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治愈之道》的原文摘录

  • ……我将详细说明,在分析情境中,面质的合理性只能源于它用得是否恰当:面质不是结局,而是通向理解和解析之路的守护者。以下的例子来自一次分析。 我对这个患者的分析已经进行到第三年了,他是一家大学医院的精神科住院医生,我偶尔会去那所医院主持一些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研讨。他迟到了二十五分钟。他走进开着门的办公室,把皮夹克丢到椅子上,招呼也不打就一屁股坐到躺椅里。他迫不及待地开始飞快地说——他所说的让我感到一丝傲慢的挑衅——他又一次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被拦下,本来警官考虑到他是医生只打算口头警告他一下,但他对这个病人的无理态度感到十分吃惊,因此给他开了一张很重的罚单。病人以一种毫无悔意的、愤怒的语气告诉我这些事情,并想起分析之前和接受分析的这些年来发生的类似事件,包括他像“飞出地狱的蝙蝠”一样驾车时造成的小事故——至今为止还没有特别严重的。我静静地听他滔滔不绝大倒苦水,但在大概五分钟后他停了下来,我极其严肃地告诉他我将对他进行至今为止在他的分析过程中最深层的解析。我可以感觉到他的诧异,这与我之前跟他讲的所有话都完全不同。在安静了几秒后,我非常坚定而又严肃地说:“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痴。”又安静了几秒后,患者忽然放声大笑,笑声温暖而友善,同时整个人也在躺椅上放松下来。之后我用几分钟的时间表达了我对他的行为的担心,特别是他鲁莽驾车可能造成的破坏与自体损伤,以及他发脾气时的行为,包括攻击反应迟钝的店员等类似的行为。最后我说,当然我们需要了解他的过去,特别是他童年那些让他在某些情境下特别敏感而做出这些行为的因素,但首要的问题是:如果他因意外而受伤或死亡,我们就无法分析他的动机了。 (查看原文)
    炎翅膀 2赞 2014-03-10 00:32:52
    —— 引自第60页
  •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体心理学取向的精神分析学家不会指责任何人,不论是患者还是他们的父母。分析家们辨认因果关系,向个案表明他的感受和反应可以用早期的生活经验加以解释,但终究他指出,是患者父母成长的环境使他们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所以不应被指责。因此,自体心理学取向的精神分析学家抱有人性所有的温暖,但仍然是一位科学客观的观察者。……他的知觉会因为俄狄普斯自体的碎片而开始受损。因此,就像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的完整个体而只看到他的“驱力”,因而不能全盘经验到他一样,患者也无法看到父母的人性和整体。结果当父母确实给孩子以温暖并且尝试给孩子共情性的双亲回应时,他或许经验到的是诱惑或敌意-竞争。 (查看原文)
    炎翅膀 1赞 2014-03-03 16:22:34
    —— 引自第20页
  • 我在分析生涯中学到这样一堂课,也就是,患者告诉我的可能是正确的——很多次我认为我是对的而我的患者是错的,但往往事实上,经过长期的探索后发现,我的正确是表面的而他们的正确是深层的。 (查看原文)
    炎翅膀 1赞 2014-03-10 01:08:42
    —— 引自第75页
  • 我认为精神病和边缘状态仅仅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是前心理期的混乱状态,这个状态不能被观察者的共情机制(empathicinstruments)所理解。]然而即使如此,我的临床经验告诉我,精神分析对于消融包围着自体持续的空虚中心的防御结构是无效的, 即使那些个体经历了中心空虚的痛苦想要寻求精神分析的案例也是如此。 (查看原文)
    歪~ 2023-02-07 23:55:15
    —— 引自章节:1 自体心理学视角下的可分析性
  • (Kohut,1977,1978b,2:783-792),即在我看来是原发的心理现象(感情和自我确信)在传统的精神分析看来次发的(认为它们源于本能冲动的升华),而在我看来次发的心理现象(放纵的情欲和破坏性)在传统的精神分析看来是原发的(认为它们是未升华的内驱力) (查看原文)
    歪~ 2023-02-07 23:58:34
    —— 引自章节:1 自体心理学视角下的可分析性
  • 简要地说,当患者小的时候,暴露在我所描述过的对情感有害的、使自我发展受阻的情境中,他仍然能使核心自体中重要的残余部分存活下来,因此至少保有了潜在的可能性,能对新的成长机会做出反应,重新开始建构人格。用技术性的术语来说:他保有了可分析的潜能。用日常生活、人性的用语来说:他从未放弃希望。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回答手边两个相关的心理学问题:(1)为什么这个患者能够保有他的核心自体?这主要是起源上的问题。以及(2)他是如何克服心理恐惧而保存这一核心结构的?这主要是动力方面的问题。 (查看原文)
    歪~ 2023-02-09 00:08:18
    —— 引自章节:7 自体心理学对防御和阻抗的看法
  • 我可以终于看到一并向患者解释 一他正在“理智化”(intellectualizing)。但是我也看到,其实我立即明白,这不是阻碍分析的防御阻抗,而是他早年生活的一个巨大的成就,也是他人格中一笔无价的财富。他的思想,他独立思考的倾向,他怀疑他所面对的一切他对现实(不论是物理现实还是人类经验)保持绝对客观的习惯,成功地保护了百体,免受那“有点疯狂”的母亲对他的控制。所以,简单的心理机制用语和概念,比我整体的重构更符合他惯用的机械化思维方式。的确,就像我们最终认同的一样,他认为自己是一部“思考的机器”,而正是他这个对自己形成的概念一一 一部经常独立活动、有逻辑性的电脑—保护了他抵御入侵进来的那些疯狂的、无逻辑的、无共情的自体客体回应,也保护了自体的自我维持,尽管这导致了在活力上和经验范围上的很大缺失。 (查看原文)
    歪~ 2023-02-09 00:27:07
    —— 引自章节:7 自体心理学对防御和阻抗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