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教训的笔记(7)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dean

    汉明帝,半封其子。一石三鸟:控制中央集权,显示对兄弟藩王的恩宠,日后藩王子弟也只得封半。

    2018-07-16 14:00:22

  • 李墨盐

    【汉宣帝时期比汉武帝时期更繁盛】 汉朝最鼎盛、最繁荣时期,是谁在位时期?十个人当中会有九个人回答“汉武帝时期”。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是。实际上,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是在汉宣帝统治时期。 说“汉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并不是要哗众取宠而“语不惊人誓不休”,而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概括和总结。下面就让我们从内政和外交全面对比一下汉武帝和汉宣帝时期的情况。 ★先看人...

    2015-06-09 11:52:24

  • 李墨盐

    【越级爱国遭遇人人喊打】 什么?爱国也有错?! 是的!在周朝,爱国也会被称之为“贼”,即“爱国贼”。南蒯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南蒯是鲁国执政官季平子的家臣,为费邑宰,为季平子管理费邑这个地方。季氏家族凭着当执政官的便利条件,结党营私,在鲁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仅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形成了“季氏富于公室”的局面,而且专权,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国君俨然成了傀儡。南蒯看不过眼,就找到鲁昭公的儿子公子慭,...

    2015-06-09 11:49:20

  • 李墨盐

    【被“朋党”帽子压垮的改革派】 要问范仲淹为何会被罢免参知政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被戴上了“朋党”帽子;而说起这顶“朋党”帽子,多多少少还是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自个接过来戴上”的。 此话怎讲?谁都知道,作为臣子,任你如何清白,只要被戴上“朋党”的帽子,就歇菜了。为何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还要“自个接过来戴上”?岂非咄咄怪事?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有个老臣叫夏竦,不仅政治主张上反对改革,而且曾遭欧阳修等...

    2015-06-09 10:54:11

  • 李墨盐

    【秦献公带领秦国完美逆袭】 通常,我们认为商鞅变法是秦国转弱为强的起点。真的是这样吗?不是。 其实,在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前,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就已经推行了系统改革,让秦国转弱为强了,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秦国转弱为强的起点应该是秦献公改革。空口无凭,请看史实。 虽然秦国“祖上也曾阔过”,比如秦穆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但自从秦穆公昙花一现后,秦国就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一直到秦献公执政...

    2015-06-09 10:52:24

  • 李墨盐

    【后记●替这个残酷的世界给自己一记温柔的棒喝】 常说,世界很残酷,它不仅吝啬地不给你想要的,还强塞给你不想要的。 其实,其残酷在于,它貌似慷慨给你所有想要的,实则夺走真正宝贵的。 中国历史上运气最好的君主、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生前想必是极为心满意足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之最—— 实际统治时间最长。乾隆在位60年,还当了4年太上皇,实际掌权64年。相比之下,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皇帝,在位61年,但剔...

    2015-06-09 10:47:35

  • 李墨盐

    【前言●改革的教训】 多年以后,道光皇帝批准《南京条约》这个近代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时,准会想起祖父乾隆皇帝带他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是1793 年9 月的一天下午,马戛尔尼在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借向乾隆祝寿(八十大寿)之机递交了国书,提出通商要求,但遭到了拒绝。在回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复函中,乾隆说了这么一句著名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究竟从什...

    2015-06-09 10:42:24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改革的教训

>改革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