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作者帮助我把头脑中的一些想法勾勒得更清楚。本书除了提供美国住房史进程的宏观面貌之外,还很实用。显而易见,天朝目前处理城市化的手段很大程度依赖别国经验,而就我对魔都的观察,又几乎是对美帝的“山寨”,所以现在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其实早已有征兆。在我看来,天朝最根深蒂固的住房问题(也是作者提出的美国问题之一)便是对城市居住者的忽视。由于天朝对城市权利始终缺乏自觉性,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看上去就像是隔靴搔痒。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寄希望以一种模式处理各类人群需求的方案早已过时,四百年来老美对房子的“折腾”让人看到如何使不同居民加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对大部分普通天朝人而言还很陌生,但却是未来值得争取的方向。
我反复重申自己的一个观点:资产过剩是一个比产能过剩更加可怕的经济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在面对贫者有住房需求却无住房能力的问题,但是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已经让我们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在不动产上,并且绑架了整个社会,挤占了所有空间。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寻找解决的思路,这本书勾勒了美国从殖民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住房变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人类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人性在不同国别是类似的,中国的住房历史和美国何其相似?那么,美国的经验是否对于我们有借鉴意义?NGO、政府的财政倾斜、半商业化的社团和公众参与是否适用于中国?这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其次,住房与社会公平、城市问题、家庭生活方式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跟住房问题紧密相连,而我们却很少在公众媒体上看到深刻的思考,也许在这一点上,我们更加纯粹的商业。
中国市区房价这么高,对郊区化的任何批评都显得很荒谬。当然郊区的生活有种种不好的地方,通勤距离长,缺乏社交可能令人抑郁,小区式生活造成社会隔离,房地产商太嚣张让人看起来不爽。但是所有这些批评都没能阻止(中产阶级主导的)城市的郊区化,人们的行动比言辞更有力量。当然中国不完全跟美国一样
可读性高,连贯地展现了美国住房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国民的家庭社会观念,相关时代背景等也有涉及。不过总的来说是一种描述,没有做出更多深入的探索与分析。而对于各种阶层、种族、区域的沉疴顽疾,以及各种政策制定方面的思想交锋利益争斗有涉及,但比较轻描淡写。这一方面的情况,与中国社会差异较大。
参加了美国扭腰的居住博物馆后对这本书感触良多。。。
400年美国住房梦与现实,图文并茂,非常好看,主题式章节,梳理清教精神、城市化、工业化、房地产市场化、政府城市规划与文化运动、中产阶级在郊区与城区的往复迁徙、不同时期的社区捍卫运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家庭模式的变迁如何共同塑造了美国住房社会史。
感觉没有能够按历史顺序,把握特征刻画出一条较为清晰的主线,有些反复其辞;也可能理解把握不够,读得比较匆忙。
展现了美国住房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了美国历史上住房观念和追求的变迁,住房存在的困境,历史上住房问题比较有争议的点像是种族歧视和住房隔离等都有把握到。但本书仅是呈现和梳理发展史,从社会史的角度把握发展历程,但是没有细究背后的原因?很多内容都没有再深入,更多是起到一种介绍、导入的作用。里面资料大部分应该都是二手材料( 住房是美国梦的一环,可是21世纪的美国还存在着未能解决的住房问题和争议,反过来回头看,这种住房问题在身边何尝没有苗头,或者说已经存在呢
哪里的小百姓都不容易。前面有一张图片重复了一次,第一次应该是用错了。
独立住房与草坪,是“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何尝不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呢!
美国住房简史。大致了解了什么叫“美式风格”,这个过程一直是资本,道德,和梦想的博弈。图片如果是彩色的就好了。
讲的挺细 翻译也不错 不能说很有趣 这方面的历史看着也没什么启发性...
英语presentation
与这本书的相遇起源于一次和舍友的即兴小辩论——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城市高楼聚集,而不是像别的国家那样,大部分人们居住在郊区独栋呢?舍友认为这是由国情决定的,当初大部分人们都要进工厂工作,独栋会使工人们的居住地离工厂更远。但美国当初也有大量人要进厂工作,仍然形成了现在的住宅分布,所以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可惜由于相关知识匮乏,我没能很好地说服对方。好在最终找到了这本书,我获得了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读完的过程中发了无数次呆) “住房的功能远不止居住” 比拥有什么样的房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个人空间。
透过这本书能看到当今中国房产的影子,可怕的是中国政府把很多降价的路子都堵死了。
收藏用书
> 筑梦
5 有用 猞猁 2015-08-28 16:16:20
作者帮助我把头脑中的一些想法勾勒得更清楚。本书除了提供美国住房史进程的宏观面貌之外,还很实用。显而易见,天朝目前处理城市化的手段很大程度依赖别国经验,而就我对魔都的观察,又几乎是对美帝的“山寨”,所以现在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其实早已有征兆。在我看来,天朝最根深蒂固的住房问题(也是作者提出的美国问题之一)便是对城市居住者的忽视。由于天朝对城市权利始终缺乏自觉性,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看上去就像是隔靴搔痒。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寄希望以一种模式处理各类人群需求的方案早已过时,四百年来老美对房子的“折腾”让人看到如何使不同居民加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对大部分普通天朝人而言还很陌生,但却是未来值得争取的方向。
3 有用 含竹飘荡 2016-04-12 22:21:38
我反复重申自己的一个观点:资产过剩是一个比产能过剩更加可怕的经济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在面对贫者有住房需求却无住房能力的问题,但是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已经让我们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在不动产上,并且绑架了整个社会,挤占了所有空间。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寻找解决的思路,这本书勾勒了美国从殖民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住房变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人类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人性在不同国别是类似的,中国的住房历史和美国何其相似?那么,美国的经验是否对于我们有借鉴意义?NGO、政府的财政倾斜、半商业化的社团和公众参与是否适用于中国?这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其次,住房与社会公平、城市问题、家庭生活方式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跟住房问题紧密相连,而我们却很少在公众媒体上看到深刻的思考,也许在这一点上,我们更加纯粹的商业。
1 有用 知闲 2017-06-06 22:33:59
中国市区房价这么高,对郊区化的任何批评都显得很荒谬。当然郊区的生活有种种不好的地方,通勤距离长,缺乏社交可能令人抑郁,小区式生活造成社会隔离,房地产商太嚣张让人看起来不爽。但是所有这些批评都没能阻止(中产阶级主导的)城市的郊区化,人们的行动比言辞更有力量。当然中国不完全跟美国一样
1 有用 lucas流窜地球 2018-04-29 21:59:46
可读性高,连贯地展现了美国住房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国民的家庭社会观念,相关时代背景等也有涉及。不过总的来说是一种描述,没有做出更多深入的探索与分析。而对于各种阶层、种族、区域的沉疴顽疾,以及各种政策制定方面的思想交锋利益争斗有涉及,但比较轻描淡写。这一方面的情况,与中国社会差异较大。
1 有用 宇宙超芙 2019-04-30 02:50:15
参加了美国扭腰的居住博物馆后对这本书感触良多。。。
0 有用 会打字的跳舞机 2016-11-08 16:56:09
400年美国住房梦与现实,图文并茂,非常好看,主题式章节,梳理清教精神、城市化、工业化、房地产市场化、政府城市规划与文化运动、中产阶级在郊区与城区的往复迁徙、不同时期的社区捍卫运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家庭模式的变迁如何共同塑造了美国住房社会史。
1 有用 graphite 2018-10-06 14:25:47
感觉没有能够按历史顺序,把握特征刻画出一条较为清晰的主线,有些反复其辞;也可能理解把握不够,读得比较匆忙。
0 有用 YNLO 2023-05-10 09:23:31 广东
展现了美国住房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了美国历史上住房观念和追求的变迁,住房存在的困境,历史上住房问题比较有争议的点像是种族歧视和住房隔离等都有把握到。但本书仅是呈现和梳理发展史,从社会史的角度把握发展历程,但是没有细究背后的原因?很多内容都没有再深入,更多是起到一种介绍、导入的作用。里面资料大部分应该都是二手材料( 住房是美国梦的一环,可是21世纪的美国还存在着未能解决的住房问题和争议,反过来回头看,这种住房问题在身边何尝没有苗头,或者说已经存在呢
0 有用 baohb 2017-10-05 10:07:07
哪里的小百姓都不容易。前面有一张图片重复了一次,第一次应该是用错了。
0 有用 步方 2020-03-28 17:29:53
独立住房与草坪,是“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何尝不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呢!
0 有用 soloye 2019-10-07 16:57:09
美国住房简史。大致了解了什么叫“美式风格”,这个过程一直是资本,道德,和梦想的博弈。图片如果是彩色的就好了。
0 有用 cancel 2017-05-15 01:01:38
讲的挺细 翻译也不错 不能说很有趣 这方面的历史看着也没什么启发性...
1 有用 O Captain 2018-11-01 11:30:22
英语presentation
0 有用 用户20010827 2023-03-18 20:09:33 江苏
与这本书的相遇起源于一次和舍友的即兴小辩论——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城市高楼聚集,而不是像别的国家那样,大部分人们居住在郊区独栋呢?舍友认为这是由国情决定的,当初大部分人们都要进工厂工作,独栋会使工人们的居住地离工厂更远。但美国当初也有大量人要进厂工作,仍然形成了现在的住宅分布,所以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可惜由于相关知识匮乏,我没能很好地说服对方。好在最终找到了这本书,我获得了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1 有用 ★¯_¯▲ 2018-12-26 21:35:46
(读完的过程中发了无数次呆) “住房的功能远不止居住” 比拥有什么样的房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个人空间。
1 有用 『际•流云』 2019-06-19 11:08:58
透过这本书能看到当今中国房产的影子,可怕的是中国政府把很多降价的路子都堵死了。
0 有用 riasahi 2015-07-06 15:53:30
收藏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