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烧了吗?(精装版)的书评 (13)

effelee 2016-04-30 21:13:53

巴黎没有烧

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厚厚的一本《巴黎烧了吗?》,当初买它说实话就是因为读库要搬仓库所以搞特价,四百多页的精装本16块钱就拿到手了,不得不说很多时候占便宜的心理胜过了对书本身的喜爱,既然买了就要读,因为提前做了一点准备,所以没有以往对大部头小说的恐惧和拒绝...  (展开)
一千零一夜 2017-01-24 19:24:17

“斗争”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笔记 德占巴黎:1940.6.14-1944.8.25。350万人的巴黎。 荷兰鹿特丹大轰炸(1940.5),俄罗斯(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炮击(1942.6),波兰华沙起义(1944.8)。 阅读兴致于“得救”篇减弱,大概是“斗争”篇过于高潮了。“得救”篇的德军虽有抵抗却大势已去,纪录了几场攻坚战...  (展开)
陈主簿 2022-09-19 11:23:04

采访800多人,他们还原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文明保卫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将新闻调查的现代技巧和历史研究的经典方式相结合,既有宏观大视野,又有精彩的细节故事,阅读体验可用两个字形容——过瘾。 文|陈令孤 有一本非虚构作品经典——《巴黎烧了吗?》,被认为是故事写作者必读书籍。 内容讲的是1944年8月,同盟军推进到巴黎附近,希特勒将巴黎当作...  (展开)
夕夕乐 2020-02-05 11:29:24

巴黎没烧

持续一周啃完了。巴黎没烧,两位作者强大的掌控能力,梳理描绘了成百个人物,在这个被德军占领了四年之久的地方,每个有名字的都有丰富的故事。难记的外国名实在对不上相应的故事,不过不影响对整个战争下不同角色阶层派别的理解。奇葩的是让我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这个被杀人狂魔...  (展开)
葡萄 2019-05-31 15:11:06

成功的法国美学营销

道长推荐过,抱着浪漫的爱美之心来读,结果却略有些失望,巴黎确实太美,可是战后说自己不战而降是为了保全巴黎的美未免有点大言不惭,毕竟巴黎也不是一直柔美没有战斗基因,拿破仑不也是征战无数么,在规划炸掉巴黎的时候,柏林不正在被夷为平地么,我只能说法国的战后宣传工...  (展开)
lisa_asil_f燕子 2022-05-04 22:37:53

线条凌乱,过半才好看的一本书

应该说,这本书并不容易读。即使我对外国人名已经比较免疫,不太容易混淆了。“啃”到过半,才觉得这本书好看了起来。 首先,翻译得不是特别顺畅,长句子太多,经常看了不知道在看什么。其次,全书的结构,尤其前半本线条太多,显得凌乱,主线情节不突出,看得人头昏脑胀。最后...  (展开)
王城动物园园长 2021-05-31 22:05:20

魔鬼的样子

开门见山。 首先,翻译真的一般,董乐山先生明显是没怎么更改英语的句式,导致文中充满了英语阅读理解式的长难句。其实这一问题在董先生翻译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就已见端倪,但对彼书影响不大。作为外行,不敢以“信达雅”的标准去批评董先生,但因为工作中也经常需要翻译一些...  (展开)
想起窗外一只鸟 2020-10-10 08:25:56

巴黎圣母院的差点毁灭

想要守住巴黎的希特勒,想要绕过巴黎好加快军队向德军推进步伐的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想要在将来解放后的巴黎中上台的戴高乐,想要立刻发动起义的地下抵抗组织及共产党人……太多人汇集到这一刻,把巴黎推到了离毁灭只有咫尺之遥。最后,共产党人发动了起义,戴高尔惧怕他们获...  (展开)
指间砂 2018-12-29 16:14:59

典范

2018年7月27日读完 本书慕名已久,起初看中的是读库的精装版,但一直没有活动,后来入了平装版,内容很精彩。本书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两位作者是美国和法国的记者,他们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  (展开)
黄大凯@TOPYS 2018-12-17 16:03:34

我们从这部传说中最好的纪实文学中,偷师到了什么? | SHALL WE TALK [5]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去的十一月里,编辑部同事清晨问好的方式都从“你今天真好看”转而变成“烧了吗?” 公司做饭的阿姨第一个不适应,着急忙慌询问:“烧了啥?!啥烧了?!” 知情的隔壁部门同事却早已从我们的朋友圈摆拍中洞察出端倪。从11月开始,我们每月开启一场读书会,编辑部的同事们共...  (展开)
Mr_Leon 2017-11-21 11:17:57

幸运的巴黎 不幸的圆明园

二次大战入尾声,西线上空阴云浓。 元首连发催命符,巴黎司令不动容。 肩扛重担稳如山,手握雄兵明似镜。 多方势力齐运作,完好无损不世功。 作为一个对二战史了解的并不算深刻的二战迷,提起二战,脑海中浮现的更多的是钢铁洪流激烈碰撞的苏德战场,也可以称之为欧洲战场的东...  (展开)
汤茗阅历 2017-08-30 09:42:24

历史一瞬间

在刚过去不久的那个世纪的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应该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没有之一。由此,后世产生了大量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艺术成果,来记录、纪念这些历史时刻。 《巴黎烧了吗?》即是优秀之一。 《巴黎烧了吗?》的作者是两位记者,美国《新闻周刊》的拉莱•科林斯...  (展开)

订阅巴黎烧了吗?(精装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