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The Spirit of Prague
译者: 崔卫平
出版年: 2015-11-20
页数: 320
定价: 52.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9568970
内容简介 · · · · · ·
*简体中文完整版
*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思考威权与民主的思想杰作。“因为我创造,所以我反抗死亡。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
*一座充满悖谬与磨难终究寻获自由的城市,一个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建立的精神家园。
*“我花了相当时间才完全明白,通常并不是善与恶的力量在互相战斗,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恶的力量,它们在比赛谁能控制世界。”
*“文学并不是必须四处搜寻政治现实,或者为更换来更换去的制度担忧,它可以超越它们,同时仍然去回答制度在人们中间引起的问题。这就是我从卡夫卡中引出的最重要的教导。”
“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世纪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犹太人被杀害,德国人被流放,许多伟大人物被驱逐后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铺和咖啡馆关闭:这就是布拉格...
*简体中文完整版
*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思考威权与民主的思想杰作。“因为我创造,所以我反抗死亡。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
*一座充满悖谬与磨难终究寻获自由的城市,一个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建立的精神家园。
*“我花了相当时间才完全明白,通常并不是善与恶的力量在互相战斗,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恶的力量,它们在比赛谁能控制世界。”
*“文学并不是必须四处搜寻政治现实,或者为更换来更换去的制度担忧,它可以超越它们,同时仍然去回答制度在人们中间引起的问题。这就是我从卡夫卡中引出的最重要的教导。”
“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世纪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犹太人被杀害,德国人被流放,许多伟大人物被驱逐后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铺和咖啡馆关闭:这就是布拉格带给新世纪的遗产。
如果布拉格还仍然存在,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或美,那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像它的人民一样,一直坚持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布拉格精神》是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著名评论集,收录了他为《格兰塔》写作却无法在捷克国内发表的文章,以及90年代在国际文学会议上的演讲内容,首次出版即为英文版。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的童年,对捷克历史上几个重要转折点的评论,以及1968、1989年前后社会环境与思想上的变化。在同名文章《布拉格精神》中,克里玛描述了这座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等人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它“悖谬”、文化丰富、屡经灾难却始终乐观。在菲利普·罗斯和他的对话录《重返布拉格》中,克里玛谈论了当代捷克知识界对瓦茨拉夫·哈维尔和米兰·昆德拉这两位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的看法。最后一个部分《刀剑在逼近》详细分析了卡夫卡的人生、作品与书中人物,是克里玛对卡夫卡的精彩评传。
布拉格精神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伊凡·克里玛(Ivan Klíma),1931年出生于布拉格。克里玛的父母并没有宗教信仰,却因其祖辈的犹太血统,全家人于1941年被送入泰里茨集中营。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三年多时光,也初次尝试写作。1945年苏军解放集中营,克里玛及其家人均幸存。1956年,克里玛毕业于布拉格大学文学语言系,进入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同时创作小说和剧本。1968年苏军进入捷克,克里玛应邀至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他决定返回到捷克,随即失去了工作。他的作品在捷克被禁止出版长达二十年,只能以“萨米兹达特”的形式流传。他为谋生而从事救护员、清洁员等工作,同时更积极写作。他的作品在其他国家受到欢迎,被翻译成近三十种语言。
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使他的作品在其国内再次获得出版机会。克里玛与赫拉巴尔、米兰·昆德拉齐名,且因其“始终在场”,被捷克读者视为20世纪90...
作者简介
伊凡·克里玛(Ivan Klíma),1931年出生于布拉格。克里玛的父母并没有宗教信仰,却因其祖辈的犹太血统,全家人于1941年被送入泰里茨集中营。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三年多时光,也初次尝试写作。1945年苏军解放集中营,克里玛及其家人均幸存。1956年,克里玛毕业于布拉格大学文学语言系,进入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同时创作小说和剧本。1968年苏军进入捷克,克里玛应邀至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他决定返回到捷克,随即失去了工作。他的作品在捷克被禁止出版长达二十年,只能以“萨米兹达特”的形式流传。他为谋生而从事救护员、清洁员等工作,同时更积极写作。他的作品在其他国家受到欢迎,被翻译成近三十种语言。
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使他的作品在其国内再次获得出版机会。克里玛与赫拉巴尔、米兰·昆德拉齐名,且因其“始终在场”,被捷克读者视为20世纪90年代捷克文学的代表。
克里玛著有二十多部小说、戏剧、评论集。主要作品有《我快乐的早晨》《我的初恋》《爱情与垃圾》《被审判的法官》《我的前途光明的职业》《等待黑暗,等待光明》,以及《布拉格精神》等。
译者简介
崔卫平,江苏盐城人,人文学者、评论和随笔写作者。写作领域有:电影批评和文学批评、社会批评与政治批评,并从事当代东欧思想的译介。出版的著作有:《带伤的黎明》(1998)、《不死的海子——海子评论集》(1999)、《我见过美丽的景象》《看不见的声音》(2000)、《积极生活》(2003)、《正义之前》(2005)、《我们时代的叙事》(2008)、《思想与乡愁》(2010)、《迷人的谎言》(2012)等。
目录 · · · · · ·
Ⅰ
一个如此不同寻常的童年………………………3
我如何开始………………………………………31
文学和记忆………………………………………41
布拉格精神………………………………………49
· · · · · · (更多)
Ⅰ
一个如此不同寻常的童年………………………3
我如何开始………………………………………31
文学和记忆………………………………………41
布拉格精神………………………………………49
重返布拉格………………………………………63
—伊凡·克里玛与菲利普·罗斯对话录
Ⅱ
语言的贫困………………………………………103
文明的终结………………………………………107
盐—比金子更重要………………………………113
希望………………………………………………117
我们时代的英雄…………………………………121
幸福的处方………………………………………125
关于垃圾的简短沉思……………………………131
论和记者的谈话…………………………………137
论诚实……………………………………………143
Ⅲ
有权者和无权者…………………………………151
文化与极权主义…………………………………169
极权主义始末……………………………………181
捷克斯洛伐克:一个早夭的讣告………………189
Ⅳ
论世俗信仰的文学………………………………203
我们的传统和发展的限制………………………229
Ⅴ
刀剑在逼近:卡夫卡灵感的源泉………………245
译后记……………………………………………301
· · · · · · (收起)
喜欢读"布拉格精神"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布拉格精神"的人也喜欢 · · · · · ·
布拉格精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 条 )
非暴力精神与恐惧感的祛魅
从捷克作家克里玛到犹太民族的特异性思索
布拉格精神 一些书摘
> 更多书评 3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Granta Books (1998)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1998)8.5分 366人读过
-
時報文化 (2003)9.3分 5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海无涯 (佾云)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理想国 书香2015 (理想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布拉格精神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韧勉 2016-02-19 17:40:49
就深度而言,这本书不比《悲伤与理智》弱,不过集中营的苦难痕迹着实深了些,另外对于布拉格的诠释还是值得肯定的。
1 有用 J.M.河童 2018-07-30 21:04:26
《一个如此不同寻常的童年》《布拉格精神》《重返布拉格》《刀剑在逼近:卡夫卡灵感的源泉》这几篇值得反复品读。布拉格70-80年代对抗审查制度的萨米兹达特非常有意思,催生了丝绒革命;受过纳粹迫害的克里玛的反思极为重要:极端经历并不能打开通向智慧的道路。布拉格精神两种范本:哈谢克式的醉鬼、幽默狂、美食家、无政府主义;卡夫卡式的素食主义者、自律的苦行僧,着迷于自身的苦难。中欧文学不同于欧美文学的严肃精神性... 《一个如此不同寻常的童年》《布拉格精神》《重返布拉格》《刀剑在逼近:卡夫卡灵感的源泉》这几篇值得反复品读。布拉格70-80年代对抗审查制度的萨米兹达特非常有意思,催生了丝绒革命;受过纳粹迫害的克里玛的反思极为重要:极端经历并不能打开通向智慧的道路。布拉格精神两种范本:哈谢克式的醉鬼、幽默狂、美食家、无政府主义;卡夫卡式的素食主义者、自律的苦行僧,着迷于自身的苦难。中欧文学不同于欧美文学的严肃精神性是有其历史多灾多难多根多源的因素在的。 (展开)
1 有用 phxfed 2019-06-28 23:53:49
在杭州晓风书屋一个书架下方找到这本书,只看装帧意识不到原来是一部杂文评论集,类似于简缩版的《我的疯狂世纪》。真正讲述“布拉格精神”的篇幅不多,但与之相关的对极权主义的反抗依旧贯穿了克里玛的作品。杂文多较简短,算不上精彩。
15 有用 烟斗客甲 2016-01-15 13:39:21
7岁,由于祖母签证没来而希特勒来了,一家人失去去英格兰的机会;1941年12月9日起被关进泰里茨集中营三年半,初单恋米丽娅姆,小伙伴们陆续死去。没有比失去忠诚和道德上被削弱更难以恢复的。目睹大量死亡后会在心里砌起一堵隐藏脆弱的墙,再也难以摧垮。不是善恶而是恶恶搏斗争夺控制权。父亲是电机高级专家;丰富信息及其喧嚣,断绝与根的联系,在空洞中陷入无尽时间和虚无;布拉格三种文化:捷克德国犹太,教堂多出自巴... 7岁,由于祖母签证没来而希特勒来了,一家人失去去英格兰的机会;1941年12月9日起被关进泰里茨集中营三年半,初单恋米丽娅姆,小伙伴们陆续死去。没有比失去忠诚和道德上被削弱更难以恢复的。目睹大量死亡后会在心里砌起一堵隐藏脆弱的墙,再也难以摧垮。不是善恶而是恶恶搏斗争夺控制权。父亲是电机高级专家;丰富信息及其喧嚣,断绝与根的联系,在空洞中陷入无尽时间和虚无;布拉格三种文化:捷克德国犹太,教堂多出自巴洛克设计高手,查理大桥是象征,悖谬;文化在百般禁忌和通行无忌的社会中都要坚守;昆德拉不中肯;卡夫卡的真诚和哈维尔的联合;停止思想不发问仅发声;支持服务权力结构惩罚选出之人;权力无灵魂与恐怖相伴;无个性的服从导致笨拙停滞;捷克斯洛伐克存在74年;高尔基歌颂改造营;创无传统社会如真空会崩溃;卡夫卡灵感。 (展开)
17 有用 Bamboo Insight 2016-03-31 14:35:17
克里玛的敏感度真好,就是行文有点啰嗦,铺陈一大堆材料,读起来不痛快。
0 有用 bookbug 2024-11-21 09:52:24 北京
克里玛的随笔会让人忘记他的小说家身份,理性又直接,有力而坚定,正如他所抒写的布拉格城市精神:备受摧残总能重获新生,逆境中生长依然充满希望。克里玛谈童年的集中营经历委实不多,但自由的匮乏远甚食物匮乏之感的确影响他一生,故而对后来的苏联入侵更加愤怒和绝望。集中最出彩的几篇除了同名文章外,一是与菲利普·罗斯的漫长对谈,蕴含太多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冷静而宽容的人生态度(特别是被问到昆德拉时);二是最后一篇关... 克里玛的随笔会让人忘记他的小说家身份,理性又直接,有力而坚定,正如他所抒写的布拉格城市精神:备受摧残总能重获新生,逆境中生长依然充满希望。克里玛谈童年的集中营经历委实不多,但自由的匮乏远甚食物匮乏之感的确影响他一生,故而对后来的苏联入侵更加愤怒和绝望。集中最出彩的几篇除了同名文章外,一是与菲利普·罗斯的漫长对谈,蕴含太多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冷静而宽容的人生态度(特别是被问到昆德拉时);二是最后一篇关于卡夫卡的长篇演讲,会让人不由自主对照自身;三是揭开权力本质的《有权者和无权者》。克里玛认为绝对的权力有时显得隐蔽,甚或反而公开宣传属于民众,实际却无处不在并不断增强,比如军政首脑、自我委任和秘密警察等;恐惧则是权力的最可靠同盟,无权者渴望逃避来自权力的恐惧只有两条路,远离权力或跻身有权者。 (展开)
0 有用 ricardo 2024-11-12 16:23:14 浙江
扣一星给翻译……虽然有些地方很生硬,但是瑕不掩瑜
1 有用 刀叢中的小詩 2024-09-27 23:05:39 北京
《布拉格精神》——也就是一种源于卡夫卡、外则反对极权内则拒绝异化的一种精神。卡夫卡的很多小说,诸如城堡,诸如审判,还有他想象中的长城……在眼下中国,有一种活生生的赤裸。就像昆德拉所说,卡夫卡的小说未必是极权社会的预言。但是我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异化,那种同化着异化的异化,和广场舞的旋律、步调几乎一致,秧歌、样板戏,还有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是一样。
0 有用 Brosky 2024-08-24 19:50:56 广东
p85:「我愿意摘出他1914年8月2日日记中的条目: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泳。」;p248:「1914年4月2日,在他的日记中只有两个句子“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泳。」——后面这句在日期上的错误竟然没被编辑发现或加以注释说明
0 有用 xi hu 2024-07-18 20:56:48 上海
编辑很一般,很多专有名词在前后文引用的时候会出错,P277“弗兰茨·K愿意走向被放弃的采石场并在那儿死去,但是和约瑟夫·K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不仅仅是他的斗争,同样也在于意识到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别人而活着,因此约瑟夫·K在采石场死去时关于自己的罪行仍然一无所知…”P284“正像《在流放地》和《城堡》的灵感来源于他和费丽丝·鲍尔的婚约,《城堡》的写作冲动来源于和米莱娜·耶森斯卡失败爱情的痛苦经验,…”读了... 编辑很一般,很多专有名词在前后文引用的时候会出错,P277“弗兰茨·K愿意走向被放弃的采石场并在那儿死去,但是和约瑟夫·K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不仅仅是他的斗争,同样也在于意识到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别人而活着,因此约瑟夫·K在采石场死去时关于自己的罪行仍然一无所知…”P284“正像《在流放地》和《城堡》的灵感来源于他和费丽丝·鲍尔的婚约,《城堡》的写作冲动来源于和米莱娜·耶森斯卡失败爱情的痛苦经验,…”读了克里玛的文字,感觉可以去读一读卡夫卡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