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与复杂共处 (修订版)
译者: 张磊
出版年: 2015-6-5
页数: 237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设计心理学
ISBN: 9787508650104
内容简介 · · · · · ·
在本书中,诺曼博士探讨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复杂,而不是简单,而设计促成了复杂生活的实现。作者以清晰而又轻松的行文,为读者讲解了为什么我们渴望的不是简单。当物品的设计是可以被理解的、易于管理的、令人愉悦的,在适度的情况下,在适合的时间里,我们渴望的是复杂。实际上,通过基于良好沟通的设计,复杂可以被管理近而生产出最实用的产品,形成理想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诺曼博士告诉我们,只有我们着眼于自然中的、现实中的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整个人类活动的全景,才能观察到在真实、自然环境中做实际工作的真实的人。最终,《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是一个人的宣言,即希望通过设计获得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简介 · · · · · ·
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
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设计师之一。他兼具教授、企业高级主管与顾问、主讲人、书籍和专栏作者等身份,有着工程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背景,将多种学科的知识引入到设计领域,对我们重新理解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作用,精准把握并实践以人为本的设计有着重要的贡献。
诺曼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应用先驱,也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心理学会(APA)、认知科学学会会士,并于2006年获颁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他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认知科学与心理学荣誉教授,也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北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院任教,并曾担任惠普公司、卡汀在线大学(UNEXT公司)高级主管,及苹果计算机公司先进技术中心副总裁...
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
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设计师之一。他兼具教授、企业高级主管与顾问、主讲人、书籍和专栏作者等身份,有着工程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背景,将多种学科的知识引入到设计领域,对我们重新理解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作用,精准把握并实践以人为本的设计有着重要的贡献。
诺曼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应用先驱,也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心理学会(APA)、认知科学学会会士,并于2006年获颁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他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认知科学与心理学荣誉教授,也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北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院任教,并曾担任惠普公司、卡汀在线大学(UNEXT公司)高级主管,及苹果计算机公司先进技术中心副总裁,1998年创立自己的公司尼尔森诺曼集团(Nielsen Norman Group),从事计算机与人机界面设计顾问工作,致力于协助发展理性与感性并重的产品及服务。
诺曼博士著作等身,包括《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和《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等。个人主页:http://www.jnd.org
目录 · · · · · ·
导读与复杂共处 Ⅸ
推荐序复杂设计的含义 Ⅺ
自序 ⅩⅢ
第一章 设计复杂生活:为什么复杂是必需的 001
几乎所有的人造物都是科技产品 006
复杂的事物也可以令人愉快 011
生活中的一般技能需要花费数月来学习 017
第二章 简单只存在于头脑中 027
概念模型 031
为什么一切事情不能都像打平锤那样简单 034
为什么按键太少会导致操作的困难 038
对复杂的误解 040
简单并不意味着更少的功能 041
为什么通常对简单和复杂的权衡是错误的 043
人们都喜欢功能多一些 043
复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简单的事物反倒令人困惑 046
第三章简单的东西如何使我们的生活更复杂 049
把信息直接投入物质世界中 054
当标志失效时 058
为什么专家会把简单的事情变得混乱 061
通过强制性功能来降低复杂性 064
第四章社会性语义符号 069
文化的复杂性 075
社会性语义符号:世界如何告诉我们该做什么 078
世界各地的社会性语义符号 079
第五章善于交际的设计 085
网状曲线 092
目标与技术之间的错位 094
中断 095
对使用方式的忽视会使简单而美丽的事物变得复杂而丑陋 096
愿望线 099
痕迹与网络 103
推荐系统 107
支持群体 109
第六章系统和服务 111
服务系统 116
服务蓝图 122
对体验进行设计 124
创建一种愉快的外在体验:华盛顿互惠银行 128
像设计工厂一样设计服务 131
医院的治疗 134
患者在哪里 136
服务设计的现状 137
第七章对等待的设计 141
排队等待的心理学 144
排队等待的6个设计原则 145
针对等待的设计解决方案 151
一个队列还是多个队列,单面还是双面的收银台更有效 154
双重缓冲 155
设计队列 158
记忆比现实更重要 162
当等待得到妥善处理 165
对体验进行设计 167
第八章管理复杂:设计师和使用者的伙伴关系 173
如何发动T型福特汽车 176
管理复杂的基本原则 178
有用的操作手法:强制性功能 189
第九章挑战 201
销售人员的偏爱 203
设计师与顾客的分歧 204
评论家的偏爱 206
社交 207
简单的事物为何会变得复杂 208
设计的挑战 210
与复杂共处:合作关系 211
注释 212
致谢 221
参考书目 224
索引 233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设计心理学2"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设计心理学2"的人也喜欢 · · · · · ·
设计心理学2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设计心理学2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 条 )


中文版也出了,名字很讨巧叫《设计心理学2》

服务设计思维:B端产品经理基本素养之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在负责面向企业的软件产品,软件是和硬件一起打包出售给企业客户。在和公司内部同事以及企业客户的接触中,更加体会到,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其实都是提供的单个产品,而将这些不同的端整合起来,提供给满足企业客户的各个角色以及让公司内部同事更顺畅的了解业务,才是整... (展开)

读《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第⼀一⼆二章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诺曼对于科技的定义是运转得不是很好、或者难以理解的、不明确的⽅方式运转的新事 物。诺曼举了一个他们钢琴的例子,每次他使用它的时候都无法记住操作顺序,为此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操作困难。 然而科技为什么是运转的不好同时又令人难以理解的呢?是因为 设计编制科技机器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36篇
-
-
暗香 | 惟有来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
复杂守恒定律:larry tesler:一件事情的复杂度是守恒的,关键在于是谁来面对复杂,设计师、程序员还是用户。 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人对于事物是如何运作的理解。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用户脑海中建立简单合理的概念模型。 语义符号:带有特定信息的符号。 服务设计:面对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不要孤立看待,要引入产品涉及的所有相关人角色,在一个动态的服务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原则,概括来说就是使事情容易理...2016-01-01 22:52 1人喜欢
-
咏妖 (不知啊...)
*我们需要那种能以有效的方式来应付意外的设计。机器出现故障是完全合理的,毕竟,人也会经常犯错误。但当错误和故障发生时,善于交际的人这样处理它们:表示歉意,试图解决问题,自始至终积极提供帮助并保持礼貌的态度。这就是我们的机器应该表现出来的的基本态度。 这种无人应答的情况经常发生在和官僚机构打交道的时候。你的请求可能会被隐藏在幕后的、不可知的活动所阻碍或延迟。尽管与你打交道的人保持友好和合作的态度,...2020-12-31 11:01
*我们需要那种能以有效的方式来应付意外的设计。机器出现故障是完全合理的,毕竟,人也会经常犯错误。但当错误和故障发生时,善于交际的人这样处理它们:表示歉意,试图解决问题,自始至终积极提供帮助并保持礼貌的态度。这就是我们的机器应该表现出来的的基本态度。
这种无人应答的情况经常发生在和官僚机构打交道的时候。你的请求可能会被隐藏在幕后的、不可知的活动所阻碍或延迟。尽管与你打交道的人保持友好和合作的态度,但他们可能除了道歉之外无法提供任何帮助。这是种不利于交际的互动,你得不到任何解释,不了解问题出在哪里,不明白为什么得不到帮助。
* 机器当然是没有智能的,尽管工程技术界正努力尝试赋予它们一些。但不管有没有智能,它们需要有社交的态度,这也是很少被考虑到的一点。这个责任其实属于设计师,而不是机器,因为智能、礼貌、同情和理解都是由设计师和工程师来植入的。当然,作为像我们这种每天都必须与计算机打交道的人,我们看到的是机器,不是设计它们的人。对我们来说,是机器缺乏理解力,才使我们受到了挫折,问题出在它们身上。
* 使用智能工具时,问题的出现通常是由于机器里规划好的行为和预期状态与人的行为和预期状态之间的不匹配。我们常常需要在活动中的某个阶段改变我们的目标,我们也可能会决定替代和更换一些步骤,或是颠倒次序来做事情。不善交际的工具通常没有能力来应对这样的变化。此外,大多数活动都需要使用多个工具、多种技术,但你绝不会从工具的设计上猜到这一点:所有的工具都被设计成好像在操作时它是唯一被使用的东西。我们孤立的、与使用环境无关的智能工具不可能善于交际。一款善于交际的设计能够很快地支持高级别的活动,就像支持较低级别的任务一样好。
回应 2020-12-31 11:01 -
咏妖 (不知啊...)
有些文化追求简单整洁的外观。西方的设计师比较喜欢干净的,设计元素之间有大量空间[他们叫作“留白”( White Space)]的风格。相比较而言,东方的设计似乎更拥挤和无序,但这正是他们所喜欢的。亚洲的城市里充满了活力,各种各样的电子广告牌在空中闪烁,街头摊贩叫卖着他们的商品,政治演讲通过装在街角或在繁忙的街道上缓慢行驶的汽车上的高音喇叭冲击着我们的感官。标牌上充斥着信息,每一处空间里都充满了图像。2020-12-27 21:23
-
暗香 | 惟有来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
复杂守恒定律:larry tesler:一件事情的复杂度是守恒的,关键在于是谁来面对复杂,设计师、程序员还是用户。 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人对于事物是如何运作的理解。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用户脑海中建立简单合理的概念模型。 语义符号:带有特定信息的符号。 服务设计:面对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不要孤立看待,要引入产品涉及的所有相关人角色,在一个动态的服务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原则,概括来说就是使事情容易理...2016-01-01 22:52 1人喜欢
-
yin_is_in (新世纪肥宅)
复杂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它不该令人困惑,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杂,不是让事物变得简单(如果复杂是符合需求的),而是去管理复杂。 因此进一步分析,对“简单”的追求,很可能是一个之在于到的层面的伪命题。 有条理的人却有着凌乱不堪的办公桌,这些人的办公桌反映了他们生活中的复杂状态。对他们而言,桌面上的东西是有序和有组织的,每件东西都有它特定的的位置。 糟糕的设计是不可原谅的。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2017-10-11 21:15
复杂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它不该令人困惑,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杂,不是让事物变得简单(如果复杂是符合需求的),而是去管理复杂。
因此进一步分析,对“简单”的追求,很可能是一个之在于到的层面的伪命题。
有条理的人却有着凌乱不堪的办公桌,这些人的办公桌反映了他们生活中的复杂状态。对他们而言,桌面上的东西是有序和有组织的,每件东西都有它特定的的位置。
糟糕的设计是不可原谅的。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杂。
即使最简单的科技产品也能展露出隐藏着的复杂。
心理学加论证出人们更喜欢中等程度的复杂:太简单我们会感到厌烦,太复杂我们会感到困惑。
学习的动力和难度之间的矛盾是很难克服的。
当新事物的复杂性是适当的时候,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它就是合理的。那些没有必要令人费解、困惑和没有清晰构造的科技和设施,才值得我们去抱怨。
概念模型
使事物更容易学习和使用的同时也会使它在感觉上变得更困难:这个悖论使对设计师的一项挑战。
简单本身不一定是良性的。
越苛刻的安全性要求反而可能带来越不安全的状况。
它们也表明了,连最简单的设计都会社会意义,甚至卫生纸卷架也属于社会性事物。
我们必须按照人们的行为方式来设计,而不是按照我们希望它们应有的行为来设计。在所使用的设备使事情显而易见,提供了温和的指引、寓意符号、强制性功能和反馈的时候,人们用起来很顺手。
但懒惰实际上使物理现象中的基本规律,被称之为“能量最小化”原理。所有的物理系统都会采取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的状态:人类也是如此。
服务的设计比产品的设计复杂得多。
永远不要解决客户要求你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客户通常只是对症状作出反应,而设计师的首要工作,经常也是整个任务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发现潜在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问题使真正需要解决的。
苹果懂得用户体验就是从打开那个盒子开始,所以这个过程应该具有与其他体验同样令人兴奋和愉快的感受。
为全部的体验作设计
服务界缺乏标准的情况反映了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管理者经常把服务当成使理所当然的,而不注重对服务和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对员工的培训。第二,在现代痴迷于数据的管理文化中,被强调的重点使降低成本和提高任何可以测量的性能和效率。但服务面对的是人,这其中可以测量的同城是持续的时间和操作的数量,而不是客户或员工的满意度。
因此,虽然物理时间和距离可以被很精确地定义和测量出来,但人们对时间和距离的心理感受确实由心理因素来决定的,而不是物理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最好的队列设计是只采用一条队列的原因,它在队列的最后分开而向多个服务人员:只使用一个队列,关于公平的感受就提升了。
一个漫长的不愉快的等待,如果在结束时,稍微增加些愉快的成分(但是整体依然是不愉快的),那整个过程的感受甚至会编程更积极的。
结尾记忆效应........永远要用一个积极的事件作为结尾。
哪个更重要:是在事件中的体验,还是事后对体验的回忆?理论上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请考虑这一点,你未来的行为将受控于你的记忆。
一个原因是后期的体验比初期或中期的体验重要的多。对事件的记忆会比事情的实际情况更为重要。
有关人类记忆的研究表明,对事件的回忆是对体验的主动重构,会使其受到很多潜在的扭曲。在法律界,目击者证词的不可靠性是众所周知,许多心理实验表明扭曲耨个人对事件的记忆是非常容易的。
据传闻在电梯旁边增加全身镜可以使等待电梯变得更加令人愉快。
请注意,这里有一个存在于人们感知时间的方式中的悖论:空闲的时间被认为比有事做的时间持续的更长,但当回忆起来,空闲的时间却被认为比有事做的时间持续得更短。
回应 2017-10-11 21:15 -
<原文开始> 应对复杂的关键是找到理解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事物的设计决定了它的可理解性,它是否有潜在的逻辑作为基础?一旦掌握了这个逻辑, 切都会变得有条不亲。第二个是我们自己的一套理解能力和技巧。我们有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构造?可理解性和理解力是两个要掌握的决定性要素 主要的难题是理解力:我们所理解的事物就不再令我们费解,不再令人困惑。图1.2中的飞机驾驶舱看起来复杂但是可以被理解,...
2019-08-18 16:05
<原文开始> 应对复杂的关键是找到理解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事物的设计决定了它的可理解性,它是否有潜在的逻辑作为基础?一旦掌握了这个逻辑, 切都会变得有条不亲。第二个是我们自己的一套理解能力和技巧。我们有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构造?可理解性和理解力是两个要掌握的决定性要素 主要的难题是理解力:我们所理解的事物就不再令我们费解,不再令人困惑。图1.2中的飞机驾驶舱看起来复杂但是可以被理解,它反映了高科技设备所需要的复杂,现代商用喷气式客机用三件事驯服了这种复杂智能化的组织、出色的模块化技术以及构造,还有对驾驶员的训练。 </原文结束> 就跟书籍一样,书籍存在大量信息,是复杂的。所以要通过目录、标题、字号等结构,使他变成结构信息,变得可以被理解。 同时我们也要去掌握这种表达结构,使得我们能够弄懂书籍内容。 重要的是训服这种复杂
回应 2019-08-18 16:05 -
技术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让我们常常无所适从。当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仔细判断,反复权衡,唯恐有所疏漏,但又常常迷失在它们复杂而“强大”的功能之中。能不能简单一些?iPod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极致。其实,苹果公司成功的真正秘诀是他们明白核心问题并不只是产品的设计,而是要对寻找、购买、播放音乐,以及克服法律问题的整个系统进行简化。复杂与简单,得到了该有的平衡,这就是诺曼在他的新书《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
2019-08-18 15:35
技术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让我们常常无所适从。当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仔细判断,反复权衡,唯恐有所疏漏,但又常常迷失在它们复杂而“强大”的功能之中。能不能简单一些?iPod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极致。其实,苹果公司成功的真正秘诀是他们明白核心问题并不只是产品的设计,而是要对寻找、购买、播放音乐,以及克服法律问题的整个系统进行简化。复杂与简单,得到了该有的平衡,这就是诺曼在他的新书《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中揭示给我们的不是秘诀的秘诀。 引自 导读 与复杂共存 做一项产品,不仅仅是做一项产品,而是从头到尾,全链路的梳理、整合、优化,方才能发挥这个产品的效果
回应 2019-08-18 15:35
-
咏妖 (不知啊...)
*我们需要那种能以有效的方式来应付意外的设计。机器出现故障是完全合理的,毕竟,人也会经常犯错误。但当错误和故障发生时,善于交际的人这样处理它们:表示歉意,试图解决问题,自始至终积极提供帮助并保持礼貌的态度。这就是我们的机器应该表现出来的的基本态度。 这种无人应答的情况经常发生在和官僚机构打交道的时候。你的请求可能会被隐藏在幕后的、不可知的活动所阻碍或延迟。尽管与你打交道的人保持友好和合作的态度,...2020-12-31 11:01
*我们需要那种能以有效的方式来应付意外的设计。机器出现故障是完全合理的,毕竟,人也会经常犯错误。但当错误和故障发生时,善于交际的人这样处理它们:表示歉意,试图解决问题,自始至终积极提供帮助并保持礼貌的态度。这就是我们的机器应该表现出来的的基本态度。
这种无人应答的情况经常发生在和官僚机构打交道的时候。你的请求可能会被隐藏在幕后的、不可知的活动所阻碍或延迟。尽管与你打交道的人保持友好和合作的态度,但他们可能除了道歉之外无法提供任何帮助。这是种不利于交际的互动,你得不到任何解释,不了解问题出在哪里,不明白为什么得不到帮助。
* 机器当然是没有智能的,尽管工程技术界正努力尝试赋予它们一些。但不管有没有智能,它们需要有社交的态度,这也是很少被考虑到的一点。这个责任其实属于设计师,而不是机器,因为智能、礼貌、同情和理解都是由设计师和工程师来植入的。当然,作为像我们这种每天都必须与计算机打交道的人,我们看到的是机器,不是设计它们的人。对我们来说,是机器缺乏理解力,才使我们受到了挫折,问题出在它们身上。
* 使用智能工具时,问题的出现通常是由于机器里规划好的行为和预期状态与人的行为和预期状态之间的不匹配。我们常常需要在活动中的某个阶段改变我们的目标,我们也可能会决定替代和更换一些步骤,或是颠倒次序来做事情。不善交际的工具通常没有能力来应对这样的变化。此外,大多数活动都需要使用多个工具、多种技术,但你绝不会从工具的设计上猜到这一点:所有的工具都被设计成好像在操作时它是唯一被使用的东西。我们孤立的、与使用环境无关的智能工具不可能善于交际。一款善于交际的设计能够很快地支持高级别的活动,就像支持较低级别的任务一样好。
回应 2020-12-31 11:01 -
咏妖 (不知啊...)
有些文化追求简单整洁的外观。西方的设计师比较喜欢干净的,设计元素之间有大量空间[他们叫作“留白”( White Space)]的风格。相比较而言,东方的设计似乎更拥挤和无序,但这正是他们所喜欢的。亚洲的城市里充满了活力,各种各样的电子广告牌在空中闪烁,街头摊贩叫卖着他们的商品,政治演讲通过装在街角或在繁忙的街道上缓慢行驶的汽车上的高音喇叭冲击着我们的感官。标牌上充斥着信息,每一处空间里都充满了图像。2020-12-27 21:23
-
余共处 学 也缩 了等待时间 这实 上 的活动 公平 人们感受到的因果关系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情绪,如果等待看起来是合 理的,就没有人去抱,不会引起强烈的负面情绪。而当有什么事可以去 抱的时候,即使这些事不是事实,也会引发人们的负面情绪。因此,如 果列显示出随意性、意外性,甚至是看起来不公平的时候,情绪就会 其他人是否有不公平的优?别人是否在插队?是否有人有特权而无 升级。 须排队?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一个加剧的负...
2020-11-29 22:05
余共处 学 也缩 了等待时间 这实 上 的活动 公平 人们感受到的因果关系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情绪,如果等待看起来是合 理的,就没有人去抱,不会引起强烈的负面情绪。而当有什么事可以去 抱的时候,即使这些事不是事实,也会引发人们的负面情绪。因此,如 果列显示出随意性、意外性,甚至是看起来不公平的时候,情绪就会 其他人是否有不公平的优?别人是否在插队?是否有人有特权而无 升级。 须排队?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一个加剧的负面情绪状态,比超过预期的等待 时间更严重。判断等待体验是好还是坏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我们受 到的对待是否公平?排长队的时候,如果有人利用特权排到了其他人前面怨根的情绪就会产生。在很多地方,公平对实际情况都有着很大影 在各种各样队列形式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其他的队列看起来总是移动得更快些。在高速公路的车道和超市的结账通道上,确实是这样。不管你转到哪个道去,其他的总是显得移动得更快些。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因为服务人员接待一个人所花的时间总是因人而异的,一些人处理事情很快,而另外一些则是难以置信的慢。而不管你排在哪个队列里,看起来似乎总是最慢的一个。当别的队的人比我们移动得快时,我们会注意到;而当我们这一队领先时,我们却往往忽视这一点。正是这种不对称的心理导致了不公平的队列感受。心理学实验表明了即使所有的队列都以平均速度来移动不管人们在哪个队列里,他们都感觉自己那队是移动得最慢的。这也是为什么最好的队列设计是只采用一条队列的原因,它在队列的最后分开来面向多个服务人员:只使用一个队列,关于公平的感受就提升了。而且由于面对多个服务人员,队列移动的速度会比使用多个队列,每个队列只面对 引自 第七章对等待的设计 141 回应 2020-11-29 22:05
论坛 · · · · · ·
我对这个很有兴趣,谁要是有想交流的可以加我的微信... | 来自林萱 | 2016-06-07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信出版社 (2011)7.9分 976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The MIT Press (2010)7.9分 64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交互设计,并不仅仅是设计⋯⋯ (柏林见杺)
- 创意设计家们的日常修行 (智渠)
- 交互设计师养成书单 (LimboMinaïss)
- 用户体验设计之旅 (子狼手记)
- 图书转让 (波塔斯基)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设计心理学2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暗香 | 惟有来 2016-01-01
本书略显啰嗦,因为在设计界太流行简单崇拜,所以诺曼花了三章来讲很多时候复杂是必须的,很多时候简单的“简单”会带来额外的问题。第4章语义符号、第6章服务设计理念、第7章等待设计、第8章设计师管理复杂的工具,对设计师比较有价值,如果时间有限建议重点看这几部分。
1 有用 鸽子的步伐 2018-05-06
少即是多是相对的,复杂有时也是必要的。虽然这话无关痛痒,但是道理确实如此,所以再重复一次也无可厚非。
0 有用 小兔脏脏 2019-11-26
啰嗦依旧,但提出的理念还是有收获的,有的已经普及了,有的证明已经被淘汰
6 有用 leo 2016-01-12
相见恨晚的一本书,就是一看到就觉得哇好有道理,然后放不下 一直要读读完。
0 有用 樹 2017-07-23
松散结构类论文集的畅销书写法//涉及到抽象提炼:可以是什么都没说;也可以是发人深省启迪心智,两种我都读到了//读得太细了,需要反思...
0 有用 Happyzone 2021-01-18
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读起来好费劲。至于书中核心的交互和用户体验观点在第一部书里都写过了,关于复杂化的处理也没有特别多特别深的延伸,都是用户体验的设计常识和第一本书的反刍。
0 有用 冯小馋 2021-01-11
很多东西的复杂是不可避免的,设计师需要做的是消除人们对复杂产品的困惑
0 有用 咏妖 2021-01-09
在这本书中Norman老师娓娓道来“复杂”的含义与它的重要性。 在第五、第六章里能够清晰看到他作为一名优秀设计师对“人”本身的关怀和能对普通大众无比信赖的服务设计、产品的质疑与思考。
0 有用 阿瓜 2021-01-03
简单不是复杂的对立面
0 有用 。。。。。。 2020-12-31
第一次了解了关于需求蠕变的问题,一直说的极简主义确实就是处理好复杂的事情,而不是把复杂暴露出来。诺曼的新思路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