真是后知后觉。由于崔斯坦背叛了迪伦,没有与她一起穿过荒原,穿过荒原之后的迪伦纵然是面对和谐幸福的生活也不为所动决心重返荒原寻找摆渡人崔斯坦,因为没有崔斯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看到这里尽管不知道结局如何,我的心已经为她有这般的勇气和果敢而深深地折服,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使知道了一看到前路茫茫,布满荆棘,又有几人能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呢?决定重返荒原的道路是曲折的,没有崔斯坦的陪伴,旅途更是孤独,就连恶魔的恐怖的嘶吼声仿佛也被无限的扩大了,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历经千辛万苦她们终于相遇了,迪伦变的更加坚强,并富有勇气,说服了不敢违反规定的摆渡人,两人携手共同走完了接下来的路,并最后获得了祝福。这本小说最温暖,最打动我的是在迪伦活过来时到处寻找崔斯坦时,大声呼喊着崔斯坦,崔斯坦抬起头,对迪伦温柔地说,我在这里,听到这句话时我整个人都要酥掉了,浑身起满了鸡皮疙瘩,情话听过不少,但这句话无疑是最令我感动的,最后我想说这场灵异之旅不仅给迪伦带来了崔斯坦,更让她的心灵,灵魂完成了这世界上最美妙的一次悸动,一次绝妙之旅,我们不妨将它称之为成长!
尘夫 (只醉芳容不醉名)
2017-04-13 14:55 29人喜欢
17-4-6 《摆渡人》读后感(书,非电影……)
昨晚看完了《摆渡人》这本书,由于是翻译作品,所以觉得纯文笔而论,其实是一般般,故事情节也是相当的简单:女中学生迪伦在一次火车交通意外中死亡,然后遇上摆渡人崔斯坦,穿越荒原中由于相处燃起微妙的火花,及后在共历生死中升华至不算激烈的爱,到了“家”后的迪伦不顾危险重回荒原找崔斯坦,然后一同返回火车事故现场....
(1)少女:迪伦16岁,父母离异,而甚至她自有记忆后没有关于父亲的印象,而母亲对她也算不上什么疼爱,所以生活是乏味的,如没经历交通事故和荒原的事,她长大后会是平凡的一人...,可是,在荒原时她偏偏不知不觉中生了微妙的情愫,这种情愫和身体内的声音指引她重回爱人身边,完成自我和爱人的救赎,穿越回现实世界...
(2)崔斯坦:摆渡人。年龄不详,书中没有交代他的经历,应该是从没有经历过人生或记忆已褪色的摆渡人,摆渡过的灵魂已成千上万,情感已麻木。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改变现状的冲动和勇气,也是按部就班的摆渡,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带路人,因他的职责和意愿都不愿意同灵魂有太深入的交流。直到遇到她...,往往,老成的人都是被小年轻打动的,不是因为她的青春,而是她的活力和执着,以及勇气,各种爱怜与感动交织,最终他也融解了冰心,并同意为深爱的人一试...,不试又怎知道不行呢?
(3)荒原:心相的反映,其实荒原也好,现实世界也好,在同一时空客观上的景物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我们自己的心情,而我们的心情会直接影响我们看到的东西。而荒原的障碍,高山、炎热的道路、黑水湖、沼泽。。。,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某种阴暗角落和恐惧的东西。
(4)恶魔:人内心的万恶之源,如自私、贪婪、怨恨、沉迷(贪嗔痴)、愚昧,这些恶魔会洞穿人的身体,把脆弱的灵魂拉入无尽黑暗的深渊,而万劫不复。
(5)日光: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就会安全,可是,日落的时间比我们想像中快得多,做什么也好,抓紧时间很重要。
(6)安全屋:暂时的安全场所,通常都是经历了恶战或筋疲力尽后的休息所,在这里,我们可以不受打扰,静下来,总结人生每一个转折点后的经验,来指导我们前行的方向,你有定期去的安全屋么?
(7)交流:有些事情,自己肯定都不知,若不借助乔纳斯和那老女人的帮助,你觉得迪伦能找到回去荒原的路么,所以,光有勇气是不行的,与人交流人家会把经验告诉你,而决定是否进行则是你的勇气话事了。
结语: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摆渡人,同时也是自己的摆渡人。摆渡的技术取决于自己的智慧,而智慧的材料来源于阅读、生活的经验、与人的交流,然后通过思想的感悟来提炼,最终提炼出来的就是“智慧”。
一书一世界……
Rainbow (生活要有仪式感,所以记录......)
2017-12-17 13:54 27人喜欢
之前看到一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我看过很多书,但后来大多都忘了,那我看书的意义是什么?这句话很触动我,因为之前的我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现在回忆起之前看过的比较不错的几本书,只记得其中的大致情节走向,却记不起里面美好的句子。于是决定开始行动,从最近刚看完的《摆渡人》开始。
《摆渡人》,是我近期的一本睡前读物,它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最著名的作品。在品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心灵的启发。
小说直面生,死,和爱。
Life, Death, Love -- Which would you choose?
深度解剖:
1. 主角出场
摆渡人的出场拉开了小说的序幕,他坐在山坡上在等下一个灵魂,面前是锈蚀的铁轨,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的重复让他心生厌倦,变得漠然,这只不过是他不得不做的差事。
文中对他状态的描写:
就是这样一个自身乏味而无聊的摆渡人,即将又要开始去摆渡一个亡灵的灵魂。
就要到了。序幕以这四个字结尾。
不得不提这四个字,因为用的恰到好处,不但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更为这一段沉寂的画面注入了生气。静止的空间,寂静的摆渡人,时间是唯一能感受到活着的东西,流逝的时间,带来了他在等待的人。
接下来的正文开篇,细致的描写展开了一幅女孩迪伦糟糕的生活景象。大雨滂沱的天气,因为闹钟不响而迟到,唠叨的母亲,压抑的教室,强横无礼的老师,嘲笑她的白色衬衫因被雨淋湿而透出深蓝色文胸的同学,奚落她的男孩,目中无人的女生。女孩的生活一片狼藉。
而最让我回味的是期间细节的描绘,刻画得生动而自然,颇具画面感。
例举一段:
一个字都不想删,动作,心理都描写得很到位,生动形象,可见作者功底。
那就是女孩真真实实存在的生活,过去性格内向,做事从来一板一眼。沉静,勤奋,但不是特别聪明,她所有的成绩都是靠努力换来的。她在班里没有什么朋友。
而这一天,她决定叛逆一回,第一次逃课回家,去看重未见过面的父亲。于是,她独自一人,搭上了那辆火车。
当火车经过那段隧道的时候,她正给她父亲发短信,隧道里信号不好,她的手臂高举在空中,像一个微型的自由女神像。
如此有象征意义,将迪伦之后的转变具象开来。
文中说:当那件事发生事,她还保持着这个姿势。灯光熄灭了,声音炸裂了,世界总结了。
自此,她的灵魂注定要与摆渡人如期而遇。
迪伦踏上了与以往生活截然不同的旅程。
2. 荒原之旅
迪伦以为自己是那次事故的幸存者,她逃出了火车,遇到了幻化成崔斯坦形象的摆渡人。但这之后的一切都匪夷所思,崔斯坦并没有听她的劝,回去隧道的另一边等人来救援,而是带她踏上了荒原。
他们不吃不喝,一直在赶路。
在天黑的时候,总会遇到恐怖的东西。
以及那些东西无法靠近的安全屋和突然升起的炉火。
那样的真相自然是越晚知道越好,但每一个亡灵最终都要接受。
当迪伦知道自己已经死去的真相是:却出奇的冷静。似乎冥冥之中已经预感到了一切。
那么问题来了。
Q1. 这是哪儿?
“荒原。”
“它位于两个世界的中间,你必须要穿过它。每个人都要穿过他们自己的荒原。在这个地方发现你已经死去的真相,然后无可奈何地接受。”
崔斯坦的原话,是每个亡灵必须无可奈何地接受上天安排的命运。
Q2. 那些恐怖的东西是什么?
“魔鬼。它们拼命抓住穿越路上的孤魂。越是靠近世界的另一端,它们就会越来越孤注一掷,它们的攻击也会越来越疯狂。”
“如果让它们抓到,你就会成为它们中的一员——阴郁险恶、饥肠辘辘,举止疯狂的黑烟恶魔。”
Q3: 这安全吗?
”安全。这些房子是安全屋,它们进不来的。“
Q4: 你呢?
”我是摆渡人。“
”我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我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
......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荒原。
死去之后的灵魂显现的身体是心像的投射,那荒原也是,它会随着灵魂的情感而变换天气和路况,影响黑夜到来的时间。甚至连摆渡人的相貌也是根据需要因人而异。
而在迪伦面前,摆渡人幻化成会引起迪伦好感的崔斯坦的形象。
迪伦好奇,你到底长什么样子?
摆渡人,没有自己的身份,生活是永无止境地轮回。
与其说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然后这段穿越的旅程中,迪伦越来越了解崔斯坦,他的过去。她把他当成人,她对他会内疚,会同情,会心动,会羞涩......赋予他一切他所渴望的真真实实的人类的情感。
我觉得安全屋的设定特别棒,它让整篇小说变得张弛有度,不会一直处于紧张的赶路和躲避恐怖的黑夜中,那是主角停下来休息的地方,也是小说让人安静下来的地方。
3. 真实的荒原
一次穿越山谷,崔斯坦为了救她,没有突破重围。也正是那一次,迪伦看到了真实的荒原。
无法形容这一场景描写给人心理的震撼,仿佛那是真的。
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大片一大片令人头晕目眩的血红色。在路面上,山上,小路上,成千上万的人形物在滑动,爬行,徘徊。看上去模糊。他们专注得跟着那些照亮在他们各自前路的那个闪光发亮的球体往前走。
每个人形物头顶上徘徊着黑压压的恶鬼,但都保持着距离,因为光球的作用。
迪伦明白了,她是其中的一员,而崔斯坦就是指引她的光球。离开了摆渡人,她无法独自在荒原上存活。
而这,却是为迪伦日后穿回荒原设下铺垫。
此后,迪伦与崔斯坦的感情戏变得浓郁起来,放在这里有些小家子气,但却是迪伦要改变命运的全部理由。
想提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身体死了,灵魂还活着,那连灵魂也死了呢?
4. 另一个世界
在崔斯坦连哄带骗下,迪伦穿过了那个世界的分界线,那是崔斯坦到达不了的地方。
而崔斯坦,继续他摆渡人的使命,去引导下一个灵魂。
如果按照命运的指引,那么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符合正常的命运轨迹。
然后,迪伦要回到荒原,选择和崔斯坦在一起。
于是在那个世界里,她遇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乔纳斯,崔斯坦曾今摆渡过的灵魂。
一个是伊莱扎,年纪最大的灵魂。
乔纳斯是典型的认命的灵魂。因为穿越回去,等于灵魂的自杀,他害怕死。
而伊莱扎告诉迪伦:
这话很有意思,存活下来的灵魂怕死去而选择屈从于命运,选择在这里等待他们想见的人,那存活的意义又是什么?
5. 返回荒原
迪伦成功了,她在荒原和崔斯坦重逢。
崔斯坦有了人类的情感,让他犯了大错,他松开了被他引导的灵魂的手,那灵魂瞬间成了恶魔的美餐。而迪伦为了一命还一命,为救妇孺和孩子,将自身置于恶魔的爪牙下。
当然,她不会死,不然穿回荒原的意义又是什么?但其实不太喜欢这段太过玛丽苏的剧情设定。
最后,两个人回到了人类的世界,继续活下去。
崔斯坦,终于成为了一个有自己身体,和身份,有存在意义的人。
于此,究竟谁才是谁的摆渡人, 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Z. (读的书太少,想得太多)
2017-03-08 18:20 18人喜欢
《摆渡人》克莱儿·麦克福尔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一坐进车厢,迪伦的眼睛就向左右扫了一眼,想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人——酒疯子啊、怪人啊,想把一生的故事都讲给你听的人啊(其中经常涉及被外星人绑架之类的离奇遭遇)以及那些非要和你一起探讨人生意义之类大道理的人。不知为什么,迪伦乘坐交通工具时,总能吸引这些人的注意。
真是个好主意。他对着她不以为然地皱了皱眉,我们可以在这儿等到下午,然后夜探深谷。玩的就是心跳,为什么不呢?
在她的潜意识中,她曾怀疑他这样做是不是出于本意,是不是只是在利用她的感情让她老实听话,好少给他添麻烦。但是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告诉她他是真心对她的,她对此深信不疑。【嗯,有时候理性分辨不清的东西,我们还是要靠感觉,一般都是对的,说话可以撒谎,但是内心的感觉不会说谎。】
他心里在呼喊着,不要这样聊下去了,敷衍她一下吧。他既无法应对她的痛苦,也无法应对自己的痛苦。但必须让她把自己的痛苦说出来,所以他依旧听着。
迪伦想让时间慢下来,充分享受现在的每分每秒。然而即便她用尽力气,挽留时光仍如同用一张纸币抵抗飓风一样,时间依然以惊人的速度流逝。当晨曦的微光开始透过窗子照进屋里时,她几乎难以置信。
他不愿意面对今天。想到昨晚对迪伦的许诺,他的胃里顿时不由得一阵翻腾。此时,在他脑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理性的抉择以及个人的情感正较量的难舍难分。
而此时的迪伦却出奇的平静。她昨天已经用了大半夜的时间预想今天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最后她终于发现,除了迈出最后的脚步、随遇而安外,她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崔斯坦会陪着她,这就足够了。只要有他在自己身边,她一切都能承受。他会在自己身边的,他答应过她了。
你可以死在这里。我是说,你的灵魂。当你活着的时候,你的灵魂。当你活着的时候,你的灵魂由你的身体保护。当你死了以后,你丧失了身体,所以灵魂就变得很脆弱。
他只希望迪伦能明白他最后的表白是发自肺腑的一片真心。尽管他对她说了很多谎言和假话,然而他对她的爱是诚心诚意的。
不值得为这样的等待付出一生的时间。如果她知道崔斯坦终将到来,那么或许她可以忍受在这里徘徊的孤寂。可那样的事不会发生,他永远、永远不会到这里来。想到这里,她感到一阵钻心的痛楚,她只能紧闭双眼强忍巨痛。
迪伦笑了,大口呼吸,好像自从他离开之后自己就没有再呼吸过。
接着他慢慢地、有点笨手笨脚地从草地上站了起来。对着消防员讲完了最后一句话后,他开始朝她的方向缓缓走来。就要走到他跟前时,他冲她一笑。
“嗨。”他喃喃地说,伸出一只手轻柔地拍了拍迪伦身上的毯子。他的手指顺着她身体一侧慢慢划过,最后紧紧抓住了她的手。
“嗨。”她也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很快就读完了,真的,很治愈,当时看作者简介时看到一句,这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心里还有一丝不屑的念头划过,怎么没本小说都要说什么心灵治愈什么的,有什么可治愈的。结果看到小说的最后一个字,我真的好开心,所有对爱的执着和努力都没有白费,尽管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尽管过程是那么艰难,可是心里有爱呀,不管是死是活是灰飞烟灭,只要有一丝丝希望我都愿意孤注一掷,为你再次尝试所有不可能。没有爱,没有我心心念念的你,哪里会有家,哪里会有心想事成的时候,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入再次的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这个故事,给每个灵魂注入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相信爱,追求爱,爱不会离你而你,当你足够强大,一切都会好的。
永远地生活在自己想要的环境中等待,还是面对前路不明的荒原再一次上路,一面前路充满光明与舒适,但是心中明白不会再拥有所爱之人,一面是生是死一切都是未知只有无数的艰难险阻是明摆地,但是却有一点希望,重新见到心爱的人,或许还没有见到,就已经身归混沌万劫不复,又或许见到了也只是重蹈覆辙,并没有什么用。只为这虚无飘渺的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这一场冒险值得进行吗?迪伦向我们勇敢地展示了这一切,我仿佛看到了光,看到了希望。
我们生活中的困难明显小多了,我们并没有面临生死,也没有魔鬼缠身要吞噬自己我们的前路和迪伦比起来要光明许多,可是我们身而为人,却没有她一半的勇气。我们要克服的,不过是自己心里的魔鬼,坚强一点,勇敢一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的。所以,加油吧,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珍惜每一刻的时光,也珍惜每一个值得珍惜的人,在这个随心所欲的年纪,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吧。
毫无疑问,迪伦是幸运的,而这幸运,无疑让我忐忑的心不再悬空,最后的一句我在这里,温暖了我的心,湿润了我的眼眶,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紧握的双手和深情的满溢泪光的眼睛,真的好好,笑得很甜,很美。】
四戒
2017-01-10 16:56 15人喜欢
这本书很好。我实在是不明白那些恶语中伤的人是怎么想的?秀智商下限么?您是有多高的文学修养?这本书我看了两遍。值得买值得看。不懂得欣赏的人可以不看,但不必去诋毁吧?读书人,应该有一些良知。
跳探戈的猫
2017-05-04 02:01 11人喜欢
在我的眼里,摆渡人并不单单是爱情,他也可以是亲情,从小父亲在我眼里就是无所不能的英雄,是屹立不倒的大树,是我无所不能的保护神,他扶着我一步一步的教会我行走,告诉我让我认识这个世界,当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引方向,我相信若是我遇到危险第一个为我奋不顾身的一定是他,没有犹疑,异常坚定。
在父亲的眼里,我总是长不大的小姑娘,他总担心我不会照顾自己,他知道他应该放开我的手让我自己走,可是他又害怕一旦放手我会摔跤会受伤,他总告诉我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在我身后。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发现父亲也许没有我想象中的强大,他也会迷茫,他也会遇到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他摆脱不了的"命运束缚",那年他跑三千米可以被体校录取,可是家中的贫困让他与之无缘;那年爷爷去世他错过了干部考试,之后因为学历问题选择在三十多岁的年纪退休,后来他总说这就是命运,他说他挣扎过,可是有些事改变不了就只能接受,但是他希望我能挣脱能改变。
他也有脆弱的时候,当我第一次看见他晕倒厕所的时候,九岁的我被吓跑了,在确定他没事的时候我飞快的跑出了家门,仿佛后方有恶鬼一般,也许只有飞快的逃走才可以留住我的大英雄,如今的我在外漂泊,他打电话给我总说在外面要好好珍重自己的身体,累了就回家,老爸养你。可是每次回家总觉得他比上一次又多长了几根白发,我的大英雄正在慢慢衰老,而他捧在手心的小姑娘却悄悄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找到了爱自己的人。
如今我的大英雄依然如承诺般的站在我的身后,可是他的脸庞爬上了皱纹,他的头发染上了白雪。如今的我坚强勇敢,独自闯荡在陌生的城市,早已不是那个哭哭啼啼的小姑娘,更不会当逃兵,却开始害怕如果有一天我的大英雄失信了怎么办?
老爸,请你相信虽然你的小姑娘现在不在的身边,但是她正在奋力拼搏,为回到你身边而努力,穿越人海,终有一天我会回到你身边,这次换我照顾你。
Beverly
2016-09-04 12:11 10人喜欢
封面上是这样子写的,“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书名和封面上的话似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我。其实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简单的分成了4部分。 1. 迪伦生活的家庭与社会 2. 迪伦发现自己去逝的事实, 在崔斯坦(摆渡人)的引导下穿越荒原 3. 迪伦重返荒原,与爱人团聚 4. 迪伦带崔斯坦历经艰难,重回人世。 虽说名字就是摆渡人。要说惊奇,我还是没心没肺的被女主人公迪伦"死了"的消息吓得心脏停一拍。 男主人公崔斯坦有责任心,路途中被迪伦与众不同的个性吸引,陪迪伦走完荒原的全部旅程,最终忍痛送别他的爱人。女主人公迪伦活泼,有爱心,她很早便明白自己的心意,与崔斯坦分别后痛苦不已,即使有着乔纳斯和伊莱的质疑,她凭着10分的信念,孤身一人重返荒原,寻找爱人。这份信念,也使她收获了爱情。 几个大字映入我的脑海,"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没有人,只有自己。
赤道列车
2017-11-21 23:43 7人喜欢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这句话本身是带着冷漠的,因为本来故事也是以冷漠开始,崔斯坦摆渡过太多的灵魂。虽然每个灵魂的个体在荒原经历了即惊心动魄又不断紧张的让人肠胃痉挛的“生死劫”,但那只是每个摆渡人名册上的一行文字记录,是他们连回忆都没有的点滴,除非那些有趣的或是死去的灵魂,才有可能在他们的脑中留下些许回忆。迪伦也不例外,崔斯坦以一贯包装的名字、一贯包装的风格引导迪伦跟随自己前进、前进。越荒原、住安全屋、涉湖水最后到达了那个荒原的分解线。但就在这个过程中,就在迪伦的灵魂与崔斯坦相伴在荒原的孤独的旅程中,涉世未深的迪伦对崔斯坦产生了依赖,并献出了自己的初吻,而崔世坦也像荒原的魔鬼一样对迪伦这个处女产生了浓浓情愫,他想体会人世间为之生、为之死的爱到底是什么味道,最终他无法自己的陷入了爱的荒原。也正是初吻柔软的嘴唇、怀抱血液的喷张,以爱之名的迪伦不怕魂飞魄散不顾一切的返回荒原,开始了寻找崔斯坦之旅。而崔斯坦在品尝了“爱”的味道后,也开始心神恍惚,莽莽撞撞,竟然在做一个叫“玛丽”的摆渡人的时候没有改变身份、改换名字。这是否也就意味了崔斯坦已经不具备了充当“玛丽”摆渡人的角色,而最终导致“玛丽”被魔鬼拖入地下。看到快结尾时,我一直狗血的认为,迪伦肯定会还阳的,崔斯坦也会因为违反了更高的自然法则而灰飞烟灭。可是最终小说就像“童话故事里,快乐和幸福是结局”,最终让人松了一口气。在迪伦返回荒原时,说服崔斯坦回到另一个世界时,她其实又反过来充当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只不过他们一个是引向现实,一个引向玄幻。我想,小说的高潮也正是在迪伦以无比强大的内心想要返回荒原时开始了(但迪伦突然产生的魔力有点让人感觉突兀)。比唐僧西天取经历险八十一难还要艰难,独自一人在爱的精神供养下,不畏孤独,战胜险恶,最终换得了与崔斯坦的重聚。 整部小说读来比较紧凑,人物内心刻画栩栩如生,肢体对心理表现描写到细致末梢。很代入感的让人随同迪伦的心理、崔斯坦的表现不断的折叠起伏、迂回婉转、恐惧放松,甚至于肠胃也跟着痉挛。一度度感动于迪伦内心的强大、崔斯坦的执着。小说的时间跨度很短,短到我读小说的时间(本人读书超慢),但空间跨度却很长,长到我想象不出的另一个世界。 就如世界的文化是有些相通的,并且最终会大一统。看到小说的开头我就想到中国传说的黑白无常、彼岸花、奈何桥、孟婆汤。但它又有不同的一面,黑背无常的押送、摆渡人的引导,荒原镜像的不同、彼岸花的雷同,奈何桥的无奈、记录室的惊喜等等。被摆渡后他们越过荒原换来的是自己心里的向往。可以向往家、可以向往一座城市、可以向往一份工作,可以安安静静蹉跎岁月,等待亲人的到来。故事的设置总是有人性的向往,摆渡人虽是更高的自然法则的安排,亦是安排下的缘分。缘分是一路的相随,也可能是一生的相伴。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摆渡人
桃夭 (在这里,我只是桃夭)
2017-01-03 18:41 109人喜欢
不惧来生
2016-01-25 17:19 67人喜欢
小憩,人生,书
2016-08-25 20:26 32人喜欢
尘夫 (只醉芳容不醉名)
2017-04-13 14:55 29人喜欢
Rainbow (生活要有仪式感,所以记录......)
2017-12-17 13:54 27人喜欢
Z. (读的书太少,想得太多)
2017-03-08 18:20 18人喜欢
四戒
2017-01-10 16:56 15人喜欢
跳探戈的猫
2017-05-04 02:01 11人喜欢
Beverly
2016-09-04 12:11 10人喜欢
赤道列车
2017-11-21 23:43 7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