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刊后 短评

热门
  • 1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7-10-15 22:54:13

    此书亦可看作是导师的学术历程自述,同时读者不妨以阅读一部近三十年民间人文学术兴衰史的心态去贴近它……辑一和辑二确是最见陈老师苦心的,需要学人们仔细玩味才是。

  • 0 加可木南 2017-05-27 17:31:36

    【在 @雨枫书馆 翻书586】44页:有学养而不流于匠气,有性情而不陷于卖弄,如此兼及学问与文采,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文章,才当得起“精彩”二字。55-56页:在我看来,当下中国学界之所以非常“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是评价体系除了问题。……如今报刊上关于学术著作的书评(文学作品及大众读物的书评另当别论),或广告,或话题,或随笔,难得再见伯希和(Paul Pelliot)、杨联陞之类“汉学界的警察”的风采了。……“依我的浅见,目前中国的学术界与出版业,最缺乏、或者说最急需的,很可能不是评奖,而是众多适时且到位的书评。”……书评的作用,不仅仅是推荐好书;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一时代之风气。

  • 0 静嘉张 2024-03-22 10:05:32 北京

    陈平原还是很喜欢的,本科时候读他的作品比较多。不过现在看来,他的作品自家心得和论断不是很多,学术史方面更为擅长些。就是读书多,能看出别人的好来,也能看出其他人的缺点。

  • 0 哇哦哦 2023-03-26 23:47:35 北京

    可以读读

  • 0 lanfeitiao 2017-04-30 09:22:00

    看罢觉得当个学者真的很幸福呀~而且,陈平原真的编了好多书……

  • 0 蓝道_RANDALL 2016-06-29 14:34:09

    可以一探作者的学术历程,文字老辣,读来轻松。

  • 0 季米 2024-06-07 16:12:05 浙江

    本书是陈平原所编书的前言后记,这些文章记下了作者几十年间在自身著述之外的劳作成果,都是他主编或合作主编书籍的前言后记,可以见证那个已经消逝了的、民间学术相对繁荣的时代。其中第一、二辑记录作者主编或合作主编的集刊发刊词或丛书总序,第三辑则是收录了未入集的编书前言后记。从文章容量上看,“刊前刊后”虽“小”但绝非“小道”,从中可见学术演进的脉络,记录时代中的学术风气,具有相当强烈的编年意味,偶然也会流露出对现实的一些不满。比如在周十年代主编《学人》和《现代中国》,为那个时代的思想变迁留下了印记。作者比较擅长学术史方面的研究,这些我看得比较少,看的更多的还是他那些学术小品。虽然他是学院中人,还是很有读书趣味的,所编的“漫说文化丛书”给我留下过很深的印象。

  • 0 船山公 2024-07-21 15:15:03 上海

    现在出版业多多少少都喜欢一鸡多吃。

  • 0 江月痕 2021-10-07 01:23:10

    陈平原先生的文字朴实 真挚 言语之间看得出来他对于文字使用的谨慎以及个人性情 这些用于其主编的书籍中的前言后记 单独提取出来看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除可以了解编书的来龙去脉 从某种角度看 也可当作书的推介 甚是有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