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九八六年是我出生的年份,老塔在这一年完成了《雕刻时光》的撰写,三十年后我读到这本书,从北京到香格里拉,终于在看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禁不住泪流满面。这不是一本仅仅关于电影的书,电影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媒介。而里面更多的是老塔关于艺术、人、真实、关于爱和牺牲以及诗意世界的论述。真诚并毫无保留。我觉得我一定是他的同道中人,对他思想上的这种深深的认同感让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被感动填满。曾有人说我太过纯粹,纯粹到让人感到害怕,我也有段时间质疑过自己,是不是对什么事都太过于认真和用力了?但看完这本书,我有了答案,像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并信心满满地坚定地按照自己的原则和追求继续生活下去。 感恩这些精神上的灯塔,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雕刻时光》是进入塔可夫斯基光影世界的一扇门。在这本书里,塔氏讲艺术却不高冷,论电影而不晦涩,如导师,似朋友,亲切而有内容。除了无数有关艺术和电影的干货,还能从此书获悉塔氏对待观众和市场的看法。实在是学电影,提升艺术修养,人人必藏的书籍。
双面塔可夫斯基,排斥诗电影的电影诗人。
字字珠玑,呕心沥血,新版重读依旧觉得受益无穷,几乎可以视作一本超越时空的电影理论分析&心灵抒遣佳作;作为一个拥有艺术良知的电影大师,老塔的成就不止光影塑造,看他对其他领域的涉足、运用与分析,就能明白为何他的电影让无数影迷沉醉的原因,为何他的作品能保持永恒经典的地位;“电影建立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是重构与追述生活,在回忆中获得物质重量。”文笔亦是好得出奇,思辨性强,反省意味足,笔法犀利,批判起爱森斯坦不遗余力,对伯格曼、布列松、黑泽明、普鲁斯特的倾慕之情则溢于言表;许多观点放之今日,依然不过时:“商业属性是电影的原罪;诗电影、梦境须以现实为基础,以自然的形式;电影节奏的产生于流动和镜头的时间持续有关。”
一种很轻浮的打分方式★★★★★★★★★★★★★★★★★★★★★★★★★★★★★★★★★★★★★★★★★★★★★★★★★★★★★★★★★★★★★★★★★★★★★★★★★★★★★★★★★★★★★★★★★★★★★★★★★★★★★★★★★★★★★★★★★★★★★★★★★★★★★★★★★★
今年电影类书籍的TOP2(TOP1还是得给巴赞)。同样面对诞生时间不过几百年的电影,塔可夫斯基对于电影本质问题的焦虑却比巴赞轻很多,他没有在辨析电影和文学的关系上花费太多时间,因为他整个的创作就来自俄国文学的滋养,可以说,他是在用影像来创作诗歌,日本俳句以及俄国本土的诗歌资源都滋养了他。另一方面,我认为他也是陀氏与托翁的完整继承人,从陀氏身上他继承了“最强锐度的情绪”的刻画以及那些充满张力的场景设置,而从托翁身上他继承了对人的道德化存在的探索以及艺术所承担的美育功能——尊严、爱感、净化认知、精神生活。所以,从根本上,塔可夫斯基是极度俄国化的艺术家。这本书对于理解老塔的电影太重要了,从他更为亲切的文字里,我才得以获悉那些影像的意义与意图,也才得以获悉老塔的坚持、骄傲与终极追求。
很怀念大学的图书馆,别人都在看托福雅思,我在看雕刻时光的下午
新版重读。有志于拍片的青年导演都来读一下吧,理解了它至少不会拍出烂片。
塔可夫斯基这座山我只能说我爬过,却没有翻过。
老塔讲自己的创作,讲对艺术、诗、电影的看法。写得实在实在太好了,所思所想都超越凡人几个身位,我对老塔的爱更加深厚了。看这本书是心理的洗礼,老塔有一套自己的美学认知,而这套美学认知拥有一种诗意的逻辑。我赞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雕刻时光之于我的价值,是让我重新认识了电影这门艺术,乃至诗歌,乃至艺术创作。我后来发现,侯孝贤与老塔似有几分相似,他们都将电影当成诗,如我们的古诗词,如俳句。二刷后越发觉得此书珍贵,文字密度之大,老塔知无不言的真诚,是其他任何导演,比如黑泽明、伯格曼等都无法企及的。电影圣经当之无愧。
电影何以是一种艺术,塔可夫斯基讲得精确、透彻,梳理、澄清、印证了我对电影的几乎所有疑惑、不明和思考。叙述的真诚,在以身作则地完成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艺术上至深的使命:真。想做电影的人都该将此书对照布列松《电影书写札记》来读,从一开始就弄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电影、是电影的什么。与布列松比对的最大收获是,他们两人对“表演”的界定太重要了。每一章都闪闪发光。真棒啊,要是翻译再流畅一点就好了。
塔可夫斯基说他珍视这本书有如珍视一本日记,我多么荣幸!他写下这些文字,从1970年直到他去世的1986年。多么幸运,他愿意留下这些文字!是我这半年最爱最爱的书!
看不懂塔氏的电影?那看这本书吧。解读老塔电影的入口都在这本《雕刻时光》里。
2018年已读076: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师的精神世界总是相通的,或者说大师总是可以相互映照的,在这本书里,老塔所认为的“伟大的作品具有多义性,提供丰富的阐释”,与阿巴斯所偏爱的电影的不确定性与对多重解读的邀请,显示了两位创作思想与实践上的呼应;而宣称电影最接近诗歌的本质,在电影创作中呈现诗意,也正是两位大师身体力行的电影美学。至于说老塔在这本书里所呈现的关于电影的反思,受文学、诗歌等艺术形式滋养的老塔,却坚称其他艺术形式的参与对电影而言是一个可怕的打击,孜孜于寻求电影的诗意表现与对矫揉造作、空洞的诗电影的批判,看似矛盾,实则应该说老塔提供了一个电影实践的范本,伟大的电影不在于拍摄手法与形式,而是建构和追述生活的方式,不成功的艺术杂糅与造作的诗意是对电影本质的伤害,而大师是可以突破所有边界的。
老塔不仅是一位电影大师,更是一个哲学家。这本书里每一页,每一句都是取之不尽的营养和智慧。
原来对电影很多混乱理念以及对镜头、场面调度、诗意的经验,全都像一团泥巴,而塔可夫斯基的这本书完全清洗冲刷了它,并且从中雕刻出了他要传达的那种电影艺术,字字珠玑,以后有机会拍电影的日子里,我会随身携带,一读再读,还有布列松一样。
作为电影人,塔可夫斯基的思想和其使用光影所做的表达无疑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如同他坚信的电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那么这种年轻的艺术在他这里正式提升到和古老的文学绘画旗鼓相当的水准。最后的结语直指人心,相信艺术,呼吁爱与理解,始终关注并站在弱者这一边,作者最后的意图达到了,很荣幸能成为你思想上的同道中人,哪怕只是一部分。
一本如宝石般珍贵、明亮、洞彻的书,值得一读再读(二刷+摘录总结归来)。不仅有塔可夫斯基赤诚地揭示自己每部电影作品的初衷、制作历程、主题与思想内核,还包含了老塔既虔信崇高又直面生活的艺术哲学,亦有对不少经典电影、文学与绘画的评述体悟——对有志投身电影事业的人可谓字字珠玑,以及关于时间、记忆与人类社会现状&命运的精妙阐发。比及布列松《电影书写札记》惜字如金的极简与碎片拼图式写作,《雕刻时光》不无语重心长的反复叮咛与苦心孤诣又毫无保留的坦露,甚而显得有些说教。许多内容似乎看着过于理想化——与物质主义/实用主义的对抗、精神上的求索、永恒艺术的献祭、对良知与责任的坚持、发自内心的爱与牺牲,但这些恰恰是真正的艺术与信仰之核,唯有在直面苦痛、愁烦与庸恶时,依然不忘追求爱与崇高,生活才有意义。
人们到电影院看什么?什么理由使人走进一间暗室?所有的答案都在这里。
> 雕刻时光
807 有用 Jessie(张咿) 2016-08-03 21:04:50
一九八六年是我出生的年份,老塔在这一年完成了《雕刻时光》的撰写,三十年后我读到这本书,从北京到香格里拉,终于在看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禁不住泪流满面。这不是一本仅仅关于电影的书,电影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媒介。而里面更多的是老塔关于艺术、人、真实、关于爱和牺牲以及诗意世界的论述。真诚并毫无保留。我觉得我一定是他的同道中人,对他思想上的这种深深的认同感让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被感动填满。曾有人说我太过纯粹,纯粹到让人感到害怕,我也有段时间质疑过自己,是不是对什么事都太过于认真和用力了?但看完这本书,我有了答案,像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并信心满满地坚定地按照自己的原则和追求继续生活下去。 感恩这些精神上的灯塔,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226 有用 静物 2016-05-10 13:40:29
《雕刻时光》是进入塔可夫斯基光影世界的一扇门。在这本书里,塔氏讲艺术却不高冷,论电影而不晦涩,如导师,似朋友,亲切而有内容。除了无数有关艺术和电影的干货,还能从此书获悉塔氏对待观众和市场的看法。实在是学电影,提升艺术修养,人人必藏的书籍。
189 有用 刘小黛 2016-06-16 14:00:27
双面塔可夫斯基,排斥诗电影的电影诗人。
131 有用 欢乐分裂 2016-11-21 15:28:04
字字珠玑,呕心沥血,新版重读依旧觉得受益无穷,几乎可以视作一本超越时空的电影理论分析&心灵抒遣佳作;作为一个拥有艺术良知的电影大师,老塔的成就不止光影塑造,看他对其他领域的涉足、运用与分析,就能明白为何他的电影让无数影迷沉醉的原因,为何他的作品能保持永恒经典的地位;“电影建立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是重构与追述生活,在回忆中获得物质重量。”文笔亦是好得出奇,思辨性强,反省意味足,笔法犀利,批判起爱森斯坦不遗余力,对伯格曼、布列松、黑泽明、普鲁斯特的倾慕之情则溢于言表;许多观点放之今日,依然不过时:“商业属性是电影的原罪;诗电影、梦境须以现实为基础,以自然的形式;电影节奏的产生于流动和镜头的时间持续有关。”
156 有用 寒枝雀静 2017-09-03 14:11:17
一种很轻浮的打分方式★★★★★★★★★★★★★★★★★★★★★★★★★★★★★★★★★★★★★★★★★★★★★★★★★★★★★★★★★★★★★★★★★★★★★★★★★★★★★★★★★★★★★★★★★★★★★★★★★★★★★★★★★★★★★★★★★★★★★★★★★★★★★★★★★★
69 有用 安提戈涅 2018-07-30 17:18:48
今年电影类书籍的TOP2(TOP1还是得给巴赞)。同样面对诞生时间不过几百年的电影,塔可夫斯基对于电影本质问题的焦虑却比巴赞轻很多,他没有在辨析电影和文学的关系上花费太多时间,因为他整个的创作就来自俄国文学的滋养,可以说,他是在用影像来创作诗歌,日本俳句以及俄国本土的诗歌资源都滋养了他。另一方面,我认为他也是陀氏与托翁的完整继承人,从陀氏身上他继承了“最强锐度的情绪”的刻画以及那些充满张力的场景设置,而从托翁身上他继承了对人的道德化存在的探索以及艺术所承担的美育功能——尊严、爱感、净化认知、精神生活。所以,从根本上,塔可夫斯基是极度俄国化的艺术家。这本书对于理解老塔的电影太重要了,从他更为亲切的文字里,我才得以获悉那些影像的意义与意图,也才得以获悉老塔的坚持、骄傲与终极追求。
86 有用 北武人 2016-05-10 13:46:57
很怀念大学的图书馆,别人都在看托福雅思,我在看雕刻时光的下午
45 有用 把噗 2017-11-05 10:55:03
新版重读。有志于拍片的青年导演都来读一下吧,理解了它至少不会拍出烂片。
40 有用 Dzolan 2016-05-23 10:53:02
塔可夫斯基这座山我只能说我爬过,却没有翻过。
26 有用 游佐中 2017-04-06 10:32:31
老塔讲自己的创作,讲对艺术、诗、电影的看法。写得实在实在太好了,所思所想都超越凡人几个身位,我对老塔的爱更加深厚了。看这本书是心理的洗礼,老塔有一套自己的美学认知,而这套美学认知拥有一种诗意的逻辑。我赞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22 有用 多半是晴天 2016-05-16 10:18:21
雕刻时光之于我的价值,是让我重新认识了电影这门艺术,乃至诗歌,乃至艺术创作。我后来发现,侯孝贤与老塔似有几分相似,他们都将电影当成诗,如我们的古诗词,如俳句。二刷后越发觉得此书珍贵,文字密度之大,老塔知无不言的真诚,是其他任何导演,比如黑泽明、伯格曼等都无法企及的。电影圣经当之无愧。
17 有用 不流ᝰ 2017-03-12 21:57:29
电影何以是一种艺术,塔可夫斯基讲得精确、透彻,梳理、澄清、印证了我对电影的几乎所有疑惑、不明和思考。叙述的真诚,在以身作则地完成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艺术上至深的使命:真。想做电影的人都该将此书对照布列松《电影书写札记》来读,从一开始就弄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电影、是电影的什么。与布列松比对的最大收获是,他们两人对“表演”的界定太重要了。每一章都闪闪发光。真棒啊,要是翻译再流畅一点就好了。
17 有用 YoungSend 2016-05-29 21:45:31
塔可夫斯基说他珍视这本书有如珍视一本日记,我多么荣幸!他写下这些文字,从1970年直到他去世的1986年。多么幸运,他愿意留下这些文字!是我这半年最爱最爱的书!
16 有用 副皇上 2016-05-10 13:56:44
看不懂塔氏的电影?那看这本书吧。解读老塔电影的入口都在这本《雕刻时光》里。
18 有用 成知默 2018-07-31 11:09:09
2018年已读076: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师的精神世界总是相通的,或者说大师总是可以相互映照的,在这本书里,老塔所认为的“伟大的作品具有多义性,提供丰富的阐释”,与阿巴斯所偏爱的电影的不确定性与对多重解读的邀请,显示了两位创作思想与实践上的呼应;而宣称电影最接近诗歌的本质,在电影创作中呈现诗意,也正是两位大师身体力行的电影美学。至于说老塔在这本书里所呈现的关于电影的反思,受文学、诗歌等艺术形式滋养的老塔,却坚称其他艺术形式的参与对电影而言是一个可怕的打击,孜孜于寻求电影的诗意表现与对矫揉造作、空洞的诗电影的批判,看似矛盾,实则应该说老塔提供了一个电影实践的范本,伟大的电影不在于拍摄手法与形式,而是建构和追述生活的方式,不成功的艺术杂糅与造作的诗意是对电影本质的伤害,而大师是可以突破所有边界的。
19 有用 Nosferatu 2016-06-13 15:40:40
老塔不仅是一位电影大师,更是一个哲学家。这本书里每一页,每一句都是取之不尽的营养和智慧。
11 有用 恶鸟 2017-02-12 15:41:06
原来对电影很多混乱理念以及对镜头、场面调度、诗意的经验,全都像一团泥巴,而塔可夫斯基的这本书完全清洗冲刷了它,并且从中雕刻出了他要传达的那种电影艺术,字字珠玑,以后有机会拍电影的日子里,我会随身携带,一读再读,还有布列松一样。
22 有用 渡边 2020-01-25 22:48:51
作为电影人,塔可夫斯基的思想和其使用光影所做的表达无疑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如同他坚信的电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那么这种年轻的艺术在他这里正式提升到和古老的文学绘画旗鼓相当的水准。最后的结语直指人心,相信艺术,呼吁爱与理解,始终关注并站在弱者这一边,作者最后的意图达到了,很荣幸能成为你思想上的同道中人,哪怕只是一部分。
32 有用 冰红深蓝 2021-09-10 21:07:51
一本如宝石般珍贵、明亮、洞彻的书,值得一读再读(二刷+摘录总结归来)。不仅有塔可夫斯基赤诚地揭示自己每部电影作品的初衷、制作历程、主题与思想内核,还包含了老塔既虔信崇高又直面生活的艺术哲学,亦有对不少经典电影、文学与绘画的评述体悟——对有志投身电影事业的人可谓字字珠玑,以及关于时间、记忆与人类社会现状&命运的精妙阐发。比及布列松《电影书写札记》惜字如金的极简与碎片拼图式写作,《雕刻时光》不无语重心长的反复叮咛与苦心孤诣又毫无保留的坦露,甚而显得有些说教。许多内容似乎看着过于理想化——与物质主义/实用主义的对抗、精神上的求索、永恒艺术的献祭、对良知与责任的坚持、发自内心的爱与牺牲,但这些恰恰是真正的艺术与信仰之核,唯有在直面苦痛、愁烦与庸恶时,依然不忘追求爱与崇高,生活才有意义。
14 有用 芥末君 2016-05-10 14:37:58
人们到电影院看什么?什么理由使人走进一间暗室?所有的答案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