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越剧在二十世纪的上海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从男班到女班的脱胎换骨。来自嵊县的乡下姑娘在改造越剧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命运。她们所演绎的梁祝、红楼、西厢等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凝聚着女性的生命体验、诗性想象与政治诉求,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人之私人情感世界 ,形塑了人们的婚姻、性别和爱情观。追踪这一段轰轰烈烈却未见于经传的历史,作者试图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之语境中探寻和思考越剧之意义。
本书以越剧在上海的发展为案例,研究上海都市文化在近现代的形成过程以及特点。越剧在三四十年代的迅速兴起,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象征着女性在都市公众领域的崛起。以越剧为透镜来观察中国传统性别结构及以此为基础的权力结构在近现代上海都市社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演变。
诗与政治的创作者
· · · · · ·
-
姜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姜进,女,1954年生于上海。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性别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并荣获上海市“浦江学者”等称号。为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夏东元先生的学生。
目录 · · · · · ·
导 论 女性、戏曲、浪漫的都市/001
第一章 转型:近代戏剧中性别格局的演变/035
京剧:晚清男性戏剧文化/038
新潮:民国戏剧的女性化/043
嵊县小歌班的故事/051
· · · · · · (更多)
导 论 女性、戏曲、浪漫的都市/001
第一章 转型:近代戏剧中性别格局的演变/035
京剧:晚清男性戏剧文化/038
新潮:民国戏剧的女性化/043
嵊县小歌班的故事/051
嵊县小戏进上海/060
女班:女子越剧之滥觞/066
第二章 提升:塑造“清白”的女子新越剧/079
女戏子的清白/082
阮玲玉之死/087
1930年代越剧女演员的境遇/093
爱情剧与女子越剧的崛起/101
与新文艺青年结盟/110
打造新越剧/111
爱国、爱情与色情的主题变奏/122
第三章 越界:都市女观众与弥漫的公共文化/143
戏班、戏院与观众/146
宁绍帮的移民文化/151
女人看戏/156
看戏的经济/158
票友与票社/164
捧场的性别/167
过房娘体系始末/171
越剧与现代传媒/180
第四章 崛起:政治、传媒与女艺人的新身份/193
二战后上海的政治与文化/196
越剧《祥林嫂》与中共地下党/200
工会事件:政治漩涡中的女演员/209
“十姐妹”义演《山河恋》:塑造新的身份认同/215
筱丹桂事件:在公共媒体中登场/222
从无声处走来,向社会宣讲/234
第五章 记述:从情节剧到民族志/239
电影《舞台姐妹》:一部革命情节剧/245
人民共和国早期的国家与越剧/253
宏大叙事的问题/262
“文革”风暴/268
后革命时代/273
越剧《舞台姐妹》:生命如歌/277
在历史中寻找自我/288
第六章 创造:阴柔美的诗与政治/297
女子越剧的诗学/300
女小生:女性塑造的理想男性/307
独一无二的全女班/314
女性的叙述/317
再造《红楼梦》/325
为中华塑造爱/331
第七章 结论:越剧、革命与中国近现代史/341
女性价值/346
中国革命/349
历史分期/352
新世纪/357
附 录/364
参考书目/367
索 引/388
后 记/405
· · · · · · (收起)
"诗与政治"试读 · · · · · ·
1946年4月的一天,雪声剧团头牌名角袁雪芬在明星大戏院的后台一边化妆,一边听导演兼编剧南薇读故事。不久前,南薇在丁英所著的《妇女与文学》一书中,读到一篇题为《祥林嫂——鲁迅作品之女性研究之一》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文章介绍了鲁迅的小说《祝福》,使他产生了将其改编成越剧的想法。随着南薇的讲述,袁雪芬被作品中描述的人物和绍兴的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了,因为这些都是...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忽略了这个为数不少的人群以及她们所创造的越剧文化。这一忽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现代中国以救亡图存、建设一个现代化富强国家相号召的知识精英和政治领导者对大众文化的偏见。政治及知识精英都致力于以民族国家话语来发动人民,都力图把大众文化作为教化和宣传动员人民的工具。在他们看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大众文化将俗世和个人的生活作为关注点是自私、琐碎的,甚至是有危害的,因为它使人沉溺于私人情感而不能献身于民族国家的事业。大多左翼知识分子、自由主义和国民党学者对民国时期通俗文学的各个流派均持批评态度,一律贬称之为“鸳鸯蝴蝶派”。同样的,在大众演艺、娱乐方面,近代以来的上层政治精英对其不无鄙夷,或者试图规范和控制之,或者在规范控制的同时力图将其改造成宣传工具。然而,与精英的偏见相反,大众文化从整体上并不反对建造一个现代、富强的中国,许多通俗文化作品自动将其故事置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下。不同在于二者关注的焦点:精英意识形态将民族国家置于首位,视民众为国家的附属品,要求人民为国家服务;通俗作品则聚焦人民和他们在一定民族国家状况下的日常生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自 序/i -
随着女性观众的增加和旦角地位的上升,京剧女演员也成长起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新潮:民国戏剧的女性化/043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诗与政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 8.3
-
- 在时代震荡的缝隙中生长 8.7
-
- 历炼精魂 8.4
-
- 萬象小報 8.3
-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8.9
-
- 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 8.6
-
- 个体与集体之间 8.4
-
- 文化中的政治 8.2
-
- 鐵路現代性 8.7
诗与政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戏曲艺术对时代语境下的女性崛起作出的回答

不知道写了什么先放这里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古典戏曲及现代戏剧研究 (南池子)
- 社科文献好书推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新文化史(社会史)相关 (Tyger Tyger)
- 文化研究系列 新书 (赵舒默)
- 待购 戏曲 (丛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诗与政治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私心不能尽 2015-06-02 21:53:38
姜师这本书的主题简而言之可以归纳成从“城市的越剧”到“越剧的城市”,是非常清晰的新文化史的做法。对于新文化史国内学界多听闻其名却做得不像,本书毋宁提供了新文化史与中国史研究结合的一个很好例子,既有理论洞见又接地气。更为重要的是,在近代史叙事模式始终脱离不了政治史窠臼的情况下,姜师大作却启发我史学著作原来可以照穿政治,而照进个体生命当中。
0 有用 Vermouth 2018-02-11 01:35:25
相当有意思,可以说讨论了大部分我对于越剧的困惑
1 有用 sansan 2024-08-10 17:25:30 上海
泡了一天图书馆看完了。日占领时更重民族叙事之类的大戏被禁,某种程度上促使小戏得以发展,乡村的落地唱书进入上海后,因左翼思潮中妇女解放的兴起,女演员在与日渐庞大的女性观众群体的互动中,使原本取悦底层观众的色情戏逐渐改革成为才子佳人的言情戏,确立了women addressing women的形式。女演员通过戏确立自己的公共地位,话语权上升,进一步在公共领域中抗争独立身份,越剧成了女性言说的方式和空间... 泡了一天图书馆看完了。日占领时更重民族叙事之类的大戏被禁,某种程度上促使小戏得以发展,乡村的落地唱书进入上海后,因左翼思潮中妇女解放的兴起,女演员在与日渐庞大的女性观众群体的互动中,使原本取悦底层观众的色情戏逐渐改革成为才子佳人的言情戏,确立了women addressing women的形式。女演员通过戏确立自己的公共地位,话语权上升,进一步在公共领域中抗争独立身份,越剧成了女性言说的方式和空间。越剧虽然不是中国的宝塚,但从性别/文化研究的角度,完全可以做比较研究,Jennifer Robertson那本zuka研究是我的入门,这本算是越剧史入门。还是觉得,zuka直至今日依然延续着男性中心的权力结构和话语体系,而越剧更能看出女性意识的进化。 (展开)
0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5-06-19 23:45:10
把上海越剧的百年变迁,放在政治和城市文化演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和分析,综合运用文化史、城市社会学、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视角展开阐述,既有学术深度,又很接地气,文字流畅生动。一部优秀的新文化史论著。
0 有用 曼仔 2023-08-17 01:39:14 北京
扎实好看。包含了性别研究和社会学视角的戏曲史,讲女子越剧的演员、创作者、观众,是如何自发构建出了一个完整深刻的女性公共空间的。其实关于越剧的跨性别演绎和同性爱慕交织,可以探讨的更深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