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背后》的原文摘录

  • 1992年1月19日 出门去。仅仅是出门去。遇到某件事,某个人,某种方式,某个表面,某个陌生的身体,不认识的,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要走出自我,被触及,被抚摸。我无法再呆在里面了。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2020-03-07 16:00:03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2年5月15日 “如果你曾经爱过我的话,你早就将我改变了。”这句话是观众对电影讲的,对那些不爱观众的电影讲的。爱观众,就是要把观众的欲望展现出来,在电影里为他们打开心扉。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2020-03-07 16:00:03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2年9月12日 “一棵树倒下,比一片森林生长所发出的声音更响。”我们拍摄倒下的树。要警惕那种对崩塌运动、对灾难性的风景、对破裂声的迷恋,去留意面对形体力量的静默,死亡。但是,不拍摄倒下的树,只拍摄生长着的森林,可能吗?一棵树倒下并不壮观,但那种声音,在整片森林生长的寂静里会被听见。无法忽视它,无法叫它沉默。它会在路边生长的花朵的静默里被听见。花儿的球茎是一具囚犯尸体的手骨,谋杀者希望掩盖自己罪行,将人埋葬于此。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2020-03-07 16:00:03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2年11月7日 事故和谋杀。糅合着谋杀与性的阴森的私生活。受害者的鲜血与泪水。我们喜欢这个。我们仿佛在输液,混合着鲜血、汗水、精液和他人的眼泪。我们在他们的躯体里,同时也在传媒体系里,与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所有体液交流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2020-03-07 16:00:03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3年1月17日 今天,电视里“真人秀”之类的节目再次证明电影的天职就是剖析现实,由剖析而寻到一种虚空,看到通往不存在的事物之路。人性,真实,美丽的逃遁!从已经存在并且过分的东西里脱离开来。电影是为不存在的事物而生的,为了虚空,为了无形,为了那从未现身的“他人”。没有他,我们吃着与我们过于相似的肉,喝着他们的血。我们内心深处为现实所塞满。上帝死了。位置空着。千万别去占据它。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2020-03-07 16:00:03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4年11月21日 无法忍受这些透过被鸡奸一般的场面调度来戏剧化影像,伪装成实录档案的纪录片。关于摄影机在纪录现实的位置,导演和观众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这个现实或许是被重新建构的,但不能为了达到戏剧化的效果而暗地里弄虚作假。这些纪录片的作者知道,正是因为这个默契,观者才会去相信他们影像的真实性。此外他们还知道,这些影像被戏剧化之后,原本的真实看上去将会更加真实。他们的把戏由此开始,目的是要让真实感看起来更强;如果他们的影像能继续以一种未被摆弄过的真实影像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那么这种真实感将会更强。这些纪录片并没有帮助我们去多认识一些这个世界,也没有帮助我们去更了解自己或是他人的生活。然而,他们却不经意地让我们认识到:对现实的戏剧化处理会使现实解体,退化成一堆刻板印象,电影再一次让其影像的力量落入陷阱之中。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2020-03-13 23:49:34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9年3月21日 狼和羊。如果面对一头野兽,羊的反应可能是这样的:“是的,我的大人,我兄弟去年说过您的坏话。捉住它,吃掉它。把我的家人也一同提去,吃掉吧。它们就藏在灌木丛后边。”听到这样的答案后,读者会出于高尚的道德良知作出判断:这只羊,坏透了。把它兄弟和家人都给供了出来!而另外群创根问底的读者可能会想:狼群的什么体制会把一只羊造就成比狼还坏的生物。他们还会发现,在那些用高尚良知判断的读者和狼之间似乎有一种微妙的默契。狼,吃了羊的一家后,回到羊身边,迫不及待地要吞掉它,尽管羊已经做了最大限度的祈求,狼还是会想:这是一只坏透了的羊,它背叛了兄弟和家人,它死有余辜。狼吃掉羊,并不是因为发现了它的其他劣迹,只因没有背离道德。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2020-03-14 11:51:37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6年11月28日 日日 我们的问题,并不是:观众是否会喜欢电影?而是:电影,是否会喜欢观众?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7年5月5日 罗塞塔是不是很可怕?她的生活是不是很可怕?她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不满意,想要找到另一种状态。但或许这样的状态并没有她自己想象得那么可怕,并不是她所在那一社会阶层中的人所想象的那样?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密谋对抗她将她逼入绝境一一要么自杀,要么杀人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7年5月31日 那些统治当今美国和欧洲电影工业的人,有计划地生产着一些以需求和口味为导向的电影。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从开篇字幕即可一眼看出该片泛滥的、谄媚的奴性。对于制片商而言,那些片子充满魅力,美妙至极,叫人拍手称好。而对于电影爱好者而言,那只是粗鄙、媚俗、低级的烂作。 1997年6月1日 要摆脱工业电影的掌控,得从避免塑造在电影工业里惯见的形象开始。要找到新的形象,不要参与那一庞大的克隆事业克隆只会令电影的存在再无新意。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7年8月17 在罗塞塔出现于电影中之前,她已存在;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之后,她依然存在。就像纪录片中的一个人物,是独立于摄影机镜头而存在的。我们拍摄的,只是其生活中的一个片段。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7年9月23日 问:你们为什么要拍这些电影? 答:我们做我们会做的事儿。 问:也就是说? 答:只有电影能回答这问题,因为我们所做的,或许并不完全是我们以为自己所做的那样。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7年11月10日 在听了让一皮埃尔的意见之后,我做了一个新的结构。我感觉我们正在靠近我们所寻找的那种风格和状态。罗塞塔不会杀人。里凯终于开始存在,他一心只想要帮助罗塞塔,别无他求。他在影像中出现的方式,他被拍摄的方式,也反映出他没有任何企图,没有任何掩饰。他就在那里,完完整整地在那里。罗塞塔的妈妈开始生动起来,从抽象中走了出来。周日早晨跟匿名女酒鬼的电话聊天对我塑造母亲的形象有很大的帮助。让-皮埃尔怕她在影片中出现得太多,因为要表现她康复疗程的问题等。他说的有道理。她还认为罗塞塔和里凯之间发生的不是男女之间的那种撩拨。他说的也有道理。这个电影发生在别处,我们不知道是在哪里,但是在别处,在人类诞生的某个地方。但这只是一种说法,因为我们会从表层去拍摄,到人类在前行中留下的迹象和痕迹中拍摄。观众倒有可能会深入进去(如果影片达到应有的高度)。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7年12月22日 身体的复活。为什么是身体?因为只有身体オ会死亡,所以也只有身体才能复活。正因为只有身体オ是可被拍摄的,因此电影和复活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关系。这一论断挺白痴的,但是它依然让我惊讶。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8年2月17日 问:为什么你们的电影中没有配乐?答:为了不遮蔽观众的眼睛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9年1月10日 听到一个对现实的评价:人越发缺乏人性了。人性的展灭本来可以用上帝不存在说来解释,钻进浑浑噩噩的斗争中却不承认人类是孤独的。如今,艺术要直面这可怕的现实,在与它的斗争中完成作品。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9年3月20日 邪恶战胜了理智。越来越接近艺术对它的期待。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9年8月1日我和我的父亲斗争了很久,没一刻安宁。我不是孤军作战,我兄弟一直站在我这一边,我们俩一起对付父亲。我们之间从来不用高声喊话,但我们知道这场战争无休无止。也许这为我们双剑合璧的电影生涯早早打下了基础。有一点我清楚地知道,那就是我们的电影多次映射到父亲和父亲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却从来没有真正和父亲聊过天。这无可厚 非,甚至已成为习惯。我用了许多年时间去理解到底哪里辜负了他,哪里亏欠了他,去感受他为什么执意要强硬地、顽固地传输给我们一些东西:一种精神上的约東,这无疑是在他17岁参加武装党派时被灌输的思想。但关于军旅生涯,他从未提及。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1999年12月23日 电影将重新演绎俄狄浦斯的故事。神话故事要从头开始讲(由于他的儿子“底比斯国王的儿子”的身份回归,拉伊俄斯失去了地位,只好仓皇逃窜……克律西波斯被强暴,继而自杀)。没有地位,找不到位置,被拉下王位,皇权的错乱,辈份的混淆,这是对法律的蔑视,打破了道德的底线。 如今的父母不再管教孩子(以什么名义?又以谁的名义?)。它们任由孩子自给地、自在地、自为地、自立地成长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耗尽自己的精力而先去腐蚀孩子。只有点使他们害怕恐惧:他们带到人世的、从他们身体里生出来的孩子,将反过来把他们吞噬掉。因此父母不告诉孩子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只是让他们相信他们不是生出来的,而是自己长出来的,所以孩子只能在自己身上汲取养分。最终他们自相残杀。可他们还只是孩子呀!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 2000年4月11日 拍摄《一诺千金》和《罗塞塔》后,加上如今的这个剧本,我们好像兜了个圈子,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现代人类生存状况是怎样的?所谓人类,并不是泛指,而是放到当今社会这个特定的甚至极端的环境中去,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状态。 (查看原文)
    樹上躺著默爾索 1赞 2020-03-16 06:04:50
    —— 引自章节:影像背后(1991—2005) / 1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