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开》的原文摘录

  • 平安里丁字路口有个毛主席纪念章的集市,以物换物。我怀揣着几枚纪念章,混在人群中,想换个碗口那么大的,但人家根本不屑一顾。 (查看原文)
    Qღ♬♪ 2011-05-27 10:45:41
    —— 引自第85页
  • 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灵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查看原文)
    Yutong 1赞 2011-06-09 16:51:23
    —— 引自第1页
  • 童年、青少年在人的一生中如此重要,甚至可以说,后来的一切几乎都是在那时候形成或被决定的。回溯生命的源头相当于某种史前探险,伴随着发现的快乐与悲哀。如果说远离和回归是一条路的两端,走得越远,往往离童年越近;也正是这最初的动力,把我推向天涯海角。 (查看原文)
    Yutong 2011-06-09 16:55:50
    —— 引自第2页
  • 其实受害最深的还是孩子,在日光灯下,他们无处躲藏,失去想象的空间,过早迈向野蛮的广场。 (查看原文)
    Yutong 2011-06-09 16:58:00
    —— 引自第2页
  • 弱肉强食,连影子游戏背后都有权力意志,操纵者自以为是外物的主宰。 (查看原文)
    Yutong 2011-06-09 17:00:16
    —— 引自第4页
  • 幸好经常停电。一停电,家家户户点上蜡烛,那是对消逝的童年生活的一种追忆与悼念。 …… 暖气掀动窗帘,其后模糊的窗框随光流移动,如缓缓行进的列车,把我带向远方。 …… 大雪是城市的幻象,像一面审视自我的镜子。 (查看原文)
    Yutong 2011-06-09 17:01:18
    —— 引自第5页
  • 2003年元月11日,星期六,我像往常那样,上午十点左右来到304医院病房。第二天我就要返回美国了。中午时分,我喂完饭,用电动剃须刀帮他把脸刮净。我们都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舌头在口中用力翻卷,居然吐出几个清晰的字:我爱你。 (查看原文)
    第七块骨头 2011-06-12 12:20:20
    —— 引自第197页
  • 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查看原文)
    Trivisa 2011-06-15 13:24:35
    —— 引自第1页
  • 单声道的音响造就了单声道的耳朵,而单声道的耳朵又构成我们独特的倾听世界的方式。《唱片》 (查看原文)
    Trivisa 2011-06-15 13:25:05
    —— 引自第45页
  • 谣传与饥荒一样无所不在。 (查看原文)
    Trivisa 1赞 2011-06-15 13:26:27
    —— 引自第64页
  • 读书与上学无关,那是另一码事:读——在校园以外,书——在课本以外,读书来自生命中某神秘的动力,与现实利益无关。而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人生黑暗,黑暗尽头是一豆烛火,即读书的起点。《读书》 (查看原文)
    Trivisa 2011-06-15 13:27:33
    —— 引自第98页
  • 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天晚上,我带来“四人帮”垮台的好消息,当时冯伯伯正在厨房用毛巾擦拭后背。于是他和历史一起转身。 (查看原文)
    Sburrow 2011-07-05 15:58:46
    —— 引自第88页
  • 我喜欢在大街上闲逛,无所事事。在成人的世界中有一种被忽略的安全感。只要不仰视,看到的都是胸以下的部分,不必为长得太丑的人难过,也不必为人间喜怒哀乐分心。一旦卷入拥挤的人流,天空翳暗,密不透风,奋力挣扎才冲出重围。人小的好处是视角独特:镀镍门把上自己的变形的脸,玻璃橱窗里的重重人影,无数只脚踩踏的烟头,一张糖纸沿马路牙起落,自行车辐条上的阳光,公共汽车一闪一闪的尾灯…… (查看原文)
    Sburrow 2011-07-05 16:05:50
    —— 引自第6页
  • “大院”是居庙堂之高的外来户,“胡同”是处江湖之远的原住民;“大院”代表权力,“胡同”贯穿历史。 (查看原文)
    三十六大雄 2011-07-05 16:27:22
    —— 引自第80页
  • 弱肉强食,连影子游戏背后都有权利意志,操纵者自以为是万物的主宰。 …… 上初中时,毛主席号召讲不怕鬼的故事,让人一时蒙了。首先这世上胆儿大的不多,再说不怕鬼多了个禅师的麻烦:先得证明的鬼的存在,才能证明鬼并不可怕 (查看原文)
    Sburrow 2011-07-05 16:53:33
    —— 引自第4页
  •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远离北京使我重新辨认北京,知道它的天地、界限及可能的外延。多年后读到俄国诗人巴尔蒙特的诗句:“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我被这诗句一下击中了,廓清了自上海之行后在内心潜藏的旅行冲动。 (查看原文)
    三十六大雄 2011-07-06 11:48:40
    —— 引自第113页
  • 我悟出权力本来就是不讲理的——蟑螂就是海米;也悟出要造反,内心必须强大到足以承受任何后果才行。 (查看原文)
    三十六大雄 2011-07-06 14:48:19
    —— 引自第130页
  • 这来自“血统”的傲慢,僭越历史的傲慢,年幼无知倒也罢了,关键是他们从未有过什么反省(除少数例外)。这是一种深深的伤害,包括对他们自己,这伤害四十年来依然有效——“平民”与“贵族”的界限有如历史的伤疤,至今没有愈合。 (查看原文)
    三十六大雄 2011-07-06 16:48:39
    —— 引自第159页
  • 我悟出权利本来就是不讲理的——蟑螂就是海米;也悟出要造反,内心必须强大到足以承受任何后果才行。 (查看原文)
    Sburrow 2011-07-08 15:13:58
    —— 引自第130页
  • 父亲说:“人生就是个接送。” (查看原文)
    Sburrow 2011-07-11 12:31:15
    —— 引自第189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26 2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