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不艺术 短评

热门 最新
  • 18 恶鸟 2015-09-08 01:02:37

    广西师范要冒个冷汗,这是 “我爸是李刚”的艺术圈版本吗,没有自己艺术成就的艺术富二代

  • 17 突然一朵大荷花 2015-08-04 20:53:09

    少见的诚实面对自己二代身份的二代,无所事事的无奈写的挺深刻,希望她不要回国给时尚杂志拍大片\淘宝卖东西等等。

  • 11 Okinh 2016-05-16 10:28:31

    看到其他评论也是醉了,农民都以为皇帝用的金扁担……

  • 10 心甘情愿做咸鱼 2017-01-02 20:46:55

    让我们这种平凡人能够窥探到一流艺术家女儿的生活,窥探到充斥着名流,晚会,拍卖行的圈子。姑娘很真实,毫不避讳的写出了父亲的光辉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也诚恳的写出了自己因为这些好处而带来的困惑与不便。也正视了自己在艺术上的造诣可能没有那么高,很幸运的是,虽然生在富裕的家庭但是姑娘三观还是正的,没有刻意去炫耀自己的父亲,也愿意和平凡的“穷苦艺术家”们打成一片。不过对于初出茅庐的作家来说,能够让朱赢椿给自己的第一本书做装帧设计,也算是艺二代的好处吧。

  • 6 为什么要呐喊 2016-04-26 17:07:39

    不管是第几代 如果不努力 可能就是最后一代了

  • 3 一度的微苏 2015-12-23 15:28:05

    最早在微信上看到后记,喜欢里面复杂的感觉:相信,怀疑,骄傲,自卑,自我审视和嘲讽。看全书,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爸爸变成了魔咒。只是更敏感、重复、琐碎一点。

  • 3 nolix 2017-08-31 12:22:25

    原来蔡国强这么喜欢格列柯噢。

  • 4 周游盛唐 2015-10-25 18:17:09

    書名“可不可以不藝術”,蔡文悠給出的答案是不可以。我想,買這本書的人,對藝術多少有些接觸,不管這種接觸是停留在童年的記憶里還是停留在藝術未來前的門檻里,讀這本書,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蔡文悠的幸運是當代著名藝術家的女兒,這個身份讓她觸及到很多平凡人無法觸及的藝術的“地帶”,拿起這本書的人,也多多少少滿足了窺視這一地帶的好奇,我始終相信看這本書的人,心裡的“藝術”從來未死。

  • 2 BONNIE 2015-11-30 11:26:46

    写的很诚恳,觉得艺二代也很可怜,一直处于父辈光环的阴影下,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他们似乎永远都超不过父辈的巅峰了

  • 3 lander. 2016-07-12 14:26:38

    a waste of time

  • 3 海遊館 2016-07-15 17:42:07

    打着艺术旗号的生活流水,记述一些换一个bubble也能成立的青春假想敌。

  • 3 🎈 2017-09-27 16:44:09

    翻完蔡文悠的书,直接写父亲蔡国强对她的影响和作者本人在求学游览过程中对身份的寻找,困惑反倒笔墨甚少,倒像是出行日记,蔡文悠身上与身俱来的文化自信优越感(和父亲蔡国强带给她的成长环境分不开)以及摆脱不掉的父亲阴影,这是她的矛盾,蔡的优渥感反倒是她诚恳的立场,满足了他人的窥私欲。

  • 1 cheesefly 2015-07-30 16:42:25

    后半略水。总体还是好看的

  • 1 Eciah 2016-04-28 09:45:01

    “怎样防止猝死(并马上成功)”这句话真不错。内容很真实,谈到了个人的害羞、迷茫之处,渗透着小幽默,但基本也是一些流水账啦。

  • 2 妮妮崽 2015-12-29 14:35:46

    她经历过几乎是我最想经历的日子:每天身醒不知何处、小的时候经常翘课和爸爸妈妈去世界各国办展、去世界各地的美术馆游览。她和她的爸爸感觉离我好远,她和她的爸爸感觉离我又好近。

  • 2 大宇宙 2020-04-23 07:31:42

    身为蔡国强女儿的悲哀就是这本书也是因为他爹看的,她也致力于挣脱这种局面,但痕迹过于明显,文笔稚嫩。如果迎合观众的偷窥欲或许更让人想读。总得来说是坦诚之作,对偶遇科波拉和马尔斯那篇印象深刻。富人的特质就是专注,富人后代的优势是可以花钱花时间做各种人生补习。

  • 2 springjournal 2018-06-22 01:02:06

    我常常想如果,如果我不是出生於工程師家庭,如果我從小就成長在美術館,如果我不是直到快要成年才開始有批判意識的去觀看展覽。或許我會懂得比現在多太多,或許我會眼界更廣眼光更挑剔,思考藝術時邏輯性更強,但或許,我不會直到現在的幾乎每一次,都有原始的情感體驗,都有新的感悟領會。我永遠記得第一次在Dia:Beacon,那麼強烈的感受到原來,藝術品是可以存在在這樣的一個空間裡的,它讓我覺得美術館不是空寂的,我看見光從天窗打進來,隨著時間和我的移動變化,就可以流淚。我感恩這樣被藝術品包容的時刻。和藝術家的兒子,我的同齡人聊天,他說全家人都是做藝術的,他在不知道Parsons是藝術學院的時候就拿了獎學金入學,但他一直過著不開心的生活。他給我的感覺和這本書很像,我真的羨慕,卻也真的不羨慕。

  • 1 Lethexun 2017-09-12 11:29:08

    嚴格來講,並不算讀過,中間部分實在有些難以讀下去。前言後續和讀過的一些部分,都感受到作者清醒的自我認知,並不是所謂的“我爸是李剛”式的藝二代寫照啊。態度很好的。一點都不跋扈。

  • 1 扬瓷 2016-09-04 17:10:05

    其实还可以呀 诚恳不造作 只是阅读另一种生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