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图景的机械化》的原文摘录

  • 作为井然有序、等级分明的中世纪社会的象征,整个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体系将被一举摧毁:原先的体系非常稳固和清晰地介于静止的中心地球和同样静止的最外层天球之间,静止和运动被精确地指定和分配于其中,任何事物都知道自己的等级,知道哪个位置是其凭借本性所应有的位置;现在,取代这个体系的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观念:一个无限的宇宙空间,没有任何一点是固定的,万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运动,根本谈不上等级秩序。虽然这一观念令人困惑,但它未必会引起后来帕斯卡面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所感受到的那种【战栗】,因为这个世界图景与【一种无所不包的哲学—神学体系(上帝是无限的)】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它也满足了人的【宗教需要】。 (查看原文)
    Lowlibrarian 1赞 2016-09-16 15:01:12
    —— 引自第325页
  • 其实,如果更深人地理解亚里土多德的科学著作,就会看出们有更大的价值。只要不带偏见地阅读这些著作,就必定会承认,作为息然的研究者,亚里土多德拥有关于物理现象的广博知识,对解释它们有极大兴趣,并力求基于纯粹的物理理由给出这些解释。如果将他与柏拉图进行比较,便立即可以看出,《蒂迈欧篇》所传递的那种通过预想的原理构建一个想象中的自然的倾向,现在被一种纯经验的态度所代替,因为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真正的自然知识只有通过认真收集经验材料才能获得。 …… 首先,虽然亚里士多德认识到,经验在研究自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感官必须提供材料供思想作进一步加工…… ‖ 柏拉图,预设图景;亚里士多德,经验图景。 (查看原文)
    Antiphon 1赞 2020-06-02 10:27:4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具体说来,认为地球静止于宇宙中心,宇宙本身也被一个无所不包的最外层天球所包围,各种元素都有其自然位置,它们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特别是天地之间有根本区别,地球是宇宙中最卑下、最可鄙的部分,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地球是一颗与所有其他星辰同样高贵的星辰,和它们一样在运动。我们绝不能被地球的黑暗所误导:如果我们可以从近处看太阳,那么同样可以看到太阳中心有一个黑暗的地核;而从外面看,我们的地球也将由于周围的火球而显得明亮。 (查看原文)
    Lowlibrarian 2016-09-16 14:56:24
    —— 引自第319页
  • 留基伯(Leucippus)和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保留了存在的【质】的统一性,而仅仅牺牲了【量】的统一性。原子论者将巴门尼德的存在之球(sphere of being)打碎,并把这些存在碎片撒入爱利亚派所说的非存在,即【虚空】之中。就这样,他们为这种非存在指定了一种自身的存在性,而曾经唯一带有“存在”这一谓词的东西的碎片则保留了巴门尼德图景中整体所具有的质的均一性和不变性;此外,它们现在 还被赋予了运动。除了空间上的广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不可入性,它们没有任何其他属性;它们是同一存在的碎片,彼此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形状和大小。 原子本义为“不可分者”,这个词的确表明了它们的一种典型属性;但这个词没有表达出另一种同样典型的属性:所有原子在质上是同一的,也没有表达出所有微粒的普遍特征,即内在的不变性。 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永恒地运动,逐渐形成了旋转的星体,生成了各个世界。【无数个世界】同时和相继地形成,到一定时间又会再次分解为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 (查看原文)
    Lowlibrarian 2016-09-16 15:23:46
    —— 引自第12页
  • 斯多亚派的唯物一元论与二元论: 有两种本原是一切事物的首要基础:一种是【主动本原】,一般称为“世界灵魂”或“逻各斯”,在宗教上称为“神意”,在占星学上称为“命运”,在神话中成为宙斯;另一种是【被动本原】,它是一种缺乏性质的、未经任何确定的【元质料】,但能够接受任何【形式】。 世界灵魂和元质料都是物质性的,只不过世界灵魂是一种比质料精细得多的物质,是一种温暖的、富于生气的呼吸,一种极为精细的气息或“普纽玛”,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火,而不能与起消耗和毁灭作用的经验中的火相混淆。 被动元素比主动元素级别更低,也更为粗糙;被动元素与主动元素相比,就如同物质之于力,肉体之于灵魂。 因此,【一切仍然是物质性的】,但【活力的差异】太过极端,以至于原本意指的分等级的差异倒显得像是一种本质差异,一元论一再表现出二元论的特征。 (查看原文)
    Lowlibrarian 2016-09-16 15:46:09
    —— 引自第60页
  • 用具体的时钟去测量时间,用特定的参照系去测量位置,这种想法在古希腊物理学家看来也许过于相对主义。他认为真正的时钟应当是一个永恒流动的理想沙漏,确定位置应当有一个永远不动的理想的包围者。为了找到它,我们设想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回到它们的自然位置,一切重物下落和轻物上升都终止,所有元素都在从地心到月亮天球的四个同心球层中有秩序地排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能够确定任何位置的自然参照系。 ‖ 古希腊自然图景显然认为存在永恒(至高)的,说原初的(primary)世界图景,即万物应该的,本原空间和时间。后者有点类似牛顿的绝对时间观。 (查看原文)
    Antiphon 2020-06-01 15:15:55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亚里士多德宽泛的运动概念使我们理解了后来那句经院哲学格言的真正含义:“不理解运动,就不理解自然。”这并未暗示“运动”一词后来所蕴含的那种运动的世界图景(用微粒的运动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而是表明,所有自然事件都是从潜能到现实的过渡,变化乃是“通往形式之路”( way toward form)的过程。它强调,科学关注的对象是变化。这与带有爱利亚派特征的所有哲学流派都相反,后者只承认一种关于不变事物的科学。 ‖ 绝对秩序,自然拥有一个原初的自然图景及其目的样式,世界是有神性的生命。 (查看原文)
    Antiphon 2020-06-01 15:22:3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整个宇宙是一个有秩序的宇宙,它由一种理性的,合乎法则的原则所主导。没有什么像在原子论者那里一样,听任于原子运动所遵从的盲目偶然性。世界灵魂作为逻各斯通晓一切未来事件,作为天意预知它们将在什么时刻发生,作为命运则使它们在预定时刻发生。但人的灵魂本质上参与了这一世界灵魂,他的灵魂是渗透于他的肉体的世界灵魂的一部分。由此可以引出重要的伦理后果,我们这里不去讨论;但它也促生了这样一种信念,即对人来说,知晓未来未必是原则上不可能的。因此,斯多亚派真心实意地接受各种形式的预言术或占ト术,其哲学也为占星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强有力的辩护。 我们后面还会专门讨论这些类型的自然思想。今天它们虽然不再被看成科学,但以前却被当做正当而重要的自然研究领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我们这里只需注意,自从占星学为希腊人所知(公元前300年左右),占星学可以同整个哲学世界观和谐地联系在起;事实上,绝大多数哲学家一直认定这样一个事实:天体要么自身是神圣的存在,要么被神圣的存在所推动,地界事件由天体所引导和支配。斯多亚派将这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不去理睬柏拉图提出的那个数理天文学问题,即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来解释不规则的行星运动:在我们面前显示为行星的神圣存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对宇宙秩序的洞悉,找到它们在宇宙体系中被指定的轨道。 这种看法也许满足过人的信仰,但却没有促进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所构想的数理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再把数学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这是斯多亚派的典型做法,这也表现在:斯多亚派倾向于尽可能地简化哲学思想,他们将亚里士多徳体系中的十个范時(存在样式)减少到四个,其中不再包括量的范畴;除了实体这一基本范畴,他们只保留了本质属性、偶然属性和关系。 (查看原文)
    Antiphon 2020-06-01 16:57:42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还要注意,出于与斯多亚主义同样的原因,新柏拉图主义必定容易沉迷于神秘之事:由于确信宇宙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人凭借自己的灵可以直接通达神的三大本体 (查看原文)
    Antiphon 2020-06-01 17:26:52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数理天文学将天体看成点,将天体的视运动分解为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该程序在方法上类似于将复杂的圆周运动分解为一系列谐振动)。与高度发达的数理天文学相反,古人在现在所谓的物理天文学方面几乎毫无建树。天体的物理构成从未被追问,天体运动学也没有通过探究运动可能的动力因而演变成天体动力学。两者都受到了当时流行的宇宙论观念的束缚:天体本身要么被视为神灵,要么被认为由神性的存在所推动。因此,追问天体的物理构成或者根本没有被想到,或者像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一样,导致一种在地球上经验不到的假想物质一以太一被引入。追问运动的原因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已经说明斯多亚派如何得出了最为纯粹的推论:神性的存在能够找到自身的路径。 (查看原文)
    Antiphon 2020-06-02 09:18:54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这一点应当如何解释?这个问题不仅涉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且涉及一般的古代自然科学。我们同样无法给出单一的回答。首先,消除干扰因素(然而必须首先假定这些干扰因素的确存在,并对其进行规定),使自然现象在某些预定条件下发生,从而迫使自然回答某个清晰界定的问题,这种观念对于从小就学会将物理学和化学同实验观念联系起来的现代人来说也许是简单而自明的,但对古人来说却并非如此。科学史表明,普遍接受和实现这种观念需要漫长的时间;其次,即使认识到了实验的必要性,实验的实现一般也要求使用专门为此设计的仪器,因此,是否可以对科学进行实验研究是与技术的发展资切相关的反过来,要想满足实验所提出的要求,技术的发展也必须能够依靠科学知识(比如改善真空泵,发展出玻璃吹制技术,对于近代物理学相当重要);第三,实验的实现预设了理论的存在,理论提出了某些有意义的问题,导出了可以用实验检验的具体命题,使特定的测量成为必需。毕竟,实验不可能在没有任何理论指导原则的情况下随意进行,而没有实验的持续帮助和控制,这种指导原则也不可能得到发展;最后,正像纯粹的启发性实验对于科学的意义要低于确证性实验一样,纯粹定性的实验的重要性也无法与定量实验相比。定性实验只是为了显示某一现象是否会发生,而定量实验则是为了检验或寻求某些量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对这些量进行测量;对于科学来说,测量要比确立事实更重要 现在应该很清楚,为什么科学中的实验方法在希腊物理学中没有什么生命力,那就是缺乏与技术以及一种卓有成效的理论的相互作用;此外,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原子论相反,亚里土多德的质的物理学虽然在理论上…… (查看原文)
    Antiphon 2020-06-02 10:40:3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对于自由技艺和机械技艺的差别极大的社会评价只是希腊人习惯的诸多典型表现之一。希腊人习惯于通过价值对立来思考,总想决定两种可比较的活动、特征或性质中哪种更高、更好、更高贵或更完美。我们已经看到,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有限高于无限,奇高于偶,正方形高于长方形,雄高于雌。柏拉图总是不失时机地指出,理型不知要比现象高多少;亚里士多德则将地界的不完美与天界的完美对立起来。此外,匀速运动要优于非匀速运动,正多面体也比任何其他多面体具有更大的价值,但本身又比不上球体。 这种价值区分的倾向所产生的后果对于科学十分重要(这种倾向是如此极端,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唯价值论[ axiologist])。一般面言,它似乎更多地取决于审美的和目的论的观点;一种事物被看得比另种事物更高,是因为它更美或更合目的。与此相关的是一种乐观主义观点,认为自然( QUOTA, natura naturans[产生着的自然])总是努力适应于人的考虑。这种观点有许多变种,其中之一是,自然总是试图与人为善,于人有益,努力实现最好的可能,不做任何不合理之事,从不徒劳地或漫无目的地(rm)行事,且总能借助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成就。这里哪些东西被视为美的,主要通过算术或几何标准来判断3、5、10被认为优于其他数,几何形式越是规则,地位就越高。 (查看原文)
    Antiphon 2020-06-02 22:56:14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一般来说,机械论思想并不适合希腊人;即使它以后来的形式显示出来,将宇宙描绘成由超人的智慧构造出来的一台完美而实用的机器,一经发动便自行运转,希腊人也同样不会赞同(当然德漠克利特、伊壁塊鲁利卢克菜修ネ会如此)。因为那样一来,宇宙就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东西,大多数希腊思想家都竭尽全力反对这种假设。希腊宇宙论的各个发展阶段都会显示出一种信念,即宇宙是一个有生命、有灵魂的整体。事实上,有生命比无生命更强大,有灵魂比无灵魂更高贵,因此(这里价值论的观念再次产生影响),说宇宙是死的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于是,泛灵论在科学上获得了无可辩驳的地位,它作为唯价值论的一个极端推论有其逻辑基础,而实际上则是源于一种深刻的情感需要。泰利斯早在公元前600年就已经在两个命题①中表述了这一点:万物充满了神灵;磁石似乎有灵魂,因为它可以吸引铁。在希腊思想的最后阶段,泛灵论仍然构成了新柏拉图主义的一个关键要素。 (查看原文)
    Antiphon 2020-06-02 23:02:3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它们首先包含这样一个论断:星辰借助于流射会普遍影响地球上的活动和个人的命运,而且这种影响并非取决于某一个天体,而是取决于整个天界的格局。此外还有一些杯充,它或者是择时占星学,认为星辰在任一时刻的联合影响会对特定活动造成一种有利或不利的态势;或者是一种根本不同的体系,即所谓的生辰占星学( genethlialogy),后来也被称为神判占星学( judicial astrology),它认为人的命运由出生或受孕那一刻的星辰位置所决定。 (查看原文)
    Antiphon 2020-06-02 23:12:0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力mechanics仅仅蕴含着对力的概念的心理起源的回忆。可以把力定义为加速度(一个纯运动学量)和质量(一个可用实验测定的系数,为某一物体所特有)的乘积,如此,它也可以被数理科学领域完全涵盖。 (查看原文)
    瞻望弗及 2021-06-11 16:22:38
    —— 引自章节:结语
  • V:5-6 结语 713 5。到目前为止,我们区分的“机械论”的各种不同含义都或多 或少与机械或机器概念的正面特征密切相关。如果注意到一个负 面的特征,即机器本身没有生命,它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起作用, 而必须从外界启动和维持运动,那么就会得出另一种观念。这样想来,机械论与泛灵论是对立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被经典物理学取代的本质就在于,任何内在的变化本原、任何可能与生命挂钩的东西都被拒斥,任何运动都被归于外因。然而,进二步思考就会发现,实际上很难通过这种标准去检验科学理论的机械论特征。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的抛射体理论要求有一种从后面推动的力(is a tergo)持续起作用,从外面推动抛射体前进;而惯性这个经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则可以自然地解释为一种内在的运动本原,如同一种精神力量。无论如何,把机械论界定为非泛灵论,所包含的内容过于贫乏,不足以描述经典科学所明言的特征 (查看原文)
    豆友222654300 2022-03-25 19:48:49
    —— 引自第713页
  • 现在看来,追溯通往牛顿的道路不仅是一项激动人心的重要任务,而且对于理解整个文化至为关键。而在20世纪20年代却并非如此,那时科学史还不太受职业历史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和数学家的关注,戴克斯特豪斯称科学史为“历史女神(克利俄)的继子”(Clio’s stepchild)。 (查看原文)
    老豆腐卤子 2022-05-06 23:43:14
    —— 引自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