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教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艾吉奥 2016-05-11 16:56:14

    那么多的大型概念,自性、佛、道、德、集体无意识,都是象征性的描述词,是人尝试理解自身的框架,此种框架并非固定的,它是能动的延异的,它所能带来的结果通常是精神方面的,然在理性控制的社会,“灵修”就成为了逃避人工世界的出口。

  • 9 浪里小白条 2017-02-09 10:58:02

    荣格是个天才,这么说应该不会被打吧。

  • 3 爬爬 2015-11-18 11:51:51

    好书,简单易读,但是观点很有深度

  • 5 雲隱 2019-03-20 00:45:15

    有点勉强。任何成体系的学说里都包含着一套完整的概念,那么打碎其中一个体系,用碎片化的概念重新拼贴到另一个体系之上,并不能证明两个理论体系的相似性。

  • 3 Dante 2015-10-27 17:47:35

    集体潜意识的发现,即阿赖耶识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原型(本尊、空行)的显现,成为殊胜的方便。进而建立如来藏,烦恼即大乐,依靠三昧耶与上师相应。

  • 3 劈头士》睁木 2019-10-02 22:44:21

    已购。先分述藏传佛教和荣格主要思想,再比较异同。万神殿所有人神同形的意象——神袛、空行母、本尊都不能视作外在世界的存有,他们只是个体心灵的映射,只在内在经验中显现出来。阿赖耶识的概念和荣格的无意识概念非常温和。和佛陀不同,荣格并不认为痛苦有结束的可能。在他看来,幸福和痛苦是对立的两面,是生命中不可或缺之物。两个体系相似之处有:人类经由内在的转化获得自由;心灵自身就有解脱的潜能;非常强调直接经验;初学时需要引导,但最终要摆脱外在的权威。两个体系都认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灵才是其向导,必须自己去发现真理。都相信没有“罪”,有的是“无知”,缺乏自我了解,这是受苦、被无意识冲动奴役的根源。那些无知的人生活在幻象之中,无法获得满足。发现内在神性是两个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获得真知的人不再是基督徒,而是成了基督。

  • 2 Sherry 2018-08-24 11:11:45

    东西方思想的又一殊途同归。向内求成长,才是圆满之道。

  • 3 绿盆 2017-07-19 11:29:18

    作为学术著作,论证和组织有些绵软分散,但也无所谓吧,作者本身践行的是“心诚则灵”

  • 1 一念 2018-01-11 08:08:08

    太概念化了…

  • 0 婊疙 2019-07-01 11:32:57

    曼多喇跋陀耶娑婆诃

  • 0 桂魄梅妆 2018-09-25 23:03:39

    相似之处:人类经由内在的转化获得自由;心灵自身就有解脱的潜能;非常强调直接经验;自己的心灵是向导,去发现真理,最终摆脱外在的权威。

  • 0 譬如朝露 2018-06-16 17:05:48

    很棒 把荣格没说清楚的 佛教没说清楚的 别人不敢直接说的 全都用通俗的语言说得清清楚楚

  • 0 littlefresh629 2024-03-02 20:57:19 北京

    佛陀,荣格,秋阳创巴,那么多老师,都在给我们指同样的彼岸。佛教的阿赖耶识,原来就是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心灵疗愈中消除小我回归自性的过程,和去我执明心见性也无二致;局部没有答案,升维看到整体才是永恒。荣格说,他只是让病人投入生命之流,只要让事情自然的发生,就能让病人摆脱奴役。奉行中道,自我实现,也就是开悟,成佛:人格自我向自性臣服,不断的死亡和再生。形而上的概念区分严谨并不能帮我们渡河,实修获得直击心灵的体验才是正途。

  • 0 無無齋 2023-08-16 10:11:50 四川

    前年读过,比对了荣格心理学与密宗的一些异同,老实说是比较简单的区分。

  • 0 伊卡洛斯在月海 2023-08-12 21:39:15 山东

    “炼金术的秘密就在于人格的转化——借由融合意识与无意识中的高级与低级层面。”

  • 0 桔梗 2023-04-09 23:49:43 四川

    虽然很薄,但是内容很精湛,适合反复阅读。

  • 0 宁十三 2023-03-06 13:16:50 广东

    藏佛西传的理性化和去神秘化将自己的理念上升到哲学的层面 这与其东传刻意彰显密宗奥义的神秘主义完全相反 大抵是西方是理性主宰的世界 而东方 依旧在很大程度上 为不能尽解的智慧(禅)和玄妙(道)的迷雾所笼罩 这就是佛陀的教诲:佛法三千?藏佛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具普世性(亦传法的需要) 之所以将自己在最大程度上下抵理性的维度 盖因西方的个人主义决定了他们非盲从(相对)的性格 对不可知论大都是拒绝的 而在东方 由于传统的缘故 大多数人更加信奉集体权威 即使长期以来占据社会主流的儒家思想 在根深蒂固的社会底层 依旧是以礼制呈现的 而非面向精英的“理” 因而 对我们普罗大众来说 与西方所担忧的过度的理性化相对 应扩大“理性”的基础 诚如书中所说 荣格和藏佛都认为应当依据各自的传统和文化对外来的智慧进行解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