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Жизнь и Судьба
译者: 力冈
出版年: 2015-8-20
页数: 952
定价: 11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9567027
内容简介 · · · · · ·
★梁文道“最想为读者推荐的一本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世界报》等全球媒体鼎力推荐,欧美书界誉为“当代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小说”。人失去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苏联当局负责意识形态的执鞭苏斯洛夫称此书“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关于斯大林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极权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20世纪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
★梁文道“最想为读者推荐的一本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世界报》等全球媒体鼎力推荐,欧美书界誉为“当代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小说”。人失去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苏联当局负责意识形态的执鞭苏斯洛夫称此书“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关于斯大林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极权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20世纪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格罗斯曼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极权与战争双重碾压之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细节纳入其中。
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犹太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也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其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人道主义勇气,使本书具有足以令强权胆寒的震撼力。书中对战争真情实况的描写,对纳粹灭绝营、苏联古拉格的哀歌与沉思,对人生、政治和历史命运的哲思与探讨,对人性的极端邪恶与细微的善良之间斗争的刻画……至今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格罗斯曼女儿叶卡捷琳娜•科罗特卡娃唯一授权中文版。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力冈经典译本,译者序言首次完整发布。独家收入罗伯特•钱德勒长文导读《为长眠者发声》。
知名媒体人梁文道作序力荐:“这大概是我做读书节目,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到现在做视频十来年来,最想最想给我的观众们介绍的一本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奥兰多•费吉斯倾情推荐:“《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
● 媒体推荐
“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一部经典。”《纽约时报》
“正如所有真正伟大的艺术创作,《生活与命运》令人压抑沉痛,它毫不妥协地展示了人类所能造就的恶与他们在危难中成就的辉煌。一本伟大的书,只有一位俄罗斯人能完成的杰作。”《华尔街日报》
“分毫不让的现实主义和深具远见的道德张力,这部小说是现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纽约书评》
“格罗斯曼不是一个天生的文体家。但他所写皆是亲眼所见,足以惊心动魄。”《卫报》
“格罗斯曼讲述的苏联生活是百科全书式的,毫不妥协……令人叹服……又一部俄罗斯文学的遗珠得以重见天日。”《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阅读这部书令人欣喜:20世纪诞生了这样一位思想深远的人道主义作家。书中人物经历的苦难与自我发现,是当代文学中关于人类心灵考验最令人不安又使人振奋的故事。”《华盛顿邮报》
“在当代俄国文学中没有可与《生活与命运》相匹敌者……格罗斯曼是苏联的第一个自由之声。”《评论杂志》
● 名人推荐
“作为索尔仁尼琴的先行者,格罗斯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弗朗索瓦•富勒(著名史学家)
“格罗斯曼是苏联时代的托尔斯泰。”——马丁•艾米斯(英国著名作家)
“格罗斯曼真正的主题是善的力量:不经意的、平庸的、充满英雄气概的,正是善对抗着极权主义的人性丧失。”——琳达•格兰特
“《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奥兰多•费吉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瓦西里·格罗斯曼 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 (1905 - 1964),苏俄记者、作家。1905年生于乌克兰别尔基切夫,早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当过化学工程师,1930年代投身写作行列,得到高尔基、巴别尔等文坛大家赏识,入选苏联国家作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红星报》战 地记者随军四年,大量报道莫斯科、库斯克、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等地前线战况,是揭露纳粹德国死亡集中营真相的第一人。战后发表小说《人民是不朽的》《为了正义的事业》等。1960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活与命运》,手稿被苏联当局抄没并禁止出版。1964年格罗斯曼因癌症病逝。1974 年,在安德烈·萨哈罗夫、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等人帮助下,手稿被拍摄在缩微胶卷上偷运出苏联。1980 年代初,《生活与命运》在欧美各国相继问世,1988年在苏联出版。
译者 力冈 (1926 - 19...
瓦西里·格罗斯曼 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 (1905 - 1964),苏俄记者、作家。1905年生于乌克兰别尔基切夫,早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当过化学工程师,1930年代投身写作行列,得到高尔基、巴别尔等文坛大家赏识,入选苏联国家作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红星报》战 地记者随军四年,大量报道莫斯科、库斯克、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等地前线战况,是揭露纳粹德国死亡集中营真相的第一人。战后发表小说《人民是不朽的》《为了正义的事业》等。1960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活与命运》,手稿被苏联当局抄没并禁止出版。1964年格罗斯曼因癌症病逝。1974 年,在安德烈·萨哈罗夫、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等人帮助下,手稿被拍摄在缩微胶卷上偷运出苏联。1980 年代初,《生活与命运》在欧美各国相继问世,1988年在苏联出版。
译者 力冈 (1926 - 1997),俄苏文学翻译家,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语专业,后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翻译了《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近七百万字俄苏文学作品。
目录 · · · · · ·
译者序 / 力冈 xv
导 读:《为长眠者发声:瓦西里· 格罗斯曼的生平与作品》 / 罗伯特· 钱德勒 xix
第一部 001
第二部 323
第三部 625
译者序 / 力冈 xv
导 读:《为长眠者发声:瓦西里· 格罗斯曼的生平与作品》 / 罗伯特· 钱德勒 xix
第一部 001
第二部 323
第三部 62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契诃夫说:让上帝到一边去吧,让所谓伟大的先进思想到一边去吧,首先是人,我们要善良,要关心人,不管什么人,僧侣、庄稼汉、百万巨富的工厂主、萨哈林的苦役犯、饭店的跑堂;首先要尊重人, 怜惜人,热爱人,不这样绝对不行。这就叫民主,这就是俄罗斯人民目前还没有得到的民主。 “俄罗斯人一千年来什么都看到了,看到了‘伟大’,也看到了‘超级伟大”。但有一样东西没看到,那就是民主。这也正是颓废派与契诃夫的区别。国家愤恨颓废派,会捶他们的后脑勺,会踢他们的屁股。可是国家却不理解契诃夫思想的实质,所以容许他存在。民主在我们的事业中是没有用场的,当然,这是指真正的、人道主义的民主。” (查看原文) -
唉,亲爱的同志们,”马季亚罗夫忽然说,“你们可知道,什么是言论自由吗?但愿你们在战后和平的早晨,打开报纸,看不到欢呼的社论,看不到劳动者给伟大的斯大林的信,看不到炼钢工人为庆祝最高苏维埃选举加班加点的报导和美国劳动者在悲惨、失业和穷困中迎接新年的报导,你们猜,在报纸上能看到什么?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你们能想象这样的报纸吗?能提供信息的报纸!你们可以看到:库尔斯克州歉收对布特尔监狱的制度进行了检查,对于开凿白海至波罗的海的运河正在进行争论,可以看到普通工人发表意见,反对发行新的公债。 总而言之,你们可以知道国内发生的一切:知道丰收,也知道歉收知道忘我劳动,也知道锁盗;知道矿井产量,也知道矿井事故;知道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的分歧;还会看到因为厂长侮辱七十岁的老技术员而引起罢工的报导;可以读到丘吉尔和布吕姆的讲演,而不是他们“似乎声称的那一些;可以读到英国下议院辩论的报导;可以知道,昨天在莫斯科有多少人自杀,有多少被撞伤的人被送进外科医院。 可以知道为什么没有莽麦米,而不是仅仅知道用飞机从塔什干往莫斯科运来了最早的草莓。如果要了解集体农庄每个劳动日分多少粮食可以看报纸,不必问家里的保姆,不必等到她的侄女从乡下来莫斯科买粮食。是的,是的,尽管如此,苏联人还是苏联人。 “每个人都可以进书店,买书,依然做自己的苏联人,但是可以阅读美国、英国、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评论家的作品。都可以自己分辨,他们哪些地方不对;每个人都可以不要保姆,随意在街上行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部 00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生活与命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生活与命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3 条 )



论坛 · · · · · ·
理想国版的《生活与命运》虽然采用的是力冈译本,... | 来自寒山 | 1 回应 | 2023-06-01 14:30:33 |
别廖斯金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 来自浦世航 | 2023-01-24 07:20:15 | |
关于克雷莫夫 | 来自Yi | 4 回应 | 2022-11-04 12:00:33 |
请教各位关于P129最后一段, | 来自love all over | 2022-08-14 20:34:15 | |
这版有书签吗 | 来自又名 | 1 回应 | 2022-07-30 10:46:1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2 )
-
NYRB Classics (2006)9.8分 22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9.3分 1033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5)9.2分 90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0)9.2分 9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现代部】 (爱玛·包法利)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千评9分书 (Sheryl)
- 梁文道“一千零一夜”书单 (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生活与命运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您老朋友王狗熊 2016-02-03 21:04:19
童话笔触!!!而且居然读完了~差点读吐了,最后一百页匆匆而过,因为我读了四十年后另一本叫《沉沦之师》的书,二战并不是苏联的胜利结果而是败亡的开始。
35 有用 潇小湘 2015-11-29 15:02:02
慕名而读 看的好辛苦 啃书累 九百页的合订本 老娘练举重呢 这是
24 有用 某四 2019-01-28 11:30:38
【2019008】此书当然会被“逮捕”,它不仅把天神似的斯大林与魔鬼般的希特勒都写成了同样有悲伤和恐惧的人,还指出了他们各自领导下的两个集权国家本质上的同一。将人性中最美丽与最丑陋的部分同时剖开、反复揉搓、细致描摹,是那种会在你的头脑与心灵中卷起风暴的作品,可风暴过后,留下的不是废墟,而是“被踩疼的冰突然在阳光中闪烁起来”的样子。感谢瓦西里•格罗斯曼的勇气与智慧,感谢安德烈•萨哈罗夫们的胆识与耐心... 【2019008】此书当然会被“逮捕”,它不仅把天神似的斯大林与魔鬼般的希特勒都写成了同样有悲伤和恐惧的人,还指出了他们各自领导下的两个集权国家本质上的同一。将人性中最美丽与最丑陋的部分同时剖开、反复揉搓、细致描摹,是那种会在你的头脑与心灵中卷起风暴的作品,可风暴过后,留下的不是废墟,而是“被踩疼的冰突然在阳光中闪烁起来”的样子。感谢瓦西里•格罗斯曼的勇气与智慧,感谢安德烈•萨哈罗夫们的胆识与耐心,感谢微缩胶卷技术【喂】一些书会在时光中湮灭,还有一些书,终将在时光中找回自由。梁文道说“我在文字和电子媒体介绍书介绍了二十多年,很少遇到像《生活与命运》这样的作品,觉得推荐它是自己不能回避的道德义务。”我想我明白他的意思,除了《爱与黑暗的故事》,这是另一本我认为我有责任推荐给女儿的书。#每月打卡# (展开)
136 有用 深山夜读 2015-10-29 21:31:05
好小说,不枉了梁道长的推荐。不过近千页的书弄成一本,看起来真是各种不方便。而且那种浅灰色布面,手上有点儿水啊灰啊油啊都会弄上印儿,难道读个书还真要焚香洗手不成?
145 有用 齐婴宁 2019-01-28 13:35:35
只有俄罗斯人能写出的巨作。也只有中国人更能懂得其中悲哀的巨作。
0 有用 自由的读书 2023-06-01 11:58:12 四川
是一本巨著,尤其适合中国人读。如果这本书出版时间再早一些,中国可能会避免生产合作社和文化大革命。
0 有用 花生酱 2023-05-31 09:14:49 上海
俄罗斯文学读起来真的很累人。。。作者分文笔不是那种能吸引我一直读下去的,但是梁文道的序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0 有用 迪马利亚数次 2023-05-30 00:37:02 北京
严格来说这不能算是一篇合格的长篇小说,多线叙事下各篇章之间过于分散,大多数角色描写得没头没尾,叙述节奏较差,实在没看出《战争与和平》的半点影子。优点是真实感很强,比如维克托母亲的来信、柳德米拉去看死去的儿子、毒气室里相拥的萍水母子、维克托被孤立排挤时的窘迫、克雷莫夫被拘捕,都能够把情感很自然地代入进去,产生内心的震撼。文中关于斯大林体制的讽刺批判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0 有用 奈良飞鸟 2023-05-23 10:32:39 日本
最近难得看完的长篇,工作之余一度看的心里痛苦分裂,莫名的泪目,最后竟然有种不舍得读完的感情,看完又绝望又希望,大家如果都有作者的人间清醒,那世界多少会美好许多吧
0 有用 风铃 2023-05-02 08:34:26 上海
270,下次在读,有点乱,而且描写的也简单一些,可能内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