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生活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57 2015-08-01 19:32:38

    真好。他有很高超的文字能力,变着花样(结构、风格)讲述事情,可是最终打动我的还是他对生活的核心看法,那种漫不经心的悲观,支离破碎地活下去。

  • 5 Adiósardour 2015-11-10 19:15:27

    霍默失明使小说用直觉换感觉、拿想象换视觉、以空间换时间,它使人魅惑。弟弟依赖情感虚构和感官想象的叠加:选择与逃避、夸大与微缩,内向性搭建起自己的诗意王国。在小说中,房子成为演绎历史的魔术舞台。一部小说的始末,是房子在时代变迁中荒颓与自闭的慢镜头。它是一个剧场,让各时代、种族、阶层的人物登台,又像一个墓穴埋葬了所有人物。说它是纽约版的小红楼,又何尝不可?家庭成员相继离去、所有女性消逝殆尽,这原来也是彻底的悲剧。垃圾充实着精神的荒芜,房子从给“我”带来享受到变为障碍。作家总是曲折隐喻着“我”感知的死亡,年华的不再。“我就像个丢失了地图的旅行者。”“我”与哈罗德不能合奏,更源于一去不返的感受力:那种即兴发挥的天赋、自信无穷的精神。逝去人物与“我”皆在时间中退去,只有那实在的空间距离才是真切的。

  • 2 恶鸟 2016-07-01 19:42:48

    第一篇不错,其他无功无过,没有当初看到的长篇《纽约兄弟》的惊喜

  • 2 跳房子 2020-07-20 11:31:12

    第一个短篇《家族的作家》真是太好:父亲去世后,“我”冒充父亲编起故事给奶奶写信。小小的虚构轻轻地掀起厚厚的家族历史,又被现实的细碎盖上,再掀起…层层叠叠:接受与排斥、继承与遗忘、现实与梦想,沙漠与海洋。最后一封信让人赞叹又心酸:为家族奉献一生的“父亲”在文学里成为了自己。

  • 0 粟冰箱 2018-09-20 20:31:14

    语言挺不错的,的确有诗意,有美感。前两篇喜欢,后面的不合胃口,还行吧。

  • 2 PassenJie 2015-08-02 21:39:13

    非常好的小说及翻译。

  • 0 外外 2015-06-30 11:20:34

    好几篇很80年代意识流风,东拉西扯,读得累。

  • 1 lookyelin 2017-05-18 23:07:06

    最好的是第一篇《家族的作家》:男孩的父亲去世,为了安抚高龄且精神衰弱的祖母,他不得不听从亲戚劝说,伪装成父亲的口吻,给祖母写信。于是,男孩想象死去的父亲正在什么地方旅行,写来一封什么样的信。很好的故事结构,以正常的生活路径,探索非正常的生活领域。

  • 0 morgan le fay 2016-04-11 08:12:44

    有两三个短篇挺好看的……

  • 0 劈头士》睁木 2015-07-27 14:54:14

    已购。多克托罗是上周去世的吧?然后发现自己竟然买过他的这本集子。我很喜欢第一篇《家族的作家》,关于一个孩子冒充他死去的父亲给祖母写信,最后孩子发现父亲也曾年轻过,也曾有过理想,最后却是被生活压力、疾病等折磨。这篇五星!后面几篇包括同书名的中篇,感觉一般吧。

  • 1 突然一朵大荷花 2015-08-15 17:48:46

    前面的几个短篇比后面的中篇好。

  • 0 mibo lost 2016-03-04 16:19:16

    我的猫生遭遇了什么!

  • 0 索马里 2015-06-02 17:19:39

    所有写字儿的,都该看看多克托罗是如何描述作家生活哒!

  • 0 Pozzolan 2015-11-04 16:52:05

    已购 2015/9/10 好棒

  • 0 郁则 2019-02-24 16:33:10

    可能是社会加速过猛,我觉得作者感受到的危机早已在更小的岁数爆发。中篇里努力拉扯出文化多元、生活丰富的大场面,“漫不经心”抛洒各种人名、地名、物件,呈现出各路人马的纷纭历程。颇有些凌乱,但还是明白这是出于作者的制造。摆脱象征与比喻,回到生活本身,面对琐碎,生老病死,百无聊赖,贫瘠的欲望还有困苦的循环,人来人往得失往复。本该是运动的人生却有像植物一般的麻木感,物欲的刺激只不过在不断提高满足感的阈值,看似回归的结局更像是钟摆荡回原点,低劣的诗人被生活这张巨网黏住,嗫嚅些别人嚼烂过的句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完全可以当作扫一眼剪报略过。从这点来讲,这个中篇的观念倒贯彻得不错。

  • 0 --------- 2015-12-01 20:27:04

    198「其實有幾篇太玄妙我看不懂,等我再看一邊啊啊啊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