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放松下来但是又不想很放松的时候看世界3竟然有种莫名的疗愈感。
<孙松荣:影像思想的当代性:从菲利浦-阿兰·米肖的《瓦尔堡与活动影像》谈起>艺术史研究论文集
巫鸿老师残碑何在写的是真不错!! 另外邵老师的这篇设计批判文章更像篇设计理论综述,大致总结了在设计没独立出现之前的词汇类以及建筑。再到装饰运动之后设计理论相伴而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我觉得对于我这种设计理论完全空白的人而言倒是不错的一篇科普类论述。
这套书的设计理念就是“众星捧月”,即围绕一两篇主打的文章配上若干篇可有可无的文章。在这一期中,巫鸿论中国艺术史中的“缺席”的文章就是那轮“月”;其余的“星”嘛……几篇关于瓦尔堡的书评没有特别出彩,可能是我期待值太高的缘故。巫鸿的点总是找得非常精妙,一个“缺席”的概念串起中国艺术史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的三大时刻,这种写法值得借鉴。一个灵感点:同样是含有“描绘”(depicting)或“去描绘”(de-picting)的意味,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空碑”或“残碑”,能否同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人》作一比较?
写着写着突然变成策展人体了哈哈哈哈哈
忘了🐴这本了,很喜欢,很有帮助!读这类文集一般都当引子,投缘的话兴许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哦。
编得真好。
有点有用的资讯…
可以看做是高质量的论文集
四星给巫鸿和沈语冰,其他无感
行业报告,和国企的年终总结报告有的一比
必须得搭配第二本《开放的图像学》以及无数提及的法国瓦尔堡研究专著一起看,才比较有效……巫鸿那篇已出书《废墟的故事》所以没看。不过确实就像一本行业报告。
鲁明军评crary那篇值得一读。之前并没有意识到第一本书所写的出现于19世纪的physiological optics这一视觉机制很快在19世纪最后三十年经历三次断层(第二本书的内容)。鲁明军在结尾反思这一加速度时也借Virilio指出,“被解放的视觉中本身便含有速度。所谓‘一瞥’就是一种新的视觉速度...'我们用于看、理解、度量以及构想现实的东西,与其说是光,不如说是速度',光影已经被速度所取代。” 还是觉得理想的proseminar应该就是这个学科的学术脉络(而不是火热的理论框架的堆砌啊,当然也怪我自己读书少只能靠自己恶补了...)
我们不生产理论,我们是理论的搬运工
巫鸿
巫鸿写的好好
> 世界3:作为观念的艺术史
1 有用 糖波斯菊 2023-09-12 13:27:18 浙江
放松下来但是又不想很放松的时候看世界3竟然有种莫名的疗愈感。
1 有用 Eco 2015-12-29 22:54:53
<孙松荣:影像思想的当代性:从菲利浦-阿兰·米肖的《瓦尔堡与活动影像》谈起>艺术史研究论文集
1 有用 Ms. 黄 2022-08-19 16:01:25 浙江
巫鸿老师残碑何在写的是真不错!! 另外邵老师的这篇设计批判文章更像篇设计理论综述,大致总结了在设计没独立出现之前的词汇类以及建筑。再到装饰运动之后设计理论相伴而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我觉得对于我这种设计理论完全空白的人而言倒是不错的一篇科普类论述。
2 有用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2-05-24 23:32:00
这套书的设计理念就是“众星捧月”,即围绕一两篇主打的文章配上若干篇可有可无的文章。在这一期中,巫鸿论中国艺术史中的“缺席”的文章就是那轮“月”;其余的“星”嘛……几篇关于瓦尔堡的书评没有特别出彩,可能是我期待值太高的缘故。巫鸿的点总是找得非常精妙,一个“缺席”的概念串起中国艺术史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的三大时刻,这种写法值得借鉴。一个灵感点:同样是含有“描绘”(depicting)或“去描绘”(de-picting)的意味,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空碑”或“残碑”,能否同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人》作一比较?
1 有用 钟鸣磬 2017-05-02 17:46:58
写着写着突然变成策展人体了哈哈哈哈哈
0 有用 贾汀糊 2017-02-04 09:50:35
忘了🐴这本了,很喜欢,很有帮助!读这类文集一般都当引子,投缘的话兴许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哦。
0 有用 语照 2019-10-19 15:32:33
编得真好。
0 有用 常旅客 2019-08-04 17:53:04
有点有用的资讯…
0 有用 辛伐他汀 2019-09-08 09:53:48
可以看做是高质量的论文集
0 有用 Sanliy 2016-03-16 21:28:00
四星给巫鸿和沈语冰,其他无感
0 有用 Godverdomme 2019-10-21 06:01:39
行业报告,和国企的年终总结报告有的一比
0 有用 隐秘的哀愁 2021-01-10 13:39:40
必须得搭配第二本《开放的图像学》以及无数提及的法国瓦尔堡研究专著一起看,才比较有效……巫鸿那篇已出书《废墟的故事》所以没看。不过确实就像一本行业报告。
0 有用 L 2021-07-01 20:31:58
鲁明军评crary那篇值得一读。之前并没有意识到第一本书所写的出现于19世纪的physiological optics这一视觉机制很快在19世纪最后三十年经历三次断层(第二本书的内容)。鲁明军在结尾反思这一加速度时也借Virilio指出,“被解放的视觉中本身便含有速度。所谓‘一瞥’就是一种新的视觉速度...'我们用于看、理解、度量以及构想现实的东西,与其说是光,不如说是速度',光影已经被速度所取代。” 还是觉得理想的proseminar应该就是这个学科的学术脉络(而不是火热的理论框架的堆砌啊,当然也怪我自己读书少只能靠自己恶补了...)
0 有用 无想 2023-11-15 22:39:48 江西
我们不生产理论,我们是理论的搬运工
0 有用 jiayingkk 2017-04-21 11:57:39
巫鸿
1 有用 末青 2017-05-10 16:21:32
巫鸿写的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