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五度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兩度獲「金石堂」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並獲法國島嶼文學獎小說獎(PRIX DU LIVRE INSULAIRE)、《Time Out Beijing》「百年來最佳中文小說」、《亞洲週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台北國際書展小說大獎、《聯合報》小說大獎等等。作品已售出英、美、法、捷克、土耳其、日、韓、印尼等多國版權。
目录
· · · · · ·
一 我家族所失竊的鐵馬們
My Family's History of Stolen Bicycles
二 阿布的洞窟
Ah-Bu's Cave
鐵馬誌Ⅰ
Bike Notes Ⅰ
· · · · · ·
(更多)
一 我家族所失竊的鐵馬們
My Family's History of Stolen Bicycles
二 阿布的洞窟
Ah-Bu's Cave
鐵馬誌Ⅰ
Bike Notes Ⅰ
三 鏡子之家
Abbas's House
鐵馬誌Ⅱ
Bike Notes Ⅱ
四 Psyche
鐵馬誌Ⅲ
Bike Notes Ⅲ
五 銀輪之月
The Silver Moon
鐵馬誌Ⅳ
Bike Notes Ⅳ
六 單車竊賊
Bicycle Thieves
鐵馬誌 Ⅴ
Bike Notes Ⅴ
七 緬北森林
Forests of Northern Burma
鐵馬誌Ⅵ
Bike Notes Ⅵ
八 敕使大道
State Boulevard
九 靈薄獄
Limbo
鐵馬誌Ⅶ
Bike Notes Ⅶ
十 樹
The Tree
後記:無法好好哀悼的時代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奇異果文創:12/25臺灣故事文學冬春讀書會 閱讀書目:吳明益,《單車失竊記》 出席人:家立、1+、柚子、Ana、奇魯、子修、定綱、蔚藍、小部 導讀人:Ana 記錄人:小部 精簡版筆記(吐槽版) I. 單車失竊記: A. 三輛單車的身世之謎。 B. 台灣版百年孤寂?魔幻感?ex:地下室潛...
(展开)
3 有用 十六 2018-04-09 16:42:24
将他的很多身份都融入了小说中,用单车史串成台湾史,很有趣但并没有很自然的感觉。这一段很有趣:“在我的成長環境裡,腳踏車這個詞是有地域性的,如果你聽一個人說自轉車那麼他就是受日本教育的人,如果說鐵馬或孔明車那麼他就是台語的母語使用者,如果說單車或自行車那麼他很可能是來自中國南方的人。”
2 有用 大林煎饼 2024-06-18 12:05:29 美国
比较无聊,一根藤穿七颗瓜,大部分瓜都是泡沫塑料口感。也没有让人眼界大开的想象力,也没有一针见血的体察力,只是用毫无性格的语言把情节一板一眼不分轻重地交代清楚,再插几段维基百科,顶多算中流学生的用功作品。我是觉得作者直觉不太好,虚构作品的叙事应该是要有自己的磁力场的,要扭曲局部现实,同时也要有独特引力,但这本完全感觉不到。就比如动物园藏大象吧,为什么只用信去轻而易举地揭示谜底,而不去具体想象人和大象... 比较无聊,一根藤穿七颗瓜,大部分瓜都是泡沫塑料口感。也没有让人眼界大开的想象力,也没有一针见血的体察力,只是用毫无性格的语言把情节一板一眼不分轻重地交代清楚,再插几段维基百科,顶多算中流学生的用功作品。我是觉得作者直觉不太好,虚构作品的叙事应该是要有自己的磁力场的,要扭曲局部现实,同时也要有独特引力,但这本完全感觉不到。就比如动物园藏大象吧,为什么只用信去轻而易举地揭示谜底,而不去具体想象人和大象在地底的生活呢?前者的内容只该出现在大纲里面,后者才是虚构的乐趣所在。 (展开)
1 有用 食菠萝 2018-05-23 13:51:35
花了很大的硬功夫,但想要呈现的人、物、动物太多了,每个部分之间有点散。
1 有用 钱墨痕 2022-05-04 15:13:43
想到什么就记在小本本上,把这个题材引申出去不少,写完了再从小本本上找下一个题材来引申,最后通过主人公把毫不相关的几段们串在一起,初学者尝试写长篇可以这样,但成名作家还如此操作也太讨巧了。 几段大历史还行,但是架在单车上还是太单薄,作者的才能也不够,久了之后看史书的感觉要大于看小说。 前面尚可,后面笔力跟不上了,尤其结尾让所写之物一次出场的处理实在太差了
3 有用 WEI 2018-07-16 16:07:31
以追溯腳踏車的過程,帶出許多樹狀化的歷史脈絡及記憶,裡面有戰爭的痛、文化的逝去、親友的離別,處理得很淡,但以扎實的史料和物證將所有故事向下延伸、深化,使的整篇文本立體起來,且據厚實的紋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