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第六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瞀乱 2019-05-01 23:46:29

    不要以为有彩图就会读起来容易。书的体例极好,只是考古学本来使用的工具🧰就很杂,所以非专业人士读来会略头大。此书又能重视理论阐述,难得难得!

  • 13 春诵夏弦 2018-03-09 11:52:36

    这些学科的知识对于大多国内学者来说,都需要从基础开始学习,因为大多人对于国际人文社科的主流还相当陌生,至多是晓得一些“时髦”的碎片。一部优秀的教材,既有整体性,又具层次感,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新旧兼顾,作者不用多说了,陈淳老师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好的表率!当前学术的开放度总体比清末民初如何?而今天国内学术的总体水准又怎样呢?任何学科都不应奉持拿来主义,但自娱自乐只能日渐内卷。国外学术不可能什么都好,什么都适用于中国的实际,这是常识;但外语水准低下、圈子套路盛行、成果优劣莫辨,这样的“本土化”还用讨论其价值吗?

  • 11 南萧亭 2017-01-03 13:22:11

    百科全书式的考古学入门教程:既有形而下的技术,又有形而上的思考;既有历史沿革,又有最新思路。值得一读。

  • 2 桃梨.キララ 2015-10-25 12:12:34

    这一版本特别好看~~~

  • 1 ω 2016-03-23 23:12:55

    深深体会到了为什么窝们处于学科鄙视链底端…

  • 3 怀德维宁 2020-10-12 14:51:07

    读完这本,国内那些考古学概论、导论之类的教材简直就是过家家的科普读物了。 是书将理论、概念融会贯通,配合丰富案例,十分便于学习理解。由物及人、由古及今,大概可以概括了吧。 文后的延伸阅读书目也都是非常经典的,按图索骥,非常方便。 所以说这本书既是值得深入学习的经典教材,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考古学百科全书式参考书,考古从业者不可不读的案头书! 不过后半部分的翻译不太好,有些地方甚至有错误,多亏对照了英文第6版才理解了一些,而且有地方翻译还不如社科院译的第3版通畅… 再一个,关于用纸,铜版纸是有些厚重了,灯下看书容易反光晃眼,中性笔勾画笔记也容易印到对页…

  • 2 辽北大地范德彪 2019-12-20 14:37:05

    Renfrew男爵是世界考古学的大师巨匠,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进入田野考古开始便驰骋考古学界,他率先融合语言学和考古学提出印欧语系的Anatolian假说轰动学界,这本教材可以说是考古学科的百科全书,足见大师手笔。

  • 1 Josie 2016-01-10 20:52:57

    就是一块儿搬砖,特重特厚,也是考古学课期末考试的内容!

  • 0 姽婳 2018-01-24 17:07:36

    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自己水平的问题,感觉相当的晦涩

  • 0 守株待兔秀秀子 2022-03-22 13:18:17

    从大学一年级到现在,七年了,终于通读过一遍。

  • 0 靖不渝 2021-11-11 22:56:32

    硕士时候老师推荐的教材

  • 1 黃小螭 2022-01-07 20:24:45

    不错的教材,是真滴贵。。

  • 0 蓝慕柔 2022-05-30 11:28:57

    本书极大极贵极厚,对文科神过来讲与鉴定技术(如广谱、化学、数据分析)等章节,看起来非常混乱难懂。但只要通读理解下来,绝对会有所收获。看待考古和考古学甚至是历史的角度,会变得比单纯的人文学科学习更上层楼

  • 0 沙鸥馆客 2022-11-12 14:07:08 四川

    此书在架上这么多年了,只是翻翻需要用的部分,最近终于将它从头到尾过了一遍,不过英文版已经又出新版了。看完最大的感受还是中国考古学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做出太多为世界学界认可的研究,中国考古学确实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真正为人类的智识发展做出贡献。

  • 0 Rolzmcha 2022-11-15 18:10:17 广东

    群落点图示分析很专业,少见

  • 1 槁榆 2022-11-07 23:34:36 上海

    与其说是补充不如说是知识体系的重构,信息量太大以至于一天只能消化完一个章节。总之希望知识明年能用得到

  • 0 万箭齐发 2024-01-23 15:34:39 湖北

    能明白到底啥是考古学以及考古学要干些啥,吐槽,感冒,咳的不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