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青山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4 Z 2017-05-10 00:09:37

    至此将黄仁宇先生的所有著作草览完毕了,读第一本是在考研的过程中,读完的时候已经落榜调剂一个多月了。之前之后,读的心境不一样,但是所受的鼓舞一直在。黄先生在家国破碎的情境下渡过整个青年时代。而后为求索而转而读历史系。无论其观点所受之褒贬争议,单是这经历已足够激励我了。读《黄河青山》人是俗人,事是俗事,但后面有家国情怀,有上下求索之心。我是俗人,也耽于俗事,但我自认有向学之心,以此为支撑,足以让我走下去了。

  • 71 土猫领地 2016-07-22 08:28:51

    这几年一直在寻思,为什么中国走不出朝代更替的怪圈?为什么中国老百姓总是在受苦?为什么中国在19世纪面对世界的挑战时会一败涂地?为什么我们的法治社会建立的这么艰难?我知道这一切不能归之于道德,但到底是为什么呢?找不到答案。《黄河青山》给了我一个答案,即使这是一家之言,但其能做到自洽,是我见到的最好的解答。又:现在想来,答案其实早在我看过的《五历十五年》中,可对于鲁钝的我来说,不看《黄河青山》根本无法了解《万历十五年》的深意。————||———— 如果将西方现代社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那可以说中国正在跨过第一个阶段——底层的货币管理,而第二个阶段——法治社会的建立——确是任重道远,现在看来是远未开始。————||————不,其实已经艰难的开始了。但法治社会不是指法律条文的制定,更多的是法律意识。

  • 39 斐君 2016-05-10 23:36:06

    意外的好,学术生涯的部分比《斯通纳》更精彩,戎马生涯的部分也不赖。总而言之,即使不谈学术观点的对错,黄仁宇先生的执着、专注、真诚也配得上我们这些个凡夫俗子的尊敬。

  • 21 doubleaf 2016-06-20 13:37:49

    书很好,翻译不行

  • 5 怀疑的一代 2018-07-18 12:02:17

    黄氏趣在生平,不惑之年改从历史学,四十六岁得博士学位,获得教席纯属因缘际会,美国中国学扩张、余英时的帮助。选择历史学只是为了解答四十年历史在他身上碾压后的疑惑,这也使得他的观点不为主流所接受。过往的经历给了他极强的问题意识,美国社会对他曾经效忠的党国的误解成为了治学冲动。他的史学研究于此出发,也造就了他的学术成果。由于边缘人的角色,他在学术界战战兢兢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像小学生一样猜度学界大佬对他的态度。前期在美国的艰苦生活为他战战兢兢的心境以及写作本书的心态作了充足说明。四十九岁得子说明了历史对人造成的无声影响,如果历史改写,抗战没有发生,那末他会在南开完成学业。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技术人员会取代在大陆享有盛名的历史学家。福兮祸兮?这对他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历史也是最好的选择。

  • 7 赵美竹 2018-12-21 16:36:08

    看完了Z同学推荐的《黄河青山》,“不要忘记自己心中的困惑,不要停下观察和思考。” 历史远远超越我们的喜欢或不喜欢。

  • 3 yangge052034 2020-02-29 20:38:43

    黄仁宇真是通透!我倒是最喜欢第一部分,关于中国内地。我们的信息源真的是太匮乏了,每读一本儿,都像是在扫盲啊。

  • 3 Morometii 2015-11-16 13:39:29

    和《怒目少年》《关山夺路》对照着读

  • 4 如来 2017-06-17 16:19:36

    黄仁宇竟然与那么多国共之际的名人有过交集,这本书与其说是回忆录,不如说是借着点滴回忆来叙述自己的历史观与历史结论,关于他自身的学术经历也让人感慨,写出万历十五年的人也会面临被辞退,靠社保金养老金生活的地步。

  • 3 荔_小-枝 2017-05-03 16:14:03

    最近读回忆录上瘾,一口气读了十几本,这本用时最久,用了一周时间断断续续看完。意外的是,谈论学术的部分竟然比回忆早年生活的部分要好看。

  • 1 跳金水河 2023-03-10 18:50:35 北京

    傲慢的人以为中国没自发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是农民种地不够努力。

  • 1 康康 2022-12-27 13:25:02 上海

    在古代,中国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强大到有着无须顾他的绝对地位。因此,即使制度有瑕疵,理想与现实有出入,只要人默不作声,瑕疵也会越来越小。 而只有当这种瑕疵、失调扩大到无法掌控的地步时,才必然导向朝代更替,历史的曲线重新来过。

  • 3 fighting 2020-06-05 17:27:17

    习惯根据知乎推荐和豆瓣评分来买书阅读。一星有负气的成分,因为本书读来实在没什么主线,读起来繁复反复,乏味而生厌。读完只想说,再不想读名人的回忆录,读完本书就会发现,这位知名学者不过也就是个兜售自己理论主张的说客,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怪乎黄本人的主张引起争议,可能其本身的功底担不起这种声誉,就学术内容而言,秦晖的传统十论要明晰深刻很多。

  • 1 🌱 2018-10-24 20:39:52

    进来和老友通信,此公被从教师岗强调往衙门,郁郁不得志。嘱其辞职南归,又为房债所迫。不过,这些东西又算什么呢。没受过饥馑与战乱,还不能用心于学?

  • 1 生活意义是什么 2021-02-15 09:36:25

    在大历史的背景下,我们普通人只是书中所描述的那只蚂蚁或者那时候的作者一样,把命运交给这个时代,同时尽量以达观的态度去生活。我们做不到书中讲到的高层,而高层自有他们的命运和不堪,到了百年以后,都是冢中枯骨。是不是读了历史书后都觉得有些悲观啊:)

  • 1 羽尾狸 2021-01-16 12:02:55

    断断续续花了半年,产假都快修完了终于读完了。翻译读起来太累。那一代人经历的大起大落比我们多太多了。最后几页说的关于跨国利益和文化之间的冲突基本都在2020实现了。关于中国为什么一脉相承一千多年都没走出帝质,缺乏数学管理国家的方法确实有关。今后恐怕不止要数字还需要数据管理国家,这一点咱不但不落后还远远超前于欧美,孰是孰非,二十年后见分晓吧。

  • 0 * 薄荷 2020-05-22 23:48:28

    先天非凡的洞察力加上勤奋、坚持。

  • 1 小车 2017-12-11 17:35:45

    作为一个外行,觉得黄的结论过于生硬和武断,不太有很强的证据。但他的文笔很好,一些现场的描绘活龙活现。或许做一个现代的、“科学的”历史学家,对他而言是一个错误?

  • 0 夜航 2018-11-24 21:41:48

    黄仁宇作为博士和美国高校教授,观点和用词都很学术,加上原书是英文写完译者再翻译过来,不属于浅显易读类。提到的事件有在中国印度缅甸美国英国,身份有学生官兵服务生捡货员教授丈夫父亲……场景跳脱。有一些有趣,总体来说看得有点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