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安心做自己》的原文摘录

  • 让幼儿看见成人的不完美,会让孩子学会“犯错”只是下一个学习的开始,学会原谅和体恤自己、他人 以“了解”为出发点,就事论事、不以言语攻击幼儿人格的态度来沟通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1赞 2015-11-03 10:51:36
    —— 引自第79页
  • “尊重小孩,从底子里区分着教养方式的不同” “我们还没有真正熟悉尊重小孩的内涵……这个不熟悉,也可能让我们就以自己熟悉的操作方式硬套在新观念上,甚至导致断章取义的文化移植” “加入成为世界的公民,是我们对中小学孩子的教育目标的话,那成为自己则是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在人类成长的第一步里,我们是从学会依赖,进阶至独立;是先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其他的人”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2 14:29:42
    —— 引自第16页
  • 模式一:从孩子的坚持了解需要,找到妥协 一、同理心对待,不批判孩子的需要;二、明确表达大人的想法和需求,避免模棱两可;三、提供孩子有限的选择;四、影响选择的因果关系。模式二:从孩子的行为看见需要,找到妥协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2 14:40:25
    —— 引自第25页
  • 幼儿们并不是从责任上来理解家庭,他们是直指情感的核心,来界定家庭的存在。而放弃了沟通,也就是放弃了喜欢。所以幼儿们不是从血液上来认识家庭的实体,而是以实际的互动,来确定家的存在。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3 10:54:59
    —— 引自第88页
  • 愈能掌握外在世界的互动方式和规律,孩子愈能预测外在世界的变动,就愈能觉得有安全感和能力,慢慢地学会如何出事。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3 10:57:08
    —— 引自第96页
  • 大人尽力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是孩子的福气;能与孩子玩在一块,孩子体会的、建构的,则是人生的乐趣。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3 14:47:13
    —— 引自第109页
  • 矫枉过正的结果,导致孩子无法对食物产生感谢和快乐的感觉。而“食”也是人生最基本的快乐之一啊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3 14:47:13
    —— 引自第109页
  • 我并没有因为她害怕,就顺从她的害怕,让她不关门,因为那反而阻挡了孩子尝试的机会,并强化她的害怕。换句话说,为孩子挡住害怕,反而剥夺了他经历畏惧的过程。适度的经历那些过程,不但不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反而会让孩子面对生命的勇气,慢慢发芽。 不夺走孩子决定是否要放手一试的过程,生命的韧度,才有机会缓缓增强。 孩子并不会因大人不说,就停止寻找答案。因为孩子的经验少,所以来自他们自己的解释,通常会带来更大的恐惧。……“至亲突然不见”其实比“好好说再见”要来的可怕。突然不见,像是被丢弃;好好说再见,则有一个完整的结束,有了结束,才有新生的开始。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3 15:09:42
    —— 引自第117页
  • 幼儿发展,年龄只是一个参考,个别差异的考虑才是重要指标。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3 15:37:58
    —— 引自第133页
  • 重复性是幼儿的学习特质,在重复里,他会主动的测试自己的能力,也渐渐了解物品和事件的特质,更会慢慢的掌握手脑间的协调度——那就是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成长重心是先掌握现实生活,他是先从真实的生活里,吸取创造的材料、养分,然后利用已知的事物,来转换成新的组合,来改变成新的联结。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3 15:45:46
    —— 引自第146页
  • 不管学什么,要记得牢、存的久,都得让内容进到我们的长程记忆里。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内容经过多层的经验和不断的重复。多层经验,让内容拥有不同的储存途径,进入脑中的记忆库,日后就容易顺着多层的线索,找到和提取信息。重复性高,能增强、巩固对内容的记忆,日后回想,不需反复思索,就可以立即提取信息。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3 15:52:54
    —— 引自第156页
  • 成人的“鼓励尝试”和“无条件接纳”能提供助长孩子生理上的自主和心理上的自信的温床,让孩子学习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冒险、不怕跌倒的人。“鼓励尝试”和“无条件接纳”的第一种含义是:让幼儿自己做。……第二种含义则是:我们也要让孩子感受到:挫折就像影子,会跟随我们一辈子,要学会与它相处;也就是接纳随之而来的难过和愤怒,接纳自己在尝试后的失败。当挫折发生时,成人可以:不带批判的去指认孩子的情绪,让他认识:觉得愤怒和难受是正常的、能被理解的。等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后,再就事论事,提供方法。……于是,挫折成了孩子成长时的有机肥料。 (查看原文)
    原野牧歌 2015-11-03 16:16:10
    —— 引自第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