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的原文摘录

  • 而心脏,那个爱你的心脏,那个为你一天泵不止10万次、全年不歇、终生无休的心脏,在你情绪低落、怨天尤人的时候就想想它不求回报的爱,会不会感到些许欣慰呢? (查看原文)
    百分白兔 3回复 16赞 2017-06-24 21:10:54
    —— 引自第2页
  • 吃下糟糕的油脂,会给健康带来很多副作用,而好的油脂,对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不用花太多钱就可以买到正宗的冷榨橄榄油(特级初榨橄榄油)就连蘸着面包吃,都像是给心脏和血管做了一次精油spa。 大量有关橄榄油的研究都表明,它对动脉硬化,氧化应激(自由基对身体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会导致疾病和衰老)阿尔茨海默病和眼部疾病(如黄斑退化)都能起到预防保健作用。另外在治疗各类炎症上,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橄榄油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它甚至还能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橄榄油不但不会增肥,还有帮助瘦身的潜质,因为它能阻挠脂肪酸合酶把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脂肪。橄榄油是不是益处多多?不仅我们爱他,就连住在我们肠道里的益生菌也爱他。 如果你家有瓶高级橄榄油,千万别拿它来炒菜,不然就是暴殄天物了。炒菜的高温对于蛋白质来说是种礼遇,而对于橄榄油里的不饱和脂肪酸来说却是从里到外的煎熬,因为高温会破坏掉它的化学结构,使橄榄油的健康属性大大降低。所以炒菜最好用炒菜油或者固体油,比如黄油、椰子油之类的。尽管这些油里只有饱和脂肪酸,但它们的化学结构即使在高温下也很稳定。 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老百姓常说的出现哈喇味儿,就是酸价超标了,这时食物已经不适合食用了。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不仅耐不住高温,而且还容易和空气中的自由基发生反应。自由基对于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害,虽然名叫自由基,但是他不但不喜欢自由,反而喜欢黏着别人。它们会粘在所有能黏的地方,比如血管、皮肤或者神经细胞,结果就是导致血管炎症、皮肤老化、神经疾病。橄榄油之所以有种种好处,就是因为它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拦截住自由基。但是这个作用一定要在体内发挥才有效,用于拦厨房里的自由基就太浪费了。所以请别忘了,使用橄榄油后一定要拧紧瓶盖,并且放在冰箱里冷藏。 (查看原文)
    Fi 5赞 2019-03-13 15:01:06
    —— 引自第46页
  • 假如你还有兴趣尝试一些其他的偏方,那不妨试试“蹲式秋干”吧。这个做起来很简单:首先坐在马桶上,上身最大程度地往前弯曲(尽量去够大腿),然后抬起上身重新回到90度的坐姿。这样重复几次应该就有感觉了。友情提示,上则所时请记得关门,否则吓着别人就不好了 (查看原文)
    荀鹤鸣 3赞 2018-10-17 12:31:37
    —— 引自第104页
  • 在这里给所有励志减肥,坚决只吃沙拉的同事一个友情提示:超市或快餐店里卖的很多沙拉调料中(当然不止沙拉调料,别的调料也一样)都含有高果糖浆。这个高果糖浆已经被证实会抑制瘦蛋白(人体内一种能释放出饱腹信号,抑制食欲的激素样的物质)的正常工作,而且有没有果糖不耐症的人都会中招。所以,一份同等热量的沙拉,用自制的橄榄油黑醋汁或者酸奶代替含有高果糖浆的沙拉酱,会更加耐饿哦。 (查看原文)
    Fi 3赞 2019-03-13 15:26:04
    —— 引自第58页
  • 如果谁从来都没有屁放,说明你快把你肚子里的细菌们饿死了,它们没东西可吃也没活可干呐。 (查看原文)
    红皇后 2赞 2016-02-12 10:17:51
    —— 引自第241页
  • 有洁癖的人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就只遵循着一个原则一一扫除一切杀死一切,虽然也不知道杀死了什么,但是肯定那不是好东西。事实上这样彻底打扫的时候确实杀死了所有的东西,不仅仅有坏的,还有好的。这种清洁方式实在是不可取。事实上,一个国家越干净,那个国家患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的人就越多。一个家越是干净无菌,这家人患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三十年前在德国,差不多每十个人里面才有一个人患有某种过敏症,而今天,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过敏的。但是相比之下,细菌感染致病的比例却没有下降。今天的科学研究给打扫卫生带来了新的定义,干净并不是指要把有害的细菌都赶尽杀绝。 (查看原文)
    荀鹤鸣 2赞 2018-10-18 23:11:08
    —— 引自第214页
  • 与口服的药片相比,用栓剂的话需要的药量不是那么多,起效却更快。口服的药片剂量比较大,是因为它要先经过肝脏才能到达病灶,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有效药物成分已经被肝脏“解毒”过滤掉了。栓剂则可以绕过肝脏走捷径。也避免了给肝脏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对于小孩和老人尤其适用。 (查看原文)
    桃气人er, 1赞 2019-03-14 14:41:27
    —— 引自第39页
  • 如果你只想专门补充益生菌,那也可以从超市或者药店里直接购买纯的益生元产品,像菊糖、低聚半乳糖都属于这类产品。菊糖是从莴苣根里分离出来的,而低聚半乳糖(GOS)则是从奶里提炼出来的。这些产品的保健作用都已经被证实子,它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给某些乳杆菌和双歧菌提供养分。 细菌喜欢吃的是膳食纤维,瓜果蔬菜。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特别喜欢吃百合科和菊科植物。葱、芦笋、洋葱和大蒜都属于百合科,莴苣、鸦葱、洋姜和洋蓟都是属于菊科的。除此之外,抗性淀粉(难消化淀粉)也很受它们的青睐。抗性淀粉也被称为抗酶解淀粉,因为它们在小肠里不能被酶解吸收。土豆、香蕉、大米里面都含有抗性淀粉。而且把王豆和大米烧完冷却后再吃,还可以提高里面抗性淀粉的含量,所以土豆沙拉和寿司比土豆丝盖饭更受乳酸菌的欢迎。 (查看原文)
    水色 1赞 2019-12-23 22:33:43
    —— 引自章节:·日常清洁,到底多干净才行? / 抗生素:真的需要赶尽杀绝吗
  • 免疫系统和肠道细菌的爱恨纠葛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那些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身上,科学家观察到他们的免疫系统摧了制造胰岛素的自身细胞。这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沟通有误造成的,要不就是因为免疫细胞培训得不够好,或者它根本就错误判断了 但是输血绝对不能输不同血型的血,因为免疫系统不兼容。免疫细胞之前在训练营里没学过其他类型的红细胞,理所当然地就把它们和以前见过的细菌联想成了一类,然后立刻进入战斗模式。如果不是免疫细胞之前在肠道里被肠道细菌训练过,它们自然也就不会把红细胞表面和细菌类似的蛋白质看成是战斗的信号,那我们输血时也就不会非同类型的血不可输了,那么也就没有“血型”这一说了 新生的小婴儿肚子里面还没几个细菌,理论上来说,给他们输不同血型的血时是不会有排异反应的。(因为小要儿的血液里会有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抗体,所以医院为了安全起见,一般都用和妈妈同一血型的血液进行输血。)一旦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基本发育完成,人们就只能兼容同种血液类型了。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PART3 喧闹的微生物世界 / 135
  • 成年人体内的肠道居民 细菌的遗传基因 现在我们起码已经知道了:婴儿比成人拥有更多的消化母乳的肠菌基因,这个基因在断奶后就会慢慢消失;胖子体内有更多分解碳水化合物的肠菌基因;老年人体内抗压的肠菌基因会减少;在东京能找到消化海苔的肠菌基因,但在柏林就没有。肠菌基因会悄悄泄露你是谁——小年轻、大胖子还是个亚洲人。 再比如说吃黄豆这件事。基本上科学已经证明了吃黄豆的多种好处,像是在前列腺癌、血管疾病或者骨质问题上都有预防保护作用。豆制品带来的保健效果在亚洲人身上超过50%,而在西方人身上只有25%~309%这个差异并不是人种间的不同基因造成的,而是肠菌一一亚洲人的肠道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它们可以从各种豆制品中有效提取出最健康的精华部分。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细菌的遗传基因 / 162
  • 三种肠道型 你属于三种肠道型的哪一种,取决于你肚子里到底哪个细菌家族占统治地位,这三种肠道型也自然就由这个统治家族的名称冠名。它们是大名鼎鼎的拟杆菌型( Bacteroides)、普氏菌属( Prevotella)和瘤球菌型( Ruminococcus)。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三种肠道型 / 164
  • 肠道菌群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体内的消化酶更倾向于右旋乳酸,如果要消化左旋乳酸的话,就像是拿左手写字,实在不给カ。所以下次你去买酸奶的时候,最好认准商标上“含丰富的右旋乳酸”再下手。 细菌不仅是消化食物这么简单,它们同时还生产新的物质。比如白菜做成酸菜以后,维生素含量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发酵酸菜用的细菌同时也制造了维生素。而奶酪中香醇的味道、爽滑的口感和奶酪里的洞洞都是细菌和真菌努力工作的结果。或者发面时用的老面,也叫面头或者面起子,靠的主要就是里面所含的诸多酵母菌。 在西方人的饮食中,有90%的营养来自吃进去的食物,10%来自细菌每天的给养。也就是说,每十顿饭里就有一顿是纯来自细菌的供给的,甚至有些细菌,每天的任务就是给我们喂饭。所以我们每天吃什么,真的不是无所谓的事;哪些细菌负责给我们喂饭,也真的不是无所谓的事。我再解释得清楚点儿,体重这个问题,可不仅关系你吃了多少卡路里,还关系那些每天和你同吃同喝的细菌兄弟都是谁。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三种肠道型 / 164
  • 细菌导致增肥阴谋论的三种假说 假说一:肠道里面有太多的“发胖”菌 所谓的“发胖”菌其实都是分解碳水化合物的能手,但是如果肠子里面聚集的能手太多,那就反而不妙了。苗条的小白鼠每天都会排出一部分没有消化掉的卡路里,而相比之下肥胖的小鼠排出的卡路里就要少很多了。小肥鼠肚子里的“发胖”菌连食物里最后一点儿卡路里都不放过,全部都吸取出来贡献给主人,它家主人怎么能不胖呢?现在从小白鼠类推到人身上,有些人尽管吃的并不比别人多,可是肚子上的肥肉却比别人长得快几倍,也许只是他们的肠菌吸收卡路里的效率要高很多。那肚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细菌可以利用没有消化掉的碳水化合物生产脂肪酸,喜欢蔬菜的细菌制造的脂肪酸主要供给肠道和肝脏,而其他细菌制造的脂肪酸则会供给全身。所以一根香蕉与半块巧克力虽然所含的卡路里一样多,但是香蕉却没有巧克力发胖效果好,因为从香蕉里代谢出来的脂肪酸在当地就分完了,而巧克力的脂肪酸可是把全身各处都喂了一遍。 研究发现,超重人群的肠道菌群多元性较低,特定的细菌会占主导地位,尤其是那些代谢碳水化合物的细菌。 假说三:肠道细菌决定胃口 细菌可以制造出能通过屏障的小分子,比如说酪氨酸和色氨酸。这 两种氨基酸在大脑中分別可以转化为多巴胺和血清素。多巴胺都听说过吧,就是恋爱时让人死去活来的爱情激素;血清素之前也提到过了,就是“幸福荷尔蒙”,如果血清素太低的话会引起抑郁的。再回想一下春节时酒足饭饱后和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那种心满意足、昏昏欲睡的感觉吧,这就是血清素带来的幸福感。 假说三就是基于这个理论基础上的:肚子里的细菌对某种食物特别渴望,如果我们可以满足它们的愿望,作为奖赏,它们会间接分泌多巴和血清素,我们自然也会变得开始渴望它们潟望的食物。聪明的细菌充分利用了我们自身的激素来达到它们的目的。而饱腹感的产生也是利用了同样的原理。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三种肠道型 / 164
  • 幽门螺杆菌是大坏蛋 第一,它可以生产出强碱的代谢物,中和掉周围的胃酸。第二,它可以钻进胃黏膜下面,胃黏膜本来的作用就是保护胃壁免受酸侵蚀,躲在黏膜下面便可以高枕无忧。胃黏膜本来是凝胶状的,但是幽门螺杆菌有办法液化胃黏膜,然后它就可以转动长长的鞭毛柔软地滑进去了。 目前为止,幽门螺杆菌一共有三个非洲品种、两个亚洲品种和一个欧洲品种。两个人种之间隔得越远、交又越少,他们胃里的幽门螺杆菌差异就越大。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里,差不多有1/5的人胃壁上都有小的损伤,而大约3/4的溃和几乎所有小肠里的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幽门螺杆菌:人类最早的“宠物” / 190
  • 幽门螺菌是好同志 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带着小毒针的危险品种,其实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少好处。通过对10000多个实验对象长达12年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虽然危险品种的宿主患胃癌的可能性提高了一些,但是他们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却大大降低了,确切地说,与其他参加的实验对象相比差不多要降低了一半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口比例在下降,但同时患有哮喘、过敏、糖尿病和神经性皮炎的人口比例在上升。 幽门螺菌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幽门螺杆菌附在胃壁上,刺激了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当免疫系统突然反应过度小题大做的时候,它的作用就是拍拍免疫系统的肩膀,跟它说:“你去歌一会儿,这里我来吧。” 如果家族有胃癌、特定的淋巴癌或帕金森病史的话,幽门螺杆菌还是清除掉比较好。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幽门螺杆菌:人类最早的“宠物” / 190
  • 弓形虫 猫的肠子是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的故乡。这个小小的生物虽然是单细胞,但居然也算是动物了,因为它的遗传基因和细菌相比要复杂许多,细胞膜的结构也不一样,而且它的人生要比细菌精彩太多。 猫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它在猫的肠子里繁衍生息。其他所有的动物都只是帮助弓形虫从一只猫过渡到另一只猫的“出租车”,科学名词叫中间宿主。一只猫一生中只会被弓形虫感染一次,也只有在它被感染的时候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年纪较大的猫咪一般已经被感染过了,所以不再具有传染性,而刚刚被感染的猫咪就不一样了,弓形虫会随着它的粑粑一起被拉出来。当在猫砂里面孵化两天后,弓形虫已经做好了效力下个真命天猫的准备,可是左等右等,等来的只有忠心铲猫屎的人。那好吧,既然等不来猫殿下,那就搭上仆人这个计程车,看看下次有没有什么机会吧。在转移到最终宿主身上前,弓形虫可以在中间宿主的体内最多等上5年。当然这个中间宿主不一定非要是养猫的人,也可以是和它在同一片花园、田地里活动的其他动物。 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弓形虫不会有什么太大危害,有的会以为自己得了轻微的流感,而大多数人可能连症状都不会有。大部分人不会意识到有任何的影响。感染上弓形虫后,它会变成组织囊肿被隔离,然后进入一个长长的冬眠状态,尽管在我们的余生中它都会在那里,但它还算是个安静本分的“房客”。而且如果我们已经被感染了一次,我们就不会再二度被感染了,就好像我们的身体上被贴了“已出租”的标签似的。 但是如果怀孕期间感染上弓形虫,那就大事不妙了。弓形虫可以通过血液感染胎儿,而免疫系统之前没见过弓形虫,所以也来不及反应阻止。当然不是说母体感染胎儿就一定会被感染,但是一旦被感染上会对胎儿造成严重或者致命的伤害。如果能及早发现感染,还是可以用药治疗的,但是大多数人感染的时候根本没感觉,所以发现感染的概率实际上并不高,最佳的...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弓形虫:让人忘却恐惧的“喵星”来客 / 198
  • 蛲虫 蛲虫女士了解到,我们什么时候要休息,什么时候会躺下一时半会儿不起来。所以它专门挑中了这个时候起身爬向肛门,把卵产在肛门许许多多的小皱褶里,然后开始不停地扭来钻去,直到弄得我们瘙痒难忍。经验告诉它,现在是时候爬回肠子里了,因为很快会有一只手指伸过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挠痒!之后它会小心地从肛门里探出头,把卵往痒的地方推一推。发出瘙痒信号的神经在这时候会再度报警:“快挠我!”我们则会老老实实地听从命令,果断去救火并顺利成为蛲虫卵的搬运工。 剩下的事情蛲虫妈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它的宝宝已经搭上了去口腔的特快列车。 当然留蛲虫常住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但是一辈子里面招待它们一次也没有那么糟。科学家们甚至猜测,小朋友如果感染蛲虫的话,可以帮助他们避免日后得严重的哮喘或者糖尿病。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蛲虫:一生总会遇见一次的过客 / 207
  • 清洁卫生和益生菌 日常清洁,到底多净才行? 事实上,一个国家越干净,那个国家患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的人就越多。一个家越是干净无菌,这家人患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30年前在德国,差不多每10个人里面才有一个人患有某种过敏症,而今天,每3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过敏的。但是相比之下,细菌感染致病的比例却没有下降。今天的科学研究给打扫卫生带来了新的定义,干净并不是指要把有害的细菌都赶尽杀绝。 这个世界95%以上的细菌都对我们无害,而且其中的很多甚至还对我们有益。其实一般家庭里面根本就用不到消毒剂,除非家里有人得了传染病,或者狗狗在客厅地板上拉了一坨大便。 如果家里地板上只是有几只鞋印,那在水里加几滴清洁剂就已经可以清除掉地板上90%的细菌了。这样无害的地板居民还有机会再重建家园,至于坏的细菌本来就少,这样一拖应该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打扫卫生的意义在于有效减少细菌数量,而不是完全消灭它们。即使是坏的细菌也可以为我们所用,比如它可以帮我们训练一下免疫系统。比如洗碗池里的几千个沙门氏菌对于免疫系统来说就是参观动物园… 只有当沙门氏菌繁殖过快的时候,它才开始变得危险。有害细菌会大量繁殖的三个条件包括:封闭的空间、潮湿温暖的环境和唾手可得的养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可以提供给你们几个简单又实用的生活小窍门:稀释、烘干、温度和清洁。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日常清洁,到底多干净才行? / 212
  • 抗生素:真的需要赶尽杀绝吗? 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杀死几乎所有的病菌,甚至病菌的近亲,还有近亲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总之用抗生素杀菌真的很靠谱。对抗病原体它是最好的武器,对其他好的细菌来说它却也是最危险的武器。到底是谁制造了抗生素?答:细菌。真的,没骗你。 使用抗生素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冒”,这个回答让每个学微生物的人都不能忍,因为感冒经常根本不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是病毒!抗生素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三个:把细菌打死把细菌毒死或者让细菌断子绝孙。这里面根本就没病毒什么事儿,人家病毒就是纯看热闹的。 当然有的情况下,比如得了肺炎或者小朋友发炎高烧不退,那抗生素该用还得用。 抗生素会使肠道菌群产生明显的变化,不仅微生物的多样性会降低,肠菌的作用也会改变,比如胆固醇的吸收、维生素的生成或者食物的消化能力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哈佛和组约的一组试验结果显示,这种肠道菌群的改变在服用甲硝唑( Metronidazole)和正大霉素( Gentamycin)类抗生素后尤为明显。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抗生素:真的需要赶尽杀绝吗? / 219
  • 有没有抗生素的替代品? 植物也能制造抗生素,而且不会造成抗药性。当植物受伤的时候,受伤部位必须要有抗菌的物质保护,不然细菌就会乘虚而入,转眼间把它啃得精光。感冒初期的时候,当出现泌尿感染或者口腔、咽喉发炎的症状时,不妨试试浓缩的植物抗菌类物吧。像芥末籽油、将油、洋甘菊或鼠尾草精油都属于这类产品,而且它们不仅可以抗菌,有时也可以抵抗病毒。 (查看原文)
    青屿侬 2赞 2022-01-29 22:39:27
    —— 引自章节:抗生素:真的需要赶尽杀绝吗? / 219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1 2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