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原作名: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译者: 孙璐
出版年: 2015-7
页数: 296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读客外国小说文库:伍绮诗作品
ISBN: 9787539982830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
关于爱与失去,以及我从未告诉你的秘密
——————————
就是她!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
凭借处女作夺得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
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作家,横扫欧美所有榜单
——————————
◆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 第1名
◆2014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2014 Buzzf...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
关于爱与失去,以及我从未告诉你的秘密
——————————
就是她!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
凭借处女作夺得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
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作家,横扫欧美所有榜单
——————————
◆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 第1名
◆2014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2014 Buzzfeed最佳虚构类图书
◆2014《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4《赫芬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2014《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百佳图书
◆2014《TIMEOUT纽约》年度十佳图书
◆2014《奥普拉》15本年度必读文学&虚构类图书
◆2014《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
◆2014《书目》编辑年度之选
——————————
媒体及名人推荐:
◆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纽约时报书评》
◆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无声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并且,这本小说没有任何一处落笔是粗疏的。我唯一担心的是,我对《无声告白》的刻骨崇拜,会导致读者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期待。但这本书就是好得这么极致!深情力透纸背,刺痛你心,用词精准而克制,文风温婉而细腻。
——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语
◆
爆发力惊人的处女作,笔触闪烁着散文的美感与精准,观察与洞见则像社会学家一样深刻。伍绮诗的小说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住了读者,我们迫不及待要了解莉迪亚之死背后的故事……而小说最终揭示的真相,振聋发聩。
——《赫芬顿邮报》
◆
情节展开极为机智,处处撩动你的情绪……伍绮诗用扣人心弦、精彩得让人拍手叫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别与种族的严肃主题。这样严肃的主题竟然可以被剖析得如此透彻,而且故事的节奏,竟然还可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好像有阳光铺满房间。
——《奥普拉》
◆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令人惊叹地包容了各种复杂情绪,以一种罕见的洞察力,表达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而这种表达,完全是一位精通写作的大师的杰出手笔。伍绮诗值得期待。
——《书目》
◆
这部情感真挚、充沛的处女作小说,是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开始的。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被给予无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没有任何一盎司的陈词滥调。伍绮诗的行文,是如此准确和敏锐,她刻画的人物入木三分。
——《出版人周刊》
◆
一部温柔的小说处女作……这部小说可能会触发无数的悲伤,关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以及一个悲剧是如何影响了一个家族的故事。
——《TIMEOUT 纽约》
◆
在这本书中,伍绮诗深入地谱写和揭晓了詹姆斯一家的秘密……这些隐藏已久,安静而具有爆炸性的真相,加之种族和性别等议题的探讨,慢慢地带领读者见识到伍绮诗文字的多愁善感和引人入胜,直至读到最后一页,深深的触动仍在心间回荡。伍绮诗的首部小说,情感复杂,仿佛一股吸引人的强劲水流,拖着你随着急流向前,直到抵达最后的秘密。
——《科克斯书评》
◆
异常优秀,非常完整的一部处女作……这个故事令人心痛,伍绮诗非常巧妙地将这部复杂、跨越多个年代小说的线索串联在一起。《无声告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独具魅力,她深入写出了这个美国家庭里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读完的时候,仍让人泪流不止。
——《洛杉矶时报》
◆
神奇!感人!感情充沛,描述准确!围绕身份焦虑和巨大悲恸,作者出色地、漂亮地展开了故事……本书会和每一个人取得共鸣,只要你曾经向家人撒过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谎。
——《波士顿环球报》
◆
一个动人的故事,对于生为女儿们的书中女性来说,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差异是人生中的第一道课题。
——《Vogue》
◆
我对《无声告白》爱不释手……伍绮诗的笔触细腻、观察敏锐,对李家每一位成员的描摹,对他们种族差异问题的深入挖掘,以及搜寻杀害家中二女莉迪亚真凶的线索,一直读到最后一页,都让我紧扣心弦。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第一名,《就说你和他们一样》作者乌文•阿克潘
◆
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推理作品,也是一次对这个混种家庭的深度剖析。伍绮诗的这部处女作,张力十足,余味久久不散。
——《娱乐周刊》
◆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这还是一个美丽而让人难以忘怀的,讲述一位少女如何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的故事。
——《书道》
◆
性别、种族、父母未竟的野心压在子女的肩头,对以上这些,本书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反思……伍绮诗巧妙的、令人信服地揭示,某种程度上,有些误解,永远无法消弭。
——《旧金山记事报》
◆
读完了还久久沉浸在故事里面。16岁少女的死亡让她的家人们开始怀疑——她究竟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处女作让人想起了《可爱的骨头》。
——《嘉人》
◆
感人至深,大师手笔。伍绮诗没有给她笔下角色任何俗套而轻松的未来,也没有给她的读者任何虚假的希望。她给的是真实的希望。
——《安娜堡观察员》杂志
◆
冷静,激烈……这个家庭逐步暴露了它深藏的秘密,你不由自主被这一家人深深吸引……
——《密苏里人》
◆
伍绮诗极有技巧,她将这个悲剧的每个微小线头都捡拾了起来,顺着这些线头,牵出了很多秘密,诸多真相纷至沓来,酸楚而最终令人振奋。
——《娱乐周刊》编辑评论语
◆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的第一个章节有些阅读难度,一个家庭的大女儿死了,这个情节,对那些追逐快感的读者而言,可能是个挑战。但是,马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密集而紧凑的各种转折——这个家庭的成员们,彼此都深藏着太多从未诉说的秘密。这绝对是我今年最爱的一本小说。
——美国《大观》杂志
作者简介 · · · · · ·
伍绮诗(Celeste Ng)
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她毕业于哈佛大学英文系,后考取了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院,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 刊杂志。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长篇处女作,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极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荣获2014美国年度图书桂冠。
《小小小小的火》是伍绮诗2017年的重磅新作,一经出版,便获得2017美国年度小说殊荣,随后一口气拿下27项年度图书大奖。《纽约时报》书评称赞此书道:“极端、剧烈、炽热,令人心碎不已,比《无声告白》更胜一筹。”
伍绮诗如今与家人一起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生活。 想了解更多关于伍绮诗的信息,可关注她的官方网站:...
伍绮诗(Celeste Ng)
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她毕业于哈佛大学英文系,后考取了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院,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 刊杂志。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长篇处女作,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极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荣获2014美国年度图书桂冠。
《小小小小的火》是伍绮诗2017年的重磅新作,一经出版,便获得2017美国年度小说殊荣,随后一口气拿下27项年度图书大奖。《纽约时报》书评称赞此书道:“极端、剧烈、炽热,令人心碎不已,比《无声告白》更胜一筹。”
伍绮诗如今与家人一起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生活。 想了解更多关于伍绮诗的信息,可关注她的官方网站:http://www.celesteng.com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时,一件事吸引了汉娜的注意力,所以她没有听到内斯接下来说了什么。一滴水顺着内斯的头发移动到他的脖子上,好像一只害羞的小老鼠,慢慢地从他的肩胛骨之间流下来,沿着脊背的曲线一直向下,犹如跳下一座悬崖一样,落到了杰克的手背上。这一幕,背对着杰克的内斯根本发觉不了,正透过指缝向外张望的莉迪亚也不会注意。只有抱着膝盖,稍微坐得靠后一点的汉娜看到那滴水落了下来——在她听来,那溅落的声音像炮弹一样响。只见杰克一下子跳了起来。他盯着那滴水,却没再动,好像那是一只稀有的昆虫,可能随时会振翅飞走。然后,他没有看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只是盯着那滴水。他抬起手放到嘴边,用舌头把它舔掉,简直像在品尝甜美的蜂蜜。 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汉娜甚至觉得这一幕是她想象出来的,其他人都没有看到。内斯依旧背对着杰克,为了对抗阳光,莉迪亚闭上了眼睛。刚才的那个瞬间,如闪电一般令汉娜觉得震撼。多年来对爱的渴求让她变得敏锐,她就像一条饥饿的狗,不停地翕动鼻孔,捕捉着哪怕是最微弱的食物香气。她不会弄错的。她一看到就认出了它。那是爱,是一厢情愿的深切渴慕,只有付出,得不到回报;是小心翼翼而安静的爱恋,却无所畏惧,无论如何,都会执着地进行下去。这种感情太过熟悉,她一点都不觉得惊讶。她的内心深处仿佛生发出某种东西,钻出她的身体,像披风一样包裹着杰克,而他却没有发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
很久以前的那天,就是坐在这个码头上的这个位置时,她已经开始感觉到,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发觉内斯把手放在她肩上的那一刻,她几乎是心怀感激地落到了水里,让自己沉下去。当她的头完全没入水下,水就像手掌掴着她的脸。她想尖叫,但冰冷的感觉涌进她的喉咙,让她窒息。她伸展脚趾寻找陆地,根本没有陆地。她的手中空无一物,只有潮湿和冰冷。 然后是温暖。内斯的手指,内斯的手,内斯的胳膊,内斯揪住她的脊背。她的头钻出湖面,头发上的水流进她的眼睛,激起刺痛。踢水,内斯告诉她。他把她托起来,他双手的力量和沉稳令她惊讶,她觉得全身恢复了暖意。他的手指抓着她,那一刻,她不再害怕了。 踢水。我抓住你了。踢。 从那以后,就总是这样,只要她伸出手说,别让我沉下去,他就握住她的手,不让她下沉。就是那一刻,莉迪亚想,从那里开始,一切都错了。 还不算太晚。莉迪亚在码头上许下新的承诺,这一次,是对她自己许的。她将重新开始。她会告诉她的母亲,够了。就算她物理不及格,就算她永远当不成医生,那也没关系。她还会告诉母亲,还不算太晚。一切都不晚。她要把项链和书还给父亲,她再也不会把只有拨号音的听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会假装成另一个人了。从现在开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双脚悬空的莉迪亚——她一直都被别人的梦想深深吸引——突然发现了宇宙中华丽闪耀的各种可能性,她决心改变一切。她要对杰克说对不起,告诉他,她永远不会讲出他的秘密。既然他能如此勇敢,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那么,也许她也能。她会告诉他,她理解他。 她要对内斯说,他走了也没关系,她会没事的,他不必再为她负责,也无需担心。然后,她就让他走。 许下最后一个承诺的时候,莉迪亚明白了她要怎么做,如何重新开始,从头开始,这样,她就再也不用害怕孤独了。为了封存和实现她的承诺,她一定要这样做。她轻轻地下到小船里,松开缆绳。当她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0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无声告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无声告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22 条 )
论坛 · · · · · ·
内斯最后知道杰克喜欢他了吗 | 来自菲常爱罗 | 56 回应 | 2023-05-16 15:19:09 |
女孩子做愛時頭髮髮色會有變化嗎? | 来自书影剧 | 2023-05-16 13:40:27 | |
杰克到底有没有跟别的女生睡过呢 | 来自drunk | 6 回应 | 2023-05-10 15:10:25 |
仿佛看到了自己 | 来自诺诺诺嗒 | 1 回应 | 2023-05-10 15:09:25 |
为什么呢 | 来自小黑人1号 | 2 回应 | 2023-05-10 15:07:0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Penguin Press HC, The (2014)8.0分 2121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2015)8.0分 666人读过
-
悅知文化 (2015)8.2分 132人读过
-
Blackfriars (2014)8.2分 3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你好好睡,我好好读书。等你醒了我们聊柏拉图。 (琼斯黄)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书海无涯 (佾云)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无声告白的评论:
feed: rss 2.0
4299 有用 彼方有荣光 2015-07-17 00:59:38
死了的人已经明白并得到解脱,而活着的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想通,那些我没能告诉你的,那些你误会了我的,因为不想让你失望,为了让你开心,为了明天你依然愿意陪伴,我选择承担那些不属于我的负担,在我决定卸下这一切的时候,我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和体谅,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各自的修行,那些你想得而得不到的对我来说其实无关紧要,我关心在意的仅仅是明天你能否继续在我身边陪我成长跟我聊天全心全意关注我爱护我,哪怕我不能成为... 死了的人已经明白并得到解脱,而活着的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想通,那些我没能告诉你的,那些你误会了我的,因为不想让你失望,为了让你开心,为了明天你依然愿意陪伴,我选择承担那些不属于我的负担,在我决定卸下这一切的时候,我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和体谅,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各自的修行,那些你想得而得不到的对我来说其实无关紧要,我关心在意的仅仅是明天你能否继续在我身边陪我成长跟我聊天全心全意关注我爱护我,哪怕我不能成为你的骄傲,也依然能拥有你对我无条件的爱和承诺。 2015.7.16 农历六月初一,半年快乐。 (展开)
139 有用 meiya 2015-07-15 15:41:13
这本书我只看了大半,便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家人和心理咨询朋友们听,讲完之后还要告诉他们,这本书的开头是从哪里开始的,这故事的结构是如何精巧……他们每一个人听完我的讲述,纷纷对这本书感兴趣,我想这足以说明《无声告白》的魅力。
160 有用 水珊 2015-07-18 10:17:56
让我想起自己,以前追求与众不同,现在尽量与众相同,才不显突兀才安全踏实。从而渐渐地失去了激情、乐趣、自我。
1804 有用 danyboy 2015-07-09 22:24:26
不是种族歧视,更不是什么中国式教育在美国的冲突,这个故事虽然有华裔背景,但完全不需要冲着中国而敏感,小说是一个困境的悲剧,唯一自己走出来的人,却不小心死去,但她的死却帮助了家人邻居走出困境。我还是坚信生活的一个道理:有时候杀死你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小说的叙事非常朴素,所以前半部显得平淡,后半部则很感人,作者的功力在于驾驭各种生活小细节,小说情节性并不强,但细节的描写烘托很老练精准,不夸张但成功的... 不是种族歧视,更不是什么中国式教育在美国的冲突,这个故事虽然有华裔背景,但完全不需要冲着中国而敏感,小说是一个困境的悲剧,唯一自己走出来的人,却不小心死去,但她的死却帮助了家人邻居走出困境。我还是坚信生活的一个道理:有时候杀死你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小说的叙事非常朴素,所以前半部显得平淡,后半部则很感人,作者的功力在于驾驭各种生活小细节,小说情节性并不强,但细节的描写烘托很老练精准,不夸张但成功的让故事感人起来。这个作者在同龄人里很成熟了,高于和她同龄的我知道的中国作者。 (展开)
491 有用 Foldii 2015-07-20 01:23:05
一本通俗小说。但是读起来太难过了,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我。哭成傻逼。
0 有用 _echo. 2023-05-30 22:37:52 云南
3月重启。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但是,摆脱他人的期待好难。
0 有用 Saxon Steve 2023-05-30 15:42:26 浙江
看的时候我在书的最后一页,慢慢写下: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职业歧视、同性关系、家庭羁绊、梦想寄托、陪伴与孤独、沉默与救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是一个家庭映射出来一个世界的问题。绝望到选择自我救赎的人终究还是没能拯救自己,而活着的人花了好久思考,才发现剩下的只有悔恨。
0 有用 Bonus~ 2023-05-30 14:35:29 湖北
细节描写是一大特色,各种人称,话题的变换穿插又像是意识流作品,和标题一样,整本书的语言风格都有一种无力,虚弱,像是病了一般的孤独感。 三星半。作者想要触及很多话题,以为你好为外壳的粗暴的代际派遣,对受教育如宗教般的信奉,青春期的迷茫与压力,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的疏离和不理解,家庭关系里的偏心,女性对独立的追求,甚至包含了有些莫名其妙的同性恋成分。然而感觉作者并没有处理地太恰当,文字给人的震撼没有特别... 细节描写是一大特色,各种人称,话题的变换穿插又像是意识流作品,和标题一样,整本书的语言风格都有一种无力,虚弱,像是病了一般的孤独感。 三星半。作者想要触及很多话题,以为你好为外壳的粗暴的代际派遣,对受教育如宗教般的信奉,青春期的迷茫与压力,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的疏离和不理解,家庭关系里的偏心,女性对独立的追求,甚至包含了有些莫名其妙的同性恋成分。然而感觉作者并没有处理地太恰当,文字给人的震撼没有特别深刻,毕竟是处女作吧,故事架构还是有些老套和稚嫩了。 (展开)
0 有用 bosusu 2023-05-29 18:56:28 陕西
初中读过的书,看完一度沉寂很久,当时第一次读这样的小说
0 有用 kiiiiita 2023-05-29 06:46:45 中国澳门
论婚姻和家庭环境给人的负面影响…玛丽琳的故事让人揪心,原本可以拥有自由的人生偏偏把自己关进了婚姻的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